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比较用心地玩微博,始于2010年末几个月。只玩微博,博客总没有更新也不大好,故从微博中整理出一些文字放上去。在网上发表文字,一般只有“转载”和“原创”供你二择其一,许多网站的系统把发帖者默认为作者。我的文字,绝大部分是原创,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一两篇民间故事,几则笑话,是对口头文学的记录、加工、整理;比如模式化的公文,只能算是资料,不能算是作品;比如把人家的文章改编为剧本。像下面所录《李乙隆微博之迷津寻渡》,就属于佛学、哲学方面的知识,是概括、摘记、辑录,或许还会有自己在佛学、哲学方面的心得感悟和见解在里面,相当于读书笔记吧。当我发表的文字不属于纯原创时,总会予以注明、说明。 现代天文学,从哥白尼“日心说”算起,不过450年光景。在那以前,基本上还是天圆地方、地心说之类的狭隘观念。可是,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提出“大千世界”、“十方佛国”之类无比宏大的概念了。 什么叫做大千世界?大致说来,整个太阳系相当于一个小世界;1000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如果用数学机械地计算,则一个大千世界就是10亿个太阳系。当然,佛教的提法并不全同于天文学概念。 十方佛国包含着多少个大千世界呢?就像印度恒河之中沙粒的数量,难以数计。 据现代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共有1000亿个以上的大小恒星及无数星云、星团,直径为10万光年;银河系之外,目前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10亿个。尽管人类目前的观测半径已经延伸到上百亿光年之遥,仍然不着宇宙边际。将2500多年前佛教所言跟最新的天文观测两相比较,关于宇宙空间无限的观念则毫无二致。 从十九世纪初道尔顿等人提出原子分子假说算起,现代化学的微观理论还不到200年历史。可是,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水尘、金尘、微尘、极微尘、邻虚尘等概念。当代天体物理学中所说的夸克,正是从邻虚尘的梵文读音借用过来的。 现代化学告诉我们,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叫分子,组成分子的是原子,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是质子和中子……佛法所说各尘,视野之精微,是显而易见的。 当代天文学家在探讨宇宙起源时,提出了爆炸说、星云说等假说。若就某一天体、某一星系而论,自然有其起源。宇宙无始无终,哪有起源可探! 关于时间,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提出了“劫”的概念。“劫”有大、中、小之分。1个“大劫”包括“成”、“住”、“坏”、“空”4个“中劫”,1个“中劫”包括20个“小劫”。1个小劫是1679.8万年,那么,1个大劫就是134384万年。按照佛教的说法,宇宙在此之前经历了“无量阿僧祗”个大劫。“阿僧祗”已是“无数”之意,前面再加个“无量”,你看,这宇宙的“起源”还从何谈起呢! 成住坏空,是指宇宙天体的形成、稳定、衰微、消亡四个阶段。佛法认为,宇宙中一切天体都是按照这四个阶段循环演化的;其中的“空”,既是一轮演化的终结,又是新一轮演化赖以发端的前奏。 当20世纪初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许多经典科学家都为之目瞪口呆,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佛教却早已有了“大千世界若一微尘”、“一微尘含大千世界”、“无数劫犹一刹那”、“一刹那等无数劫”的种种相对性提法。 从黑格尔创立唯心辩证法到现在,还不足200年。佛教和《老子》的辩证观,完全可以跟当代哲学的最高成就相比而毫不逊色。 爱因斯坦曾言:“如果有何宗教可以与现代科学共存,那就是佛教。” 最新科学发现,成对的基本粒子一旦相遇,便发生“湮灭”现象,即化作不具有质量、不占有空间的单纯能量了。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这个“道”是难以表述的,一旦表述出来,便有异于其本来的面目;这个“道”,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而且是天地赖以形成的母体;这个“道”,隐隐约约,模模糊糊,但毕竟是一种实在,而且包含着某种定则。老子所说的“道”,其实正是“无”、“空”:无形无象、不具有质量、不占有空间却又充斥于空间的一种实在。 老子说“有生于无”,正说明“有”是由“无”变现而来。