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有些话你不说出来,真的让许多人以为错的都是你。 B、我与他,还有许多不同。X长非常喜欢开会。有时一天开两三次会。我不喜欢开会,喜欢用细节化的文件和完善的制度来管理。X长是个温和的人,却喜欢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我喜欢无为而治,喜欢鼓励人、表扬人、用人之长,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X长喜欢说这个学校学生原来平均分17分,他任X长三个月后(仅是遥控),平均分提高了15分。我不喜欢他在全镇校长会议上说这个,我认为这样的话传出去,对招生工作不利。一般小学,学生平均分当在80分以上,17分也罢,32分也好,都够吓人的。 A、听说L老师是个多做少说的人,难得你今天有这么高的谈兴。 B、世事无绝对,凡事都有例外。碰上我不想说的时候,你跟我谈起X长,我估谋到你是我的前同事时,会简单地回一句:他是不错的一个人,是个有能力的X长。今天是个例外。 A、现在有些同事对你有误解,我们这场谈话,能让他们看看吗? B、暂时不要吧。我倒不是怕X长看到了会不高兴,因为这些问题,我们都是当面锣对面鼓辩论过的。我是希望大家都尊重他,这样对学校工作有利。 A、听你谈这些,只是消除对你的误解。对X长,该尊重还是要尊重的,事实上,这场谈话,你只是在澄清自己,并没有说他坏话呀。你放心吧,我们又不是小孩。 B、你是明白事理的人。 A、你这个QQ曾印在学校宣传册上,用QQ向你咨询的人多吗? B、偶尔有之。 A、我校目前的招生是来一个招一个。我说:“你们学校需要入学考试,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怕考不进去。”你说:“你可以找C老师,就说是L老师介绍去的,她可能会照顾一下。”这不是在欺骗学生家长吗? B、这是一种招生手段,算不上欺骗。 A、你已经辞职一段时间了,而且,学校对你也不怎么样,你还这样认真对待咨询,如果老板、校长知道,不知作何感慨。 B、没什么的! A、你不觉得学校对不起你吗? B、不觉得。 A、你身体好了吗?他们都说你已经去一家企业工作了。 B、有计划去那家企业,但还没去,还需要疗养。 A、可他们都说你已经去工作了。 B、是我故意这样说的。因为这样说,可以让某些人消除疑忌之心,不要让他们以为我病好之后还会回校,不要以为我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如果现在学校有什么是非,我也不愿让他们以为有我的因素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我早已超脱那儿的人际。在老板安排我运作一个新项目之后,我总要表现出自己是学校的局外人。要做些完完全全有益于学校、无损于他人的事,我也只能暗暗进行。 A、L老师这样的人,一定是孤独的。 B、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之所以极少,就是因为有些本来可以成为圣贤的人,不能享受寂寞而回到吱吱喳喳的人群中去,最后,泯然于众矣!我做不成圣贤,因为天资欠缺,但我以圣贤为人生样榜。 A、我终于明白,L老师这么好的人,为什么会遭受蜚短流长。 B、都说众眼是天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众人都看走眼的事多着呢。我以前供职的单位,有过一次失窃,疑似内贼所为。大家都吱吱喳喳不停,只有我冷眼旁观。有个人缘很好的同事,提着包匆匆离开现场,半小时后,他买来了一个防盗门铃。他出去时,在电梯门口遇到一位刚来单位的同事,那位同事跟我说:“他要买门铃,用得着这么急吗?”后来大家闲聊时,我好心跟他说:“在案发时不久,你不能离开现场。”我话音刚落,他还没开口,众人就吱吱喳喳冲着我直嚷,说他没离开过现场。好像我要诬蔑他似的。后来,他自己承认在案发不久,警察还没到场时,离开过现场。当然,离开现场不一定是贼。我对他印象也一直不错,现在仍保持友好关系。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一些学生的成绩为什么遥遥领先,就是因为他有些答案,跟其他同学不一样。