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平台帮助
dvbbs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李乙隆交流平台南山月沙龙『新闻旧闻』 → 今日专题:地球,70亿地球人

您是本帖的第 290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今日专题:地球,70亿地球人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楼主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今日专题:地球,70亿地球人

今天,地球迎来她的第70亿个客人!


  以每秒两个多新生儿降生的速度计算,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名成员。联合国号称自己的统计方法是“黄金标准”,当然,质疑总是存在:有人推算第70亿人几周前已经问世,有人推断想见这个人还得等上几个月。

  其实,第70亿人只是个概念,或称符号。但符号出现,总是思考的契机。

  黄金算法误差半年

  联合国人口司推算出第70亿个人将于10月31日降生,顺便推算出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

  尽管自诩自己的人口统计算法是“黄金标准”,但人口司承认,这一统计法仍存在不超过1%的误差。

  法新社评价,这个小误差在大基数作用下,可将第70亿人口的降生时间提前或滞后半年。难怪人口司会在网站声明上添加这么一句话:真实情况,“谁知道呢”。

  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世界人口统计处发表公告说,要想看到第70亿名地球人得等到明年4月;

  跨国机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则认为,第70亿个人会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间出生;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非政府机构“人口参考局”则说,这个颇具魔力的地球人早在几个星期前就在地球上某个角落出现。

  美国一些人口统计学专家认为,依据最安全准确的统计方法理论,有关第70亿人口降生时间的表述不该精确到日和月,最多只能说是“从去年到明年的某一天”。

  全球喜迎“70亿宝宝”

  依据联合国的推测时间,不少国家开始准备31日这天在大小产房内等待“70亿宝宝”,一些国家则准备举行集会活动纪念这一人口标志日。

  赞比亚正在征集一首写给第70亿个宝宝的歌曲;越南在筹划一场名为“70亿:彼此依存”的音乐会;俄罗斯准备给第70亿个宝宝赠送礼物;科特迪瓦的喜剧演员还在彩排,打算献上人口话题的喜剧演出。

  联合国今年不指定

  而对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而言,他不准备抱一抱这个宝宝,因为他说,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他告诉《时代》,这个宝宝,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出生何处,“都将出生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

  所谓矛盾的世界,是“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是“许多人奢华度日,许多人却还在贫困线下挣扎”。

  10月31日那天将成为第70亿个人的宝宝,也许幸运,因其会获得许多镁光灯的关注,但也许,仅此而已。

  回溯1999年10月12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将一名在波黑出生的宝宝“指定”为全球第60亿人。那个“60亿宝宝”,如今12岁,外界关注已不再有。除了安南在医院里抱着他的那张照片仍然悬挂在家中墙上,他的现实世界距离幸运很遥远。12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萨拉热窝一处贫民窟中。

  今年,联合国不再准备“指定”“70亿宝宝”,不再准备让潘基文抱着宝宝拍照。

  “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类的故事,”潘基文几天前在纽约一所学校发表演讲时说,“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业和受教育的机遇,更多权利以及更多让他们繁衍和抚育后代的自由,”潘基文说。

  70亿的概念是,“你们每一个人所想得到的一切,乘以70亿倍”。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10-31 15:08:59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2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地球会被压垮吗?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李秀卿


  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本月内突破70亿大关,第70亿名居民或许将在亚太地区诞生。如果你对这个庞大的数字没有概念,只要看看印度或中国的集市和车站,就知道了。

  “然而,你只要再等几十年回头看看这个时候的情景,可能就不觉得拥挤了。”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中说,1800年,伦敦人口有1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到了1960年,地球上有111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0万,这个数字在1995年达到了280个,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全世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已经超过了300个。

  人口问题专家指出,世界总人口仅在12年间就增长了10亿。根据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本世纪末将会突破100亿关口。

  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到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还将增长20亿,其中大部分人口会出生在贫瘠地区。非洲就是贫瘠地区之一,那里只有十分之一的女性采取避孕措施,每个女人平均生养七个孩子。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情况就缓和得多,欧洲甚至面临人口负增长的危险。

  媒体报道,在欧洲,为了鼓励生育,一些国家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各种福利政策。西班牙政府曾经向每一位新生婴儿的父母奖励2500欧元,希望藉此改变该国低生育率的情况。在瑞典,85%的新晋父亲们可以享受产假。“现在男性也能拥有一切了———既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又能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欧盟外事部部长博基特•奥尔森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男子气概,而且更为健康。”

  尽管如此,欧盟统计局2008年发布的报告预测称,欧盟人口将在未来7年内开始负增长。生活富裕的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困难,一些夫妇不愿意生小孩。

