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贼不心虚/从不做贼却心虚”:“心虚”在这里的意思是紧张。有些人遇事很容易紧张,特别是神经质、神经衰弱、道德洁癖的人,当他所处的环境有贼时,他们肯定比贼要紧张。贼,特别是盗窃经验丰富的贼,至少在表面看来,肯定是不会紧张的。 “身歪不怕影子斜/越正越怕影子斜”:俗语“身正不怕影子斜”原意应该是指一个人只要身子站得正影子便不会歪斜,通常用来比喻只要为人做事走得正、行得端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乙隆的话正是针对这个比喻义而说的。无意间在天涯网站看到有人说过“身正才怕影子斜”,发表时间在乙隆发出“身歪不怕影子斜/越正越怕影子斜”之前。如果此话是他在某种人生体验之后说出的,而不是抄来的,乙隆视他为同类。这便是“撞话”。人生体验相类、智商相近的人,肯定有“撞话”的可能,尤其是字数很少、独创性不是特别高的话。 “真坏人问心无愧/好人多问心有愧”:真正的坏人,善恶不分、黑白不辨、是非不明,不省其身,不知羞耻,他们干了多少坏事,都不会问心有愧的。问心有愧的坏人,还不够坏,他们会忏悔,有变好的可能。乙隆却总是问心有愧,比如乙隆会因为自己误解过好人而内疚,会因为命无财星赚钱不多不能让父母晚年过得好而有愧,乙隆至今仍会为小时候滥杀青蛙而忏悔。小时候一个人在田里放牛,无聊时便捕杀青蛙,至今想起,痛心疾首。 “疑天使便信魔鬼/上当后更疑天使”:可用2021年7月乙隆所写的《在邮局寄书遇到的想到的》中的一段话来解释和补充,“不相信李某的人往往会相信坏人、骗子。李某多次说过,不相信天使的人往往会相信魔鬼,他们在魔鬼那里吃了亏,便更加不相信天使了。李某这话也许称不上警句,却需要一定的人生体验和智商才会理解。许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人们在魔鬼那里吃了亏,便会反过来相信天使。假如真能够这样,那么这个社会,会多么美好多么合理。现实是,人们受骗上当吃亏之后,会更加不相信他们原来所不相信的。不幸的是,在李某所处的社会,不相信李某的人,很多。” “鹤入鸡群鸡欺之”:可用《在邮局寄书遇到的想到的》中的一段话来补充,“如果鹤立鸡群,鹤注定是痛苦的,有人会说,离开鸡群不就得了,说得对,问题是,如果你的生存环境,只能与鸡为伴,离开这个鸡群,也得进入另一个鸡群,怎么办?”学习姜子牙,独钓于渭水之滨,也得有能够生存的条件。 “乞丐只会妒乞丐”:可用《在邮局寄书遇到的想到的》中的一段话来解释和补充,“李某2005年边写边发的50万字的长篇自传中就有‘乞丐不会嫉妒李嘉诚,却会嫉妒身边比他乞得多的乞丐’这句话,后来把‘李嘉诚’改为‘富翁’。再后来,看到有人把‘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却会嫉妒比他乞得多的乞丐’归在罗素名下,如果罗素真的说过这句话,那李某又一次与名人‘撞话’了。绝大多数人转发或引用别人的段子或警句时,不会像李某这样,作者明确的注明作者,作者不明确的注明‘转’或‘有人说’,他们什么也不注明,就像是他们的原创一样;还有人喜欢把这些段子或警句注明为某个名人所说,于是便成了‘名言’,以讹传讹,不出名的原创者,便成了‘抄袭者’。李某的话中,‘身边’两字很重要,因为说出了嫉妒与距离相关。距离不止是空间距离。人们一般不会去嫉妒陌生人。当你命运糟糕时,认识你的人越少越好。当李某命运糟糕时,认识李某的人因为势利而看低李某,便不会相信李某(他们经常在李某口中听到高明的话也不会相信李某,一是他们不会认真听,二是他们听不懂或者因价值观不同而不认同,三是信服李某的话但不相信这些话是李某的话,他们传播李某的话时就像这些话是他们的话一样,常常有人把李某的话讲给李某听,好像李某不懂他们才懂),便不可能祝福李某,只希望李某比他们无势无利,李某命运的好转,会让他们嫉妒,诋毁是最常见的,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越低端的人群,越有可能这样。如果李某好转得很快,迅速把距离拉得远远的,他们心‘酸’几天后,便会习惯于李某的成功,便会仰望李某,以认识李某为荣,不会嫉妒了。类似这样的感悟,都来自于李某真实的人生体验,由感悟写出来的段子、提炼出来的警句,在李某的自传中,在李某的作品中,俯拾皆是。李某相信,与李某有类似的人生体验、类似的性格人格和智商、同样喜欢写作且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便有可能写出类似的感悟段子和哲理警句,如果文字很少,就有可能‘撞话’。