我一直鼓吹民主,但我也知道,劣质的民主容易变成民粹。民主选出来的,只是多数人认可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A、离校时,你最想对老板、对校长、对同事,说什么呢? B、不要搬弄是非,要有团队精神。领导者要知人善任,用长避短,不鼓励小报告。 A、你说了吗? B、对不少人说过了。在离校前就说过多次了。 A、在你的请假报告中,也有许多忠告的,只是有些内容,被人别有用心地曲解了。 B、呵呵…… A、这个学校,这么少人的,人际很复杂的。 B、只要有那么几个心术不够纯正的人,搞来搞去,就可以把一潭水搞浑。潭小水浅,更容易被搞浑。有些人只是入乡随俗,随波逐流,并非本性如此。 A、对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对你这位发表过大量文章、出版过不少著作的作家,是崇拜的。但曾有一个谣言,是有关文品的,文品即人品,它比上面所说的那些传言,更能摧毁你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轩昂形象。你知道吗? B、哈哈,什么轩昂形象,什么才华横溢,你过誉了!谢谢你!所谓黑白颠倒的误解,就是把拾金不昧、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误为小偷小摸、强盗、贪污受贿,把高尚误为卑鄙,把真诚误为虚伪,把实话实说误为吹牛。 A、谣言,是空穴来风,是恶毒中伤。 B、也不全是空穴来风!有的不懂装懂,有的含糊其辞,只要缺少善意,总会吹毛求疵。比如把旁征博引说成东抄西摘。引用,如果不是名言名句、格言之类,我会不厌其烦地予以注明,把一般文章写得像论文一样,有时甚至因此而影响文气流畅。可有人仍会把你明明白白的引用说成抄摘。还有人看了我的书,说里面有些文章似乎在哪儿看过,言下之意也不够友善。我书里的文章在报刊发表过,在网上发表过,有些还被广为转载。在网上被转载时,有些网友并无其他用心,只是没有著作权意识,没保留作者署名。即使保留作者署名,不少人看文章并没有留意作者。况且,以前他们不认识我,而我又并不著名。因之,他们即使真的看过,而不知道是我写的,也是很正常的。化用古代诗词,是一种修辞手法,我喜欢但极少用,因为难以在作品中注明出处,比如我那首《古道西风瘦马》,在后面加注释,显得画蛇添足,把读者看成弱智,编辑也会删除的。可有人…… A、谣言太可恶了! B、在学校里,在企业中,有时弄一些公文,完全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是形式主义、走过场、官样文章。弄这些东西我心里是厌烦的,当然也不愿为之费心,所以会在网上找同类公文来应付。有些人,弄不清文字作品与文字垃圾的区别,以为我认认真真写文字作品,与我糊弄这些文字垃圾,是一样的。顺便说一下,我们这个社会的好多公文,都是糊弄出来的,也是用来糊弄人的。在网上能找到几十个不同机构,其中不乏政府机构,同一主题的公文,除了时间和单位名称,如出一辙。更好笑的是,“实践N个代表”的公文、“实践某某发展观”的公文、“保持某某先进性”的公文、“学习N荣N耻”的公文,也可以像孪生兄弟一样。只有傻瓜,才会把这些东西当成作品来写。 A、你似乎对你背后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在我之前,是不是已有人跟你说过这些? B、哈哈……我可能有特异功能吧!据说,念佛念到一定境界,有他心通。其实人看多了,看仔细了,就知道他在背后会说什么或者不会说什么。 A、唉,水至清则无鱼…… B、至清之水,不是用来养鱼的,而是用来洗涤心灵、净化社会的。 A、如果我把你在学校的遭遇写成小说,你有什么建议? B、要加上声明: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A、题目叫“用心良苦”好吗? B、我不喜欢这个题目。 A、那用什么题目呢? B、你自己琢磨吧。 A、你现在猜得出我是谁了吗? B、我现在不喜欢猜谜。 A、假如我是校长呢? B、甚好! A、假如我是老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