  美国人口出生率为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1名小孩,总人口每年增加接近1%,在工业化国家中算是增长较快的,其中不乏十几岁的少女妈妈,例如曾经的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的女儿布里斯托•佩林,她17岁时未婚先孕,一度成为总统竞选时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知识精英则不愿意早早就生孩子,如果一个哈佛大学博士生的交往圈里没有三十岁以下的妈妈,是件很正常的事。

  北京大学人口学专家穆光宗教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热衷于生孩子的地区往往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因为生育成本低、观念落后、婴儿死亡率高,加之养老保障很大程度上依靠儿女等因素,他们不得不多生孩子。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一些贫穷的乡村,有的家庭甚至多达十个孩子,夫妻结婚之后基本一年生一个。

  中国自1949年后的三十年里,人口净增四亿三千万人。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显著,以至于人口学家们开始对低生育率产生担忧。穆光宗警告说,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多调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6以下平均水平,“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到了我不可忍受的超低生育率,1.3以下。”

  对控制人口的另一层担心是,出生率下降导致老年人比例上升,老龄化社会来袭。据报道,到2018年,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将会超过5岁以下的人口;到2050年,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将与15岁以下的人口一样多。

  但是,也有人提出,中国假如不进行计划生育,现在的人口数量将会达到18亿,会出现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社会将面临饥饿与动荡的危险。目前,国家要求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少数民族、第一胎为女孩的农村夫妇,以及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第二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生养孩子可以保障社会结构的完整,因此结婚不是两个人的私事,而是承担起生育和养育的社会责任的表现。北京大学已故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先生生前曾调研过云南呈贡的一个村子,这里每年都有一个聚会,凡是结了婚不生孩子的要罚酒敬神,若是罚了还不管用,就把不尽责的男人按在地上打屁股。

  人口均衡比控制更重要?

  毫无节制的生育终归是个麻烦。随着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类将面临“可怕挑战”,地球资源的分享似乎更加紧张。穆光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尽管如此,目前全世界限制生育的国家很少,鼓励生育的国家多。

  印度是第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早在1952年,印度就提出了“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这种计划生育是服务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实行家庭计划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但这项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966年,印度只有5亿人,而如今则涨到12亿人,孟买大街上仍然人挤人。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评价道:“中国和印度人口减少一半才有可能成为强国。”

  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学者何亚福先生也提出,中国要用“家庭计划”取代“计划生育”。他在2009年“两会”期间通过人民网发出了《“计划生育”应转变为“家庭计划”》的提案。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强制性的“国家计划”(NationalPlanning),并且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不仅对个人超生者实施极其严厉的处罚,而且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力的地方官员实行“一票否决”,因此,地方官员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确保所辖区域不出现严重的超生现象,由此也引起很多批评。

  但是,穆光宗发现,另一个问题比控制人口更加重要和紧迫———人口失衡。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男女比例失衡,1983年到2010年,中国已经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出了4100万。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0年的调查,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9个光棍,平均年龄达41.4岁。研究所预测,2013年之后,每年会有120万个男人没有妻子可娶。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显而易见。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遇难,由于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这就意味着有很多家庭成了“无后”家庭。这一风险随着母亲的年龄超过35岁而愈加增大。

  因此,穆光宗认为,性别平衡的重要性大于人口控制。“现在中国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新生代家庭能生两个以上最好,人们需要亲情和完整的家庭结构,所以要规避人口风险。”他说,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都应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地球人口承载量是个变数

  人口学家P.R.埃里奇曾用一连串公式来告诉人们,人口因素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生活,空调、个人电脑、iPad、微波炉等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这些消费品耗费了大量自然资源,而使用或丢弃它们的时候会产生垃圾和温室气体。

  《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布莱尔•奥尼尔认为,如果2050年全球人口被控制在74亿以内,就可以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有些学者并不认同这种判断,认为把人口问题视作所有问题的起因是错误的,只能说,它是导致其他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样,人类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极其重大。一时间,环保不仅成了热门话题,还是一种时尚。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CEO,却没有收到低碳环保论坛的通知,那他们一定是把你的邮件给丢了。

  环保人士正付出努力,倡议环保的方式花样繁多。2010年,在首尔有一场“绿色环保型结婚典礼”表演,新娘身穿用树木做成的婚纱步入礼堂。英国则有一场全裸骑车的运动,他们赤裸的身上写着“从汽车文化中释放”、“骑车的权利”和“油枯竭了”等字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以期“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北京爱•自然教育咨询中心是一个主要关注自然学习的环境教育机构,负责人张巳瑛女士曾为儿童组织过多次自然教育活动,在此之前,她在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担任项目负责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家长比孩子对自然教育更感兴趣。张巳瑛记得,当老师建议大家触摸大树,或者闻闻泥土的味道时,有些家长兴奋得哇哇大叫。这些本来是3岁至6岁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的东西,大人们却从来没有体会过。

  “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情况堪忧。”张巳瑛说,在升学压力下,许多城市的老师甚至没有完整地通读过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更别提引导孩子体会自然了。

