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平台帮助
dvbbs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李乙隆交流平台南山月沙龙『文学园地』 → [转帖]陈致和专辑

您是本帖的第 414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陈致和专辑
晓风残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站长(替身)
等级:论坛大侠
文章:1372
积分:367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3-04-10
楼主
 用支付宝给晓风残月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晓风残月

发贴心情
[转帖]陈致和专辑

笔耕不辍的农民作家陈致和

发表时间: 2003-9-9         作者:李瑞林 

    在潮南区文艺界,有一位30多年笔耕不辍,创作成果丰硕,在同行中口碑极佳的人物,他,就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农民作家陈致和。
    “农民”两字,使人想起阡陌交织的田野以及闻到稻菽、瓜果的清芬。农民作家陈致和,不但生产粮食,而且生产散文、小说这一类精神食粮。这种高强度的劳力劳心,占去了他的白天黑夜。岁月如水,匆匆流逝,不屈不挠的执着追求和历尽艰难的跋涉砥砺了他的品质。情钟缪斯,只缘于对土地的深情,只缘于对田园的挚爱,只缘于一个美好的梦,执文学之手,结不解之缘,就这样相牵相携,至今已走过近四十个春秋。四十年来,一篇篇作品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二百余篇小说和散文,总计字数逾一百万,散文集《遥远的琴弦》和小说集《走出雨季》,是垂垂于枝头一种沉甸甸的果实啊!吮吸生活之源泉,品尝人生的酸、甜、苦、涩,酿造精神的蜂蜜,不管身处逆境,不管遭遇挫折,始终以农民的平和心态,泰然处之,这是一种智者的达观,一种朴实谦和厚道的品质。
    陈致和,他把自己定位于农民,这是一个没有技术职称的工种,也是一个需要扮演多种角色的工种,轻的重的巧的,都要会一手。而农民只有一个信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需要恒心,也需要毅力。作为农民,他深懂稻稗之分,除去杂草,就像除去作品中的枝蔓,因而他的作品总是疏密有致,简洁明快,澄澈空灵,蕴含活力,总是散发着工夫茶一样悠远的韵味,令人爱不释手。
    走近陈致和,就必须走近他的家乡以及他的人生轨迹。
    1943年,他出生于两英镇禾皋村一个简陋的家庭。也许是上天的安排,陈致和一出世就遇上潮汕大饥馑,瘦弱的身躯却掩藏不了硕大头颅和灵动眼睛之中隐含着的睿智和灵气。上中学时,便痴迷于文学,上学之余,常常牛角挂书,连拾粪、捡柴草时,也是若有所思,他的心灵里,早就烙印了鲁迅、赵树理、孙犁、契诃夫等名家的影子。还在读高中时,就有作品发表了。
    1965年参加高考时,因为当时唯成分论的原因而落榜了。此后,他回到大南山脚下的故乡,回到有着清清溪流的故乡,回到小巷牛羊归的故乡,脚踩灼热的土地,头顶炎炎烈日,躬耕劳作。寒来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播种收获,养妻育儿。生命的苦痛,生活的艰难,使他更加关注这一方水土,更加关注这一方水土上的芸芸众生,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他布满茧茬的手握起笔愈觉沉重,每每夜深之际,在虫鸣唧唧、蛙声如鼓、月色如霜的时刻,煤油灯跳动的火苗如他的思想,他的钢笔便要在稿纸上迤逦疾行,田园牧歌式的诗文便要汩汩流淌。因了文学,种田的日子便不觉得寂寞和清苦;因了文学,他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希望。
    1977年,他终于被招进村里的学校当起了民办教师,开始了十多年为人师的生涯。微薄的薪水,无法改变他的生存方式,为人师的责任,却使他丝毫不敢懈怠,一站上讲台,他的丰富学识,他的细致讲解,他的精心设计,总是博得学生们的深深敬爱。而此时,祖国大地春风拂拂,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手脚和思想,厚积于心底的激情喷薄而出,一篇篇佳作接连面世,许多作品,不但进入了《作品》、《广州文艺》、《羊城晚报》等省内外报刊,不少还在各类征文中频频获奖。由于创作上成绩突出,1980年,他成为文艺界的代表人物被推荐为潮阳县首届政协委员,而且一直连任至今。
