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不清的中国中产阶级
2006-08-31 10:02:2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推荐
“中产阶级”在10年前开始在中文媒体上的流行,既是一部分中国人对现状的某种自我满足,也是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在近代世界兴起过程中,中产阶级是商业革命、工业革命与全球市场的缔造者,是新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也是民主政治的推动者,他们还是新意识形态的代表者。
西方新闻媒体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热衷是双重的。商业领导人不断谈论着“全球中产阶级的兴起”,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消费热情令所有欧美公司激动难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对他们来说是纯粹经济意义的。而对于政治人物或政治评论家,20世纪的主要社会理论都告诉他们,中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他们渴望看到中国汇入“历史的终结”的洪流。
在社会科学院2001年底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阶级”被小心翼翼地替代为“阶层”,似乎担心真的将“阶级斗争”的幽灵从梦中惊醒。但显然,担心是多余的,阶级过去不是、现在也仍不是理解中国的恰当角度。被归入“中间阶层”的人群,不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在经济成就上水平相当。在我们欢呼信息革命和全球化造就了年轻一代的专业人士,一个视野更开阔、更富足的中产阶级时,他们却又立刻陷入了消费主义与网络带来的“自我沉溺”,他们对于公共事物缺乏兴趣,追逐的是即时的个人快感。他们愿意享受个人主义的放纵一面,却对于要承担的责任没有兴趣,他们的精力放在了个人仪表、短期的度假、设计精美的家具上。他们也是既得利益的一部分,愿意保持现状,而非改变现状。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一种更可能的现状是,他们在成熟之前,就已经腐败。他们或许身穿Hugo Boss,购买LV包,却阅读着八卦小报,夜晚时间则在卡拉OK与桑拿房中度过。
很有可能,中产阶级根本不是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有效角度。对于权力极度迷恋的强大传统,和今日消费主义导致的人的精神麻木,这两种力量将造就怎样一个新的中国社会,我们仍不清楚。被称作中产阶级的人群在这股潮流中,面目不同,其心各异,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这场争论就像是现代世界的“刻舟求剑”,当中国已进入21世纪,我们却仍在用18世纪欧洲的分析手段。
(原载8月29日FT中文网,作者许知远,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