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清福在2003年第1期《同舟共进》上评论郭沫若同志,他认为:“指责郭沫若的言行超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道德底线,是将高呼‘万岁’时的事情,用告别‘万岁’后的认识水平去评论,显然不是历史的态度。”这不失为一家之言吧。该刊经常有文章谈论郭沫若同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伟大人物”的评论持审慎态度,怕失之偏激,我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宽容,更加客观。说句老实话,我对郭沫若同志这个具体人及其伟大作品向来兴趣不大,因之人家撰文对他说三道四,我是可看可不看的,只是有时闲着也是闲着,便把那些议论当成作品加以学习、欣赏。看着看着,便也想议论几句。 《岭南诗词》曾在同一期中转载郭沫若同志分别发表于1976年5月12日和10月21日《人民日报》的两首《水调歌头》。这两首词,前一首是《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后一首是《打倒四人帮》。将前后相隔五个月的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推出,不加一字评论,多少感慨尽在其中。然而宽容一点来看,人家也许只是遵命而作,我们有时要混碗饭吃,也得遵命写点东西,是不是? 郭沫若同志让夫人用大字抄写毛泽东诗词,每字写在二十多平方米的宣纸上。“工程”竣工后,郭沫若同志和夫人用车把这部1吨多重的“巨著”,运到毛泽东面前表忠心,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宽容一点来看,此举也无可厚非,有人喜欢戴高帽,有人送一顶高帽去给他戴,与他人无碍。 但是(对不起,郭沫若同志,我还是忍不住说出这个转折词),倘若某人有了错误,你不敢指出来,起码也要保持沉默吧。你偏不,偏要高声阔喉说他的错误不是错误,而是多么伟大多么正确的东西,这势必助长了他的错误;你还要不遗余力地把他的错误当成宝贝去宣传,这就像推销劣质产品一样,会贻害于人的,如果他是个大人物,这种危害会更加严重。这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郭沫若同志?下面还是让你用自己的文章来说话吧: “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和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作‘黄梁’无心把‘梁’字简化了。‘龙岩’多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乃至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的原则,极其生动极其灵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2003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