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谈谈墨教
稿源:互联网
一、人人都想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前提是拥有振奋人心的人生目标。
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功名利禄虽可给人带来一时快感,但也会令人久而生厌。因为这些快感层次较低,无法满足许多人对崇高与神圣的渴望。
纵观人类历史,我认为只有宗教信仰能赋予人超越世俗欲望的人生目标。
然而在当今中国,各大流行宗教都已经腐败堕落了,只有墨教才是唯一的希望。因为它拒绝与旧世界同流合污。
这是我的观点。
关于墨教,您怎么看?
二、如果流行的各大宗教都已经腐败了,再新建一个宗教就能避免堕落吗?
历史上墨家延续了短短的200年就消亡了,谁能保证今天的墨教就能长久不衰?
三、墨教不是新宗教。墨家200年消亡是因为它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基督教、佛教、儒教为什么能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生存下来,因为那些后代信徒背叛了先知的教导,篡改教义迎合那些恶势力。
另外墨教不拒绝改革,能与时俱进。其他宗教皆被一些守旧分子把持着,只能抱残守缺,等待淘汰。
四、我觉得主要是墨家思想除了极端悲天悯人之外,带有一定的宗教成分,失去一个强力的领袖,余下的成员就会变质。分裂瓦解是很正常的。
庄子也说,墨子自己能做到但又奈天下何?
五、也许正是其宗教性不强才会被世俗力量打压下去,从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发展来看,他们都经历过世俗力量的攻击,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宗教崇拜的对象不是某个领袖,而是超自然的力量,如果因为领袖人物死去就一蹶不振,正说明其宗教性很弱。
六、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有人信它就存在,没人信就不存在,与有没有领袖无关。现在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不也是这样吗?只要他们的经书存在,即使消失几百年,将来也可能会有新的信徒。
墨教在墨子死后存在了很多年,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不过后来墨教变成了一个军事组织,这样的组织很容易集体牺牲。而他们的信仰和教义没有很好地形成文字流传下来,所以后世虽然存在具有墨徒潜质的人,但他们没有机会很好地接触和了解墨教教义,所以很难使它复兴。
因此重新整理和完善墨教教义是墨教复兴的前提。
七、对墨徒来说,墨子思想不仅是一种学说,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
一个成熟的信仰体系不仅要有一套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 更要有一套支持这些准则的坚实、深刻、严密的形而上学基础。
人是会思维的。当道德准则与贪欲恐惧相冲突时, 每个人都会在意识或潜意识中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道德?为什么要兼爱?为什么要和平?
要使人们不动摇,就必须从哲学和神学的层面上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墨家讲“兼爱”,儒家讲“仁”,基督教讲“爱人如己”,佛家讲“普渡众生”,我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是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长大的。这些道德准则大同小异,可为什么基督教和佛家都有许多舍生忘死的实践者,而“仁”和“为XX服务”如今却几乎只剩下空洞的口号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督教和佛家的道德准则有一套形而上学信仰体系支持,给人以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和力量(至少对其信徒是如此),而儒家的“仁”是毫无哲学或神学基础的空中楼阁,“为XX服务”也是奇怪地植根于进化论的土壤中,其实这片土壤只能长出尼采的“超人”或希特勒的种族主义。
墨学则不同。在二千四百年前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里,墨子能提出那样高尚的主张,并有那么多墨者舍己跟随他实践这些主张,坚持了近二百年,并没有因墨子死而人亡政息,这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与众不同,我想除了超常人格因素外,他们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信仰体系。
可是秦以后,墨家突然消失了,人们都说是因为政府和儒家的打压,我认为不仅如此。基督教之始受到犹太人和罗马政府的双重迫害,其深重程度要比墨家严重得多,却顽强生存下来了。佛家也受到本土的残酷迫害,但在其他土地上生存下来了。为什么最初有那么强大生命力墨家,却在后来一蹶不振,即使传到国外也无法复兴? 上世纪初那么好的社会环境,墨学都不得重新生根发芽,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遗失了支持其兼爱等主张的形而上学基础。
