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我创办并主编了《澳士兰报》。曾在报纸中缝发一则《编辑人语》,今重读之,感触颇多,全文如下: 《澳士兰报》已出了五期,颇受好评,有人誉其为粤东最出色的企业报,溢美之词,源自偏爱与支持,我视之为鞭策和鼓励。也有人知我“来路”,说以前我所供职的某报,无论版面质量还是稿件质量都“难以恭维”,怎么换个地方就判若两人,我说这得感谢澳士兰公司领导的全面信任,能让我尽情发挥。 在某报时,尤其是头一年,我尤如小媳妇一个,上面却有几个“婆婆”来对我指手划脚,“虚怀若谷”的“婆婆”们对各种意见照单全收。侍弄那一份报纸,尤如烧一锅汤,喜欢辣的说多加点辣椒沙茶蒜头酱之类,喜欢酸的说别忘了下醋,喜欢甜的说糖可是个好东西,喜欢臭的说臭豆腐味道也不错嘛,还有喜欢苦的、喜欢香的、喜欢素的、喜欢荤的。于是除第一、二版新闻,第三版信息文摘比较纯粹之外,什么东西都往第四版塞,棋谱、食谱、体育、娱乐、文学、艺术、灯谜、游艺、笑话、时装、美容、化妆、音响、收藏、轶事趣闻、花鸟虫鱼、养生保健、家电维修、地方风物、民间故事、学术论文、社会特写……当然,上面这些内容,如果每期都有所侧重,并且讲究质量,不要塞进人情稿,却也并非不足取。可“婆婆”却要求每期都杂,其逻辑是:编辑应是“杂家”,内容越杂越好。版面设计也因循守旧。内容乱七八糟,再加上版式呆板,真的是惨不忍睹。 当然,“小媳妇”熬成“主妇”之后,逐渐有所动作,尤其是后来推出的“家庭文化版”,画龙点睛的栏目,充满诗意的导读,别具一格的版式,最主要的是稿件的可读性和品味,以及整体上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每个题目上面,都有一句从文中摘出来的韵味隽永的话,这种做法后来被几家大报的朋友套用。 当版面所限,无法办成大型“综合商场”时,我就要把它办成品位不俗的“专卖店”,而不能糊弄成低档的、不入流的、穷乡僻壤的“杂货铺”。 众口难调,你如果想迎合所有的人,结果只会弄得谁都不喜欢。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即使有些人不喜欢,也不敢小觑于你。办报是这样,做人更是这样。 (1997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