有些人并不喜欢写作且写作能力很低,却喜欢在网上发出各种高明的文字,他们往往是卑鄙的剽窃者而不是‘撞话’者。” “民不妒富不妒贵”:普通人往往势利,特别是官本位金钱社会,人们只会媚富媚官,不会妒富妒贵、仇富仇官,如果仇富仇官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源肯定是,为富不仁、为官失德已成为普遍现象。 “心有猛虎嗅蔷薇”:是英国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这是网上“百科”上的解释,乙隆以为妙,照抄了。 “多情未必非豪杰”:化用鲁迅的诗。鲁迅诗《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於菟:老虎的别名。清代伍涵芬所撰《读书乐趣》一书中有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公民教育己巳始/无畏布施法布施”:乙隆1989年己巳年开始致力于公民教育,2001年开始信佛,便把公民教育当成“三布施”中的“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另一个布施是“财布施”),把不惧风险追求民主自由当成自己的菩萨道。经常有人以为,信佛者就该不问政治,不问人世是非,相信人的一切皆为因果报应,相信社会是众生共业所感,即使有许多不合理,也只能忍耐,把佛教“六度”(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的“忍辱”视为一味忍耐、忍受一切。乙隆与众不同。在信佛之初,乙隆就意识到,把“忍辱”等同于忍受一切,佛教便会被统治者用为维稳工具。乙隆认为,如果在一个制度合理的社会,唯恐天下不乱者便是小人;如果在一个制度不合理的社会,“稳定压倒一切”(标语)绝非好事。乙隆把“忍辱”视为个人的修养、涵养、历练。乙隆信佛后,相信人的一切皆为因果报应,相信社会是众生共业所感,并很快无师自通地悟到:因果报应可以是恶性循环,也可以是良性循环,应该努力去把恶性循环改变成良性循环,这样由众生共业所感出来的社会,便会是一个好社会。通俗地说,乙隆相信当下的果是以前的因造成的,也相信未来的果是可以通过当下的努力去改变的。乙隆喜欢佛教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应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度之,随缘说教。乙隆认为,任何宗教,只要能使人心向善,能使社会向好,就是好的宗教,就是佛教所能包容的。乙隆会把其他善教中救苦救难的圣徒视为菩萨。乙隆能从美国科幻电影中看到佛教精神。 “敬乙隆者必得益/原因皆在四柱里/八字过旺必恤下/伤官泄秀是良师”:乙隆这样的八字,必与晚辈、学生、下属有善缘,能互利。事实上,亲近乙隆的学生、晚辈、下属,都能在乙隆这里得到诸多教益和好处,有些是明的,有些是暗的,有些是玄秘的。他们大多发展得不错,当然这与他们自己的八字有关,乙隆不能贪天之功,只能说,世间好多事,相辅相成。但是,学生、晚辈、下属发展得很好之后,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势利(乙隆并不需要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他们对乙隆的势利主要是精神上的势利,认为有才学必有钱财,钱财不多就是才学不足),或明或暗地自以为比乙隆有钱便等于比乙隆有才,不再尊乙隆为长为师,他们便变成乙隆的比、劫。对于身过旺而不专旺的乙隆来说,“比”是竞争,“劫”是劫夺。因为发展得好,他们在物质上一般不会劫夺乙隆,便会在精神上、名誉上劫夺,比如乙隆昨天刚跟他们表达了一些见解,他们今天就会把这些见解当成他们自己的,讲给乙隆听,认为乙隆不懂,以此显示他们比乙隆高明。这在心理学上叫选择性遗忘。也曾有些上司和老板对乙隆非常器重,有些同事对乙隆非常尊重,他们其实已变成乙隆的学生,这种情况,对企业,对他们,对乙隆,都好,但往往好景不长,有些上司和老板在困难时期才屈居乙隆的学生位,当他们摆脱困境后,就从乙隆的学生位转入乙隆的官位,与乙隆过旺的伤官形成对抗,他们与乙隆的关系,便从互利变成互伤。周文王姬昌是不会把姜子牙当成下属的,他把姜子牙视为老师,周武王姬发即位后,尊姜子牙为“师尚父”,至于“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周康王,对姜子牙的敬重,就更不用说了。你在乙隆命中的什么位上,不由你表面的行动、神态、言语决定,由你的心决定。你真心以乙隆为师时,你便在乙隆的学生位上,不要虚伪客套,不用执礼甚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