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顺利度过“恋父/母”时期
稿源:快乐成长
曾经简单的写了几句关于恋父恋母情结的内容,没有完成。有次看到一个妈妈写的文章,关于恋父恋母情结的。忘记是哪个妈妈了,必须承认,这位妈妈是个极其细心又爱思考的妈妈。她在文中写出了自己实际操作上的一些技巧以及思考过程,并且有很好的成果——看起来孩子不再有恋母的症状了,却恰恰违反了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只是未呈现远期后果。
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避免”孩子的恋父恋母情结,或者说是赶紧带孩子脱离恋父恋母的境地——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讲,就是使孩子的这个时期过的不满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需求。不满足则形成压抑,童年的压抑都会积累到将来年的某个时刻,从某些特点中爆发出来。比如哺乳期吃奶没有吃够的孩子,或者断奶后咬自己手没咬够的孩子,在成年后形成的吸烟、话痨;再比如2岁左右在自己控制大小便过程中受到不良干扰的孩子长大后易形成洁癖等特征;而恋父恋母情结时期的不顺畅则导致了孩子成年后的感情经历挫折,或者继续寻找父爱和母爱型爱情,或者出现其他非正常的人格。当然,我们的社会中是有很多人存在各种压抑和不良的,别人不见得在意,而存在不良的人本身也许并不能意识到问题的根源,甚至不觉得存在不良,但是TA会为不良导致的结果而不爽——TA会冲着结果而去,但是找不到原因——这是我不愿意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特此把恋父恋母情结的详细资料整理出来,希望3、4——5、6岁的孩子们顺畅度过这个心理时期,并拥有身心健康。
恋父恋母时期,包含在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性器期中。3——5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发生兴趣,甚至会去触摸或者显露自己的性器官,还会对其他人的生理构造产生兴趣,而且能从中得到快乐,这个时候人格就进入了性器期阶段。孩子们开始对性活动(区别与成人意义上的性活动,而是与性器官有关的活动,比如孩子自己的触摸和显露)及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都开始有好奇心,甚至能够觉察到父母的关系比他们和自己之间的关系特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问父母:“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很让父母们头大。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有了对性别的初步认识。记得我闺女不到3岁的时候在性别问题上出的一个笑话:当时她有了个初步概念:站着尿尿的是男生,坐在马桶上尿尿的是女生。这天,她的龙龙哥哥来我家玩,榴榴很高兴,龙龙哥哥叫个不停。俩人一起去尿尿的时候,榴榴突然恍然大悟的对我说,“妈妈,龙龙哥哥原来是男生啊,你看他站着尿尿的。”人们都笑翻了。但是现在榴已经4岁半了,已经能完全分出哥哥、叔叔、爸爸、爷爷、姥爷等这些意味着男人的称呼与女性称呼的区别,只要有一个形容词或名词出来,她就已经基本知道和这个词相关的性别特征了。
下面分别是男孩和女孩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具体内容:
在这个时期,男孩会有“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3岁前,男孩一般会和母亲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因为妈妈总是满足他的需求。3岁以后,男孩可以借助语言来帮助思考了,再加上以性器官为其产生乐趣的来源,因此便产生了以妈妈为性爱对象的幻想。但是从生活中又观察到妈妈好似更接受爸爸,于是爸爸成了竞争对手,就会对爸爸产生敌意。同时又感觉到爸爸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根本竞争不过爸爸,甚至竞争还会带来爸爸的惩罚。这种既爱妈妈,又怕招惹爸爸而遭到惩罚的矛盾状况,就是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俗称恋母情结。这个时候,家庭的关系是:“父-子-母”之间的三角关系。其中,爸爸处于有利地位,且拥有权威和力量来维护这个地位。男孩会从一些线索或者幻想中认为爸爸即将对他采取的惩罚措施就是除去他快乐的来源——性器官,这种感觉令他处于一种强烈的焦虑状态,就是所谓的“阉割焦虑”。