  这种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在全世界已经盛行起来。张巳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截至2010年,日本已经有3700所从事自然和环保教育的学校。在欧洲,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家成立了森林幼儿园,启发孩子的环保意识。

  虽然全球的环境保护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有悲观论者认为,仅有环境保护是不够的,一旦地球达到了它所能承受的人口极限,世界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种论调几个世纪以来就存在。17世纪时的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预测,地球如果接近极限,最多可以容纳133亿人。照这种说法,地球的人口容量已经过半。

  “地球生命系统极其复杂,越复杂的系统,就越找不到真实的答案,而只能做弹性的估计。别忘了,人口承载量是个变数,而不是个定数。”穆光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地球上最多能容纳10亿和一万亿的估计也有,但没人知道究竟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10-31 15:09:29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3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地球变暖了一度

作者:李昆仑


  科学家在搜集和分析了10亿多次温度记录后发现,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地球平均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1度。这项新的发现能够让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认输”吗?


  地球确实在变暖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的人不大信——这些人因而被称为“气候变化怀疑论者”。

  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算是对怀疑论者的最新回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陆地表面温度研究项目宣布,他们在搜集和分析了从1800年至2009年间的10亿多次温度记录后发现,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地球平均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1度。

  这一研究数据和世界重要气候研究机构(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英国国家气象局哈德利中心和东英吉利大学等)的研究数据相一致,因而受到气候政策支持者和相关科学家的欢迎。同时,他们也希望这项新的发现能够让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们“认输”。

  真相,谎言,气候门

  1988年,美国宇航局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参加国会一个和气候有关的听证会时提出,全球变暖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以至于可以确信在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此,“全球变暖”被广泛传播开来,詹姆斯·汉森也因而被尊为“全球变暖研究之父”。

  “有朝一日如果要写气候危机的历史的话,汉森一定会被认为是最有力和最始终如一地呼吁用智慧保护我们这个星球的科学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这样评价詹姆斯·汉森。

  2006年,戈尔推出了自己参与制作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讲述工业化对气候变暖和人类的影响。此片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片奖。其后,戈尔又凭借该片以及他对气候变化的宣传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视觉化、通俗易懂的环境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曾被世界各地当作教材引入课程,这引起了怀疑论者的不满。2007年,英国一些怀疑论者抗议学校播放这部影片,指责这是在传播戈尔的政治观点。英国法院最终裁决,《难以忽视的真相》确实存在错误,学校只有在提醒学生其中错误的前提下,才可以播放。

  2007年,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播出了马丁·德金制作的纪录片《全球变暖的谎言》。该片质疑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说法,并称科学家在气候变化上的意见受到了金钱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批评者则认为,该纪录片使用了错误的数据。制作人马丁·德金表示,片中的错误很小,不影响其得出的结论,即“全球变暖是个谎言”。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高官在此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会议前夕的“气候门”事件再次将对全球变暖的争论推向高潮。

  当年11月20日,电脑黑客侵入世界著名气候研究机构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窃取了包括该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在内的气候学家的电子邮件。黑客把电子邮件公之于众,称这些气象专家的研究并不严肃,他们甚至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以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出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专家怒批这一“气候门”事件,称全球变暖已证据确凿,这一事件的策划者意在混淆公众视听。

  2010年7月,东英吉利大学公布对“气候门”的调查结果,表示相关的科学家并没有操纵气候监测数据,他们的严谨和诚实是不容怀疑的。同时,调查报告也指出,东英吉利大学和气候研究中心在处理气候数据方面缺少公开和透明。最终报告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正在变暖,这一事实没有改变。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全球变暖的谎言》以及“气候门”事件引发的全球变暖的争论下。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显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而吸引了世界主要媒体的关注。

  新发现,新争论

  如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这个项目试图通过建立气温记录的公开数据库,并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透明和独立的评估,来减少对于气候变化的争论。该项目已经向《地球物理研究快报》递交了四篇研究论文,描述其最新发现。该项目的成员包括今年因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索尔·珀尔马特教授。项目的研究主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理查德·穆勒说,“我希望这项研究将会赢得气候变化合理怀疑论者的认同。”穆勒表示,有些人将“气候变化的合理怀疑论者”和“气候变化否定者”相混淆,这让我们很容易忽视对气候变化的合理怀疑。他指出,否定者无视科学,他们否认气候科学在全球变暖上的共识,以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尽管穆勒对反对派区别对待,可是怀疑论者对他的研究并不买账。美国著名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安东尼·瓦茨认为,这项研究的方法存在问题。他督促项目团队对论文进行修改。他还指出,这一地球表面温度研究报告并没有通过同行评议。

  在科学界,同行评议是科学界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该项研究没有经过同行评议就向公众进行公布,穆勒表示,这样做可以从公众获取更多的反馈。

