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本来的爱好是写小说和散文,因为喜欢较真儿,所以写起了时评、杂文。 李某有个网友也喜欢较真儿,他喜欢到《博客网李乙隆专栏》上看李某的文章。他多次问李某:博客网的访问量是怎么一回事?李某也不知道,只好求教于博客网了。 李某是2004年7月30在博客网上开通个人专栏的。那时候李某的文章访问量较高,一般都好几千上万的,也有不少跟帖。如果说现在访问量较低,是因为没有人喜欢看李某文章了,这也没什么。但访问量常常是0,这就有点不正常了。李某发表文章后,总要自己看一遍,看看显示是否正常;几天后重新上来发稿时,就会看看前些日子发的文章有些什么跟帖。如此,就算没有人看李某的文章,也不可能是0呀。我的那位网友喜欢较真儿,对那些访问量是0的,每天都要上来看看,有时看着它上升到一定数量,就变成0。而有些文章访问量总是32或63或其他什么数目,雷打不动的。也有些文章跟帖的数目和真正显示出来的严重不符,数目是20多,看得到的跟帖却寥寥无几,甚至一篇也没有。近的不说了,就说那些以前访问量几千上万、跟帖量几十的,现在重新去查看,跟帖几乎都没有了,访问量变成0的不少,我点击了12篇,就发现了5篇。 七万字的长篇时评《为何我的眼睛总是满含泪水》,不管发在哪个网站上,都被热评,有时可能是因为引来了“言论过火”的跟帖,被管理员删除或封沉了。在这里共分为四篇发表。第一篇的访问量是15000多,第二篇的访问量是12900多,而第三篇、第四篇的访问量都变成0了。记得当时还有不少跟帖,现在都没有了。 《2004年第15期〈凤凰周刊〉摘评》、《从张保庆反对教育产业化谈起》这两篇,也是发在哪儿都热的,而在博客网上,现在访量和跟帖数都变成0。 长篇连载《世界最长的信:我的甲申年及瞻前顾后》不热,但第一篇却是不冷的,因为人家不知它“不好看”,看了第一篇之后许多人不再接着看。但现在第二篇的访问量有几百,第一篇却是0。 最近发表的,有一篇被《南方都市报》选用,有一篇被选上《南方周末》网眼,附有网址,可这两篇,访问量都是雷打不动的几十,附了网址也不会增加1个访问量。 访问量和跟帖数,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一篇文章的访问量是0,说明这篇文章的题目反映出来的话题,引不起公众的兴趣;如果一篇文章有较高的访问量却没有一个跟帖,说明这篇文章只是题目吸引人,内容却勾不起大家的谈兴。如果有访问量和跟帖数,却因什么故障而变成0,这对读者、作者都是一种误导。我这里说的是数目,跟帖的内容更能说明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网上发表文章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相比,短处是没稿费,长处就是能看到访问量和跟帖。我重视访问量,但对那些网站通过做手脚使访问量虚高或发帖人自己通过刷屏提高访问量的做法,却是十分不屑的。反之,对那些明明有一定访问量却弄成是0的网站,也不以为然。任何虚假,在喜欢较真儿的人看来,都是不好的。 (2006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