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又与您见面了。现在不常出,但总会出下去。 出版时近春节,本应组些有关春节的稿,营造喜庆气氛,但想到此期也许会作为宣传品用上大半年,故淡化过年色彩。本编在此以公司助理总经理身份,代表企业同仁,祝您合家快乐平安,每天都能喝上一斤鲜奶! 本期既有一脉相承的“家园”温情、“生活”智慧等,又有让你耳目一新之变化。 仍为对开四版,第一版仍为“企业之窗”,第二、三、四版均分为上下各半。 头版头条《2006年,澳士兰年》,汇编企业去年业绩。不是沾沾自喜,而是自我肯定,给内外客户信心。回顾过去,是为了走向未来。 与家教中心合办的“看牧场、喝牛奶”征文比赛获奖作文,共46篇,选发10篇在第一版和“春笋”版上。最别致有趣的是《冰箱里的欢迎会》:各种饮料欢迎新成员,澳士兰鲜奶作一番自我介绍。不足的是,在介绍鲜奶知识时未能把牧场情况巧妙融进去。 “休闲”版是徐冰川《探访“猎头部落”》一枝独秀:血腥、残忍只留在老人平静的讲述中;展现我们面前的异域风情,是热带雨林的古老神秘;对“猎头部落”的寻根,也引发我们“人从何来”的哲思。 带着《探》文的神秘感走进“奥秘”版:《人类失踪之谜》玄秘莫测,《十万年后将出现两个人种》让我们思索“人往何处”……佛教《心经》则将我们带进久违的超然与平静。 “时评”版是李某“自留地”。说是时评,其中见解,再过五年也不过时。 卢素玉之父被车撞后,对贫苦撞人者深切怜悯令人感动:“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对他人苦难的怜悯。”乃李某知音也!姜孟之的姐姐在饥馑年代退回粮店多给的10斤米,可贵;对因多给而被开除的售粮员内疚了40年,可敬!来自李乙隆论坛“好人榜”的这两篇,成了本期“家园”主稿。李某一直不遗余力鼓励同事“我手写我心”,“说出你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不要说人生平淡,关键看你怎么写。于是前同事林君讲起了老保姆,文字质朴,情感诚挚,一位苦难老人的冷暖人生跃然纸上。作者对卑微者的关爱,李某深表赞赏。现同事阿海追忆祖母情深意切,但因流于叙述,缺乏传神细节,致文章感染力不足。其另一篇“歌名串联”,则匠心独运,行云流水。 孩子嘴馋,喜欢零食,本期“生活”版主要告诉您,怎样让孩子吃出健康。 李某编报,惜纸如金。中缝仍为“幽他一默”等。 当然不会忘记与大家互动,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趣题谜语等,期待您参与! 欢迎到李乙隆论坛“本站茶座”发表您对本报看法,说得好,有奖励呵! (2007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