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相信穷人,反抗贫穷
来源: 南方报业网
社论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昨天公布结果,穆罕默德·尤努斯和他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共享殊荣。他们的主要成绩是,为贫穷的孟加拉人发放小额贷款,让他们以有尊严的方式摆脱贫困。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称:只有大量的人口摆脱贫困,持久的和平才成为可能;从社会低层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主和民权。
从经济学教授到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的传奇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976年某一天,尤努斯在乡下遇见一个赤贫的村妇,她制作的竹凳卖得很好,可是她依然很穷。因为她没有钱去买原料,只能接受中间人的盘剥……那一天,教授将自己的27美元借给42名村妇,从此开始了针对穷人尤其是妇女的小额贷款。那个时候,银行业和发展组织对此都不乐观。几百年来,银行从未借贷给无抵押担保能力的穷人。虽然他们从未试过,但是他们不相信赤贫穷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他们把借钱给穷人看做是慈善工作,他们认为这样做无法赢利,无法持续发展。
30年之后,孟加拉乡村银行已经拥有近400万借款者,还款率高达98.89%。它的成功在全世界反贫困事业中引起反响,23个国家复制了这种模式。它的成功也同样在金融界引起反思,很多主流金融机构开始把它看成未来的发展源泉。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尤努斯遇见的那名赤贫妇女,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辛苦劳动的穷人,因为没有“本金”而无法摆脱困境,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只要借他们一点钱,他们就可以为自己工作,享受利润。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困难,并不需要专业的经济学家深思熟虑。尤努斯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忽视穷人,而是重视他们身上的潜力和希望。尤努斯和他的银行,不仅在物质上帮助穷人摆脱贫困,也在精神上赠与他们以尊严和信任。同时,他的成功也纠正了一个隐性的偏见,让人类这个集体更加相信每一个单独的个人。人,即使是没有抵押担保能力的穷人,他的基本信誉也是可以信任的;人,即使是没有接受过充分教育的穷人,他们也有足够的理性,他们完全能够理解,自己或者自己所在的村庄,必须保持一个良好还贷记录;人,即使是那些长期未能摆脱贫穷的人,他们创造财富的潜能也是可以期待的。
尤努斯说,孟加拉乡村银行让他深深相信,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有可被开发的潜能。
中国十年已经成为小额信贷的实验场。但是,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价,“中国的小额信贷尚处于初期阶段”。根据在中国展开类似试验的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介绍,国内目前的小额贷款都将无法持续,其原因是国家将利率过低。虽然出自良好意愿,但反而导致银行参与消极,资金短缺,令农民只能以更高利率借高利贷。
慈善扶贫与小额贷款不仅在运行方式上截然不同,而且在出发点上也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将穷人当作正常的经济人看待,要求贷款人必须完整地承担经济责任。这样,小额贷款才可以遵循正常的市场规律运行并持续发展,而贷款人也不至于对银行产生依赖。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小额贷款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慈善事业的展开是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相信穷人,将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这一定是将他们纳入正常社会轨道的前提,这也一定是开发他们潜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