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博 客 |  交流平台 |  网站推荐 | 查看跟评 |
 
在汕头某学院中的演讲
  作者:李乙隆 发表日期:2003-04-05 23:17:21

作为一个平常人,我还是乐意推崇康德歌德这一类天才,“他们以适应俗世为手段,以改造俗世为目的,以天才的智慧去透彻人生的虚无和悲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既拥有了天才的成就,又拥有俗人俗世的生活乐趣。”

“其实,人既非宇宙的中心,也非万物之目的,只是一种被限定了时空框架的有限生物。人生,不过是一次稍为漫长的旅游。‘生寄死归,何足道哉;深识之事,悠尔忘怀。’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来说,我们都不过是匆匆过客。”

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存”于一个星球上。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的互惠互存,有赖于社会。我们在看待人生、看待世俗社会时,为什么不抱一种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呢?

生活对待真正的艺术家、文学家,往往并不厚待。越是有唯美倾向的艺术家,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越大,脚在地下头脑在天上的巨大矛盾笼罩着他。傅雷说这话时,也许并没有料到后来的现实会更加残酷。在那场浩劫刚开始时,他就和妻子不堪凌辱,双双赴死。傅雷是以拒绝人生的手段来拒绝丑恶。其实,即使忍受现实中的丑恶,也并非接受丑恶、容纳丑恶。倡导正义、讴歌真善美、批判现实中的丑恶、改造俗世,不正是艺术家们、文学家们应该做的吗?

不要抛弃文学,它能拯救灵魂。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要关怀一下人类的终极价值,呵护美好的心灵。当宗教在科学面前黯然失色、哲学成为政治工具的时候,也许只有文学,是我们精神唯一的家园。

也许危言耸听易惹人反感,还是说得婉和一些为佳,罗兰说,只有当你找到心灵的寄托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世界的可爱,也许文学正是我们寄存心灵的地方。在纷纷攘攘“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社会大舞台上寻觅一份较为恒久的东西,在寻觅中陷入宁静并体味宁静所带来的洒脱和头脑的清醒。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所谓网络文学。

就我的理解,纯粹的网络文学应该是网人写、写网人、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上面三点缺一,都不纯粹,有杂种之嫌。众所周知,文学无孔不入,连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田头文学都有之,正在以惊人速度不断壮大的上网大军中,自然有文学产生。一个人在网上与人交流,就是打字。以前常听有人说,有些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一拿起笔就头痛,能侃不一定能写。上网就不同了,你要么不上网,一上网就得与文字打交道。在网上,口头表达能力失去了作用。于是,一些本来不喜欢写东西的人,由于上网,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潜力得到挖掘,文学创作潜能得到了发现和释放。另一方面,网上对网文采取来者不拒的做法,其实也是限于人力或为了汇聚人气,网文的发表几乎没有什么门槛,谁都可以在BBS上发帖子。网络给上网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的机会。王朔说,网络使每一个才子都不会被体制淹没,今后伟大的作家将出在其中。王朔的话是在当榕树下文学奖的评委时说的,有“吃人酒肉赠人福”之嫌,但也有道理在其中。客观地说,由于非常自由,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发表,难免泥沙俱下,沙子中当然有金子,“淘尽狂沙始见金”嘛!但是,如果沙子太多,含金量微乎其微,要在网文中淘金不容易,金子也就被沙子淹没了。现在,有些网站聘请了编辑,对来稿进行必要的筛选。

网站作为一种媒体,是继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后的一种传媒,当上网发展到像打电话一样普通时,也就是说,当上网不再时髦,不再像上一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拿手提电话那样自我感觉良好,“网络文学”这个词汇也就成了历史。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提到上网,就像提到打电话、发传真、写信寄信那样平常。网站仅是一种媒体,文章在网上发表和在报刊发表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的只是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在文章中加上链接。传统报刊、传统书籍会不会被电子报刊、电子书籍所取代,这个问题现在回答为时尚早。在我看来,在电脑上看书比不上拿一本纸质的书随意坐在哪儿、躺在哪儿看着好。据流行杂志说:酷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是新淑女时代,既要懂得上网聊天,又要能静下心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面请大家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探讨。

                                  (2001年2月)

| 1 || 2 | [ 页次:2/2页 ]『上页』『下页
→本文共有评论0篇︱已阅读1634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关闭窗口
发 表 评 论
 姓名:  *         密码: *
 标题:
 内容: *
{ 注意:带“*”的地方一定要填写。}
Copyright © www.liyilong.com
Email:56090138@qq.com   李乙隆微信公众号:liyilong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