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博 客 |  交流平台 |  网站推荐 | 查看跟评 |
 
李乙隆一到上海,就变成“上海人”了?
  作者:李乙隆 发表日期:2010-04-12 13:19:04

问:今天,闲来无事,拿“李乙隆”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5600篇。信手翻翻,发现有一篇《我看潮剧》,在作者署名“李乙隆”前面打了个括号,括号中是“上海”两字,觉得好奇,点开来看:写的是李老师家乡一个业余潮剧团的事,充满潮味乡土味,颇觉有趣。李乙隆老师在上海呆过吗?

答:在《李乙隆履历(一)》中,有如下一段:

2000年2月起任上海新高潮集团《新高潮周报》总编,把原来相当于会议讲话汇编的八开油印小报改为四开四版彩印报。该报第一版为新闻版《企业之窗》,第二、三、四版及中缝分别辟为《打工朋友》、《休闲时空》、《生活百科》、《社会纵横》、《经济之窗》、《企业论坛》、《网络文摘》、《市场营销》、《家园》、《信息短波》、《诗走廊》、《真情寄语》等。同时以企业报总编身份自觉肩负起这一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完善企业CI策划,进行企业文化重塑;提出“内树正气、外树形像”的企业文化宗旨及“抓文化促生产,抓宣传促销售”的工作方针;通过以企业报为主导的,包括广播电视站、网站、宣传栏、黑板报、员工手册、企业歌、企业三字经、企业干部“心”字歌、企业标语、企业语录、晚会等各种载体、媒体、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企业理念的灌输、企业精神的培育;努力使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下,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在上海工作时,上海榕树下网站出了几本书,收有李某文章。记得其中有一两本,在作者署名“李乙隆”前面,加上“上海”二字。

搞笑的是,当时,李某投几篇稿给家乡汕头一家报社一位熟悉的编辑,发表时,在作者署名前面,都被加上“上海” 二字,害得李某被家乡朋友们笑话,说李某一到上海,就变成“上海人”了。也许该报是想以此来说明其影响力已到达上海吧。

李某在上海那家集团企业工作时,是该企业到达巅峰之时,员工达16000人;在李某离开后,这家企业以惊人的速度衰落。在拙著《世界最长的信:我的甲申年及瞻前顾后》中,对李某在上海的经历,有详细描述。李某当时还作有旧体诗多首,总题为《沪行诗草》,对上海经历,有诸多感慨。朋友们如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谈及“上海李乙隆”,不由想起“潮州李乙隆”。深圳一家社会团体,在介绍其主要成员时,称“李乙隆,1966年10月出生于潮州市红场镇林招村”,把《李乙隆履历(一)》中的“潮阳市”改为“潮州市”。一字之差,差之毫厘,却未致失之千里。古时,潮阳县乃至潮汕各县,可能多属潮州府辖下。近现代,才有潮汕地区、汕头地区之谓。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谏佛骨表》。宪宗大怒,要加以极刑,后经大臣亲贵劝止,贬愈为潮州刺史。韩愈当时任刑部侍郎,贬往潮州,是很重的处罚。愈出长安,行至蓝关(在今陕西蓝田境内),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中用“潮阳”代“潮州”。可见,称李乙隆为潮州人,也非大谬。只是,要在现在的潮州市中找出一个“红场镇林招村”,实非易事。现在,潮汕地区分设四个地级市,即汕头、揭阳、潮州、汕尾。李某家乡潮阳,曾为县级市,隶属汕头,后来拆分为汕头两个区,即潮阳、潮南。李某家乡在潮南区。现在已没有潮阳市,故有人会以为“潮阳市”是“潮州市”之误。

                                   (2010年4月)

→本文共有评论3篇︱已阅读2036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关闭窗口
发 表 评 论
 姓名:  *         密码: *
 标题:
 内容: *
{ 注意:带“*”的地方一定要填写。}
Copyright © www.liyilong.com
Email:56090138@qq.com   李乙隆微信公众号:liyilong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