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平台帮助
dvbbs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李乙隆交流平台南山月沙龙『迷津寻渡』 → [转帖]大家来谈谈墨教

您是本帖的第 993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大家来谈谈墨教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楼主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转帖]大家来谈谈墨教

大家来谈谈墨教

稿源:互联网
 
  一、人人都想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前提是拥有振奋人心的人生目标。
  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功名利禄虽可给人带来一时快感,但也会令人久而生厌。因为这些快感层次较低,无法满足许多人对崇高与神圣的渴望。
  纵观人类历史,我认为只有宗教信仰能赋予人超越世俗欲望的人生目标。
  然而在当今中国,各大流行宗教都已经腐败堕落了,只有墨教才是唯一的希望。因为它拒绝与旧世界同流合污。
  这是我的观点。
  关于墨教,您怎么看?

    二、如果流行的各大宗教都已经腐败了,再新建一个宗教就能避免堕落吗?
    历史上墨家延续了短短的200年就消亡了,谁能保证今天的墨教就能长久不衰?

 
  三、墨教不是新宗教。墨家200年消亡是因为它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基督教、佛教、儒教为什么能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生存下来,因为那些后代信徒背叛了先知的教导,篡改教义迎合那些恶势力。
  另外墨教不拒绝改革,能与时俱进。其他宗教皆被一些守旧分子把持着,只能抱残守缺,等待淘汰。

   四、我觉得主要是墨家思想除了极端悲天悯人之外,带有一定的宗教成分,失去一个强力的领袖,余下的成员就会变质。分裂瓦解是很正常的。
   庄子也说,墨子自己能做到但又奈天下何?


    五、也许正是其宗教性不强才会被世俗力量打压下去,从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发展来看,他们都经历过世俗力量的攻击,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宗教崇拜的对象不是某个领袖,而是超自然的力量,如果因为领袖人物死去就一蹶不振,正说明其宗教性很弱。


  六、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有人信它就存在,没人信就不存在,与有没有领袖无关。现在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不也是这样吗?只要他们的经书存在,即使消失几百年,将来也可能会有新的信徒。
  墨教在墨子死后存在了很多年,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不过后来墨教变成了一个军事组织,这样的组织很容易集体牺牲。而他们的信仰和教义没有很好地形成文字流传下来,所以后世虽然存在具有墨徒潜质的人,但他们没有机会很好地接触和了解墨教教义,所以很难使它复兴。
  因此重新整理和完善墨教教义是墨教复兴的前提。


七、对墨徒来说,墨子思想不仅是一种学说,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
  一个成熟的信仰体系不仅要有一套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 更要有一套支持这些准则的坚实、深刻、严密的形而上学基础。
  人是会思维的。当道德准则与贪欲恐惧相冲突时, 每个人都会在意识或潜意识中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道德?为什么要兼爱?为什么要和平?
  要使人们不动摇,就必须从哲学和神学的层面上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墨家讲“兼爱”,儒家讲“仁”,基督教讲“爱人如己”,佛家讲“普渡众生”,我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是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长大的。这些道德准则大同小异,可为什么基督教和佛家都有许多舍生忘死的实践者,而“仁”和“为XX服务”如今却几乎只剩下空洞的口号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督教和佛家的道德准则有一套形而上学信仰体系支持,给人以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和力量(至少对其信徒是如此),而儒家的“仁”是毫无哲学或神学基础的空中楼阁,“为XX服务”也是奇怪地植根于进化论的土壤中,其实这片土壤只能长出尼采的“超人”或希特勒的种族主义。
  墨学则不同。在二千四百年前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里,墨子能提出那样高尚的主张,并有那么多墨者舍己跟随他实践这些主张,坚持了近二百年,并没有因墨子死而人亡政息,这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与众不同,我想除了超常人格因素外,他们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信仰体系。
  可是秦以后,墨家突然消失了,人们都说是因为政府和儒家的打压,我认为不仅如此。基督教之始受到犹太人和罗马政府的双重迫害,其深重程度要比墨家严重得多,却顽强生存下来了。佛家也受到本土的残酷迫害,但在其他土地上生存下来了。为什么最初有那么强大生命力墨家,却在后来一蹶不振,即使传到国外也无法复兴? 上世纪初那么好的社会环境,墨学都不得重新生根发芽,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遗失了支持其兼爱等主张的形而上学基础。
  这一点从《墨子》一书就可以看出来。 
  初读不难发现,墨子道德观的深层基础是《天志学》。但《墨子》一书中的《天志学》是残缺不全的。只有天志、明鬼、非命三个支点,其中又混进了多神论,万物有灵论,现世现报的赏罚观等与其简洁的法天观相矛盾的东西,使人迷惑甚至觉得荒谬,完全不成严密的体系。
  