    但文学上的鲜花和掌声,仍未能改变他艰涩的生活,当民师的微薄收入,实在难以养家糊口,他不得不放弃那一份神圣的事业,重新擦拭犁头的锈迹,耕耘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农夫自有农夫的好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面朝黄土背朝天,粗茶淡饭却也无忧。劳累歇息之余,或于小巷摆上工夫茶具,品茗听曲,自得其乐;或者约上二、三好友,浅斟低酌,读古论今,俚俗趣闻,兴之所至,滔滔不绝,自有一番情趣;或者独自一人,放任思想,宁静致远。待村人熟睡之时,便闻着稻穗扬花的悠香,正襟而坐,写下一行行美丽的文字,感恩故乡、土地的馈赠。
    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单一的劳动结构早已被打破,或者出外经商,或者在家经营手工式作坊,或者办厂,农民的日子渐渐丰腴了起来,他家也跟潮汕地区许多普通的农家一样,家境稍为殷实。然而,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未曾放下手中三寸笔管,市场经济下的功利意识也没有渗透到他空灵的心思中,他的作品更加圆熟了,仿如一幅幅简约的水墨画,恬静、厚朴、意蕴深远,这个时期,他的散文《榕荫风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的生活气息、含蓄隽永的风格一举夺得《华声报》“方正杯”征文一等奖,他的散文集《遥远的琴弦》问世了,不久《走出雨季》也由花城出版出版了。灯红酒绿,世事变幻,他始终坚守着心中圣洁的园地,坚守着那一份作为农民、作家的大俗大雅的超然心境。
    人真是懒性动物,环境好了,往往讲究起享受来,而陈致和则依然如故,衣着依然朴素,只是依然爱书买书,而且从不吝啬。回想当年,曾经为买一部《水浒传》而积攒了三年的零用钱,个中滋味,只有他体会最深。现在每逢外出开会或学习,回家必然是大包小包的新书,至今,他家中的藏书已近万册。他还订阅了十多种报刊杂志,有书为伴,夜也不长,寂寞也无踪无影,人生却因此而充实、深刻。
    因为是一个农民,行动多于表达;因为是一个农民,从来不以成绩示人,只知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是一个农民,总是平平淡淡,坦坦荡荡。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大起大落,如乡间一草一木一石,但不流俗媚俗随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这种本色是田野之间随处可见的低垂的稻穗。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陈致和以一个农民淡泊的心态,以一个农民的勤劳和坚韧,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自己挚爱的田园,献给了自己钟情的文学事业,他无怨无悔!
    前几年,他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是一名不大不小的“村官”。工作虽然繁忙,却也接触到更多不同层面的人,然而只要有空,只要打开文学的话题,总有他对文学的现状、未来的独到见解。这种对文学的深情,就如一个有着犟脾气的农民,无论前面是什么,一路走去,决不回头,这种纯净、厚朴的农民的本质,铸造了他鲜明的文学个性,也必定涵养了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07-09 13:56:50
晓风残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站长(替身)
等级:论坛大侠
文章:1372
积分:367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3-04-10
2
 用支付宝给晓风残月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晓风残月