这一点从《墨子》一书就可以看出来。
初读不难发现,墨子道德观的深层基础是《天志学》。但《墨子》一书中的《天志学》是残缺不全的。只有天志、明鬼、非命三个支点,其中又混进了多神论,万物有灵论,现世现报的赏罚观等与其简洁的法天观相矛盾的东西,使人迷惑甚至觉得荒谬,完全不成严密的体系。
八、作为一套哲学宗教或伦理体系,墨家一共才坚持了两百年,而且遭到一次打压便从此不振,本身就证明了这套理论是有内在的或本质的缺陷。首先是墨家的宗教性质。中华民族对于实用主义的偏好注定了严肃宗教不可能在我们国家得到发展。这里不对实用主义做价值判断,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中国盛行的信仰如大乘佛教、道教其实很粗糙,诸如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高级的神学体系在中国从来就是没有市场的。 此外,在现代社会,原有的宗教信仰观念已经被普遍破坏(具体的内容很复杂,可以去看看马克斯韦伯对“去魅”问题的各种表述),奢谈恢复建立某种宗教信仰,无异于痴人说梦。“恢复墨子天志学的本来面目,并使其得到现代物理学、现代生物学、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的支持,(或至少不能被其证伪)特别要能承受进化论和科学宇宙论的挑战,使其比其他任何教义和哲学都经得起推敲。”我很怀疑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的人是否了解现代的物理学和生物学。
另一方面,从伦理价值的外观上看,墨学有一些接近斯多葛学派,那种兼爱、克己、简朴的精神当然和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精神相反。但纵观历史,这两种思潮的斗争永远是以简朴的失败告终,因为这种简简单单的价值观可以为某些优秀的个人所接受,但和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包含大量财富的、多元的充满不同机会和不同价值取向的社会格格不入,简言之,墨家的价值观根本就无法支持现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去弘扬某些墨家的精神,但却不能把它当作社会的基石。
九、人类是一多样化种群,罗卜白菜各有所爱,谁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别人。
正如楼上所说的,墨教只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信仰,因为它对人的品格要求非常高。这不是坏事,本来社会就应该多元化。苏联不是有句话吗?苏共二十万人时取得了政权,二百万人时打败了德国,二千万人时解体了。所以人多未必是好事。我觉得信仰是个人的事,我喜欢我相信,管它是不是社会的基石。就像有很多人参加***是因为它是执政党,结果这些人把它败坏了。 当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要枯竭,所以节用永远不会过时。另外喜欢墨教的人不不懂享乐,不懂物质享受,只是对其久而生厌,觉得没太大意思,而想追求更激动人心的东西吧了。
十、 我认为“墨教”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不对。物理上讲孤立的系统的熵值将无限增大,孤立的哲学体系何尝不是这样?孔家在秦末和墨家一样面临政治打压势力衰微的时代,但是缘何儒学汉始中兴?墨家无后?其核心原因便在于董仲舒已将儒学更新,吸收了新的血液,纳入了道家,法家等各派有益的概念,之后又有程朱阳明等人进一步对儒学理论的革新,这才使得儒教后千年皆倨中华文明之核心,而墨子的接任者皆束缚与墨经教条不放,不思与时俱进,才使得墨家消亡。
我们现在应该做得不是束缚于一家一派之教条,换句话说,绝对地坚持墨子的立身之教,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这没什么不好,本来么,人性有恶,须严克之,但我不认为放大墨子的思想至宗教地位,或建立所谓墨“教”严密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一件有生命力的事情。客观讲,墨经中的科学思想在当时远远超前。人们渴望给自己建立一个道德的主心骨是一种正常的美好的愿望,但请先勿忘庄子之言“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拘于教也”。
十一、墨教的“教”不是“教条”的“教”,而且墨教崇尚创新,所以墨教与时俱进没有问题。不过,像董那样用“三纲五常”来迎合君主专制的“与时俱进”还是免了吧。墨教没有那么无耻。儒教为何中兴,而墨教为何中衰?因为秦始皇以后中国进入皇权专制时代,而儒教主张并支持专制,墨教主张并支持平等。所以儒教兴而墨教衰,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
当今中国的形势是民主思想和要求渐兴而专制思想渐衰,所以主张平等墨教将兴而主张等级和专制的儒教渐衰是未来的趋势,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
十二、你对儒家思想的理解简单化了,儒教的“教”一样不是“教条”的“教”。三纲五常固然是僵化的教条,但其中包含的伦理、情感内容却不容忽视,或者说不容挑战,最直白地说,爱自己的父母肯定比爱别人家的父母多,爱自己的亲友肯定比爱不认识的人多,想要破除建立于这种自然情感之上的儒家伦理可能吗?必要吗?或者说,与其去抨击,不如研究如何改造。同样的道理,儒家主张等级未见的是坏事,社会中存在差异直至今日仍无法克服,那么如何控制这种差异,而非引起巨大的社会矛盾,这是包含于“礼”中的最基本思想,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专制思想所能说涵盖的。
