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今天我们讲解是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因为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呢,它已经超越了任何,它已经超越了所有的这个思惟和语言的范围。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如实地形容实相般若波罗蜜多。所以,我们今天就讲这个文字般若波罗蜜多。但是通过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它可以把我们推到离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很近很近的地方。它虽然不能直接表达实相般若波罗蜜多,但是呢,它把我们推向到离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很近的地方。然后我们到了离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很的时候,那怎么样?那个时候就是要靠我们自己的修行,那个时候文字我们就可以不要了,那个时候就是要修行,那个时候通过修行,我们最后就是要到达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当中。所以我们要学这个经典。
般若波罗蜜多呢,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候,他就把整个大乘小乘的八万四千个法门交给阿难的时候,他就告诉阿难,如果你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以外的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了,全部损坏了,我就不怪罪你,如果你在般若波罗蜜多当中依四句,哪怕是一个四句的内容掉了、忘了,这样子的话,佛就是说,他就怪罪阿难。这就是说明,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四句,不是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以外的,整个八万四千法门不如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四句话,为什么不如呢?般若波罗蜜多这个空性,只有佛才说,佛才有,除了这个佛以外,就是有史以来,就是人间有各种各样的宗教,有各种各样的哲学等等。虽然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这些当中都说不出空性那么深的道理。所以,这是佛的唯一的一个特点。讲空性就是佛的唯一的特点。譬如说十善、十不善、前世后世,一般的这些因果取舍,除了佛教以外,外道的这些经典里面也讲。譬如说受戒,修四禅八定等等,不只是佛法,外道也有。外道也有外道的戒律,有些地方呢,在外道的某些戒律呢,比佛教还严格,有这样子的戒律。然后那个外道,它也有气脉明点的修法,它也有火供之类的修法,它也有四禅八定的修法。这个我们以前好像也讲过,阿底陕尊者进藏之前,西藏的那些译师,也就是翻译家,他到印度去邀请阿底峡尊者,他们在一段时间当中一直都跟着阿底峡尊者。有一天他们跟着阿底峡尊者,到了恒河边,那个时候有一个婆罗门老年人背着一个小孩的尸体,到了这个恒河边,他把这个尸体在恒河水里面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在一边,那个婆罗门的老年人呢,他在那边打坐,就打了一会儿,那个老头就死了,那个小孩子就起来了。然后,那个小孩子把那个老头的尸体扔到恒河里面就走了。那个西藏邀请阿底峡尊者的那个人就问阿底峡尊者,这是什么回事?阿底峡尊者说,这是外道的修法,外道的一种修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外道也有很高的修法、法力,他就是把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上,把人的意识可以迁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就如我们从这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一样,就像搬家一样,把人的意识可以迁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这就修行的一种力量。还不止这一点,外道还有很多很多同样的、类似的修法,但是没有的是什么?就是缺少一个空性的修法。没有空性修法,也没有一个彻彻底底的空性的见解。外道虽然也有一些部分的空性,但是这个空性的范围是很狭窄,不够广,也不够深。所以佛认为,佛的其他的八万四千个法门都不如般若波罗蜜多——空性。因为空性就是所有的这些宗教、所有的这些哲学等等决不可能有这么深的空性。另外一个就是,如果我们要解脱的话,最后是要依靠空性才能够解脱!虽然在这个前面需要出离心、菩提心等等的很多修法,但是最终就是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说般若波罗蜜多,实相的般若波罗蜜多。如果缺少这个证悟空性的智慧,那其他方面,积累资粮,清净罪业等等,这方面再完整、再圆满,也没有办法成佛,也没有办法解脱,所以空性是很重要的,在佛经里面就是佛经的精华的精华,就是佛经的骨髓。所以佛圆寂的时候也就是这么告诉阿难,原因就是这样的。