发贴心情

“走出雨季”的陈致和

郑明标


  
  陈致和是我市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1943年出生于两英禾皋村。此后一直生活在农村,曾当过民办教师,如今是禾皋村村委会主任。打从读中学时,陈致和就开始向报刊投稿,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100多万字,出版过散文集《遥远的琴弦》、短篇小说集《走出雨季》,传略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记》。
  陈致和的作品,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语言风格,而深受读者喜爱。正如潮籍知名评论家郑明标在下文中所评:"陈致和作为今日潮汕为数不多的知名农民作家,已在实践中取得累累硕果。"
                          --编者
  
   这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路,一条虽然荆棘布满征途,但被隐隐约约的云雾笼罩着的高峰已经裸露在这位攀登者眼前的路。从六十年代开始业余小说创作的农民作家陈致和,三十多载遭灾历劫,风雨兼程。昔日的贫穷困苦与今天的商品浪潮始终冲不毁他的文学梦。如今,终于"走出雨季",在花城出版社出版小说集《走出雨季》。
  中国过去的小说是从说书与话本走过来的。在民间,到处都有讲故事的能手。潮汕许多作者,也都从讲故事到写小说而被读者所认识。因此,故事型的小说不单源远流长,而且根深蒂固。腿上带着泥土芬香的陈致和,自然也踏着故事型小说的辙儿走进广大读者的心理。这部集子中一部分短篇小说与大多数微型小说,基本上都是这一类型。但好似陈致和越来越不满足于轻车熟道,而试图另觅新的蹊径,进行小说美学新的探索。因而,有些小说已出现了新的面孔。
  随着农村生活巨变而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异,这是《口味》、《竹匠阿根》的典型细节告诉我们的。《老咸趣事》妙趣横生的哲理意蕴,则在于农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造成精神生活的变化--辩证法所指出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人的思想意识。这几幅民间风俗画中的人物,如"酸咸菜"、竹匠阿根、"老咸"等,从面庞到气质,从口语到脾性,都是潮汕地地道道的农村典型人物。鲜明的主题、严谨的结构、生动的情节、诙谐的语言、淳朴的乡风民俗,以及作者明朗的审美、审丑观等,陈致和一贯都是写来得心应手的。但集子中我们窥见他另外许多篇章已含有更可贵的新质--改革开放年代在小说美学上对小说家挑战的结果。
  《走出雨季》在人物性格与细节镂刻虽与传统小说无异,但主要人物英"走出雨季"的象征性已令作品突破了写实的茧子。《桃花之恋》则离故事化的套路更远一些。由花及恋人,由恋人及花,人与花浑然一体的人格化写法,以及第一人称的思念、回忆、梦幻,甚至神经错乱--在时空交叉与倒叙、插叙的广泛使用中进行,令作品在抒情的色谱上斑驳多彩。与这短篇有神似之处的《失落的痴情》,也具抒情化与散文化的倾向。蝴蝶的人格化和文末与死人的对话,都令作品抹上现代小说的釉彩。就是一千多字的微型小说《消逝了的木屐声》,如按传统小说来写,非有简炼而精彩的故事不可,但陈致和如今却把它写成一首既有抒情,又有寄意的散文诗--以悠扬的节奏与情韵,以及优美的意境为主体的散文化小说。
  由此可见,陈致和在上述小说中已把审美行为的主要方面由塑造人物形象转移到了人物的情感与思绪的抒发方面;而人物却成为表现某种意念与情思的一种寄托。在这一批小说中,作者主要的技巧不再是巧合、误会等套路,也不重视离奇曲折的情节,而以苦苦寻觅与追求某种富有美感的神韵作为艺术着力表现的对象。这种以人物的心理结构为框架的散文化倾向,已与以人物的行动结构为框架的故事化倾向的小说相去甚远。
