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2003年10月6日载特约记者汪楚仁《美国公务员旱涝保收》一文。全文共分为六节,每节一个小标题。第四节为“当公务员最让人眼红的是福利待遇”,主要介绍美国公务员的退休金待遇和住房津贴优厚;第五节为“公务员的工作既轻松又悠闲,不用担心丢饭碗”,主要介绍美国公务员“无过失长期任职”的职务常任制。本来这两节不应成为全文重点,一是所介绍的情况与我国公务员的情况差不多,一是所占篇幅比例也不重。然而,能够扣住“旱涝保收”这四个字的,却只有这两节了。 第一节为“国家森林公园的看门人也属于公务员范畴”,主要介绍公务员范畴和人数。美国公务员包括联邦和地方政府中的所有公职人员,还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医生、清洁工也在此列,范围比我们宽,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指所有吃财政饭的人,也叫“吃皇粮的”。我国“吃皇粮的”并不都叫公务员。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务员近27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2.5%。地方政府的公务员“在工种及人数上相对少一些”,具体数目汪楚仁却没有报道出来,就算一样多吧,两数加起来则是,美国公务员总数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5%。我国“吃皇粮的”人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是1:28。也就是说,美国每20个劳动力要供养一个公务员,而我国每28个国民,得供养一个“吃皇粮的”,这28个国民中,当然包括下岗职工、贫困农民、待业青年、老幼病残,等等。在我国提到“吃皇粮的”人数太多时,常常有人说还有医生呀,还有教师呀,好像把他们算进来再多也不为多了。教师在美国是否算公务员,汪楚仁没有提及。我想说的是,既然教师、医生都是“吃皇粮的”,教学设施、教学经费、医疗设施、医疗经费也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交不起学费、交不起医药费而被学校、医院拒之门外的贫民子女和穷患者?为什么会有一直盼望有个孩子的割胶工在老婆临产之时因为没钱上医院而自行接生,最后婴儿冻死在自己怀里?为什么会有一位妇女为寻找被丈夫带走的儿女沿路求乞,在被恶毒少年毒打至重伤之后,艰难痛苦地爬到医院求救而被赶走?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第二节是“只要是美国公民,都有资格和机会申请成为公务员”。在我国,报考公务员总有许多限制。以前不叫公务员而叫国家干部,我们这些处在另一阶层的人,对国家干部如何产生这个问题总不甚了了。似乎是大中专毕业生由有关部门分配工作即为国家干部,还有军官转业的,有退休干部子女顶职的,当然任何时候都有特殊安排或“破格录用”的。没有大中专毕业的人员进入“吃皇粮的”行列,一般是先当临时工,工作一段时间后转为正式工,如果能“以工代干”享受干部待遇,再“努力”一下就可“转干”,只有转了“干”,才可做官、升官。前几年偶尔听说通过考试“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公务员,总是“吃皇粮的”在考来考去,考个新名称而已,就像现在时兴通过考试“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什么级别的干部一样,也是这邦人在考来考去,哪一级别以上的人才可以报考什么级别,有严格规定,永远与我们无关。大概是1980、1990年代吧,有些政府部门也会用考试的方式向社会招工,报考者资格却一定要有城市户口的。1990年前后,城市户口可以公开出售,购买者排成长龙,我那时也想进入“吃皇粮的”行列,就花了6000多元在潮阳买了个城市户口。说来真好笑,家乡分给我的责任山责任地被收回了,却白白花掉相当于我那时20多个月的工资。 最后一节是“美国公务员普遍较廉洁,以权谋私现象相对较少”。现在我对我国官方传媒上的一些措辞总不理解,明明有些地方无官不贪,巨贪明目张胆如入无人之境,却偏说是“个别”、“极个别”;明明有那么多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说“平均达到小康水平”,偏说“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美国公务员明明很廉洁,以权谋私的现象极少,却偏说“较廉洁”、“相对较少”。 (2003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