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博 客 |  交流平台 |  网站推荐 | 查看跟评 |
 
是谁弄残了他们,是谁操纵了他们
  作者:李乙隆 发表日期:2004-04-12 22:02:02

对广州禁乞的宣传报道,《南方都市报》甚为积极。从禁乞之前的舆论导向到禁乞之后的跟踪报道,笔者已看过好几篇。

4月2日《南方都市报》第一版图片报道中称:羊城“禁乞”首日,共出动1800名城管人员进行“禁乞”,共劝说9名乞讨人员到救助站。

4月9日《南方都市报》有一篇主题为《禁乞一周,闹市行乞者锐减》的报道,该报道的副标题便是《365人前往救助站,少数强行乞讨者被治安拘留,广州市容明显改善》。虽说《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比较客观,但“市容明显改善”等语,还是表现出立场。也难怪,作为官方传媒,对禁乞这一全局性的政府行为,当然是应予大力支持和全面肯定的吧。该报道称,《禁乞通告》实施已经一周,在各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下,取得了初步成果。报道中所说的各相关部门,主要就是公安吧。报道中说,《禁乞通告》实施后,警方采取积极行动,投入大量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清查整治。禁乞的主力可能就是城管。报道中说,对于初步取得的战果,市城管支队许支队长不无担忧,称五六月份可能出现乞丐回潮,禁讨工作还须保持力度,继续努力。不知各位读者对报道中的“1800名城管”、“广大市民的支持”、“大量警力”、“大规模”、“战果”、“保持力度”这些关键词作何解读。

救助站的前身,就是关押没有暂住证的人并强制其劳动、要其家属交款赎人的“收容站”。去年,“收容站”打死了大学生孙志刚等恶案不慎被媒体披露后,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监狱般的收容站拆除了铁门铁窗,改了一个很人性化的名字,叫做“救助站”。从“收容站”到“救助站”,也不过半年时间吧。去年“收容站”沾了孙志刚的光成了新闻焦点,成了网上搜索的热门词,以常理论之,读者对“救助站”的情况应是很关注的吧,却不知为何关于禁讨的报道对乞丐们在救助站中的生活情况只字不提。

4月9日《南方都市报》还发了一篇记者调查,题为《禁讨后乞讨人员主要有两类》,该文称,禁讨后仍在乞讨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来自贫因地区、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这类人乞讨的理由是维持生存、补贴家用。二是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的人,这类人有部分为人为制造残疾、被人操纵着乞讨。

一直有这样的传言:有些毒如蛇蝎的恶棍,拐走人家的孩子,打断孩子的腿,或用其它办法把孩子弄残,操纵着孩子出来乞讨,以此获利。我一直不敢去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是那么地怜爱孩子,因为这等惨绝人寰的恶行超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天真可爱像天使般的孩子,就这样落入恶棍之手,堕入人间地狱,而这些恶棍居然还能操纵着这些孩子出来乞讨,这是什么世道!跟踪一下不就可以抓到这些孩子背后的黑手并解救他们了吗?那些靠纳税人供养着的“守护神”们,干什么去了?难道还在借“鸡”生蛋与妓女合作抓嫖罚款创收甚至不惜严刑拷打逼处女、良家妇女自诬为娼吗?可人家不去诘问这些“守护神”,却如获至宝地把这些未见被传媒证实过的传言当成不愿施舍乞丐的理由,说施舍乞丐是助纣为虐。4月9日《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调查中所说的“人为制造残疾、被人操纵着乞讨”,是我第一次在官方媒体上看到。“人为制造残疾”的人、“被人操纵着乞讨”的人,是些什么人呢?记者语焉不详,但我们可以推测。假如不是孩子,却被人操纵着,难道他只懂得乞讨却不懂得报案吗?假如是大人为乞讨而自残,那又怎么会被人操纵着呢?假如是孩子被人弄残、被人操纵着乞讨,那孩子是何等悲惨,黑手是何等恶毒,“警方采取积极行动,投入大量警力”参与禁乞行动,为什么他们没有破获这类超级恶案,解救这些可怜的孩子呢?

乞丐后面有黑手,是斩断黑手,还是叫人们不要施舍、政府实行禁乞呢?我不是“公仆”,也不是“人大代表”,我弄不清楚这些人的逻辑。

官方传媒所说的禁乞的理由,也是人们不愿施舍乞丐的理由很多,这里我再找一个“理由”出来评论:乞丐太多了,影响了交通、市容。官方传媒一般用于歌功颂德,乞丐的数量又不是GDP,说多了不是给政府抹黑吗?原来,它们把乞丐数量拔高的目的是要说明,乞丐太多,不是我们伟大的国家真的有那么多人民不“小康”,真的有那么多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真的有那么多老弱病残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是因为有许多乞丐是假的,是懒惰,是寄生虫。也许在一些人看来,饿死一些乞丐,减轻社会负担,也整洁了市容,一举两得。

我一直弄不明白,除了卧底乞丐、然后编报道说乞丐如何高收入的个别官报记者和假扮乞丐的逃犯,乞丐怎么会有真假呢?一个人原来不是乞丐,后来为生活所逼,走上了乞讨之路,就是假的吗?那么真的乞丐又是些什么人呢?我只要身上有2元以下的票子时逢乞必施,但我发现施舍乞丐的人很少,我不相信乞丐高收入。总是施舍乞丐的人不相信乞丐收入高,永远对乞丐一毛不拔的人却总说乞丐收入高,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也一直弄不明白。

                                 (2004年4月)

→本文共有评论4篇︱已阅读1435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关闭窗口
发 表 评 论
 姓名:  *         密码: *
 标题:
 内容: *
{ 注意:带“*”的地方一定要填写。}
Copyright © www.liyilong.com
Email:56090138@qq.com   李乙隆微信公众号:liyilong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