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教学生官场礼仪 大学越俎代庖
西安新闻网
毕晓哲
“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被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坐电梯也是有讲究的,地位最低的应该站门口负责开关电梯。”在广西某重点高校一堂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周大鹏(化名)强调:“这些顺序不能随便变动,尤其是领导的位置。”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课,在广西、湖北、福建等地一些大学开设的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校级选修课上,也有涉及如何与领导相处的教学内容。
大学的职能和职责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应该说,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至少,我们的大学在培养学生和教育引导学生上,应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标准而不是专注或针对于“某一领域”,如当公务员、商界精英等。
完善的大学教育机制和思想,在于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而一定不会也不能屈从于某一“习惯”或“恶俗”。也就是说,无论学生上大学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是什么家庭背景或高中教育的基础如何,只要进了大学就应以一个“宽泛”的基本等同的人文标准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学生。形象些说,大学有义务和责任将学生培养成健全人格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至于今后是当官还是经商,是从政还是搞文艺,混得好还是差,应取决于学生自身,而不是大学或大学的管理者刻意去“引导”甚至是“专门培训”。
当地大学专门为毕业生搞“官场礼仪培训”,教授学生如何和领导相处、如何敬酒、如何给领导开电梯,这明显是“越俎代庖”了。大学就是大学,将你的学生培养到符合国家和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标准就足够了,又何必为学生今后是不是能在官场正常发展,是不是能在官场混得好等等忧心忡忡。某种意义上,大学替自己的学生未来在官场上的发展操心,实质上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官场怎样、官风如何,大学是左右不了的。大学虽然不能左右和从根本上改变时下的不良官风,但大学最起码可以让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保持一个“清者自清”的素养。再深层次探讨一下,身为社会中的一方“净土”,让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远离一些利欲熏心、远离功利心和难耐的浮躁难道不应该吗?
大学教授学生官场礼仪,有现实的成分也有“被逼无奈”的可能,但我们的时下官场之所以有“只唯上不唯实”、“媚上媚权”和“阿谀奉承”等不良风气,又之所以长年遏制不住,难道与多年来、无数年来大学精神的“失守”和“屈从”无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