  从一个或若干个故事窥见日月递嬗与时代的变化,自然富有积极的意旨。例如陈致和的《都市之惑》与《走出山村的姑娘》,前者透视现代都市物质文明对进城青年农民的诱惑,并向人们敲起警钟。后者虽与前者类似,对都市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反差作了曝光;但与前者直奔主题,褒贬分明已同中有异。这两篇作品的重点,不在于揭示人物心理与人性的微波曲澜,而在于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另一类小说,如《牵牛花》,令读者感触到农村男女隐约、深秘的爱情含蓄、朦胧之处。作品在十分细腻的人性刻划中把一种辛酸、痛楚的心理状态呈现于读者面前。作品不批评谁,也不歌颂谁,因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把它写成心理小说,而不仅仅是社会小说。
  乍看是观照农村生活变化的《春嫂》,小说的着眼点却在于人性深层的展现。《彩蝶》也并不以人物的外貌与动作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人物简直就没有名字。负载着小说美学价值的,只是荡漾着一个男性青年几十年对恋人微妙的情感与心理波澜。像这一篇中的彩蝶,《白莲》中的白莲,《桃花之恋》中的桃花,《一支花》中的梨花等,陈致和在描写人物与自然环境时,已将自己的感情灌注于自然之中,又让这些带着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更好地衬托着人物的感情波涛。这种移情及物,物中见情的技巧,大大拓宽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疆域。特别是《白莲》,小说写的是早已成为过去的悲剧,但给读者留下的,是深藏于一个美丽而凄惋的传说中半明半暗的谜,从而熔理性于感情之中,熔社会于个体之中,超越了描写人物实体与外部世界并展示了富有永恒意味的内宇宙广阔的空间。包括上述所举的《桃花之恋》这一类小说已有意躲离外部世界的故事化与人物性格的典型化,而进一步追求人物内心世界的审美化,力图实现小说艺术的"向内转"。
  不过,陈致和的小说不管是向散文化和抒情化跨过去多远,小说的根柢仍是现实主义的,只是他在一些小说中把注意力深入于笔下人物的心理结构而已。例如短篇小说新作《种田的老人》中的老农民,一个没有名字只代表着一种具有既定特质的符号,他的贫穷,造就了他的极端勤劳与俭朴,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包括潮汕农民历史积淀而成的性格与作风。作者在这一短篇与其它众多篇章中有名有姓的农民,都是指一种深沉的人性存在,一种近乎永恒的个性原型。
  从心理学上来看,文学不仅是作家的观念、情愫与文学表现的产物,而且是整个民族的理念、精神与文学传统的产物。文学作品不单是作家心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流露,而且是全民族心理机制的不自觉但却有序的顽强表露。人民群众--包括作家在内的理念、情感、欲望以至文学形式,已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某种类型与模式。这种类型与模式长期以来被集体无意识地欣赏、承传与传播着。例如,善于务实的汉民族心理素质赋予我们的作家擅长写实而忽略浪漫与夸张,这种艺术传统令潮汕小说家与写实结下不解之缘。
  陈致和作为今日潮汕为数不多的知名农民作家,在表达他本人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欲望与艺术行为,并把文学作为克服人性变异,争取人性复归,树立理想人性发展方向的一种手段,已在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而且可贵的是,他对小说美学的探索已随时代的前进而前进。从故事化到散文化,从叙事性到抒情性,从外宇宙到内宇宙,从社会性到人性;从起承转合、悬念、误会、巧合等传统小说技巧的娴熟运用到中、西方小说艺术创作方法的互相渗透与融汇,他正在不倦地探索着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最佳的结合模式,从而不断显示潮汕农民作家的最新业绩。


