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平台帮助
dvbbs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李乙隆交流平台南山月沙龙『迷津寻渡』 → [转帖]《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您是本帖的第 552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1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辛未(西元1571年)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
  费曰:“何以见之?”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 曰:“此今科试录。”
  问:“何多缺名?”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2:40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2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了凡四训》白话篇

民初黄智海先生演述

了凡弘法学会整理



整理人的话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育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改善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原著是文言文,对现代人而言,阅读起来比较吃力,民国初年的黄智海先生,为了使这本书能让大家受益,所以用白话文不厌其烦详尽讲解,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功德无量;黄先生的白话讲解在民间流传很广,它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详尽,缺点或许是过于繁琐些,而现代人比较缺乏耐心,可能会因此而影响读这本书的兴趣,以致在有形无形中,使这本好书的影响力减弱,实在可惜!
    了凡弘法学会有见于此,于是发心加以整理,重新排版印刷,使得大家容易阅读,心生欢喜。希望人人读过之后,都能够学习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精神。

第一篇  立命之学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从前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学宫了,为何不读书呢?”
    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精通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款待他,并且说:“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
    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灵验。我听了孔先生的话,就动了读书的念头,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里所注定的数,他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
    到了第二年,果然三处考试,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廪生,哪一年应当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这些话我都一一记录起来,并且牢记在心中。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唯独算我做廪生所应领的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而我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学台屠宗师(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就批准我,补了贡生。我私下就怀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有些不灵了。
    后来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我补贡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见我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没有考中,替我可惜,并且慨叹道:“这本卷子所做的五篇策,竟如同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让他埋没到老呢?”于是他就吩咐县官,替我上公事到他那里,准我补了贡生,经过这番波折,我又多吃了一段时间的廪米,算起来连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是九十一石五斗。我因为受到了这番波折,就更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运的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等我当选了“贡生”,按照规定,要到北京的国家大学去读书。所以我在京城里住了一年。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不说话,也不转动念头。凡是文字,一概都不看。到了己巳年,回到南京的国家大学读书,在没有进国家大学以前,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我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问我说:“凡是一个人,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来缠去;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3:58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3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我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实不想,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妄念了。”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哪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我听了之后不明白,便请问他此话怎讲?云谷禅师说道:“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的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的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你二十年来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数转动一分一毫,反而被数把你给拘住了。一个人会被数拘住,就是凡夫。这样看来,你不是凡夫,是什么呢?”
    我问云谷禅师说:“照你说来,究竟这个数,可以逃得过去么?”禅师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道理。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为说谎是佛家的大戒,哪有佛菩萨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我听了以后,心里还是不明白,又进一步问道:“孟子曾说,凡是求起来,就可以得到的,这是说在我心里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若是不在我心里的事,那么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道德仁义,那全是在我心里的,我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成为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这是我可以尽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那是不在我心里头的,是在我身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我才可以得到。倘若旁人不肯给我,我就没法子得到。那么我要怎样才可以求到呢?”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不错,但是你解释错了。你没看见六祖慧能大师说:所有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内外双得。换句话说,为了种福田而求仁求义,求福求禄,是必有所得的。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己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是求不到的。这就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要知道纵然得到,究竟还是命里本来就有的,并不是自己求的效验,所以可以求到的,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乱求。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贵求不到,而且因为过分求而贪,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那岂不是内外双失么?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
    云谷禅师接著再问我:“孔先生算你终身的命运如何?”我就把孔先生算我,某年考的怎么样,某年有官做,几岁就要死的话详详细细告诉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该考得功名么?应该有儿子么?”我反省过去所作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应该考得功名,也不应该有儿子。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的相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成就厚福的根基。并且我不能忍耐,别人有些不对的地方,我不能包容。我性情急燥,肚量窄小。有时候我还妄自尊大,用自己的才干、智力去盖过别人。心里想怎样就怎么做,随便乱谈乱讲。像这样种种举动,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考得功名呢!喜欢干净,本是好事,但是不可过分,过分就成怪脾气了。越是不清洁的地方,越会多生出东西来。相反地,很清洁的水反而养不住鱼。我过分喜欢清洁,就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缘故。天地间,要靠温和的阳光、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生长万物。我常常生气发火,没有一点和气,怎么会生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二种缘故。仁爱,是生生的根本,若是心怀残忍,没有慈悲,就像果子没有果仁,怎么会育出果树呢?所以说,忍是不会生养的根。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积些功德,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三种缘故。说话太多容易伤气,我又多话,伤了气,因此身体很不好,哪里会有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四种缘故。人全靠精气神三种才能活命。我爱喝酒,酒容易消散精神,一个人精气不足,就算生了儿子,也是不长寿的。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五种缘故。一个人白天不该睡觉,晚上又不该不睡觉,我常喜欢整夜长坐,不肯睡,不晓得保养元气精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六种缘故。其它还有许多过失,说也说不完呢!”
