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铁马蹄下骨,犹在春闺人梦里”:化用唐代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朝廷视民如奴隶/民视朝廷如盗匪”:化用《孟子·离娄下》中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李敢才是乙隆系/其子李禹亦冤死/巫蛊之祸谬且毒/酷刑栽赃兼罗织/皇后太子亦自尽/数万人口因此死”:李陵投降匈奴后,李氏名败。李陵一家被灭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李禹是李陵三叔李敢的儿子,不在李陵三族内。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李禹也被牵扯其中,蒙冤而死。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咒武帝,公孙贺父子被处死,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数万人因此而死。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趁机与按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 “妻妹伽罗女豪杰/诣阁陈谢叩头血/杨坚篡周仍迟疑/伽罗说夫骑兽势/篡后夫妻同努力/隋唐强盛由此始”: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隐忍多年的宇文邕突然发动政变,铲除权臣宇文护,登基称帝,是为周武帝,礼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因为杨坚相有奇表,周武帝心腹大臣王轨和齐王宇文宪对他有所猜忌,劝周武帝尽早除掉杨坚,幸好周武帝不信相面之言。周武帝英年早逝,其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杨丽华成为皇后。周宣帝上台后,一反其父励精图治的作风,行为乖张暴戾。他收拾一批宗室、大臣后,把目光投向了岳父。宇文赟一反成制,相继册立四个皇后,欲赐杨后自尽。危急关头,独孤伽罗“诣阁陈谢,叩头流血”,使杨后得免于死、家族得免于祸。长期处于非理性生活状态的宣帝在即位两年后暴病而亡。宣帝之子静帝年方九岁。宣帝幸臣刘昉、郑译矫诏引外戚杨坚入宫辅政,试图通过操纵杨坚掌控最高权力。通过一番斗争,杨坚反制住宣帝幸臣。此时,杨坚有了代周自立的条件,但也可能一步不慎则身死族灭。何去何从,杨坚犹豫不决。关键时刻,独孤伽罗派心腹入宫向丈夫进言:“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妻子的话使杨坚顿下决心。公元581年,杨坚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后即册独孤伽罗为皇后,从此夫妻呕心沥血为隋帝国的强大倾注了毕生的精力:逐步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恢复汉姓;创立科举制度,采用五省六部制;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其时,举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社会空前繁荣,史称“开皇之治”。唐朝的强盛,是以“开皇之治”为基础的。 “雀屏中选娶窦氏”:大司马窦毅有一个女儿。窦毅说:“女儿相貌美丽,学识不凡,怎可随便嫁人呢?”于是画两只孔雀在屏风上,让求婚者射两箭,他暗定谁能射中孔雀眼睛就择谁为婿。射的人有几十个,都不合要求。李渊两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于是窦毅把女儿嫁给了李渊,留下了“雀屏中选”这一千古佳话。 “母贤必有好子女/名门喜定世民婿”:长孙皇后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小女儿。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年幼时曾劝说舅父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北周大局优待突厥皇后,此事让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他认为窦氏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优秀的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小女儿与唐国公家定亲。长孙晟去世后,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对待妹妹及其儿女非常优厚。高士廉见李世民仪表非凡、才识出众,便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促成婚事。 “讲故事救养马人”:唐太宗心爱的骏马突然死了,唐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将杀之”。长孙皇后没有直接为宫人求情,而是给唐太宗讲一个故事:“过去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列举养马人的罪过,说:‘你养的马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必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后便赦免了养马人的罪。”唐太宗听后自然会意,宫人得以免罪。 “燃萁煮豆煎何急”:化用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原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的意思与故事,众所周知,无需赘述。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载舟覆舟识水性/直言鲠议天下治”:化用李世民所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及“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等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李世民经常引用此语。 “偏听则暗兼听明/居安思危戒奢侈/薄赋轻税推王道/息末敦本行仁治”:魏徵多次直言进谏,要李世民推行王道,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主张。