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下为《人际》。 内宇宙并不见得比外宇宙简单,人际也有可能像星际一样复杂。到一些地方去进行所谓讲演时,青年学生朋友们提出的话题中,涉及人际颇多。是类问题每每令我赧颜以对。我为人不错,“做人”一般,对人际喜欢粗枝大叶,不曾去探赜索隐,故只能简而言之,或答非所问,隔靴搔痒,或含糊其辞,效颦外交辞令,王顾左右而言他。 文学圈在论及写作技巧时,有此名言常被引用:技巧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倘或假此发挥,做人技巧之最高层次是不讲究技巧,诸君以为然否? 近些年来,动荡不定,从一个人际环境到另一个人际环境,阅人多矣,主观上虽说超然于人际之外,客观上却一直立身于人际之中。无为而为,不期而得,倒也悟出关乎人际“八字真言”: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后来厕身于管理层,又悟得四字:无私无畏。凑成十二字“真经”贻笑大方。 不卑不亢:面对下属上司,绝不前倨后恭,视之如一;失意时不卑,得势时不亢,宠辱不惊,从容以对。 有理有节:讲道理,有节操,有节制。不无理取闹,勇于据理力争。不回避矛盾,不唯唯诺诺,讲究气节。与人冲突时不锋芒毕露,反击时适可而止,得理便收,留一个台阶给人家。 无私无畏:身为领导时,廉洁公正,不贪不义之财,不贪小便宜,不徇私舞弊,也不必畏畏缩缩。为人坦荡,处事磊落,光风霁月,何惧屑小!有人能“无私”,却未能“无畏”,办事缩手缩脚,胆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头来无所事事,故强调之:无私还得无畏,方能有所作为。 不卑不亢是一种态度,无私无畏是一种精神,两者做起来都不容易,但其操作性却简单,自行修炼即可,无须赘述。有理有节是一种策略,操作起来,要复杂些。比如:“理”和“节”都有程度上的讲究,“有理”是指占六分理还是占十分理,而这六分、十分的量化也有一定的模糊性,并非像我们扳着指头一样,一是一,二是二。这“节”就更难把握了。当矛盾发生时,我们要容忍多少才出击,反击多少才节制,怎么做到容忍而不失尊严,节制而不失气节,这些问题说起来颇为复杂,而我不屑于把人际复杂化,故只得又一次顾左右而言他。 还是说些实例吧。你刚到某单位工作,该单位食堂个别员工欺生,你点菜后一小时仍不见菜端上来,而比你晚到的人吃好离开后,你还饿着肚子等着,“等菜等到你心疼”,“你等到花儿都谢了”。饭还没吃,你却被气饱了。第一次这样,你忍了;第二次,你也忍了;假如第三次你还忍着,似乎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于是你上前论理,对方开始不认理,便吵了起来。后来对方似乎有些理屈词穷了。你也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想把事情闹大,没有把情况反映到上面,希望他们知错能改,仍是好同志。倘若事情按你美好的愿望发展,那多好!但是人心是复杂的,倘若他们小人先告状,说你不遵守秩序,大闹食堂。你初来乍到,领导对你的了解很片面,他们这一说,会怎么样呢? 再举例。在几个单位当过编辑,遇过几次这样的情况:一个同事,拿一篇文章来让你发表,你一看,哎哟,这不是从某报刊抄来的吗?如果是在外投稿中发现抄袭,处理的方法很简单,把那篇稿丢到废纸筐,把那个文抄公的名字记着,今后遇到他的稿件,一概不予刊发。如果那篇稿件发表后才发现是抄袭的,那还要在报上公开批评呢。抄袭于我看来,就像偷人家东西一样,我素来深恶痛绝。然而,抄袭者偏偏是你的同事,关乎人际,处理起来就有了一定难度,也避免不了感情因素。揣测其所为,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我所编报刊的支持,或因“工作需要”,或因评职称需要,或为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不管是出自上述动机哪一种,都不忍视之如小偷扒手,不忍待之以简单粗暴。那么该如何以对呢?或许有如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直言不讳地指出文章是抄袭的;二、当面“好好先生”,背后向领导揭发;三、给发表出来,隔一两期后再以读者来信揭发的方式在报上公开批评;四、不予发表。以我之为人,第二和第三两个方法是绝不用之的。第一个方法虽然表现出耿直,但太令对方尴尬了。第四个方法也不耐推敲。不予发表,总得说明原因呀。是因为文章不好吗?不是!我采用的办法是,尽已所能把那篇文章改头换面,使那篇文章与原文差别大些,然后予以发表。当然这个办法是“无法之法”,只希望同事们不要出这样的难题给我。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喜欢在我所编的报刊上经常推出这样的启事:“抄袭可耻,敬请自重。若发现有抄袭文章,欢迎读者揭发。”在粤北主编《曲江文艺》时,一位同事把抄来的一首诗拿来请我“指正”,我不予刊发,他追问原因,我转弯抹角说这首诗与我看到的一首诗有点雷同,彼此心照不宣,此事搁下不提,两人还是好同事。但人心叵测,后来把我挤走并取而代之的正是这位先生,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他的叔父是该地组织部长。