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博 客 |  交流平台 |  网站推荐 | 查看跟评 |
 
互联网blog蕴含商机?
  作者:李乙隆 发表日期:2004-06-04 18:26:59

什么是Blog?中华博客网站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Blog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Blog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构成,内容非常广泛,从社会、公司的新闻到个人日记、照片、诗歌、散文、小说、言论,以及对其他网站、网页的超级链接等等,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而Blogger则是写Blog的人。

由于木子美利用blog发表性爱日记在网上轰动一时,blog在中文世界已广为人知,但其中文译名一直颇受争议。比较通用的译名就是“博客”。“博客”既被用来指物,即Blog,又被用来指人,即Blogger。用来指人的“博客”,被人拿来与黑客、闪客并称为“网络三剑客”。

博客发源于美国。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发表,给其他人提供参考。但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它的内容和作用与最初已相去甚远。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它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因之它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并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

中华博客还为美国博客编写了一份“简历”: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名称。

1998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他的Blog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抽掉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德拉吉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德拉吉报道”让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

1999年,Peter Merholz正式使用“blog”这个词。这一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

2001年,对这一年发生在美国的特大恐怖事件“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上,而在那些幸存者的Blog中;对事件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Blogger当中。

2002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博客当中。5月13日,《新闻周刊》发表题为《Blog将杀死传统媒体?》一稿。6月,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菲利普.文德利宣布了一个新计划,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万名其他政府雇员,都使用Blog软件作为新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他认为:“如果政府官员都养成习惯,用Blog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部门之间的协同,那么将可以形成一个政府知识库。” 9月,《财富》杂志揭晓了一年一度的“最酷公司”评选结果:第一名是一个叫做Pyra的公司。Pyra是博客大本营Blogger.com的母公司。12月,美国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洛特发表的一些言论被博客盯住,最终导致其辞职,被视为“博客在新闻媒体方面又一次胜利”。年底,《华盛顿邮报》刊登文章:《博客走向主流》。

2003年2月爆出Google出价10亿收购全球最大的blog服务商blogger.com的新闻。伊拉克战争使得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互相争锋,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因“博客”揭开的真相下台。10月,布什的博客网站正式开通。

今年,美国可能出现第一位“博客”总统。为了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也不甘人后地成为“博客”,利用“博客”来发出声音。这种即时发布和沟通方式,“有着电视、电台、报纸、普通网站、电子邮件、电话等各种媒体和通讯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日《经济观察报》发表一篇题为《互联网blog及其扩散方式为商业沟通提供新思路》的文章,该报记者在此文中称:在今年5月20日的微软CEO峰会上,面对着沃伦·巴菲特、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惠普的卡莉·菲奥莉娜这些主宰商业世界的听众,比尔·盖茨说,blog及其扩散的方式,可以为商业沟通提供新思路。盖茨的观点给出了某种信号,这家软件公司开始把blog看作一种潜在的威胁,或者说一个新的商业机会。而在去年收购blog先驱Blogger.com网站的Google公司,在今年5月推出了blog的新版本。

网易的丁磊则认为,“博客技术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它就是一种论坛。”也有人认为blog只是一种不断更新的个人主页罢了。但这都只是表面,blog背后有着一些简单但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比如RSS。这种工具可以让blog读者跟踪不断更新的blog帖子。而另一些工具可以帮助blog作者追踪,人们是通过哪些链接来到自己的blog的。通过这些工具,一个个孤岛般的blogger牵起手来,信息被有序地组织起来。如果这些blog都是探讨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思想,那么互相链接而不断发展的blog群落则会形成该领域知识和思想的联盟。

还有人说,blog意味着草根出版,意味着个人表达的自由,将来的blog会成为一个人在网上的身份证明。过去的软件更关注技术和商务逻辑,以微软为典型;而未来的技术更关注知识的互联,关注知识的创造者和社会性,Google有这个潜力,blog也提供了可能性。

中华博客网站的发起人之一陈敬文写了一则中华博客宣言,也有一番见解:

——网络时代的写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每个人都是一个优秀的写手,只是以前没有人这么想,更没有人这么做。传统的媒体,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权威占据。那就做一名博客吧,这是我们自己的领土!

——博客兼具日记的私性以及BBS的公性,对于人类提出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网上生存方式。在这里,你不再只是寂寞的写手,也不再只是个被动的观众。你是在展示你自己,不是为别人而写,但同时会有人关注你,因为对你的文字已经引起了他们参与的兴趣。

——博客是一部一部的个人史,也许你会在若干年后查阅自己曾经记下的每一天,看到自己亲手写下的精彩,要知道,它是你自己记述的,它是你真实的人生画面与心路历程。

——中国人其实应该学会表达自己。博客对技术的变革没有那么大,但是对思想的变革将是空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些零碎的东西汇聚起来,就是一个社会,就是一部历史。所有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华博客上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中华网络百科全书。

博客网站一般都有许多模版任你选择。你还可以个性化模版,可以发布公告,可以设置链接,可以为自己的整个Blog或某一篇日记加密,可以上传并管理文件,可以导出日记到硬盘,可以管理网友评论,可以管理留言版,可以选择系统分类,可以设置个人专题,等等。操作简易。

 

(2004年6月)

               

→本文共有评论0篇︱已阅读2263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关闭窗口
发 表 评 论
 姓名:  *         密码: *
 标题:
 内容: *
{ 注意:带“*”的地方一定要填写。}
Copyright © www.liyilong.com
Email:56090138@qq.com   李乙隆微信公众号:liyilong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