虽然成年人对这种焦虑不以为然,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很可能发生的“事实”。他们有自己的线索作为理由:1、女孩就没有小鸡鸡,男孩会认为她的小鸡鸡是被切掉的;2、父母严厉禁止他触摸或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这也让孩子感到紧张;3、有时爸爸发脾气,他以为爸爸真的会施以惩罚,甚至“报复”。在此极端焦虑的情况下,男孩自己也在寻找出路,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对妈妈的性的渴望,就不会有被阉割的焦虑和恐惧;对爸爸的认同则可以分享爸爸的权威。于是,男孩开始一方面压抑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认同爸爸,开始羡慕男性角色,从而将爸爸的态度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借着这种对爸爸的认同,他也可以替代似的拥有妈妈。这样做,俄狄浦斯情结就算成功解决了。一个男孩如果成功的解决了俄狄浦斯情结,就能在以后的发展中主动认同男性的行为标准。所以,这个时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良心的建立以及对于同性的认同感。
女孩在这个时期,会有“奥列屈拉情结”和“阴茎妒忌”。对于女孩来说,生命之初的三年也是一样,以妈妈为爱的对象。随后她发现自己缺少男性的性器官,因而归罪于妈妈。有些精神分析学派的人们认为这样的归因可以解释很多女人终其一生对自己的妈妈都怀有矛盾情感的事实。女孩开始觉得自己有缺陷,并且产生“阴茎妒忌”,这种感觉会影响其一生的行为。之后,女孩开始寻求新的爱的对象,因为爸爸具有她所没有的性器官,于是爸爸就成了她注意的对象,因为增加了对爸爸的爱,而与妈妈成为竞争态势。但这又不被允许,所以女孩就产生了“奥列屈拉情结”,俗称恋父情结。最后,和男孩一样,她只好压抑对爸爸的爱,并且认同与妈妈。又因为女孩的阴茎妒忌所产生的焦虑没有男孩的阉割焦虑那么强烈,所以她对妈妈的认同以及对爸爸爱意的压抑也就不象男孩那么完全,因为女孩子人格的形成并不稳固。有些女性终其一生的行为方式都反映出对男性的羡慕和妒忌,如追求权利和羡慕男性的行为特点,或者因为自己的女性生理结构而自我贬低,甚至还可能对男人产生敌意(笔者按:真是什么样的反映都有啊)。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女性能将嫉妒转化成为对怀孕的渴望,就算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了。
孩子的这些恋亲情结还可能会演变成“家庭情结”,这是在家里有其他小孩的情况下产生的,由于父母照顾其他小孩而被疏远,男孩可能以妹妹来代替妈妈,女孩则可能以弟弟来代替爸爸。
在弗洛伊德的来访者治疗过程中,他发现,多数的神经症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的生活经验,这使他坚信“儿童是成人之父”。所以,在人格发展上,弗洛伊德格外强调儿童期及婴儿期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格结构在五岁时就已经大致发展完成,往后的成长,大部分都是基于这些基本结构上的进一步建构。
在这里说一下,本文的观点几乎都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许会被不理解。很多人知道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知道他的精神分析法。但是弗洛伊德更伟大的成就如同有人说的,“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是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重要人物”。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代表了心理科学的至高点。其他的心理学大家的理论,或以弗洛伊德为基础,发展开去;或者对他持反对意见,发展开去——这部分人,即使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学派,也仍然带着弗洛伊德的影子,总之还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础的发展。
总结弗洛伊德的理论,我认为,经营着稳定的家庭关系,亲密的夫妻之爱,是给孩子各个时期的最好礼物,也是能让孩子顺利度过各个时期的坚实基础。我曾经凶恶的对老公说“对我好点儿啊,因为榴榴恋父的时候会更加模仿我的!你对我够好我才有心情做的更好,才能让榴榴模仿到更好的做法!”老公为了他女儿立即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