这样说来,我的处事方法还是不值得学习。 再说不卑不亢吧。有些领导喜欢人家对他俯首贴耳,你“不卑”他不高兴;有些下属习惯于上司的颐指气使,你“不亢”他们也不买账。你善待他们,想以真诚换取真诚,以尊重博取尊重,他们倒认为你缺乏威严,不像领导,进而怀疑你的办事能力、处事魄力,甚而认为你之所以善待他们,是因为缺乏背景,没有后台,底气不足,腰板不硬。 以前在某企业工作时,有位领导非常喜欢弄权,他以“炒人”为手段制服下属,似乎十分满足于下属对他的阿谀逢迎。同为领导,他显然比我更像“领导”,更有“权威”,更受下属“尊重”。有一次我见他又在给老板写所谓关于企业整顿的报告,准备“炒”掉几人,我劝他笔下留情,他讥我是妇人之仁,难成大事。后来在有老板出席的管理层会议上,我直陈已见,指出他的整顿方案纯属党同伐异,与老板的用人方针大相径庭。我还指出他要“炒”的一个人的丈夫刚在国营企业中下岗,我们“炒”她,这不是使她一家雪上加霜吗?后来老板否决了他的所谓整顿方案。令我吃惊的是,那天下班时,在电梯口,他与一位他要“炒”而没有“炒”成的员工亲密地耳语着,此后,几位险些被他“炒”掉的员工对他也必恭必敬的。 关于人际,我实在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的人际关系不够好,绝不是这些人的人格或性格有何不妥,绝不是这些人不与人为善、不敬老尊贤,而是他们比较优秀,却因运气欠佳,未能遇到慧眼或宽广的胸怀。“做人”确实有许多学问,但我还是喜欢简而化之:善良一些,正直一些,这是做人的根本。 ——下为《说忙》。 近些年来,在人们口头上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便是:“忙”!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大家都活得不容易,大家都很忙。忙着学电脑,学英语。有此一说,21世纪的文盲是不懂电脑、不懂英语者。忙着给电脑升级;忙着“换脑”:接受新的游戏规则,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忙着赶时髦,稍不慎就会落伍。有钱有闲阶级忙着消闲,变着法子打发时间,台球保龄高尔夫,电子宠物线上游戏网络聊天,消闲越来越高档,越来越科技。忙着“充电”,进修培训,一专多能,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这“技”还得不断锤炼,精益求精,适应时代。电脑排版一出现,便有多少植字工人失业。你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多掌握一些技能,说不定哪一天便混不到饭吃。你过分依赖于纸笔,忽然有一天无纸办公了,你岂不手足无措!忙着逢场作戏,忙着泛滥情感,忙着赴会赶约,忙着八面玲珑。忙着说“废话”,精于交际者都是“废话”高手,“废话”并不废,在许多人际环境中,“废话”不断的人要比沉默寡言、刻板严肃者可爱得多。忙着文山会海,这是“肉食者”的待遇。在汕头时我曾随机统计,有位“公仆”在一个月中参加会议十九次,接到各种“红头文件”27份。这位“公仆”说,在这些会议和文件中,就他本人而言,真正有用的不足五分之一,但如果把没用的五分之四精简掉,那他便显得太闲了。还是忙着好,忙着心里踏实,精神充实,如果闲着,不但空虚,还要心虚,好像自己在吃闲饭。而这种忙有用无用,就用不着费心了。大家不都这么忙着吗!大家都讨厌文山会海,但都离不开文山会海。没有文山会海,又将有多少人下岗。忙着各种应酬,忙着迎来送往,吃饭也是工作,喝酒也是工作,现在的应酬节目丰富,歌之舞之找“三陪”洗桑拿都可以堂而皇之谓之工作。曾有一位“公仆”在应酬场上喝酒而亡,差点被追认为烈士。幸是卒于杜康之手,多少有些壮烈;倘若溺于巫山云雨,便死得猥琐了。 忙着好。如果大家都终日无所事事,那便会有些人无事生非了。我总不太相信一个人人各有其能、各适其位、各尽其职,个个都忙着正经事的群体会勾心斗角、飞短流长、妇姑勃谿。以前曾流行过这样一句俗话:“一个人干活,三个人议论,五个人调查。”说的是一些单位人浮于事,本来可以让一个人完成的事,却安排一大帮人进去,活仍是一个人干,闲着的人是闲不住的,便吹毛求疵,聚在一块嘀嘀咕咕,于是小报告打上去了,上头便派人下来明查暗访,反正人多的是,多派几个没所谓,搞得干活者动辄得咎,无所适从。不干活是不会出差错的。如果人家瞪住你想挑你毛病,你干得越多,人家挑出的“毛病”会越多,往鸡蛋里挑骨头是笨蛋,想挑你毛病的人并不笨,他不挑骨头、挑细菌。在粤东某工商报社工作时,四十多人的单位,我一人负责四分之一的版面,采写编排校一条龙,以每月错别字总量论之,全报社肯定是我最多,但如果按错别字与所负责版面的总字数比例计之,我的差错率却是最低的,不足五千分之一。除错别字外,有人居然不明白写作中引用乃光明正大之举,对一些议论性文字的旁征博引捕风捉影。让喜欢鼓唇弄舌的人尽其唇舌之兴吧,我只想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许,以实惠而论,忙于工作者往往要比忙于投机取巧、玩手段的人吃亏,但从长计议,前者既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又赢得了好名声,有时墙里开花墙外香,对小圈子里的得失就不必锱铢必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