    八、作为一套哲学宗教或伦理体系,墨家一共才坚持了两百年,而且遭到一次打压便从此不振,本身就证明了这套理论是有内在的或本质的缺陷。首先是墨家的宗教性质。中华民族对于实用主义的偏好注定了严肃宗教不可能在我们国家得到发展。这里不对实用主义做价值判断,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中国盛行的信仰如大乘佛教、道教其实很粗糙,诸如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高级的神学体系在中国从来就是没有市场的。 此外,在现代社会,原有的宗教信仰观念已经被普遍破坏(具体的内容很复杂,可以去看看马克斯韦伯对“去魅”问题的各种表述),奢谈恢复建立某种宗教信仰,无异于痴人说梦。“恢复墨子天志学的本来面目,并使其得到现代物理学、现代生物学、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的支持,(或至少不能被其证伪)特别要能承受进化论和科学宇宙论的挑战,使其比其他任何教义和哲学都经得起推敲。”我很怀疑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的人是否了解现代的物理学和生物学。
    另一方面,从伦理价值的外观上看,墨学有一些接近斯多葛学派,那种兼爱、克己、简朴的精神当然和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精神相反。但纵观历史,这两种思潮的斗争永远是以简朴的失败告终,因为这种简简单单的价值观可以为某些优秀的个人所接受,但和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包含大量财富的、多元的充满不同机会和不同价值取向的社会格格不入,简言之,墨家的价值观根本就无法支持现代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去弘扬某些墨家的精神,但却不能把它当作社会的基石。

    九、人类是一多样化种群,罗卜白菜各有所爱,谁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别人。
    正如楼上所说的,墨教只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信仰,因为它对人的品格要求非常高。这不是坏事,本来社会就应该多元化。苏联不是有句话吗?苏共二十万人时取得了政权,二百万人时打败了德国,二千万人时解体了。所以人多未必是好事。我觉得信仰是个人的事,我喜欢我相信,管它是不是社会的基石。就像有很多人参加***是因为它是执政党,结果这些人把它败坏了。 当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要枯竭,所以节用永远不会过时。另外喜欢墨教的人不不懂享乐,不懂物质享受,只是对其久而生厌,觉得没太大意思,而想追求更激动人心的东西吧了。

    十、 我认为“墨教”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不对。物理上讲孤立的系统的熵值将无限增大,孤立的哲学体系何尝不是这样?孔家在秦末和墨家一样面临政治打压势力衰微的时代,但是缘何儒学汉始中兴?墨家无后?其核心原因便在于董仲舒已将儒学更新,吸收了新的血液,纳入了道家,法家等各派有益的概念,之后又有程朱阳明等人进一步对儒学理论的革新,这才使得儒教后千年皆倨中华文明之核心,而墨子的接任者皆束缚与墨经教条不放,不思与时俱进,才使得墨家消亡。
    我们现在应该做得不是束缚于一家一派之教条,换句话说,绝对地坚持墨子的立身之教,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这没什么不好,本来么,人性有恶,须严克之,但我不认为放大墨子的思想至宗教地位,或建立所谓墨“教”严密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一件有生命力的事情。客观讲,墨经中的科学思想在当时远远超前。人们渴望给自己建立一个道德的主心骨是一种正常的美好的愿望,但请先勿忘庄子之言“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拘于教也”。

  十一、墨教的“教”不是“教条”的“教”,而且墨教崇尚创新,所以墨教与时俱进没有问题。不过,像董那样用“三纲五常”来迎合君主专制的“与时俱进”还是免了吧。墨教没有那么无耻。儒教为何中兴,而墨教为何中衰?因为秦始皇以后中国进入皇权专制时代,而儒教主张并支持专制,墨教主张并支持平等。所以儒教兴而墨教衰,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
  当今中国的形势是民主思想和要求渐兴而专制思想渐衰,所以主张平等墨教将兴而主张等级和专制的儒教渐衰是未来的趋势,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