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欢迎发表文章!本站求质不求量。希望所发文章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遵守法律和政府有关规定。内容要有积极意义,健康向上!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文责自负!谢谢各位!感谢大家对文存的访问和指正!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07-09 13:57:38
晓风残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站长(替身)
等级:论坛大侠
文章:1372
积分:367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3-04-10
3
 用支付宝给晓风残月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晓风残月

发贴心情
酒事
 
陈致和
 
      庞局长嗜酒,尤喜名牌五粮液。单位里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嗜好,有些人还称他为五粮液鉴赏专家。庞局长说专家不敢当,但鉴别真假五粮液,则保证万元一失。
  庞局长在位之时,家里的酒柜十分热闹,主角自然是五粮液,杂牌军在那儿没有容身之地;庞局长退休之后,酒柜便日渐冷落,后来便由很多空瓶子支撑门面。有一日,当最后一瓶五粮液离开酒柜站到饭桌上时,老伴不得不提醒他:“仅此一瓶了!”老伴的声音有些苍凉。接着说:“今后还喝不喝?”庞局长与孤零零的酒瓶对视片刻,然后像对下属下达指令:“怎么不喝?没酒就买!”
  当最后一瓶五粮液喝去一半时,庞局长想,该买酒了,庞局长已多年没上商店。过去在单位里,自有下属可以差遣,在家里则有赋闲的老伴任由支使,要买什么,动动口,自然有人效劳。现在要买酒,老伴可不行。市面上假货很多,稍不留神,就会落人人家的圈套。他决定亲自出马。
  庞局长先至一家大商场。一看五粮液的标价,便吓了一跳,每瓶280元。以为眼花了,看不清,便戴上老花镜端详。没错,的确是280元,心里便有点不是滋味。他曾听老伴说,愈是排场高级的商场,价格便愈高昂、而且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假货混迹其间。货比三家,还是多看几家为上策。他忽而想起过去给自己开车的冯司机。冯司机的爱人下岗后开了一家烟酒店,熟人好办事,价钱不论,质量应当有保证。他便坐了一辆三轮车来到小王的商店。小王见老局长专为买酒而来,脸笑得很灿烂,笑过之后问:“老局长也买酒?”声调怪怪的,他心中很有些不快,只“嗯”了一声,便指着货架上的五粮液问:“多少钱?”小王说:“老局长光临,特优价,250元。”比大商场便宜30元,他觉得跑这一趟值得,便问:“是不是原装?”小王说:,“货真价实,有假包换!”他还不放心,又加重语气:“一定要真货!”小王说:“你一万个放心!要是假货,瞒得了别人,也瞒不过你。谁不知道你对五粮液大有研究!”他便放心地买了一瓶,临走对小王说,只要是真货,今后还会再来的。
  回到家里,为了检查是否正宗五粮液,他打开瓶盖,用鼻子嗅了嗅,接着斟了一杯酒。只见酒色透明澄澈,香气浓郁清纯,不由得笑上眉梢。他呷了一口酒,让酒在口腔里逗留一会,然后才慢慢咽下。这是他喝酒的特点。他说这叫品酒,只有儒雅的人才懂得品酒,而那些“酒布袋”只知牛饮,根本不知酒味。就在酒液滑过他的喉头,酒味回升上来时,庞局长惬意的笑脸突然风起云涌,一种遭受愚弄欺骗的怒气笼罩脸上。他拿出家里所存的那半瓶五粮液也斟了一杯,照样呷了一口,尝试比较之后,不禁大呼上当,提起从小王那儿买来的五粮液,气冲冲出了门。
  他悻悻地同小王交涉:“你卖假酒,我要告你!”
  小王说:“怎么会呢,我从来没卖过假货!”
  他说:“我喝五粮液,比你喝开水还多,这瓶五粮液百分之百是冒牌货!”
  小王分辨:“庞局长,我敢保证,这酒绝对是原装!”
  双方争执不休,言词越来越尖锐,声调越来越高,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幸好冯司机赶到。冯司机向庞局长解释说,五粮液是从正经渠道进的,不可能有假。又说,如果老局长不放心,酒可以退回,钱如数退还。小王马上表示反对。她说两百多块钱不算什么,声誉却用钱买不来。要是落个卖假酒的恶名,这小店今后还怎么做生意……
  和解始终没希望。庞局长说既然你们死硬到底,他只好向消协投诉,以讨回公道。小王也毫不示弱,说你去告吧,我等着抓人封店。
  那瓶真假纷争的五粮液便被送到了消协。
  数日之后,庞局长接到消协一位熟人的电话,说经过有关部门检验鉴定,那瓶五粮液为原装,完全排除假冒的嫌疑。庞局长不服,一口否认这个鉴定。他说他喝过的五粮液难以胜数,家里现在还有半瓶真正的五粮液。那位熟人让他把“真正的五粮液”带去看看,他便提了那半瓶酒到消协去。见到熟人,他激动万分地诉说两瓶酒的味道如何不同。熟人留下酒,让他回家等消息。
  庞局长怎么也没有料到,经检验,他一直以为是正宗货的五粮液,却是不折不扣的赝品。
  庞局长糊涂了。他不相信自己多年来所喝的五粮液都是假货。
 

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欢迎发表文章!本站求质不求量。希望所发文章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遵守法律和政府有关规定。内容要有积极意义,健康向上!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文责自负!谢谢各位!感谢大家对文存的访问和指正!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07-09 14:00:03
晓风残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站长(替身)
等级:论坛大侠
文章:1372
积分:367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3-04-10
4
 用支付宝给晓风残月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晓风残月