然而,不论如何变现不息,其总量依旧不增不减。 佛法认为,佛的“法身”遍满宇宙不生不灭,全知全觉,其实这正是“空”的写照。 “空”是什么?在《老子》中,“空”是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在佛法中,“空”是空而不空的“真空”、“慧空”,也就是佛的“法身”;在现代科学中,“空”是爱因斯坦致力探索的“统一场”。一言以蔽之,“空”就是兼具物质性、能量性与信息性的宇宙本原。 所谓“兼具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并不等于“包括物质、能量、信息”。不然的话,这“本原”成了三个东西,也就不能称为“本原”了。所谓“兼具”,是“隐含”的意思,即由于它隐而未显、合而未分,所以能够一而含三、三而合一,是三位一体的。 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发现,正负成对的基本粒子一旦相遇,便发生“湮灭”,即原来具有质量、占有空间的基本粒子不见了,变成了既不具有质量又不占有空间的能量“场”。按照“量子场论”的观点,“场”与基本粒子可以相互转化。这样,“有”与“无”的转化初步为科学界所证实:基本粒子的“湮灭”,是“有”向“无”转化;而相应“场”变为基本粒子,则是“无”向“有”转化。 从绝对的意义看,就连能量也还是属于“有”的范畴,唯有“统一场”才属于“无”的范畴。但无论如何,能够证实相对意义“无”与“有”的转化,毕竟是当今科学的最高成就。最新研究表明,“从奇点出现大爆炸,宇宙的这种传统图景,严格地说,乃是从绝对的无中创生宇宙。”“守恒定律似乎并未为宇宙从无创生或者复归于无造成什么障碍。” 当代最尖端的科学家们,本以为自己走在了人类认识领域的最前列,不料抬头一望,老子和释迦牟尼还站在远远的前方,正微笑着向他们招手。“科学与宗教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经过实证的。” 佛法有所谓“八不”: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以“空有”理论观之,则不难发现其义理之真实、精妙与圆融。在佛的境界,速度、大小之类的问题统统失去了意义。没有了速度与大小之别,也就无所谓时间与空间。这便是真正意义的“超越时空”。 人体的一个受精卵为什么会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就因为受精卵包含了整个人体的全息。从某人身上取下一个细胞加以培养繁殖,可以“复制”其本人,这就是所谓“克隆”技术。其根本依据,便在于这种全息对应关系。若把天文学家拍摄的星系、星云照片跟原子模型加以比较,便会发现二者非常相似。其实,一个个极小极小的原子与一个个极大极大的星系之间,也是相对应的。由此,我们不难想见,作为一个个“小宇宙”的人体,与整个宇宙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全息对应的关系。 人们常说“物质不灭”。其实,物质是会“湮灭”的,倒是那看似虚无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的信息,才真的不灭,以某种“场”的形式永久地存留于宇宙之中。这种“宇宙信息库”,其实跟电脑数据库是一个道理,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任何人都能从中提取所需的信息。这些“特异功能”,有的人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则是通过练功、参禅、修道而实现的。其关键,就在于自身的“思维频率”跟“宇宙信息库”是否处于同步状态。 某个人具备了“特异功能”,并不是他通过修练从外界获得功能,而是他通过修练从自身开发潜能。人一旦真的“入定”,各种本具的“特异功能”便开始显现。“入定”的时间越长,“入定”的程度越深,其功能便越强大、越稳定。 佛法中有“六神通”一说,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大致说来,天眼通相当于遥视功能,天耳通相当于遥感功能,神足通相当于遁形功能,他心通是透知他人内心活动的功能,宿命通是追溯自身与他人往事乃至往世的功能,漏尽通则是排除了一切障碍而达到的全方位功能,也是佛家特有的超级功能。在佛法看来,这些“神通”皆属“有”的范畴,并不是高层次的,唯有“空空”才是至高无上的正道。 大千世界由十法界组成。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修罗;五、人道;六、天道;七、声闻;八、缘觉;九、菩萨;十、佛道。 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生死轮回,已得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