    十二、你对儒家思想的理解简单化了,儒教的“教”一样不是“教条”的“教”。三纲五常固然是僵化的教条,但其中包含的伦理、情感内容却不容忽视,或者说不容挑战,最直白地说,爱自己的父母肯定比爱别人家的父母多,爱自己的亲友肯定比爱不认识的人多,想要破除建立于这种自然情感之上的儒家伦理可能吗?必要吗?或者说,与其去抨击,不如研究如何改造。同样的道理,儒家主张等级未见的是坏事,社会中存在差异直至今日仍无法克服,那么如何控制这种差异,而非引起巨大的社会矛盾,这是包含于“礼”中的最基本思想,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专制思想所能说涵盖的。
    反观墨家,兼爱的思想很自然与绝大多数人特别是百姓的感情和直觉不相符合,道理上面也说了。所以,兼爱固然对少数精英有着吸引力,但对整个社会有多少现实意义是很令人怀疑的。 至于楼上说的民主,不好意思,先秦所有的思想家肯定都没有想过民主的事情,不是他们不够智慧,而是他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受环境的约束。缺乏现代化的通讯和交流手段,大面积的开展民主和代议制度根本是不可能的,(古代西方所有民主的典范无一不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如雅典或威尼斯),而中国当时的客观条件(易于征服的广大平原、工程浩大的水利设施建设、密集的人口和发达的农业等等)显然需要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开明专制。因此,专制、等级、集权在当时中国是必然的选择,而儒墨道法无疑都是认识到的,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的内容无非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罢了。

    十三、儒家追求“内圣外王”,又有几个儒生达到? 墨家追求“兼爱”是因为它是天(上帝)的品格,墨家要法天,所以要兼爱。当然墨家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上帝那样兼爱的人,但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好的。 不错,人都有自私倾向,都想各扫自家门前雪。但人要组成社会,就得在一程度上克制这种自私倾向,互助互利。否则社会就会解体,内乱甚至内战。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耶稣说“爱人如己”,墨子说“兼爱”,都是在倡导这种互利互爱精神。当然不可能所有都喜欢这种思想,但如果所有人都反对这种思想,那这个社会只能成为一个原始丛林。至于说平等,世界上有些人喜欢抑强扶弱,有些人喜欢倚强欺弱,这是事实。这两种人形成的思想自然会有平等或等级倾向。至于谁好谁坏,因人而易。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抑强扶弱的人,所以我喜欢墨子和墨家。墨子说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种思想我喜欢。至于说民主什么的,那是相对而言。古希腊有过某种形式的民主,而东方没有。这可能与人种有关。就像西方一夫一妻,东方一夫多妻一样。不过,民主的基础是平等观念,这是东西方的共同认识。

    十四、墨家的兼爱和基督教精神的来源确实是比较接近的,根源其实正如你所说的,在于借由“天”或者“上帝”加以过渡,因为在某种超自然存在面前,所有人无疑是同样的,也就产生了兼爱和平等的基础。
    不过“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与之就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儒家思想无关乎鬼神天命。儒家的基础我认为是亲情,尤以是父母子女间的爱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爱,这两种爱关系到血缘,所以是最容易直观体验,也最容易去接受的,然后儒家的伦理乃是将这两种情感加以推广,由父子关系推出君臣关系,由兄弟关系推出朋友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加以推广,由熟人间的关系推出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是对待所有人(平辈的)要像对待兄弟一样,反过来说就是兄弟之间的情谊更为根本。所以儒家崇尚“爱有差等”,强调对陌生人的爱不能强于对熟人的爱,对远亲的爱不能强于对父母的爱。当然是接受“兼爱”还是“有差别的爱”那就看个人的体悟了,不过我个人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一整个社会来说,有差别的爱似乎更有市场。
    楼上对于平等的认识显然是很有偏颇的。卢梭所谓的“人生来平等”中的人其实是个抽象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是不平等的,这既存在着先天的差异,如智力,体力,家庭出身等,更有后天的因素,如:勤奋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无视这些造成不平等的原因,而追求单纯所谓的“抑强扶弱”是很肤浅,打个比方来说,有人身体健康四肢健全,但是终日游手好闲不愿努力工作,导致穷困潦倒,对此楼上想要怎么“扶弱”呢?通常的观点认为绝对的差异和绝对的平等都是不可取,那么如何寻求到其中的平衡,这绝非“抑强扶弱”“倚强欺弱”这么粗糙的观念所能涵盖的。
    “民主的基础是平等观念”东方怎么说我不知道,但显然不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共识。反对的意见有很多,我仅简单就其中一种打个比方,假设有十个人,一个是大学学历,很有学问,见识广博;另有两个中等学历,也学过点文化见过些市面,剩下七个里三个是文盲,四个不过小学学历,这七个人一生就呆在自己的家乡过最简单的生活。现在我们要搞民主了,请问楼上准备怎么搞?