反观墨家,兼爱的思想很自然与绝大多数人特别是百姓的感情和直觉不相符合,道理上面也说了。所以,兼爱固然对少数精英有着吸引力,但对整个社会有多少现实意义是很令人怀疑的。 至于楼上说的民主,不好意思,先秦所有的思想家肯定都没有想过民主的事情,不是他们不够智慧,而是他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受环境的约束。缺乏现代化的通讯和交流手段,大面积的开展民主和代议制度根本是不可能的,(古代西方所有民主的典范无一不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如雅典或威尼斯),而中国当时的客观条件(易于征服的广大平原、工程浩大的水利设施建设、密集的人口和发达的农业等等)显然需要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开明专制。因此,专制、等级、集权在当时中国是必然的选择,而儒墨道法无疑都是认识到的,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的内容无非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罢了。
十三、儒家追求“内圣外王”,又有几个儒生达到? 墨家追求“兼爱”是因为它是天(上帝)的品格,墨家要法天,所以要兼爱。当然墨家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上帝那样兼爱的人,但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好的。 不错,人都有自私倾向,都想各扫自家门前雪。但人要组成社会,就得在一程度上克制这种自私倾向,互助互利。否则社会就会解体,内乱甚至内战。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耶稣说“爱人如己”,墨子说“兼爱”,都是在倡导这种互利互爱精神。当然不可能所有都喜欢这种思想,但如果所有人都反对这种思想,那这个社会只能成为一个原始丛林。至于说平等,世界上有些人喜欢抑强扶弱,有些人喜欢倚强欺弱,这是事实。这两种人形成的思想自然会有平等或等级倾向。至于谁好谁坏,因人而易。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抑强扶弱的人,所以我喜欢墨子和墨家。墨子说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种思想我喜欢。至于说民主什么的,那是相对而言。古希腊有过某种形式的民主,而东方没有。这可能与人种有关。就像西方一夫一妻,东方一夫多妻一样。不过,民主的基础是平等观念,这是东西方的共同认识。
十四、墨家的兼爱和基督教精神的来源确实是比较接近的,根源其实正如你所说的,在于借由“天”或者“上帝”加以过渡,因为在某种超自然存在面前,所有人无疑是同样的,也就产生了兼爱和平等的基础。
不过“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与之就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儒家思想无关乎鬼神天命。儒家的基础我认为是亲情,尤以是父母子女间的爱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爱,这两种爱关系到血缘,所以是最容易直观体验,也最容易去接受的,然后儒家的伦理乃是将这两种情感加以推广,由父子关系推出君臣关系,由兄弟关系推出朋友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加以推广,由熟人间的关系推出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是对待所有人(平辈的)要像对待兄弟一样,反过来说就是兄弟之间的情谊更为根本。所以儒家崇尚“爱有差等”,强调对陌生人的爱不能强于对熟人的爱,对远亲的爱不能强于对父母的爱。当然是接受“兼爱”还是“有差别的爱”那就看个人的体悟了,不过我个人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一整个社会来说,有差别的爱似乎更有市场。
楼上对于平等的认识显然是很有偏颇的。卢梭所谓的“人生来平等”中的人其实是个抽象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是不平等的,这既存在着先天的差异,如智力,体力,家庭出身等,更有后天的因素,如:勤奋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无视这些造成不平等的原因,而追求单纯所谓的“抑强扶弱”是很肤浅,打个比方来说,有人身体健康四肢健全,但是终日游手好闲不愿努力工作,导致穷困潦倒,对此楼上想要怎么“扶弱”呢?通常的观点认为绝对的差异和绝对的平等都是不可取,那么如何寻求到其中的平衡,这绝非“抑强扶弱”“倚强欺弱”这么粗糙的观念所能涵盖的。
“民主的基础是平等观念”东方怎么说我不知道,但显然不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共识。反对的意见有很多,我仅简单就其中一种打个比方,假设有十个人,一个是大学学历,很有学问,见识广博;另有两个中等学历,也学过点文化见过些市面,剩下七个里三个是文盲,四个不过小学学历,这七个人一生就呆在自己的家乡过最简单的生活。现在我们要搞民主了,请问楼上准备怎么搞?
