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也许我们莫明其妙就欠下了政府和银行一大笔钱,而我们却一无所知。 10月4日《南方周末》载《养老保险的黑色幽默》一文,讲的是一个下岗工人有一个养老保险账户,由于下岗后没有固定单位,收入低,停交了七年保险费,今年要去补交时被告知,七年所拖欠保险费是3.9万元,利息是5000元,滞纳金是6万元。 李某也曾有过一个养老保险账号,由于没有固定单位,收入低,停交了。以前所交的钱不想要了,但愿人家不会追上门来索讨滞纳金吧。 李某曾因工作计划上的需要开了几个银行账户,都存进100元,后因工作计划改变,那些账户不用了,今年忽然想起来,去查了一下,发现里面已被扣掉几十元什么费。李某很想问,那100元扣完之后,李某会不会欠银行的钱。 342、新华社近日发表题为《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的评论员文章,引发了邵建一番高见,其灵感来自胡适文章,而胡文中惊世骇俗之语又来自王闿运:“彼入京师而不灭我,更何有瓜分之可言?即令瓜分,去无道而就有道,有何不可!” 胡初看王文时视为无耻,后来作《论“去无道而就有道”》时却说“若以袁世凯与威尔逊令人择之,则人必择威尔逊”。胡适的“人必择威”之见未免武断,即使放在今天,“择袁”的肯定也不少。不管选择谁,都有其理由,但我们有选择的机会吗? 在世界尚未大同之时,爱国一定是正确的。李某要反复提醒的常识是:爱国不等于爱执政者。化用孟子的话便是:民为贵,国家次之,执政者为轻。 343、某些大会召开之前,媒体照例要营造“和谐气氛”,李某在网上的一些东西照例会被“沉底”、 被屏蔽,最糟糕的是被删除。近期,《南方都市报》新闻及时评版也十分“和谐”,不料却在10月11日的文学副刊上抛出两篇快意文章。 对鲁迅之孙周令飞,李某早有看法,廖绍其对周令飞“鲁迅在当今和谐社会已不合时宜”的论调痛斥一番,好不痛快!周令飞,媚时太甚,愧对先人。 鬼今在《国学热成了“文化桑拿”》一文,把那些将“国学”弄成时装秀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姿态”,在政治层面上扯起“国学”大旗,做着“帝王师”的美梦;一类是“低姿态”,看着老百姓受苦受难,心里不好受,搂着你柔声劝慰:既然被强奸惯了,无力反抗,就好好享受被强奸的快感吧。 344、曾几何时,“人权”、“民主”、“自由”这些词,与我国某些领导人的大名,以及一些脏字一起,被好多网站设置为过滤字符。有“党的喉舌”之称的传统媒体,对这些词往往也避之唯恐不及。风水轮流转,仿佛一夜之间,这些词成了香饽饽,成了“伟大的名词”,不再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这当然值得称道吧。但让李某困惑的是,刚刚“接纳”了这些词,一下子就冒出这样的宏论:“我国的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最尊重人权!”刚刚说“人家那东西也不错,并非人家所专有,我家也应该有”,很快就说成了“那东西我家早就有了,比人家的好得多了”。 345、中国的土壤总不缺少这样的人:给国家领导人写感谢信以歌功颂德,并借机自我表扬一番,一旦得到回复势必引起媒体正面报道,大出风头。当然,能得到回复的总是少数。这回福州某中学便成了这样的幸运儿,尽管歌功颂德一大堆,得到的回复只是一句批示,也足以风光一番。对这些事情李某一向嗤之以鼻,何苦费唇舌?只是“八股信”在歌功颂德、自我表扬之后的表决心,让李某发笑:学校将“为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新人而不懈努力”。“革命新人”,想革谁的命?中共早已表明自己是执政党而非革命党,你还想革命!拍到马腿了!这样的学校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346、许多人习惯于拿经济的发展来为政府歌功颂德,官僚们也习惯于以此来为自己评功摆好。其实,政府只要把土地从农民那里以低廉的补偿款征用,然后批给开发商,让开发商建起一幢幢楼房,再任由房价飞涨,GDP就十分可观了。 李某再摘抄一则数据来看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20世纪第一个10年的清末新政到1937年,被外国史家称为“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尽管战乱频仍,但1929年至1936年,中国工业年约增长9.2%。袁伟时说,这样的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办企业由需要政府审批,改为鼓励民间办企业,把经济自由还给国民。 347、沉湎于消费主义的中国20-29岁年龄层的人,能否担当起中国民主制度的未来?到2015年,年龄30岁以下的人口将占中国总人口61%。政府放任甚至鼓励消费主义,其用意不言可喻。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1月5日所载《中国的自我中心一代》提出的问题。《南方周末》点评此文时说,许多时候,物欲可以冷却人们的政治热情,但是物欲的满足是没有止境的。这或许是对当政者一点善意提醒吧。 348、缅甸僧侣上街游行,抗议军政府独裁恶政,令不少中国人疑惑:和尚就该好好静修,怎么去碰政治这等肮脏的东西?梁文道在近期《南方周末》上对这个问题反诘道:中国僧人当政协委员,这算不算搞政治?中国僧人与高官同场敲钟歌“盛世”,颂“和谐”,这算不算沾政治?李某想补充的是:中国僧人在名片上打括号注明“司局级”,这又是什么东东?在李某看来,僧人向恶政示威,为受苦百姓争取免于恐惧、免于饥饿、免于被愚弄,不正好与无畏布施、财布施、法布施相应吗? 349、“鲁迅文学奖”一直被用来“弘扬主旋律”。今年获奖的五部报告文学中,破天荒地有了一部“反腐”的,居然让不少人忧心忡忡。这部作品所报道的医疗腐败事件,已经以原国家药监局局长被判死而成了佐证政府重拳反腐的范例,坏事早变成好事了。作者也罢,评委也罢,充其量只是在被杀的人身上踩上一脚而已。李某这样说不是对他们不恭,只是人家把这部作品获奖的意义说得惊天动地,让李某不以为然罢了。 作品的主人公陈医生,却是让李某肃然起敬的。她可不是在人家垮台后再站出来深入揭批的,而是冒着危险反腐的。她尤为可敬的是,没有在成为英雄之后满口“豪言”,而是继续说实话:现实没有太多改变;举报制度越来越“完善”,举报者处境越来越难。 陈医生这位反腐斗士被称为“打假医生”,这称谓更符合“和谐”精神吧。这不禁让李某想到近期“打击商业贿赂”的提法,似有掩盖公权寻租等官场黑幕之势。 350、WHO课题组负责人白海娜深谙中国国情让人折服,为11月8日《南方周末》增色不少。“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相对贫穷的国家”,“都保证每一位公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什么中国做不到?她一针见血:投入过少以及投入的部分利用得不公平且没效率。如何解决问题?她反对把钱投给医院,“没有监管与强大的买方压力,医院可以轻松吞下政府拨款。”她主张把钱投给穷人。但如何投给穷人呢? 这问题不禁让李某想到,每次台风过后,政府总会说拨出多少救灾款,而真正有几个灾民获得过救灾款呢?李某家乡是所在地方为数不多的贫困村之一,政府文件显示,每年拨下多少扶贫款,而我的乡亲,又有哪位得到过扶贫款呢? 李某所熟知的一家企业,却常常获得扶贫款和救灾款。企业何以获得扶贫?理由冠冕堂皇:“钱给穷人是输血,给企业是造血,企业会带领穷人致富。”其实这类企业既占便宜也吃亏,账面上得到过多少拨款,事实上大打折扣。 (2007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