    十五、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什么意思,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耶稣的“爱人如己”、墨子的“兼爱”是很好的,我认为。至于“爱有差等”,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世人大多如此,可这不值得称道,儒家拿这东西出来炫耀,完全没有必要。 说到“推己及人”,这是很高尚的思想,与“爱人如己”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与“爱有差等”有矛盾。既然“爱有差等”,还怎么“推己及人”?损人利己还差不多。 十个人怎么民主?与外人作战时选一个最懂军事的人当首领,解决内部纠纷时共同组成审判团,进行贸易时选一个最会做买卖的带领,干农活时选最能干的打头。 至于说学历最高的那位,可以选他当孩子们的老师。

    十六、爱有差等是基础,再逐步加以推广,要推广至全人类确实是有难度,但是事实上一定程度还是能做到的,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同乡会、校友会、同业会实质上都是把原本不相干的陌生人转化为自己的熟人,乃至亲人,从而产生互帮互助的效果。而且爱有差等和损人利己之间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我个人把他视作楼上的偏见。
    民主的那个问题楼上没看懂啊,“与外人作战时选一个最懂军事的人当首领,解决内部纠纷时共同组成审判团,进行贸易时选一个最会做买卖的带领。干农活时选最能干的打头。”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我给定的条件里可是包含了一半以上的文盲,你认为他们都能作出这么理性的选择吗?还是相反呢,他们会选一个自己人来掌握权力或者索性胡乱选一个人。而且我如果把10人等比例放大到一百万人,那就不是选将军选老师了,而是选代议人员了,那一大半的低文化人员将如何选择代议者呢?他们选择的代议者又将替谁说话,作出何种选择呢?他们的选择是否会主导国家的进程呢?反过来真正高水平的人是否有会被大量平庸者淹没呢?平等的民主就是所谓“一人一票,每票等值”,在此合适吗?


    十七、所谓民主社会,就是大家共同组成社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然是一人一票。如果你的票比我多,或者我没票,那我为什么要与你们组成社会? 你也别瞧不起文盲,成吉思汗还是文盲呢,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学历高未必就能力强,能力强未必就为大家办事。民主的社会里,强者是会受到限制,富人税率高就是一种。富人觉得不公平,也可以退出社会。其实啥是民主我也没见过,也不太感兴趣。我只知道我是人,别人也是,我尊重别人,别人也得尊重我,欺负人不可以。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不是一些人之天下。所以,大家既然在一条船上,就别让船的重心太偏了,否则会翻船,谁也不得好。 儒家思想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懂,因为儒家自己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要我回到独尊儒家的皇权时代我不愿意。另外,看看一百年来鼓吹尊儒最卖力的那些人:袁世凯等,以及他们尊儒的目的,我就对儒家的本质有点认识了。我认为,尊儒的人,多半是想骑在别人头上的人。我不喜欢这些人。

    十八、在实践层面,面对一个极度不发达的社会,或者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社会,或者一个社会矛盾已经非常激化的社会,或者一个存在严重种族、宗教对立情绪的社会,这时候可不是人人都如你这样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谈论民主和平等就需要极大的谨慎而非顺着自己的直觉行事了。
    这一百年来,鼓吹尼采理论的人里还有个叫希特勒的,鼓吹马克思理论的人里还有个叫斯大林的。事实上尊儒也好贬儒也好,这些人里是否有十分之一看过儒学的原作,有百分之一略微懂些儒学的内涵,我看都未必。

    十九、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学说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是一致的,马克思的专制理论与斯大林的铁腕政策也是一致的,所以他们才会鼓吹这些理论。同样,袁世凯、张巡,他们所要得到的,儒家思想可以帮他们得到,所以他们才要百姓尊孔。另外,为什么蒙元和满清都要开科举、要国人尊孔?因为儒家思想可以帮助他们统治我们这些亡国奴。