    云谷禅师说:“这个世上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够拥有一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受饿死报应的人。比如说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恶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上天不过把他本来应得的给他罢了,未曾增加丝毫。就像生儿子,也是看下的种怎样,种下的厚,结的果也厚。种下的薄,结的果也薄。譬如一个人,积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三代或者两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两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至于那些只享了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绝后的人,那是他功德极薄的缘故。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短处,那就应该把你一向不能得到功名和没有儿子的种种福薄之相,尽心尽力改个干干净净。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和气慈悲,一定要替人包含一切,而且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日,刚刚出生。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道德的生命了。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尚且还有一定的的数;义理的、道德的生命,哪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书经太甲篇上说:上天降给你的灾害,或者可以避开;而自己若是做了孽,就一定要受到报应。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无子,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可以改变。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易经上也有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开凶险的人、凶险的事、凶险的地方。如果说命运是一定不能改变的,那末吉祥又何处可以趋,凶险又哪里可以避呢?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这个道理,你不相信吗?”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4:22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4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我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并且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同时把从前所做的错事,所犯的罪恶,不论大小轻重,到佛前去,全部说出来;并且做了一篇文字,先祈求能得到功名,还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先生我的大恩大德。云谷禅师听我立誓要做三千件善事,就拿了功过格给我看。叫我照著功过格所订的方法去做,所做的事,不论是善是恶,每天都要记在功过格上,善的事情就记在功格下面,恶的事情就记在过格下面。不过做了恶事,还要看恶事的大小,把已经记的功来减除。并且还教我念准提咒,更加上了一重佛的力量,希望我所求的事,一定会有效应。云谷禅师又对我说:“画符专家曾说:一个人如果不会画符,是会被鬼神耻笑的。画符有一种秘密方法,只是不动念头罢了。当执笔画符的时候,不但不可以有不正的念头,就是正当的念头,也要一齐放下。把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杂念。因为有了一丝念头,心就不清净了。到了念头不动,用笔在纸上点一点,这一点就叫混沌开基,因为完整的一道符,都是从这一点开始画起,所以这一点是符的根基所在。从这一点开始一直到画完整个符,若没起一些别的念头,那么这道符,就很灵验。不但画符不可夹杂念头,凡是祷告上天,或者是改变命运,都要从没有妄念上去用工夫,这样才能感动上天。