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红十字会捐建玉树灾区卫生院“5倍差价”事件调查
7月31日,中国红十字总会信息发布平台公布了玉树捐建项目的资金情况。随后,一些网友发现,在公布的账目中,不仅民房与卫生院建筑成本相差过大,而且卫生院之间建设成本也相差悬殊。这一情况立刻引发网络上一片质疑声。对此,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专程赶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
据了解,此次引发网络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杂多县妇幼保健院和治多县妇幼保健院。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公布的信息,这两所妇幼保健院的总投资均为1420万元,但杂多县妇幼保健院建筑总面积为1050平方米,治多县妇幼保健院建筑总面积则为5600平方米。细心的网友发现,同在玉树地区,同为县级妇幼保健院,同样的投资总额,但建筑面积却相差5倍以上。以此核算,两所妇幼保健院的造价相差高达5倍。
除此之外,网友们还对民房、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建设成本进行了比较,发现三者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微博表示,玉树震后所建卫生院建筑成本的预算“跨度”很大,最高的超过1.3万元/平方米,最低的不到2600元/平方米,相差超万元。“每户民房平均建筑成本为16.68万元;卫生院平均预算建筑成本为5324元/平方米,最高为13524元/平方米,最低为2536元/平方米;学校平均预算建筑成本为3792元/平方米,最高为5726元/平方米,最低为1407元/平方米。”该事务所并提请关注,民房、卫生院平均预算建筑成本相差较悬殊,且与当地房产价格相差较大。在随后的微博评论中,很多网友质疑玉树卫生院的建筑成本过高。
在玉树州,记者见到了青海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孙林。他说,事件发生后,青海省红十字会高度关注,专门组成调查组赶赴玉树对项目、资金及信息发布各环节进行调查。初步调查发现,中国红十字总会信息发布平台公布的数据有误。实际上,这两所妇幼保健院的建筑总面积均为1050平方米,因此,造价并没有区别。
青海省红十字会办公室副主任任富民说:“调查发现,这起事件是青海省红十字会赈济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报送材料时,数据录入错误造成的。”他说,由于这名工作人对于玉树捐建项目的情况不熟悉,把另一项目“治多县人民医院的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错误地输入到“治多县妇幼保健院”一栏。此后,没有将材料送交主管领导审阅,而是直接向总会报送。总会方面也未与其他文件进行核对,造成了错误的数据最终被公布出去。
任富民向记者出示了2份文件。记者看到,在文号为“青发改(2011)76号”,《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关于2010-2011年度玉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文件中,杂多县妇幼保健院的建筑面积及投资总额分别为1050平方米和142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土建、附属设施及设备购置”。而在另一份文号为“青发改投资(2011)237号”,《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11-2012年度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预安排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文件中,治多县妇幼保健院的建筑面积及投资总额分别为1050平方米和142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土建、附属设施及设备购置”。
在玉树州灾后重建社会捐赠资金管理中心,该中心主任丁强向记者出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建设局分别对治多县和杂多县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中,数据也与青海省发改委的文件相一致。
记者电话采访了援建方青海海西州支援治多县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田发伟,他在电话中也证实了治多县妇幼保健院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投资总额1420万元的事实。
孙林表示,这次事件是青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对此次事件表示歉意。从中暴露出红十字会在信息报送、发布等环节存在不少漏洞。今后青海红十字会将加强制度建设、管理建设,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开、透明、准确、全面地进行各项信息发布。
那么,为什么民房、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建设成本有较大差异呢?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格扎说,网上质疑卫生院造价过高是种误解,因为总会的信息平台只有总投资,并没有公开建设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在这两所卫生院1420万元的总投资中,除了土建部分,还包括附属设施建设和部分设备购置的费用。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以总投资除以总面积的方式进行“造价”计算。学校也同样存在设备配置的问题,所以才会产生卫生院、学校与民房的造价不同。
青海省红十字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接收了国内外爱心人士与社会各界的大量捐赠资金。捐赠资金主要用于重建项目,红会系统接收捐赠资金用于重建等项目共252226万元,捐建项目92个。
孙林说,为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捐建项目进展顺利,青海省政府抽调专人在省红会设立了省级资金管理办公室,玉树州去年6月就设立了玉树州捐赠资金管理办公室,并层层在银行设立资金专户,资金实行全程封闭运行。下一步青海省红十字会将继续加大工作与督查力度,保证整个捐建项目进展顺利与资金安全有效。
事实上,有关“5倍差价”问号事件的背后,是公众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危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公众对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接连不断的质疑表明,整个社会对公益事业有很大的期望。因此,中国公益事业要想走得更好,必须尽快重建公信力。这位业内人士建议,中国红十字会应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与政府及其他NGO(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创立良好的品牌,推动公益事业更好的发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建议,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应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公益组织对公众需求的尊重在于秉持一种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及采取精细化的工作手法。同时,公益慈善组织还应建立与公众日常联系交流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厘清捐赠者与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位置。慈善机构应遵循自身运转的逻辑与回应社会需求的逻辑相互结合的规则,以帮助其更好倾听公众的声音,并从公众需求入手,评估公众需求的重点和习惯,以一种服务公众的状态去满足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