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因白衣天使职业耻辱感调离引发市民热议
2006-09-07 08:35:2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昨日,读者纷纷打进本报热线就“天使离去”畅谈自己的看法,八成读者认为——
医疗体制导致医生“蒙冤”
《张阿姨别走 16封信字字含泪》《相信张阿姨 心永远留在这里》和《当“天使”有什么好?不如离去》等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有56名读者打进本报热线962111,畅谈自己的看法。其中,男性有30人,女性有26人;医务工作者有29人,普通市民有27人,值得一提的是,80%的认为是目前的医疗体制存在问题,亟需改革和改进。有相当比例的市民表示,其实多数人都很清楚,医务人员的工作确实很辛苦,面对这么多的压力也很“冤”,真正的原因是医疗体制方面存在问题,老百姓面临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苦的情况后,没有渠道反映或者解决,只有把距离最近的医生、护士当成“出气筒”。假如体制上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样的矛盾,说不定会更深。打进热线的医生和医生家属,大多认为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时有失偏颇,更多的是在为患者方说话,形成了不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支持张德丽离开医院的同时,医生们均称,张德丽的话“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医生家属也在为医护人员抱不平。也有市民说,病人家属扛着摄像机监视医生,也是无奈之举。
看法一
“我家三代人都是学医的,我从小受到熏陶,觉得自己怀着理想和抱负当了一名白衣天使,但现在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我的感受实在是太深了。”在市二医院儿科工作的护士李女士已经有50多岁了,讲起自己在工作中受到的种种委屈,她在电话中忍不住哭了起来。
李女士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轮到她一个人值班,但输液室里拥进了十来个生病的孩子。她在给一个一岁多的患儿做静脉穿刺时,第一针没有成功,未料孩子的母亲不由分说,一脚就踹了过来。当时,这位年轻的母亲穿的是一双有高跟的厚皮靴。剧烈疼痛袭来的同时,李女士的大脑一片空白,但她很快冷静了下来,找来医生协调此事,“要是我没穿着这身白大褂,我真想当场和她打一架!”她回家后发现,大腿上被踹的地方已经是一片青紫。
看法二
“学医是个错,学儿科更是错上加错!”另外一名李女士对自己已经7年没有做临床,感到十分庆幸。她说她现在只是一名儿科保健医生,和病人家属没有正面冲突,但她每天早上查房时,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和病人交流起来很困难。“比如新生儿窒息还未好,家长就吵着要出院,总觉得医生把他们留在医院是为了骗钱。”就在两个星期前,一名因喉梗阻住进医院的孩子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但家属偏偏认为是医生出了问题,“儿科医生和五官科医生被打后,不得已只好偷偷从窗户逃出医院”。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该医院30~46岁的中年骨干儿科医生走了6个,医院领导费尽周折,才重新找了一个儿科医生。
护理部主任:延续爱心呵护孩子
昨日,成都市儿童医院医务人员都显得相当疲惫。由于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他们已通宵达旦工作数十个小时。终于等到很难得的少许空闲时间,医院护理部主任包弈凤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刚一说起张德丽要离开这个话题,包老师的眼睛立刻湿润了:“很舍不得她,她是个非常优秀的护士长,对医院和患者来说,真的是很大的损失。”包老师说,院长曾经把到底“放与不放”的决定权交给她,她也反复和德丽谈话,最后还是尊重张德丽的选择,同意让张德丽走。目前德丽面临的困惑,大家都理解,尤其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德丽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不过,即使张德丽离开了,相信受她的影响,接任的护士长也会将她的爱心、真心、善心发扬下去,呵护好那些可爱的白血病儿童。包老师也希望借本报向广大市民再次表达医务人员的心声,无论医生还是护士,都是真心诚意帮助大家恢复健康的职业,和每个人的关系都是友善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发自内心希望自己医治的病人能够重新拥有健康和快乐。请相信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就像张德丽、徐鸣一样。
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徐鸣医生昨天也因劳累过度生病了,脸色苍白,甚至还有些浮肿,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记者不忍心过多地打扰她,徐鸣医生说:“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晚报观点
天使何以“逆淘汰”
付克友
白衣天使为何“逃离”临床?因为白衣天使成了一个被“妖魔化”的职业。
护士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有一段名言:“护士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从报道中可见,张德丽用她20年如一日的行动践诺了南丁格尔的护士理念。然而今天,曾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消失殆尽,以至于天使不得不选择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