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博 客 |  交流平台 |  网站推荐 | 查看跟评 |
 
专制独裁不得人心
  作者:李乙隆 发表日期:2003-09-27 16:14:03

美伊战争无异于大人打小孩,胜负本无悬念。但萨达姆政权不到三周即土崩瓦解却颇令人讶异,更让中国那些大谈什么“人民战争”、“游击战”、“巷战”之类的“军事专家”汗颜。尽管时至今日,美军在伊拉克的局势仍不容乐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伊拉克新建政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都将与战前得票率100%的独裁者萨达姆无缘。在我看来,萨达姆专制政权的既得利益者及其死党、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等对美军的袭击也在意料之中。

在联合国十多年的制裁下,伊拉克民不聊生。按理说,萨达姆即使做不到勾践卧薪尝胆那个份上,起码也要像毛泽东那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这老萨却骄奢淫逸,小小国度,总统行宫达20多处,极尽奢华。上行下效,其属下就能一个个廉洁奉公么?估计一些官员的腐败程度,不亚于中国的贪官。

不要说伊军不愿为萨达姆流血卖命,就是流汗出力都不肯,能偷懒则偷懒。进口了大量地雷,在大兵压境之下许多仍堆放在仓库中。不愿挖坑埋地雷,随便拿一些放在高速公路上。美军连扫雷器都不用,就把地雷搬走,创造了1天推进170公里的军事奇迹。我在看中共党史时,常为共军以弱胜强创造一个个军事奇迹而拍案叫绝,看了美伊之战,我认为有不少军事奇迹是战败方创造的。

报喜不报忧,假话连篇,一级一级往上骗,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在美伊之战打响时才出现在伊军中,也不是萨达姆政府的“专利”,它会在所有专制政权、独裁统治中大行其道,但在战争中这种现象的危害与可笑会更为明显。伊军已溃不成军,老萨还说他仅动用1/3的兵力;机场已落入美军之手,美军正在修复跑道,老萨的新闻部长萨哈夫还信誓旦旦地说机场完全在伊军的控制之下,“不信带你们去看看!”据分析,萨达姆和萨哈夫倒不是故意说谎,而是被蒙蔽了。美军已进入巴格达,伊方司令部还在调遣早已不存在的军队。

把腐败、懒惰、弄虚作假当成萨达姆政权灭亡的主要因素,是《广东质量》总编在机关作风建设动员会上“走神”所得(见《广东质量》2003年第5期《总编手记》)。那些文山会海的大话、空话、套话、废话确实是容易让人走神的,然而,从萨达姆政府腐败、懒惰、弄虚作假的作风,联想到机关作风好坏关系到一个政党存亡的道理,却可谓走神而不跑题,当然这种类比在那些热衷于讴歌“盛世”的人士看来,也许是危言耸听。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按“常理”,美伊之战是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而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伊拉克人民捍卫自己国家主权的所谓人民战争,这是因为外部敌人不可以赋予一个失去正当性的政权以充分的正当性,自由民主观念的普及和胜利使民族主义观念逐渐消退。

张扬《打不响的人民战争》(见2003年7月《杂文月刊》)中列举了萨达姆的大量“政绩”,其中动用国际法禁止的神经毒气大肆屠杀北部少数民族,一次就杀死5000个库尔德人一项,却是外国不能干涉的所谓“内政”,读文至此我对以前信奉的“互不干涉内政”产生了怀疑,难道国际社会只能对一个国家惨无人道的暴政无可奈何吗?海湾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萨达姆,但联合国长期的制裁所造成的苦难,却落在伊拉克人民身上,在“石油换食物”的措施中,联合国不能保证食物都分配给饥饿的人民,因为这又是人家的所谓“内政”,萨达姆等一小撮统治者依然过着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

巴格达有巷,但并没有“巷战”;伊拉克有人,二千多万人,八百万支枪,但并没有“人民战争”。这真让我国那些从“政治”出发谈战争、险些成了电视明星的“军事专家”大跌眼镜。在他们看来,“美帝国主义”搞的是“侵略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萨达姆领导的“反侵略”是正义的,是会得到伊拉克人民、整个阿拉伯世界、第三世界、全世界和平反战力量的支持的。他们预言伊拉克的人民战争,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自慰”,按他们的“逻辑”,我们有的是人,有全民皆兵的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妇孺皆知,我们不但有巷可战,还有山可游击,还有“地道战”、“地雷战”等,我们不怕战争,战争怕我们。现在,美伊战争的结果如一盆冷水劈头淋下,不知有些人清醒了没有。

在对这场战争的估计中,不仅是我国的“军事专家”在自欺欺人,萨达姆及其追随者也在自欺欺人:“那些入侵者将在巴格达市门前被消灭。”杂文家潘多拉说得好(见2003年7月《杂文选刊》):独裁者萨达姆和在他残暴统治下被迫作“紧跟”状的军民,其实也并不怎么相信伊拉克必胜,但他们都装出一副坚信不疑的样子,目的是相互欺骗,萨达姆利用对军民的欺骗维持独裁统治,军民利用对萨达姆的欺骗苟且偷生。也许,专制统治下的人,与统治者之间总免不了相互欺骗。

在专制统治下,“100%支持率”能说明什么呢?

在萨达姆垮台后,许许多多的伊拉克人欢欣鼓舞,奋力摧毁萨达姆铜像的情景,不能让独裁者有所醒悟吗?

                                  (2003年9月)

→本文共有评论1篇︱已阅读1623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关闭窗口
发 表 评 论
 姓名:  *         密码: *
 标题:
 内容: *
{ 注意:带“*”的地方一定要填写。}
Copyright © www.liyilong.com
Email:56090138@qq.com   李乙隆微信公众号:liyilong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