十五、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什么意思,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耶稣的“爱人如己”、墨子的“兼爱”是很好的,我认为。至于“爱有差等”,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世人大多如此,可这不值得称道,儒家拿这东西出来炫耀,完全没有必要。 说到“推己及人”,这是很高尚的思想,与“爱人如己”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与“爱有差等”有矛盾。既然“爱有差等”,还怎么“推己及人”?损人利己还差不多。 十个人怎么民主?与外人作战时选一个最懂军事的人当首领,解决内部纠纷时共同组成审判团,进行贸易时选一个最会做买卖的带领,干农活时选最能干的打头。 至于说学历最高的那位,可以选他当孩子们的老师。
十六、爱有差等是基础,再逐步加以推广,要推广至全人类确实是有难度,但是事实上一定程度还是能做到的,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同乡会、校友会、同业会实质上都是把原本不相干的陌生人转化为自己的熟人,乃至亲人,从而产生互帮互助的效果。而且爱有差等和损人利己之间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我个人把他视作楼上的偏见。
民主的那个问题楼上没看懂啊,“与外人作战时选一个最懂军事的人当首领,解决内部纠纷时共同组成审判团,进行贸易时选一个最会做买卖的带领。干农活时选最能干的打头。”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我给定的条件里可是包含了一半以上的文盲,你认为他们都能作出这么理性的选择吗?还是相反呢,他们会选一个自己人来掌握权力或者索性胡乱选一个人。而且我如果把10人等比例放大到一百万人,那就不是选将军选老师了,而是选代议人员了,那一大半的低文化人员将如何选择代议者呢?他们选择的代议者又将替谁说话,作出何种选择呢?他们的选择是否会主导国家的进程呢?反过来真正高水平的人是否有会被大量平庸者淹没呢?平等的民主就是所谓“一人一票,每票等值”,在此合适吗?
十七、所谓民主社会,就是大家共同组成社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然是一人一票。如果你的票比我多,或者我没票,那我为什么要与你们组成社会? 你也别瞧不起文盲,成吉思汗还是文盲呢,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学历高未必就能力强,能力强未必就为大家办事。民主的社会里,强者是会受到限制,富人税率高就是一种。富人觉得不公平,也可以退出社会。其实啥是民主我也没见过,也不太感兴趣。我只知道我是人,别人也是,我尊重别人,别人也得尊重我,欺负人不可以。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不是一些人之天下。所以,大家既然在一条船上,就别让船的重心太偏了,否则会翻船,谁也不得好。 儒家思想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懂,因为儒家自己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要我回到独尊儒家的皇权时代我不愿意。另外,看看一百年来鼓吹尊儒最卖力的那些人:袁世凯等,以及他们尊儒的目的,我就对儒家的本质有点认识了。我认为,尊儒的人,多半是想骑在别人头上的人。我不喜欢这些人。
十八、在实践层面,面对一个极度不发达的社会,或者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社会,或者一个社会矛盾已经非常激化的社会,或者一个存在严重种族、宗教对立情绪的社会,这时候可不是人人都如你这样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谈论民主和平等就需要极大的谨慎而非顺着自己的直觉行事了。
这一百年来,鼓吹尼采理论的人里还有个叫希特勒的,鼓吹马克思理论的人里还有个叫斯大林的。事实上尊儒也好贬儒也好,这些人里是否有十分之一看过儒学的原作,有百分之一略微懂些儒学的内涵,我看都未必。
十九、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学说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是一致的,马克思的专制理论与斯大林的铁腕政策也是一致的,所以他们才会鼓吹这些理论。同样,袁世凯、张巡,他们所要得到的,儒家思想可以帮他们得到,所以他们才要百姓尊孔。另外,为什么蒙元和满清都要开科举、要国人尊孔?因为儒家思想可以帮助他们统治我们这些亡国奴。
二十、看来你不仅不理解儒家,顺带连尼采和马克思的理解都有严重偏差,这么说吧,你的方法论我认为是有极大的问题的。因为任何深刻的理论必然是比较复杂的,通常会包含很多的内容,想要从这些理论中挑出某些片断进行曲解或者比较隐蔽的加以改造,从而满足我自己的恶意需求并不困难。你信不信,你随便举出一个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我都能找出原话来为独裁统治做论证,当然信不信我这套说辞就因人而异了。所以,你通过理论鼓吹者(而且不对这些鼓吹者进行分辨)来认识这些理论一定绝对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这个是方法论的问题。
至于历朝历代为什么要尊孔,理由简言之有两条,第一儒学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伦理框架,也基本是符合中国的客观现实,既包括政治因素,这点毋庸置疑,但也包括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宗教信仰等许许多多因素。第二就是传统的影响,儒学传播了近千年,对中国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有现成的社会伦理,当然是要加以弘扬而非予以否定。
二十一、墨家和道家区别: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