    二十、看来你不仅不理解儒家,顺带连尼采和马克思的理解都有严重偏差,这么说吧,你的方法论我认为是有极大的问题的。因为任何深刻的理论必然是比较复杂的,通常会包含很多的内容,想要从这些理论中挑出某些片断进行曲解或者比较隐蔽的加以改造,从而满足我自己的恶意需求并不困难。你信不信,你随便举出一个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我都能找出原话来为独裁统治做论证,当然信不信我这套说辞就因人而异了。所以,你通过理论鼓吹者(而且不对这些鼓吹者进行分辨)来认识这些理论一定绝对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这个是方法论的问题。
    至于历朝历代为什么要尊孔,理由简言之有两条,第一儒学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伦理框架,也基本是符合中国的客观现实,既包括政治因素,这点毋庸置疑,但也包括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宗教信仰等许许多多因素。第二就是传统的影响,儒学传播了近千年,对中国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有现成的社会伦理,当然是要加以弘扬而非予以否定。


    二十一、墨家和道家区别: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0-03-26 11:24:55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2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墨家百科名片

稿源:百度百科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开创者
  墨子,子姓墨氏名翟。《姓氏寻源》说墨氏出于宋微子,为宋微子后裔。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墨家理论介绍
  背景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巨子腹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ˇ百家争鸣ˇ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墨子》一书是墨子讲学时由弟子们记录后整理而成的。文字质朴无华,缺乏文学性,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使说理文章有了很大发展,对后代议论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创立者为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音笛di])。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墨翟
  
墨家对儒家的批判 
  1、 儒家不相信天帝鬼神,结果“天鬼不悦”。
  2、 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3、 儒家“盛为声乐以愚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 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分析:第1、2、3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发点。孔子代表一些传统的力图通过周礼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社会的统治者的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第4点是属于墨家的误解,儒家所说的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儒家强调先尽力而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这才是“知命”。
  
墨子哲学的基本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
  上下一心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命运。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家在科学上的成就为众多学者所称赞,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一个貌似矛盾的问题 
  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不相信有鬼神?
  回答: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源于对鬼神的信仰,而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仰鬼神,而是由于重视去世的祖先。
  墨家信仰鬼神,却反对丧葬祭祀的繁重礼仪?
  回答:墨子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并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兴趣。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反之,将受上天惩罚。这是墨子倡导的宗教规范。
  
墨子的国家起源理论
  国家兴起之前,社会处在一个“自然状态”之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非常混乱。国家之所以产生是为了制止人们由各行其是而产生的混乱。因此必须有一个国君顺应天意而产生,按照神的意志而设立,“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对最高领导,要事事同意,不要跟随下面的人。因而,墨子的国家性质必然是倾向中央集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力是绝对化的。当然,墨子心中的是非标准,“是”就是“交相兼”,“非”就是“交相别”。

墨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在东汉时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墨子》七十一篇--墨翟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我子》一篇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尹佚》二篇--一名在成、康时期的周朝官员在所著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

墨家后期的基本思想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发生了分化。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在自然观方面,对物质、移动和时空关系作了唯物主义解释,摒弃了墨子的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上,发扬了墨子重视实践的特点,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狭隘的经验论的错误。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义,利也”的著名论断,突出了利,把它作为标准和基础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范畴。
  后期的墨家在逻辑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主要反映在小取的篇中。后期墨家对概念、判断和推理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墨子名言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墨家思想的历史价值
  在高居庙堂寻欢作乐的儒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飘然物外游戏人间的道士身后,总有一群身着简朴衣裳的墨者,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冒着诸侯国的通缉和大军的兵锋,劳作、奔走在华夏大地。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入“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的本来含义,认知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品格。

