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李某个人论坛因转发公开发行的大陆报纸发表过的关于高某莺案的言论、某地抓捕上访者的新闻,已两次被关。李某为此甚纳闷,看了1月18日《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网文指控官药勾结,转帖者被捕受审”,李某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国家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某落马,网上有个帖子说海口某集团公司与国家药监局局长郑某和司长曹某等保持不正常关系,该公司在新药审批方面,“想要的产品都可以搞到手,而且速度奇快”。张志坚转帖了这个帖子,被捕,至今已在看守所羁押了八个多月。检察官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应以损害商业信誉罪追究。 现在给张带来转机的,不是检察机关的公正,而是药监局原局长郑某已被“双规”。 182、有一对数据的比较颇具冲击力: 2004年国家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的申请,而美国同期仅受理148种。 是我国药品的研发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吗?鬼才相信。 国家药监局“日理万机”审批新药的“政绩”是:一个普通药品,加进一些无用成份,改个包装,换个名,“身价”飙升,为GDP增长做出了贡献。 183、检察方说转发帖子给某制药企业造成多少损失,有5家公司向该企业索赔,却只有武汉某公司出具了赔偿款100万元的收据。《南方都市报》记者致电出具收据的这家企业负责人,对方予以否认。 这是不是应追究一些人的伪证罪?李某纳闷。 检察机关,请不要沦为腐败官员和特殊利益团伙的打手! 184、香港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世卫总干事,她本人谈笑自如,中国驻联合国全权大使却“哗”地泪流满面;被评为一些国际性活动主办城市,市长们也一个个表现泪腺发达。 李某也是个容易流泪的人,还写过六七万字的时评《为何我的眼睛总是满含泪水》。 那场“让领导先走”的大火烧死了以中小学生为主的300多人,让李某泪如雨下;因妈妈被警察抓走而活活饿死的三岁女孩,让李某泪如雨下;老实巴脚的卖菜农民被城管往死里打,让李某泪如雨下;一顶写满了债主的矿帽,让李某泪如雨下;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被豪门恶妇用宝马辗碎的身躯,让李某泪如雨下…… 让李某流泪的,往往不能让官员流泪;让官员流泪的,往往让李某浑身浮起鸡皮。 185、李某引用别人言论,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概述和转述,总要注明是谁说的。以前有时会在概述别人言论时掺进自己的话,让人以为李某的话也是别人说的,现在李某却是一点也不想含糊。 另一方面,李某常常在别人甚至是名人的文章中看到自己的意见,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别人“参考”、“借鉴”了李某言论却不肯大大方方地予以注明? 这不禁让李某想起《凤凰周刊》的玛雅说过:“如今做编辑这一行多了一道工序:收到一篇来稿,先要上网查……抄袭者太多……成天吵吵没有新闻自由,传媒人连起码的自律都没有,不按游戏规则玩儿,何以替天行道、监督社会、秉持公正!” 上面这些话李某不止一次说过了,因为不时在人家的大作中发现自己的痕迹,所以不得不又罗嗦一番。 186、1月19日《南方都市报》载,美国指责缅甸人权状况,中国在联大上以“不要干涉缅甸内政”为由予以否决,缅甸电视台在黄金时间致谢。 有网友评之曰:美国插手,中国否决,缅甸问题不过是幌子,中美双方只是出自自身利益的考量,有谁真正想过缅甸的人民? 李某跟评曰:缅甸不用致谢的,中国最烦美国拿人权说事了。李某不知缅甸的人权状况如何,如果真的很糟糕,其他国家是应该予以关注的。“不要干涉内政”不等于“不要干涉暴政”吧。如果人家的人权好好的,你美国要来指手划脚,就是你的不是了。 187、1月9日,山西大同煤矿打死一名“假记者”,网上有人说这个“假记者”是到煤矿敲诈被打死的。在真相未明之前,李某不想评论,只是想了解一下何谓假记者。 “凡不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而从事采访活动的人员均为假记者。假记者的新闻采访是非法活动。”看了大同市关于打击假记者专项活动的文件中对“假记者”的定义,李某吓了一跳:按此定义,李某出于公道良心,出于对真相的追求,从事一些新闻采访活动,便成了“假记者”,便成了政府打击的对象。李某呀,你要当心! 188、石油垄断者不愿下调油价的理由是:此前国内成品油涨价并没有达到国际油价的涨幅,以致亏损。 众所周知,国内成品油市场,进口只占其中一部分,大部分是国内开采。当涨价幅度没有与国际涨幅同步时,石油垄断者享有国家财政补贴!在这些情况之下,油价为什么要与国际接轨? 打电话给住在香港的小妹,她总是挂掉后再打过来,问其因,才知香港的电话费比大陆便宜得多。香港人均收入、消费水平远高于大陆平均值,按常理,香港的电话费应比我们这边高才对呀。 可悲的是,不管我们对垄断性企业多么不满,我们都不能用脚投票。 189、1月23日《南方都市报》余少镭所编副刊载,民工讨薪遭保安追砍,经理叫嚷往死里打,民工惊呼:这种场面只有在香港电影、电视剧的黑社会打斗场面中看到,想不到竟然发生在我们身上了。编辑点评说,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如果能够在国内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那才是没想到。 李某跟评曰:如果看到了,那讲的一定是万恶的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190、“从今年起逐步免收流动人员办理暂住证费用”,这是广州市长1月22日透露的消息。 据报载,广州相关部门收取暂住证费用,每年5.767亿元。此数据让我们明白,相关部门对暂住证为何那般感兴趣。李某担心的是,取消收费后,流动人员与相关部门对办理暂住证的热情会倒过来,流动人口去办证时会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证难办。 (2007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