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还是芯骗?
【版权说明】图文资料来自网络。此稿由多篇文章摘要编辑而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向原创者致谢!虽非本号原创,但搜集、摘要、修改、综合、编辑也颇费心血,因而要求,转载此稿请注明出处为“公众号《尘世如幻》”或保留这个说明。谢谢!
目前,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PPP计算),然而在这些“光环”下,中国每年却要进口大量芯片。
中国计算机简史:
1952年成立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由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负责。
1953年4月,计算机小组提出了一台串行的电子管计算机的轮廓设想,性能参数与EDVAC、EDSAC计算机相当。
1954年,计算机小组转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钱三强的领导下工作。
1956年,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将人才集中到该研究所。
同年,夏培肃院士完成了第一天电子计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在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送技术尖子赴苏联进修。
1958年,原七机部张梓昌高级工程师对苏联提供的M-3机设计图纸进行局部修改后,成功研制出103计算机,该机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次,该计算机共生产36台。
1959年,张效祥教授以苏联还在研制中的БЭСМ-II计算机为模板成功研制104计算机,该机共生产7台,有电子管4200个,二极管4000个,字长39位,每秒运行1万次。
1959年天津电子仪器厂开始生产红旗551型模拟计算机。
1960年北京无线电一厂开始生产555型台式模拟计算机。
1960年,由夏培肃院士自行设计的107计算机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在北京玉泉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7计算机是一台小型的串联通用电子管数字计算机,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频62.5kHz。该计算机共有各种程序100多个,包括检查程序、错误诊断程序、标准子程序、标准程序和各种应用程序等。
中科大以107计算机为基础,编写了《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讲义》,作为该校计算机专业、力学系、自动化系、地球物理系的教材。107计算机除了为教学服务外,还服务于潮汐预报、弹道计算、核物理、力学、微波等领域。
因长波电台、联合舰队、中苏论战等事件的影响,中苏关系迅速恶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存实亡,赫鲁晓夫撤走了全部在华苏联专家,而在珍宝岛、铁力提克事件后,中苏几乎到战争边缘,中国已无法得到苏联技术支援。
与此同时,西方对中国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即使在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也只能引进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西方淘汰的技术,对于当时属于高科技领域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只能通过特殊渠道少量购买设备,始终无法从官方途径大规模引进半导体设备和技术资料。
在美苏的技术封锁下,中国只能走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发展路线。
在付出艰辛和汗水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晶体管制造技术,并实现了从晶体管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跨越。
1964年,哈军工成功研制出441B-I计算机。
1964年,吴几康成功研制119计算机,该计算机运算能力为每秒5万次,内存容量比104计算机大8倍。119计算机是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晶体管计算机,且是用全国产电子元件制造的计算机。
1965年,109计算机研制成功,该机由2万多支晶体管,3万多支二极管组成,稳定运行15年。109和119计算机在我国研制氢弹的历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比美国晚了5年),从此中国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1965年,哈军工成功研制441B-II。
(未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08-22 10:18: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