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住了一个晚上,躺了两个白天,共输液11瓶,热退了,除右胸疼痛没能减轻外,这场病引起的其它不适似乎消失了。对于右胸之痛,住院第一天的值班医生见我输了几瓶液之后,仍未能减轻,诊断为肋软骨炎,并诚恳地告诉我:“肋软骨炎要一二个月才能恢复,如果疼得难受就服用止痛片。”这里我记下的是原话,原话照记总有语病,所谓“恢复”,指的是恢复健康,症状消失,并非旧病复发。如果真的让它疼上一二个月,那这一二个月可活得不容易了。 我住院第一天的值班医生看起来是个刚毕业的纯西医。第二天的值班医生年龄稍长,他了解我的病情后,说开一方中药试试,他的话使我对早日痊愈有了希望,我一直对中医的信赖甚于西医。说是偏见也好,我总相信“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总相信中药毒副作用比西药小多了。我总认为像我这样的体质适合找老中医用中药慢慢调理。 第二天晚上煎了中药服下,服了中药即上床睡觉,只觉得那趁热服下的中药汤的热气从胃里向全身散发,有一股气冲击着右胸的痛点,那痛点仿佛是一个凝结的“气团”,被这股药气冲击得慢慢消散,“气团”的消散是有痛感的,但这痛感却仿佛是穴位按摩产生的那种痛,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伴随着舒服感的痛感的“气感”不止在右胸那儿产生,身体其它地方也有,想象中是些原来有伤病而致“浊气”积着的地方,这股药气专门攻击这些地方并将浊气击散。连日来右肋下肝区也有些饱胀不适,服用这碗药汤后也感觉清爽多了。一方共三剂,每剂煎两次,共服用六次,第一次感觉很明显,以后逐渐减弱。三剂药服用后,右胸痛点基本消失,但几天后又感觉有点轻痛。在煎第三剂之前,我把那药拿到药店,请店员按药写出药方,再配几剂给我。店员怕麻烦,不允。 医院的药方、检测报告、诊断报告什么的,似乎是不给病人带走的,今后到医院去,记得要把药方、检测报告复印下来。 凭这三剂中药的神效,我更觉得应该回到下蓬医院疗养些时间才好。下蓬医院以前生意兴隆,自附近办了一家汕头大学附属医院之后,一下子冷落下来。《圣经》中马太福音有这么几句著名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有人用这几句话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谓之“马太效应”。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汕大附属医院的生意是好上加好,下蓬医院的顾客便是少而又少。一个人的名利是这样,一个企业的效益也是这样。当然,“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也常常会在某一奇妙的时刻出现,但这大多从内部开始,外人总是趋热避冷的。我们购物都习惯到顾客盈门的商场去。去看病,一个医生的诊室门前排起了长龙,你往往也会排上去凑热闹。一个人得了一定的荣誉之后,便更容易得到其它荣誉,尽管这些荣誉有些不那么应该属于他。相比之下,没有得到过什么荣誉的,也就是还没有得到肯定的人,要得到荣誉便困难得多了。我的势利心理也许比别人轻,我对此类势利现象很是不以为然。我一点也不因为这个医院门可罗雀而否定这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就像我从不认为穷单位就没有人才。社会上有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一些好单位往往有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的庸才,自然也有一些人才进不了好单位,只能在穷单位栖身,也不能否认有些人才出于某种责任感而愿意留在穷单位里支撑局面。但验尿那样子也确实使我对这个医院的信赖减了不少,主要是认为效益不好的单位没钱购买新设备好设备,有些设备“超期服役”,其检测结果令人生疑。人们不愿光顾一些门可罗雀的商店,也并非都是因为势利心理和从众心理作祟,像我这一类人却是因为怕里面的商品由于生意不好而积压太久,不够新鲜。 以后有钱有闲之时,再到一家信誉卓著的大型医院检查疗养吧。但也想到:这类医院收费高,就像名牌产品价格较贵一样,而且病人多,排队体检和就诊是很烦的。我还想道: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体检仪器操作员或化验员,一天要对付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会比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操作员或化验员一天对付一个病人更有质量吗?任何取舍,都有其利弊吧! (2002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