在“息末敦本”中,“本”指农业,“末”指商业,“敦本息末”就是重农抑商。今人看到重农抑商,会斥为观念落后。但是,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如果让很多人去经商,便会发生饥荒,而商业活动只会把粮食转移给贵族阶层,挨饿的只能是底层民众。所以,古代政府“敦本息末”是正确的。 “仓廪实而知廉耻”:化用春秋时期管仲名句。管仲的《管子·牧民》中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司马迁在《史记· 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把“则”改为“而”。或许司马迁洞察到“仓廪实、衣食足”只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许管仲也没有把这句话说得那么绝对。 “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工商俱旺车络绎/男耕女桑不相失/百姓友好如亲戚”:引用、化用唐代杜甫的《忆昔二首》中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送荔枝”: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杜诗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六军行至马嵬坡时,不肯继续前进,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可奈何,只好赐杨自尽。 “世人说豫颇阴鸷/优宠宦官又除之/杀三大奸如杀鸡”:宋代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称赞李豫“去三大奸如杀犬羊”,能使“中外不惊,上下厌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李豫深谙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之道,吕思勉在《隋唐五代史》中说李豫颇阴鸷。 “穆敬二朝不堪提/藩乱未消朋党起/江山易姓不远矣”:化用近代蔡东藩的话:“穆敬二朝,藩镇之乱未消,朋党之祸又起。内外交讧,唐室益危。加以穆宗荒耽,敬宗尤甚,万几丛脞,唐之不亡亦仅矣。” “尔等阿Q配姓赵/赵爷耳光赏一记”:化用现代鲁迅《阿Q正传》中的故事,大意是,阿Q总认为自己姓赵,百家姓中第一位,总把赵家的荣光当成自己的荣光,被赵太爷赏了一记耳光:“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在这几十年中,乙隆经常遇到“韭菜”们为割韭菜者的“伟大”骄傲,奴隶们为奴隶主的“光荣”自豪,高呼:“厉害了,我的赵!”每遇到此类情况,乙隆总忍不住问一句:“你也配姓赵么?”说到这里,肯定有人反诘:“你写李族、李唐多么厉害,不也是阿Q姓赵吗?”乙隆笑道:“乙隆在写李广、李敢、李陵的悲剧以及玄武门惨案时不惜笔墨。对李唐盛世没有太多的歌颂,只是列举一些可供借鉴的措施,对唐朝皇帝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批判,这是借古警今。在此诗中被写得最厉害的李族人物,正是乙隆自己。你可以骂乙隆自大,却不能说乙隆阿Q姓赵。乙隆之所以大写特写自己,是以文人风骨对抗世人的势利。君子在人生低谷时不妄自菲薄,在人生高峰时不趾高气扬,小人恰好相反。” “火公次子三二郎……次子百十七郎公……”:乙隆看过许多地方许多姓氏的族谱,一看到这类“名字”,便知道是元朝人。元朝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特指原契丹、原女真和原金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特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以及一些少数民族。也许是第四等人,也许是第三、四等人,在蒙古统治者看来,形同奴隶,没有资格拥有名字,只能以数字为名,便于户籍管理。乙隆在网上搜索“关于元朝汉人姓名的规定”,看见许多汉人在为元朝打抱不平,说汉人在元朝时地位低下、没有名字纯属妄语,是小说家的虚构,是“受虐妄想”。乙隆建议这些人去查一查各地各姓族谱。乙隆发现,这类热爱大元的汉人十分仇恨美国,终日担心变成美国的“亡国奴”(他们似乎永远不想知道有多少官员退休后移居美国,有多少官员、富人的子女移居美国),却喜欢用元朝的“强盛”来显摆,“我祖上多阔”。乙隆在《也说说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一文中说:“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好长时间以来,中国人一直歌其功颂其德,引以为豪,认为我们祖国曾经多么强大,曾经征服了多少土地、民族、国家。偶尔有不同声音,常被‘爱国者’们臭骂。有人说成吉思汗杀了多少中国人,便有人反驳说那时候的中国便是南宋,成吉思汗一生没有跟南宋打过战,所以,他并没有杀中国人。在‘成吉思汗粉’看来,只要成吉思汗杀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其他国家的人,便杀得越多越伟大似的。南宋只拥有现在的四川东部、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重庆、湖北、浙江、湖南、福建、江西、江苏的南部、安徽的南部、陕西的南部,实际上只对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一部分及江苏一小部分真正有主权、控制权,其他区域基本上是战乱之地,控制不了。如果只把这些地方视为中国,那你叫现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情何以堪!”在同一篇文中乙隆还说:“拜佛者、和平主义者李某,从不鼓动民族仇恨,但喜欢探求历史真相,尊重客观事实。李某尊重蒙古人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崇拜与赞颂,但李某无法接受汉人对他们的顶礼与美化。”2004年8月,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教授额日德里根在访问某国时说:“中国人把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的祖先和神灵一样的英雄、征服过他们的铁木真当作他们的祖先和英雄,把我们对他们的殖民历史当作他们最强大的时期,这样一个白痴一样的民族,有什么资格抗议你们……”这话对中国人而言显然十分难听,乙隆希望中国人在愤怒之余,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人家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