孟子讲立命的道理说道:短命和长寿没有分别。乍听之下会觉得奇怪?因为短命和长寿相反,怎样说是一样呢?要晓得在一个妄念都完全没有时,就如同婴儿在胎胞里面的时候,那晓得短命和长寿的分别呢?等到出了娘胎,渐渐有了知识,有了分别的心,这时,前生所造的种种善业恶业,都要受报应了,那也就有短命和长寿的分别了。因此,命运是自己造的。如果把立命这两个字细分来讲,那末富和贫要看得没有两样,不可以富的仗著有钱有势随便乱来,穷的也不可以自暴自弃去做坏事,尽管穷,仍然应该安分守己做好人。能够这样,才可以把本来贫穷的命,改变成富贵的命。本来富贵的命,改变成更加富贵,或者是富贵得更长久。穷与通,要看成没有两样。不发达的人,不可因为自己不得志,就不顾一切,随便荒唐;发达的人,也不可仗势欺人,造种种罪业,越是得意,越是要为善去恶,广种福田。能够这样,才可以把本来穷苦的命,改变成发达的命,本来发达的命,就会更加发达了。短命和长寿,要看得没有两样,不可说我不久就要死了,就趁还活著的时候,随便做恶事。要晓得既然已生成短命,就更应该做好人,希望来生不要再短命,这一生或许也可以把寿命延长一些。命中长寿的人,不要认为自己有得活,就拼命造孽。要晓得长寿得来不易,更应该做好人,才可以保住他的长寿呀。能够明白这种道理,才可以把本来短的命变成长寿,本来长寿的命,更加长寿健康。”
    接著云谷禅师又告诉我说:“孟子所说的‘修身以俟之’这句话,是说:自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行,不要做半点过失罪恶。至于命能不能改变,那是积德的事,求天的事。说到‘修’字,那么身上有一些些过失罪恶,就应该像治病一样,把过失罪恶完全去掉。讲到俟,要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就会变好,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非份之想,也不可以让心里的念头乱起乱灭,要完全把它斩掉断绝,达到不动念头的境界。平常时一般人的行为,都是根据念头转的,凡是有心而为的事,不能算是自然、不著痕迹。你现在还不能做到不动心的境界,你若能念准提咒,不必用心去记或数遍数,只要一直念下去,不要间断。念到极熟的时候,自然就会口里在念,自己不觉得在念,这叫做持中不持;在不念的时候,心里仍在念,这叫做不持中持。念咒能念到这样,那就我、咒、念打成了一片,自然不会有杂念进来,那末念的咒,也就没有不灵验的了。但是这种功夫,一定要透过实践,才能领会到的。”
    我起初的号叫做学海,但是自从那一天起就改号叫做了凡。因为我明白立命的道理,不愿意和凡夫一样。把凡夫的见解,完全扫光,所以叫做了凡。
    从此以后,我整天小心谨慎,自己也觉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从前尽是糊涂随便,无拘无束,到了现在,自然有一种小心谨慎的景象。虽然是在暗室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讨厌我、毁谤我的,我也能够安然接受,不与旁人计较争论。从我见了云谷禅师的第二年,到礼部去考科举。孔先生算我的命,应该考第三名,哪知道我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我会考中举人,哪知道到了秋天乡试,我竟然考中举人。这都不是我命里注定的。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这话我更加地相信了。
    我虽然把过失改了许多,但是碰到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不能一心一意地去做,即使做了,依然觉得有些勉强,不太自然。自己检点反省,觉得过失仍然很多。
    例如看见善,虽然肯做,但是还不能够大胆地向前拼命去做,或者是遇到救人时,心里面常怀疑惑,没有坚定的心去救人。自己虽然勉强做善事,但是常说犯过失的话。有时我在清醒的时候,还能把持住自己,但是酒醉后就放肆了。虽然常做善事,积些功德,但是过失也很多。拿功来抵过,恐怕还不够,光阴常是虚度。从己巳年听到云谷禅师的教训,发愿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直到己卯年,经过了十多年,才把三千件的善事做完。
    在那个时候,我刚和李渐庵先生,从关外回到关内,没来得及把所做的三千件善事回向。到了庚辰年,我从北京回到了南方,方才请了性空、慧空两位有道的大和尚,借东塔禅堂完成了这个回向的心愿。到这时候,我又起了求生儿子的心愿,也许下了三千件善事的大愿。到了辛巳年,生了你,取名叫天启。
    我每做了一件善事,随时都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印一个红圈在日历上,或是送食物给穷人,或买活的东西放生,都要记圈。有时一天多到十几个红圈呢!