发贴心情
水 果 之 乡
作者:陈致和   
——乡村散记之四
    大南山北麓的两英镇四季如春,物产丰富。早年间,当地曾流传着一组家喻户晓的俚语,将各个村寨的特产用简要的语言罗列出来。俚语的开头这样说:“墙围鸡仔、横沟猪仔、河浦店仔、美林浅鼎(沙锅)、高堂竽仔、古溪蒜仔、古厝木仔……”
    “古厝木仔”,说的是古厝村有个“拳头产品”叫“木仔”(芭乐)。
    古厝,昔称“古厝寮”,是个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村子南面的“后头岭”和附近的丘陵,土质好,灌溉又方便,种果树长得特别好,过去满山遍野都是果园,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栽种的果树有桃、李、梅、油甘、橄榄、杨梅、香蕉等,以木仔、杨桃最多,也最出名。
    古厝的木仔有几个品种,按果肉的不同颜色,分为红木仔、黄木仔、白木仔,其中以红木仔品质最好。过去两英墟有个水果市场,俗称“果子街”,果子街历来都是古厝果农的地盘,木仔上市时,果子街便成了木仔的天下,整个墟市都摆着大筐小筐的木仔,到处都弥漫着木仔的清香。人们常用“横街塞巷”来形容其数量之多。不只如此,此时周围村落的大小巷陌,也到处飘荡着小贩清脆的、或是浑厚的、沙哑的叫卖声:“木仔呵……古厝木仔!”小时候,每听到小贩拖着长长的尾腔的吆喝声,我们就会欢欣雀跃。买或不买,都会跑过去围着小贩的果筐,帮着买果子的人挑青皮红肉的“红木仔”,或者挑“鸟啄木”,就是在树上被小鸟啄食过留下一个疤痕的木仔,那种木仔顶好吃。
    除了木仔,古厝的杨桃同样很出名。
    古厝的杨桃叫“四季桃”,一年四季都会开花结果,树上花果不断,一茬接一茬,上一茬的果子还没采完,下一茬的果子已像小灯笼般垂挂下来。“四季桃”又分为甜桃、酸桃及半酸不甜的“红花桃”。甜桃为上品,酥甜无渣,最受人青睐,其制品很早以前就远销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子,质量也有高低之分,向阳的果子比阴处的果子更胜一筹,行家将前者称为“叶上桃”,后者称为“叶下桃”。我读初一时,学校就在古厝村附近的山坡上,校舍的周围都是杨桃园。中午,我们喜欢把从家里带来的“饭包”带到杨桃园里去吃。每株杨桃树从外面看宛若一个帐篷,边缘的枝条披垂,硕大的果子几乎垂到地面。置身果树下,上下左右全是繁星般的果子。如果在夏天,头顶还有如歌的蝉鸣此起彼落。要是你口馋,张嘴就能咬一口果子,那无比鲜美的果汁,会让你甜透心脾。那时,果园是生产队集体的,为防止偷窃,有专人看护,但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果园里你要是动口不动手就不算偷,被护林员发现了也没关系,顶多轻描淡写地说你一两句,绝不会逮住你罚款或把你送到学校去。
    多年过去了,古厝果园绚丽迷人的景致依然历历在目。新时期以来,随着进口和外地的水果铺天盖地涌来,当地未经深化变革的传统果林生产正逐步退缩。古厝曾经蔚为壮观的果园已日渐被住宅、厂房、大道所覆盖,虽然一道比以往更加壮丽的充满现代气息的风景正展现在大南山下,但昔日果园的旖旎风光还是让人深深怀恋。
 

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欢迎发表文章!本站求质不求量。希望所发文章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遵守法律和政府有关规定。内容要有积极意义,健康向上!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文责自负!谢谢各位!感谢大家对文存的访问和指正!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07-09 14:01:06

 4   4   1/1页      1    



Copyright ©www.liyilong.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