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父亲想救患病儿子坦言不能卖身卖器官
2005年12月27日10:12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 刘晓燕 陈铭) 19岁的彭志华一出生即患了先天性心脏病。19年来,他的父母为给儿子治病,欠下一屁股债。现在,他们一家在深圳宝安北路一间铁皮房开店为生,微薄的收入仅够糊口。但父母一直没有放弃。他们希望能等到儿子好起来的那一天。可现实是,巨额医疗费成为他们苦苦挣扎、迈不过去的一个坎。“谁来帮帮我,救救我的儿子!”40多岁的彭辉林无奈之下来到本报求助。他说:“我不‘卖身’,因为我没有劳动能力。我也不想卖肾,卖器官。”在他看来,此前媒体报道的一些卖身救母等等求救方式,不太可取
,他只是想真实表达自己求助的愿望。
彭辉林提着一个塑料袋,和妻子陈清莲再次来到本报。塑料袋中装着厚厚一摞病历,以及收集的相关医学资料。
“我想救我儿子,他今年才19岁。”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一开口,两行眼泪顺着脸颊流下。病历是他大儿子彭志华的。他说,儿子生下来两个多月时,有次感冒发烧,送到医院看病。一检查,意外发现小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从此,儿子的病成为一副压在他们肩头上的重担。为给儿子治病,夫妻俩省吃俭用,借遍了所有亲戚家。彭辉林说,19年来,去了多少次医院,他都记不清了。
他从来没有嫌弃过儿子,更没有想过放弃。在他看来,19年的苦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不管在江西萍乡老家,还是来深圳打工,夫妻俩总会抽出一人,专门照顾儿子。
因为得了此病,彭志华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父亲便是他的老师。令他骄傲的是,儿子的接受能力很强,“有些字教他认一遍,第二次考他,他脱口而出。”
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彭家绝不为过。一家五口现栖居在罗湖区宝安北路笋岗仓库路边一座搭盖的铁皮房,彭在铁皮房开了个小店。所挣的钱,连儿子每月的药费都难以维持。
22日,儿子的病再次发作,住进深圳市人民医院。5000元住院费还是姑姑分几次借来的。
“谁来帮帮我,救救我儿子?”说到躺在医院的儿子,夫妻俩忍不住放声痛哭。彭表示,他只想获得好心人帮助,救儿子一把,但有个原则:他不卖身。他把卖身理解为“以劳动的方式回报好心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以身相许。他说,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多年前的一次抢险事故中,他丧失了劳动能力。“我也不想卖肾,卖器官。”在他看来,此前媒体报道的一些卖身救母等等求救方式,不太可取,实际操作起来也不现实。他不想以此炒作。
“我只是希望好人能救救我儿子,他还有治愈的希望。”
家庭故事
为儿治病苦难十九载
为筹医疗费夫妇俩来深打工,另两个儿子对父母心生怨恨
恐怕没有谁比彭志华更明白“心痛”是什么滋味了,在他19年的生命中,只要走路超过20步,心脏就狂跳不止、呼吸急促、手脚肿胀、指甲发乌。每当这时,他就会用微弱的声音对妈妈说:我好心痛。
自从1986年农历十二月他出生后,江西萍乡腊市镇凤凰村原本贫困的彭家就开始了苦难的历程。他2个多月时,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对于当时连30元都拿不出来的彭家,萍乡市医院1000元的手术费让他们望而却步。
彭志华13岁之前,都是在他妈妈背上长大的,这辈子,他最日常的药物是父母买的救心丸,因为他们看不起医生买不起昂贵的药物。他小的时候,就有人让他的母亲陈清莲扔掉这个包袱算了,但她舍不得。
1992年,彭志华7岁,他的2个弟弟分别只有4岁和2岁,为了能够攒够钱彻底治愈儿子的病,彭辉林、陈清莲夫妻俩将孩子丢给他们的外公外婆,来到深圳打工,彭辉林做保安一个月有400元收入,而陈清莲则在宾馆做清洁工。1993年,他们把大儿子接到身边,直到1998年,夫妻俩攒了一点钱,决定回家去给儿子治病,次年,他们借了钱到上海给孩子做了第一次手术。
2003年,彭辉林再次来到深圳打工为儿子筹医疗费,干起了每月800元的保安,并买了间铁皮房开了个小卖部,去年,陈清莲带着大儿子过来帮他看店,顺便在街边卖点快餐、西瓜、菠萝什么的贴补家用。即使这样,生活依然拮据。
因为被患病的大儿子昂贵的医疗费所累,彭辉林、陈清莲夫妻俩根本无暇顾及另外2个孩子,二儿子彭志刚和小儿子彭志伟一直跟着外公外婆长大,从小就很少见到父母。直到今年,彭辉林突然决定让他们过来深圳打工,为哥哥筹集医疗费。彭辉林记得,他当时是把儿子硬从学校里拉来的。17岁的老二彭志刚如今已经到东门做保安了,老三则在附近最差也是最便宜的中学读书,彭辉林打算让他明年也去打工。