一条重要规则
  在已知条件下无法判断事情真伪时,默认为真;直至事实证明该为伪为止,推翻该论点。

  令人疑惑:秦汉后,为什么墨家未能够如同儒道法家一样流传于世墨家学派曾有过辉煌的时光。韩非子曾说: “世之显学,儒墨也。” (《韩非子·显学》)将儒学与墨学相提并论。 庄子也较为客观地评说墨子道:“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孟子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即杨朱学说,专家认为是早期的道家学说)则归墨”,可见当时最盛行的只有儒墨道三种学说,孟子在他的著作里常以刻薄的语言非难墨家,从反面证明了墨子作为儒家最大的反对派已获得与孔子并驾齐驱的显赫地位。近世哲学史大家冯友兰先生在《原儒墨补》中说:“在先秦及汉初孔墨并称,盖二人所代表之学派皆具有甚深的社会背景,及甚大的社会势力也。……与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称,实则惟墨子足以当之。”
  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支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以至于《墨子》一书几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如日中天,道家后来居上, “儒道互补”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结构,墨家却无可奈何地被挤出了中华文化之河的主航道。
  一、墨子以“非儒”起家,反叛不平等的现有秩序和各种侵略行径,成为贯穿他的整个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一条主线。他总是无保留地站在弱小者的一方,成为社会既得利益集团最大的思想障碍和行为障碍。他主张“非攻”,反对以武力胁迫对方,殃及广大无辜百姓,这只能为被强大的诸侯国打得溃不成军的弱小国家拥护,正四处扩张的强势国家显然是非常恼火他的。
  二、节用、节葬的价值观,反对将宝贵的生命虚度在漫长的服丧期内,让每个人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他反对王公大臣养三妃六妾,让天下的女子享受人间的幸福,这显然又为统治集团所追捧的儒家所不容。
  三、墨家极力主张吃苦耐劳,要求做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这显然又让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们气得牙痒痒,试想,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正欲享尽荣华富贵的权贵们,听得进他那刺耳的话吗?在统治阶层中有人讥评墨学为贱人之言,荀子更是嘲讽墨学为役夫之道,这一点也不奇怪呵!正因为此,历史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占尽便宜的人惧怕他,嫉恨他,甚至抵毁他。而儒道两家,则与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吻合得多,其思想主张听起来要顺耳得多。在统治集团和文人雅士的人生格局中,进则以儒治国,退则以道养身,儒道互补,多么令人惬意呀!只是在惬意之间,平民百姓的利益被忘得干干净净!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0-03-29 16:06:24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45
积分:84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3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墨家思想之精髓