  怀疑论者批评全球变暖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是,许多官方的气候监测质量比较差,气温数据被人工修改过。他们称,90%的气温监测站建立在陆地上,而地球表面的70%是海洋。城镇会加热气候监测站周围的大气,对温度记录造成干扰,这种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的现象会使全球的平均气温记录不够准确。而赞成全球变暖的科学家认为,气候记录的干扰的确存在,但气候学家已经通过精细的过滤规则和研究方法消除了这些影响。

  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表面温度研究项目的最新发现称,因为城市地区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全球平均陆地气温的上升。虽然气象监测站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它们记录了同样的气温变化趋势。理查德·穆勒说,“我们以一种坦诚、透明的方式来处理怀疑论者的问题。基于此,我希望合理怀疑论者感到他们的担忧被考虑到了。”

  “这项研究将会影响到对全球变暖有合理疑问的人们。当然,气候变化否认者将会认为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是骗子或者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动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吉姆·汉森说,“那些气候变化否定者做起事来并不像科学家,而是像律师,一旦发现不利于他们当事人(比如石油公司)的证据,他们就会扔掉那些证据,提出任何能够搅乱法官和陪审团的疑问。”

  当年受到“气候门”影响的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说,“这些初步发现非常鼓舞人心,我期待着阅读经过同行评议后出版的最终的研究报告。该项研究和我们的研究结论一致,认为城市热岛效应对全球气温的影响是很小的。”

  在网络上,地球表面温度研究项目受到了一些气候博客的攻击,他们对该研究的资助者产生质疑,认为它在全球变暖相关的国家政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穆勒指出,他们的项目是在一个叫做Novim组织的资助下进行的。Novim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市的非营利组织,旨在使用科学为社会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寻找答案,并将答案不带偏见地进行发布。其他资助方还包括由比尔·盖茨资助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创新研究基金,以及美国能源部的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穆勒下一步的计划是研究海洋变暖的趋向。

  实际上,即使在科学界,对上述研究的价值也有不同看法。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气候系统动力学教授彼得·考克斯认为,这些研究确认了从现有数据中得出的结论,但研究本身并无惊人之处。他说,“只是该研究的作者相信这是个大新闻,以至于等不及同行评议就公之于众,倒是他们的这种做法本身更让人惊讶!”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10-31 15:09:45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4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地球有个“孪生兄弟” 存在液态水可能性很大 
 
来源: 羊城晚报 
 
  前不久,欧洲的天文学家利用安装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跟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

  据报道,这颗行星位于南天的船帆座,围绕一颗黄矮星运行。距地球大约36光年,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6倍。根据观测这颗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距离,科学家认为其地表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很大,而液态水对于生命的生存十分关键,因此这颗星球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这颗让地球人“又惊又喜”的新星被媒体形象地戏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地球第二”,甚至“地球人的舅舅”(既然地球是“母亲”,那么她的“弟弟”也就是“舅舅”了)。但思维严谨的科学家们却只是枯燥地用一串字符和数字称之为“HD85512b”。

  这颗行星的轨道几乎是正圆的,这将给它的表面带来持久稳定的气候。如果以我们的太阳系作为参照,它跟恒星黄矮星之间的距离比金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稍稍远些,所处的位置恰好位于生命宜居带的外缘(所谓“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其恒星远近适中,其温度范围能允许水以液体状态存在)。在这个距离上,这颗行星从它的“太阳”,即那颗名为HD85512的恒星(黄矮星),得到的热量仅仅比地球从太阳上接收到的热量稍多一些。并且恒星HD85512的年龄要比太阳大一些,也就意味着更加不活跃,这就减小了发生大规模电磁风暴,摧毁整个行星表面大气层这种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据新星发现者凯尔特那戈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所作的计算,它的云覆盖率至少达到50%,这意味着足以能够将多余的热量反射到太空以防止表面过热。相比之下地球的云覆盖率约为60%,“两兄弟”在这方面也大同小异。科学家们还估计,它极有可能拥有与地球类似的大气层,但目前地球人的科学水平“鞭长莫及”,对其大气层的成分,还无法予以确认。 凯尔特那戈博士开玩笑说,既然它远比地球潮湿闷热,引力比地球高出40%,那肯定是练习高温瑜伽的“天然理想之地”。

  美国德州大学天文学教授曼富累德·考特兹则谨慎地表示,科学家需要获取更多信息,才能了解这颗新发现的行星究竟是否有生命存在。

  令人遗憾的是,限于目前了解宇宙飞船的旅行速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地球人造访自己的“舅舅”还仅仅只是个梦想。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10-31 15:10:02
林家少爷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300
积分:60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6-01
5
 用支付宝给林家少爷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林家少爷

发贴心情
顶起来!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02-23 14:48:49

 5   5   1/1页      1    



Copyright ©www.liyilong.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