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博 客 |  交流平台 |  网站推荐 | 查看跟评 |
 
世界最长的信:我的甲申年及瞻前顾后(二)
  作者:李乙隆 发表日期:2005-07-06 12:04:42

人家并不会因为我的质疑而少收费,为了让女儿上得起大学,我还得未雨绸缪。大学四年,学杂费加上生活费,就算它八万元吧。按我现在的收入和日常消费,理论上讲,每年是可存下一万元的。但是,没有预算外收入,却总有预算外支出,比如某月手机被窃,重买手机花掉了当月想存下来的钱,镶了两次牙共花了三千多元,女儿外婆乔迁新居,送去2000元,穷困的亲友生病住院向我求助,也得送去一点钱,等等。我对那些穷困亲友的帮助其实很少,也许相对于每月3180元的工资来说,偶尔给这个200元,那个100元,是不值一提的,如果说我吝啬也不足为奇。如果我听到他们说我吝啬,只会无奈,而不会生气。

算起经济帐来我真的好失败,至今还没有能力自己买一套房子。1994年10月或者11月,我到汕头某报社工作,原定工资是800元,真正领工资时已被提到1200元。比起此前我在潮阳代课时的工资四百多元来,真有点不可同日而语。那时高兴得很,对这份工作格外看重。不久交上了损友。损友是官家子弟,花钱如流水,报社社长要利用他的关系办事,常常给他很多钱,我从没看到他去办成什么事,只知他一拿到钱就请我们去吃喝玩乐,花光了钱,我的这点工资也得拿出来付账。那段时间没有存下什么钱。刚从每月几百元转入每月1200元,不能存下一些钱是有点说不过去的。记不清是1995年底还是1996年初,逼于父母的压力,我准备结婚了。结婚需要房子。我结婚和买房都是父亲很支持的事。于是父亲便通过报纸广告看中了一处汕头市最便宜的房产,当时好像是每平方米1300多元,父亲来了一趟汕头,速战速决就定下了一套房子,80多平方米,付了定金,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我们购买后不到一个月即跌至每平方米1200多元。除首期房款外,每月须付1530元,父亲负责1000元,我负责530元。从那时起我开始节俭,每月1200元工资剩下670元,好在那时候还比较年轻,身体还较好,还不需要这么多医药费,伙食方面也比现在节俭得多。字打到这里忽想起还在煎中药呢,一想起来就闻到焦味了,马上跑到厨房,发现中药又煎焦了,瓷锅也出现裂痕了。已记不起这是第几次这样了。一包中药十多元,一个专门煎中药的大号瓷锅十多元,还有煎了这么久的时间和煤气,这些损失也许不足以让我生气,而是多次这样,而且此刻要吃药没得吃,重去买药锅来煎又要花多少时间,这些才让我生气。回过头来说那时每月只剩下670元,要应付伙食、水电费、电话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等,还能不时购买些小家具。结婚时妻子说要拍什么结婚照,花掉了1200元,那时是很让我心疼的。到我女儿出生时,我居然已存下几千元,正好拿出来应急。怎么能存下那几千元呢?想一想,对了,我曾拉过两笔广告,有几千元提成。那时候拉广告最出色的都是潮阳人,先后有两位,我也是潮阳人,在这方面却很不出色。当然,我与那两位不同,我是编辑,没有拉广告的任务,但如果让我去拉广告,我可能是不出色的,要出色起来,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还能依稀记得1997年3月某报停印,大家还坚持上班,拖了一段时间才关门大吉。停办前后可能有几个月领不到工资。2月澳士兰公司老板让财务部给我2000元,筹办《澳士兰报》。那时候这2000元还有点让我觉得受之有愧,因为办准印证才花了几十元,而编报就我一个人,所谓主编其实是集采写、编辑、审稿、版面设计、校对、审版、通联于一体,“编辑部”就在我家,也用不着购置什么办公用品。现在想来,我那时实在迂腐得可以,2月给我2000元,3月报纸就出来了,这2000元为什么就不能作为我的工资呢!3月领了澳士兰公司的工资,每月1500元。说起我与澳士兰公司的缘分,先得感谢朋友赵君,是他介绍我与公司前任法人代表W生认识。我与W生交往不深,但我总感念他对我的知遇之恩。认识他时,并不知道他要办一份企业报,原只想向他拉些广告。给他写了一篇短文,送他一本自己的小书《梅雨时节的美丽》,寄给他几期某报。后来他就说要办企业报,让我写份办报方案,后来就让我一手操办,让我找印刷厂。我向他汇报印刷厂的报价时,他似乎不感兴趣,好像我说多少就是多少,他不在乎,不知是他把我看穿了知道我不会吃回扣还是故意让我多赚些钱。本来我与陈经理认为顶多印3万份,谈价钱是以印数3万份计价的,谁知第一期W生就要印6万份。印数越多,单价越低。我想重新谈价钱,陈经理打断了,他也许也是想让我多赚点钱吧。如果按印数五六万份来谈价钱,这家印刷厂肯定会降低单价的。也许别人会以为我得了好处,其实我一分钱回扣都没有。好在不久就改了印刷厂,为公司节省了一些钱。由于是兼职,除了领工资和出报纸,我很少上公司。某报停办后澳士兰公司的人还不知道呢,他们以为我还在那儿上班,而我却在不断地看招聘广告上劳动力市场寄求职信上门应聘。可能是10月,在庵埠一家公司应聘,面试时根据要求写了一份广告稿,被录用了,月薪暂定为2000元,有年终奖。不久,经一位朋友介绍,又找到一份工作,为一家公司办一份企业刊物,月薪暂定1500元,本来以为也是适合兼职的工作,虽知这家公司却要我去坐班,分身乏术,便想把这份工作转让给一位前同事。后来,除《澳士兰报》外,这两份工作,只领到庵埠那家公司2000元,却不是工资,是老板先给我的,他看了我为公司写的材料,好像很器重我,不顾我的推辞,硬塞给我2000元。后来就病倒住院了,大概在11月份。另一家公司的刊物没有办成,工作也转让不成。我昏倒的地方是在庵埠的公司,那时候在这个公司呆的时间较多,也做了一点工作,比如创办了一份企业报、写了一份申请报告和一些广告文案。这个公司是包食宿的,我那时当然想节约伙食费,便在那儿食宿,恰好有公共汽车从汕头到庵埠,很方便。在1997年某报停办到我病倒这段时间,可能是我以前最拼命的时期,现在我很注意身体,身体也顶不住操劳,今后可能再也不会这样拼命了。那段时间给自己很多任务,除了兼职想尽可能多赚点钱外,还计划通过自学考试考取中文本科文凭,还写了许多文章的草稿,记得写了57篇,也可能更多。那段时间在家里编辑、校对时,曾累到觉得“能在床上躺一下有多好”的程度。《姐,回家吧》就是那段时间写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在病倒前那天晚上,你到我家来,我读这篇文章给你听。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起去肉菜市场吃鱼粥,我吃得很少,当时不知道,我的肚子里已经满是血污了。那天人有些不舒服,还是到庵埠去上班。上午到了庵埠,要策划一个酬宾活动,打了几个电话就难受得要死,想呕吐去厕所又呕不出来,走回来就很难走到自己的椅子上了,在门口撑了好久,非常难受,后来可能是挪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想坐到椅子上就倒下了。回忆以前的事,清晰度往往不够稳定。在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状态,回忆起同一段经历同一件事,可能不尽相同。