稿源:百度空间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的创始人的墨子,以其独到的见解,鲜明的主张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对墨子的主要思想作一略论,希望作者的这些不成熟的意见或能对墨学研究有微薄助益。
  一
  众所周知,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遂决然举起叛旗,自立一宗。可见墨子最初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破旧立新的,这种实用主义精神贯穿《墨子》全书之始终,与之相适应的,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可以说,墨子的一切主要主张,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都是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和依据的。
  二
  “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无疑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进一步研读《墨子》,我们发现墨子所谓“兼爱”的本义还可以更精确的阐述为“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这与儒家倡导“亲亲”“尊尊”的“推爱”是相对立的。分歧的关键在 “爱有无差等”这个问题上,儒坚持有而墨以为无。平心而论,“兼爱”的理想味过浓了一点,非墨子这样的大贤恐怕难以力行,我们读《兼爱》中、下两篇,看到墨子费了很大口舌回驳“兼爱”难行的指责,可终难教读者心服。
  墨子为自己的主张辩护的理由中,有两条是值得一思的:
  第一条来自现实层面。墨子说,你若不爱别人的亲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亲人。爱有“别”的结果只能是“交相恶”,因此必须行“兼爱”之道。这与墨子的一个观念紧密相关,即“爱人者人必爱之,恶人者人必恶之”,爱、恶之行必有相应的报偿。其实这是不确然的,但强调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召唤爱,只有整个社会树立起互爱的风尚,人才能幸福地生活于其中,不能不说是墨子的一片苦心。
  第二条理由有很浓的宗教意味。与其它学派不同,墨家信仰一个人格化的“天”,“天”有自己的神圣意志。这意志,据墨子说来,就是要人“兼相爱,交相利”。其论证方式很独特,大意是说,上天一视同仁地抚育我们,说明他兼爱着人类,他必不愿看到世人互相残害,而是一心要人们相爱相利。这使人想起了基督教的教义,基于这一教义上的博爱理想与“兼爱”思想是相通的。
  合观这两条理由,我们发现墨子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他是合极度实用主义与极度理想主义于一身的人物,而这两种主义通常是不能并存的,它们在墨子的思想里构成了一种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墨子提出了一个在那个时代“高难度”的道德标准,又全身心地投入实践。这不是件轻松的事,能够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完成它的,只有圣徒式的人物。
  三
  “非攻”大概是“兼爱”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墨子的主张。“非攻”直接源于“兼爱”理想,墨子竭力用“非攻”思想劝说各国君王止战息争,就是为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困苦中。
  墨子愤慨于某些高谈仁义道德的战争辩护士,抨击他们“明小物不明大物”。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具说服力,除了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攻伐之事悖于天理外,墨子更列举了历史上穷兵黩武招致败亡的实例说明侵略战争损人害己的实质。这一些话是墨子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上说给统治者听的,反映了平民的呼声。但热中于兼并各国君主根本听不进“非攻”的说教,墨子的努力收效甚微。墨子实际上还是在做一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然而他的奋斗中焕发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
  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治国理论,这一理论在具体的行政层面上可以“尚贤”、“尚同”主张为代表。选贤任能其实是除道家外先秦诸家的一致主张,墨子的“尚贤”只不过在打破门第观念不拘一格用人上比儒家更彻底些,故不能算有特色。富有特色的却数“尚同”的主张。“尚同”,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我们出操列队时一起向排头看齐,排头再向他那一列的第一个人看齐,如此递进,最终使队列整齐划一。墨子要下一层的人向上一层的人“看齐”,上一层的人向再上一层的人“看齐”,一直到天子,向天“看齐”。这种“看齐”是全方位的,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立身标准等无所不包。为什么要如此急切的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致不避专制之嫌呢?是为了遏止“乱”。身处乱世的墨子目睹“乱”给百姓带来的祸害,对此深恶痛疾,因此难免推出激进的主张,要对之下一付猛药。这是我们可以理解却无法苟同的。
  从“尚贤”、“尚同”主张中我们还发现墨子思想的一个内在矛盾,即精英主义和平民立场的冲突。一方面,墨子几乎是平民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全力为苦难的民众鼓与呼,他的平等主义理想是非常显明的;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治国必须依赖精英分子,一个严密的等级制度是维持社会秩序之必须。看来这一矛盾的对立双方在墨子思想中并未得到逻辑上的完善统一,但矛盾的存在也有好处,它防止了墨子滑向民粹主义或歧视平民的立场。
  五
  实用主义精神在墨子思想中显露得最直接的地方应是“节用”、“节葬”和“非乐”的主张。
  “节用”的观念,在生活艰苦的平民中是很强烈的。墨子站在平民立场上不能不坚持这一主张。他把一切无实用的“巧且华”的东西都视作浪费,要求那些权贵们也和他一样过清苦朴素的生活。且不论他的呼吁绝不会得到权贵的响应,我们细究一番,发现这种主张其实与一种认识密切相关。这种认识即是:天下物资本非十分充裕,必须把每一分每一毫都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天下人皆得饱暖,任何奢侈的耗费都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的衣食为代价才可能的,必须坚决反对之。后来荀子试图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否定动摇墨子的整个立论,可见两派理论上的分歧根源还在于不同阶级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迥异体认上。
  “节葬”主张可以视为“节用”理念在丧仪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它似乎更触怒了传统派,因为在那个时代丧仪是整个礼仪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否定厚葬久丧无异于对整个“礼治”传统发出了挑战。坚持这一主张是要承受不小的压力的,墨子不屈于这种压力而倡导“节葬”还是因为实用主义的考虑占了上风。这是一种高尚的实用主义,墨子为消灭“糜财贫民”、“伤生害事”的时弊不惜向传统势力宣战,真正把百姓的福祉放到了首位。
  “非乐”的主张是实用主义由合理走向极端的一个例子。怎么能把一切音乐美术一概废弃呢?一直以来就有人以此诟病墨子,我亦以为墨子此处有些过分了。实用主义如果被囚禁在一个过于狭隘的空间里就会走向荒谬,最终失去大多数人的同情,这不能不看作这位伟大先贤的一个教训。
  六
  在前面论述“兼爱”时,我们已触及墨子思想的宗教成分。墨子的宗教,虽然主张敬天事鬼,却极力反对命定论。在他看来,天与鬼的存在不是为了直接控制人们的行为,而是要对人们的善行恶举加以公允的奖惩。命定论的最可怕的后果是方便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天”,让人感到无可无不可,解除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这约束本该是通过奖惩实现的),最终导致人祸肆虐、天下大乱。因此必须提倡“非命”思想,树立起世人的进取心,激发他们为求善报而践履善行的动力。
  很显然,这种“非命”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它要人用主体性努力去追求幸福的生活。相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命”观念,这实在是非常先进和健康的。
  七
  总的说来,墨子作为一个热心的救世家,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整套政治、宗教、伦理主张,他的思想顺应平民的要求,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作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尽管其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仍不失其光彩,在先秦诸种思潮中无愧为独特而伟大的一家。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0-03-29 16:07:26

 3   3   1/1页      1    



Copyright ©www.liyilong.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