那我们修空性的时候,具体的修法上次我们讲过,这一次就不准备讲具体的修法。因为具体的修法,整个显宗的空性的修法就是上次我们讲的那个里面已经全部都包含了,再也没有第三种修法。上次我们讲了两种修法,再也没有第三种修法了。所以那个讲完了,这次不准备讲。那这一次我们讲的是心经,心经的一些大概的内容。
那这个心经,它不是一个佛亲口说的法。本来这个佛教,佛法有三种,三种佛法、三种佛教。三种佛教都是佛教,但是,不同的差别呢,一种叫做佛亲口说的教,佛亲口的教就是不是其他人说的,就是佛自己亲口出来的,这个就是般若波罗蜜多,那个摄颂一样。就是那样子叫做佛亲口说的,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呢,佛加被,这个叫做加被佛教,佛加持以后说出来的,这个心经呢,属于佛加持、加被的佛教。第三种是佛的开许的佛教。开许的佛教就是说,有些佛经的前面有这个缘起,中间有一些连接的,譬如说佛说呀,阿难说呀,阿难问佛陀呀,佛告诉阿难啊等等,这些词不是佛说的,后来的人就是加进去,但是佛允许了,佛就告诉弟子们,以后你们把这个佛法结集的时候,前面要加一个缘起,中间要加一个阿难问佛陀呀,佛陀告诉阿难啊,等等。加这些这样子的话,后来的人就分得很清楚。然后在最后的时候呢,所有的这个听众就是随喜赞叹的,要加些这样子的。在这个前面、后面、中间的这些部分叫做佛的开许教,它既不是佛亲口说的,又不是佛加被的力量说出来的,但是佛开许的,也属于佛教。那我们这一次讲的心经这个里面本来这三种都有,但是主要的内容呢,藏文版里面这三种都有,主要的内容是佛的加被教。那汉文的那个里面基本上是只有加被的佛教。那个佛亲口说的和开许的这里基本上没有,汉文版本里没有,因为它去掉了前后的一些部分。
佛加被的教也有三种,一个是佛身体加被的,佛身体加被的是什么样子呢?譬如说释迦牟尼佛的手伸,就放在一个人的头上,那个人立即就证悟了很多,立即就可以说很多很多,空前的那些佛法理论,那就是佛的身体的加被。第二就是佛的语言的加被,语言的加被就是佛随便地跟周围的一个人说,你要去说什么法,你要去怎么样,然后那个人虽然以前他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就是靠佛的这个语,佛语,立即他就心里面证悟了,同时也可以说出很多的佛法理论,这就是佛的语的加被。那佛的这个心的加被就是这样的,心经就是佛的心的加被,怎么样加被呢?释迦牟尼佛入定了,入定了以后呢,旁边有舍利子和观自在菩萨,那个时候呢,舍利子就向观世音菩萨发问,修般若波罗蜜多的人应该如何去修?他的这个发问动机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入定的时候,以佛陀的禅定动员舍利子去问这个问题,这样子叫做佛的意加被经。那今天我们讲主要是佛的意加被经。
这样子,整个佛法都可以分这样三种。那三种佛法都是佛法,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佛的加持,都是一样的。它们的来源是佛的加持。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呢,平时通常都是对这个释迦牟尼佛作对的一个魔王,有一次这个魔王来做障碍的时候,文殊菩萨把这个魔王加被了,加被了以后呢,让这个魔王坐在狮子的宝座上让他说法,然后魔王的口里面说出断魔王、消灭降服魔王的法,那个就是佛和菩萨的加被,后来把那个也列入了佛经里面。现在大藏经,藏文、汉文里面都有,那个不是佛说的,不是菩萨说的,那是魔王说的,但是魔王是被佛加持了,所以他能够说出那么多的法。所以这都叫佛法。佛法不一定是佛亲口说的,但是所有的这些,佛加被的也好,神加被的也好,佛开许的也好,这些都是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够说出,才能够说出那么深奥的法,如果没有佛的加被,如果没有佛的加持的话,谁都没有办法自己说出那么深的法,所以这些都有同样的加持,同样都是佛法,这样子的。
这个藏文版本里面前面讲缘起,[藏文]这个意思就是“如是一时我闻”。“如是一时我闻”,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如是一时我闻”就是那个,后来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形成文字,然后列入佛经的时候,即他们把佛经结集的时候,说“有一次我听到了”,我怎么听见的?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我是如是如是,这么听到的。因为那个时候呢,大乘佛法,文殊菩萨呀,观世音菩萨啊,然后金刚手菩萨,他们三大怙主、三大菩萨把整个大乘佛法结集,形成文字,那个时候呢,有一次我在从佛哪里听到,有一次佛是这么说的,这个意思是“如是”。“一时”,就是有一次的意思。这里面有佛法难闻的意思,“一时我闻”是说,不是天天闻,就是只有一次我听到,这样的意思。“如是”就是今天我说出来的呢,是当时佛这么讲的,意思就是说,我没有擅自去改变佛的任何一句,半句都没有改变。就是佛是怎么讲的,佛当初怎么说,我就今天怎么说。“如是一时我闻”就是我听到,简单地说就是这样的意思。