彭辉林后来从邻居那里得知,两个儿子跟邻居说,父母没钱养不活他们,还不让他们读书,将来要杀死他们。彭辉林眼圈红了:“他们心里可恨死我们了。”即便如此,两个兄弟对生病的哥哥还是很温柔。
家庭的艰辛和矛盾,彭志华其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病他连话都不能说多一句,他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自闭。昨天,在ICU重症病房中,记者看到19岁的他,眼神一如儿童般纯净,却有一种镇定和淡然,闪烁着绝望的光芒。
医院说法
需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其父母表示只要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弃
昨日下午,彭志华躺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住院部,鼻腔插着连接着呼吸机的管子。他中等个头,由于经历了长期的病痛折磨,他看上去精神状态较差。医生说,12月22日他被送来时,双腿肿得老高,经过几天治疗。现在肿已消退,但病情仍不稳定。
他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心脏如同汽车的发动机。”医生打了个比喻,发动机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出现动力输出不足。正常人的心脏有四个腔,而他却只有2个。由此带来的是心衰、低氧血症状,所以他连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
因为供血不足,彭志华的双手双脚指甲青紫。其母亲陈女士趴在儿子身边,禁不住放声痛哭。儿子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嘴角蠕动,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医生会诊后告知彭先生,像他这种情况只有转到专业治疗心脏病的医院住院治疗,最终可能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从治本方面达到治疗效果。
“只要有一线治愈希望,我都要争取。”望着病床上沉沉睡去的儿子,彭辉林心疼不已。“谁来帮帮我呢?毕竟儿子今年才19岁,以后的路还长。”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说到实质性问题,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抓着自己的头发。
记者走访
一家五口挤在七平方米铁皮房
吃饭、洗澡和晚上如厕全部都得露天解决
从宝安北路笋岗仓库走进去,有一片紧邻马路的空地。一座孤零零的铁皮房出现在路口。彭辉林的“家”到了。
彭辉林在此开了个小店。铁皮房约7平方米左右,摆放的货架占去大部分面积,余下的空间,站两个人转身都困难。前年,彭辉林向妹夫借了1万元,搭盖这小窝花费了6500元,其余的钱购进一些烟酒副食做点小本生意。
昨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这里时,大型货车从仓库货场进进出出,货场三三两两的搬运工人来到小店,或买瓶水,或买包烟。他们是小店的主要顾客。
说起彭辉林的家庭情况,搬运工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他家太可怜了,开店挣的这点钱给儿子买药都不够。”贺师傅说,每个人都很同情他们,但心有余力不足。江师傅说,夏天铁皮房晒得像蒸笼一样,他们夫妻俩在店门口摆张不到1米宽的钢丝床,垫块木板睡在上面。天气不热,他们就睡在店里,一个长长的电视柜白天摆放货物,晚上当床。电视柜还是彭辉林的妻子陈清莲从附近垃圾堆捡来的。
三个儿子没地方安身,彭情急之下把本来就狭小的铁皮房隔开仅仅放下一块铺板空间,给儿子们睡觉。推开小房窗户,里面光线昏暗,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铁皮房背后是个高坡。陈女士说,每到下雨天,雨水流下来,铁皮房的积水就没过脚面。高坡下堆放着喝过的饮料瓶和纸板,忙完家务事,她通常在仓库院子转悠,捡拾废品。“卖废品的钱可以用来买点蔬菜。”
高坡处,彭一家5口人的冲凉、吃饭露天解决。晚上6点,仓库关门了,也意味着他们一家无处上厕所,这片位于闹市的被砖墙围起来的高坡空地,随便找个凹坑一猫就地方便。“说起来真怕你们笑话。”彭辉林神色黯然。
至今,铁皮房上还留着“限两日内拆除”的大字。本来,在“清无风暴”中,作为违章建筑的这座铁皮房定于今年8月4日拆除的,但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暂缓拆除。
这座开在铁皮房的小店,承载着彭辉林一家全部的生活梦想。在他看来,离开是迟早的事,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