今天正月十三了,很快就要到新的地方去做新的工作过新的生活接触新的人际了。本来写此信目的主要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理清思路的,按现在看来,可能在离开汕头之前写不完了,顺其自然吧。现在简明扼要地谈谈我与父亲的关系吧。

信写到这里又被工作上的事打断。

已经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十三日下午又往潮阳那位朋友那儿,与从深圳来的未来同事在老板的家乡开了个短会,并领走一个手提电脑,要带上深圳用的。昨天上午才回汕头,下午又照常上班。从初九上班到今天,除了两次去潮阳,我照常上班,上班时也照常工作,该做什么还是认真去做,别人是看不出我想离开的,但上深圳开发市场却是与几个主要同事说过了的。抽屉和电脑中的文件,也在春节前就整理过了,有些东西带回家,有些东西清除掉,有些东西分门别类留下来给接任者或其他同事参考。接任者近期是不可能出现的,我走后有些工作暂由行政部主任来做,有些工作本来就属于销售部的事,我这一走正好还“权”于销售部。

今天下午放假,中午去接女儿回来,带女儿不是开摩托车就是坐公车,还没有打过的士。今天很冷,还有小雨,不想开摩托和等公车,就打了的士,来回比公车多花了三十多倍的钱。女儿对我多花钱还唠叨着呢。去买元宵灯,明明她已看中了那种,见我为讨价还价而嫌贵,就不让我买了,另挑便宜一点的。我女儿平时没少让我花钱,买玩具、衣服鞋帽、文具、图书、影碟、食物饮料等,还常常上肯德基、儿童乐园之类。但她骨子里还是有节约观念的,这一点与我相同。可我的父母不这样看我,在他们眼里我总是铺张浪费的,他们会因为我在某方面多花点钱,就以偏概全地说我大手大脚,而我却会从女儿在某方面舍不得花钱,就看到我女儿节约的方面。我父亲眼里的大手大脚,在许多人眼里只是正常花费、不吝啬而已。其实相对于我的一些同事、朋友来说,我在许多方面可能是很节约很朴素的。

现在基本确定后天上深圳,明天继续在汕头上班。再抽空处理掉摩托车,已让买卖二手摩托车的店铺估了价。因我妻子也有一辆摩托车,故我走后,多余一辆,不处理掉,每月要50元寄车费呢。还要到邮局申请暂停宽带服务,每月100元月租,暂停后只交20元即可。今后回汕头要上网,只能到网吧或楚伟那儿去。

我现在对上深圳的工作确实很没信心,不管对新公司的工作还是对原单位的市场开发。你是知道的,我这辈子至今从事过的工作,有家乡区公所文化站或区委办公室的文字工作、文化馆馆刊编辑、中小学语文教学、外企写字楼工作、某报副刊编辑、企业报主编、企业广告策划、企业销售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除外企写字楼的工作外,基本都是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现在到深圳去,与2000年去上海有相似之处,都是在2月元宵后,都是在与对方谈定工作后被对方一再催促而前往的,这次对方的催促与我的拖延,比2000年的那一次更甚。我的拖延并不是故作姿态。2000年2月去上海是在春节前谈定工作时就确定元宵后去的,只是那边怕我再拖延,故通过介绍人催促着。这次要去深圳,却是谈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了,我一直犹豫不决,说定了还曾变过卦,反复了几次,本来曾坚决推辞不去,请对方另请高明,可那边过了一段时间又诚挚邀请。

| 1 || 2 || 3 | [ 页次:2/3页 ]『上页』『下页
→本文共有评论0篇︱已阅读1661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关闭窗口
发 表 评 论
 姓名:  *         密码: *
 标题:
 内容: *
{ 注意:带“*”的地方一定要填写。}
Copyright © www.liyilong.com
Email:56090138@qq.com   李乙隆微信公众号:liyilong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