那什么时候听到的呢?[藏文]有一次出有坏,“出有坏“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坏”的意思就是断除所有的烦恼,这叫做坏。“有”就是具备了所有的这些功德,叫做有。“出”,释迦牟尼佛就是既不堕有边,又不堕无边,既不堕轮回的边,又不堕涅槃的边,这叫做出。出有坏是佛的名字。有一次呢,出有坏释迦牟尼佛,这里面就是说,谁说的呢?这个法谁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地点在哪里呢?说“王舍城灵鹫山”。王舍城就是在当时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在家人和出家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叫做王舍城。那个时候,当时印度的六大城市之一,释迦牟尼佛也在那个城里面待过很久。在王舍城的东边就是有灵鹫山,灵鹫山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这个心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哪里说的呢?是王舍城的东边灵鹫山上说的。谁说的呢?出有坏释迦牟尼佛说的。那个时候呢,眷属,这个听众有多少呢?听众,谁是听众呢?[藏文],就是大比丘的僧众,就是小乘的这个大比丘的僧众,[藏文],就是那个大菩萨的僧众。这是大乘的僧众和小乘的僧众。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东边灵鹫山上跟小乘的僧众和大乘的僧众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时候说的。
所有的佛经前面就像现在的会议记录一样,会议记录的时候也是地点、时间、谁主持、谁发言等等都要。佛经上面这些都需要,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什么地点、那个时候听众有多少,有些经里面也讲了这个数目,有多少,或者是大乘、小乘的比丘、比丘尼等等的。那些叫做缘起。
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样加被这个心经,让那个观世音说出来呢?[藏文],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进入了一个叫做证悟甚深的法、证悟甚深的禅定,这个名字叫做证悟甚深。甚深就是很深的空性。那个时候呢,释迦牟尼佛进入了一个空性的禅定,就这个意思。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他也在场。那释迦牟尼佛进入空性禅定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他也进入了般若波罗蜜多的禅定当中。这个地方呢,在汉文的版本就开始讲了。汉文的版本里面讲的是,(刚才讲的前面的那些缘起啊,这个里面都没有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从这个地方开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刚才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跟大乘和小乘的比丘和菩萨一起等等,就没有了。这个里面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关于那些缘起就没有写,就是从观世音菩萨入定的那个地方开始说了。
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很深的、很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慧度、智慧、空性的。“行”的意思就是说,修这个行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时候呢,观世音菩萨他怎么样修的呢?见解是什么呢?观世音菩萨就是照见没五蕴。整个有为法都可以归纳为五蕴,“五蕴皆空”,就是所有的这个五蕴都是空性的。
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欢迎发表文章!本站求质不求量。希望所发文章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遵守法律和政府有关规定。内容要有积极意义,健康向上!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文责自负!谢谢各位!感谢大家对文存的访问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