    像这样到了癸未年的八月,三千条善事的愿,方才做满。又请了性空和尚等,在家里做回向。到那年的九月十三日,又起求中进士的愿,并且许下了做一万条善事的大愿。到了丙戌年,居然中了进士,吏部就补了我宝坻县县长的缺。我做宝坻县的县长时,准备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我叫它作治心篇。意思就是恐怕自己心起邪思歪念,因此,叫“治心”。
    每天早晨起来,坐堂审案的时候,叫家里人拿这本治心篇交给看门的人,放在办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恶事,虽然极小,也一定要记在治心篇上。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摆了桌子,换了官服,仿照宋朝的铁面御史赵阅道,焚香祷告天帝,天天都是如此。你母亲见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皱著眉头向我说:“我从前在家,帮你做善事,所以你所许下三千件善事的心愿,能够做完。现在你许了做一万件善事的心愿,在衙门里没什么善事可做,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
    在你母亲说过这番话之后,晚上睡觉我做了一个梦,看到一位天神。我就将一万件善事不易做完的缘故,告诉了天神。天神说:“你减钱粮这件事,一万件善事已经足够抵充圆满了。”
    原来宝坻县的田,每亩本来要收银两分三厘七毫,我觉得百姓钱出得太多,所以就把全县的田清理一遍,每亩田应缴的钱粮,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我觉得奇怪,怎么这事会被天神知道,并且还疑惑,这件事怎可以抵得了一万件善事呢?
    那时候恰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到宝坻,我就把梦告诉了禅师,并问禅师,这件事可以相信吗?幻余禅师说:“做善事要存心真诚恳切,不可虚情假意,企图回报。那末就是只有一件善事,也可以抵得过一万件善事了。况且你减轻全县的钱粮,全县的农民都得到你减税的恩惠,减轻了重税的痛苦。”!
    我听了禅师的话,立刻把我所得的俸银薪水捐出来,请禅师在五台山替我斋僧一万人,并且把斋僧的功德来回向。
    孔先生算我的命,到五十三岁时,应该有灾难。我虽然没祈天求寿,五十三岁那年,我竟然一点病痛都没有。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多活了十六年)。书经上说:天道是不容易相信的,人的命,是没一定的。又说:人的命没有一定,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这些话,一点都不假。我由此方知,“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这类话实在是圣贤的话。若是说“祸福都是天所注定的”,那是俗人所讲的。
    你的命,不知究竟怎样?就算命中应该荣华发达,还是要常常当作不得意想;就算碰到顺当吉利的时候,还是要常常当作不称心、不如意来想。就算眼前有吃有穿,还是要当作没钱用、没有房子住来想;就算旁人喜欢你、敬重你,还是要常常小心谨慎;就算你家世代有大声名,人人都看重,还是要常常当作卑微想;就算你学问高深,还是要常常当作粗浅想。这六种想法,是从反面来看问题,能够这样虚心,道德自然会增进,福报自然会增加。
    讲到远,应该要想把祖先的德气,传扬开来;讲到近,应当想父母若有过失,要替他们遮盖起来;这里即是说明孟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大义所在;讲到向上,应该要想报答国家的恩惠;讲到对下,应该要想造一家的福;说到对外,应该要想救济别人的急难;讲到对内,应该要想预防自己的邪念。这六种想法,都是从正面来看问题,能够常常如此存心,必然能成为正人君子。
    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糊里糊涂过去了。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云谷禅师所教立命的许多话,实在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的道理,希望你要细细研究,还要尽心尽力去做,千万不可把大好的光阴虚度过。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4:45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5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第二篇  改过之法


    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各国官吏相互往来频繁,学问与阅历都很丰富,因此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没有不灵验的。这种事在《左传》、《国语》等各类记载史实的书中都能看得到。
    大概说来,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之前,预先显露出的吉凶祸福现象,都是发自他的内心,而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凡是待人处事比较稳重、厚道的人,常常能够获得福报;而行为不庄重、过分刻薄的人,常常会招致灾祸。一般的凡夫,学问不深、见识浅陋,没有识人之明,就像是眼睛得了眼翳病一般地看不清楚,却说祸福没有一定,是无法推测得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能以至诚之心待人,那他的心就与天道相吻合。一个人福报将要到的时候,只须看他所做的善行,就必能预先得知;灾祸将要降临时,只须看他所做的恶行,也必定能够预先推测得到。现在如果想得到福报而避开灾祸,在还没有讲到行善之前,就必须先从改正过失开始做起。
    改正过失的方法有下面这些:
    第一、要发起羞愧心。试想,古代的圣贤跟我们一样是个男子汉,他们为什么能够千古流芳,成为大众学习的榜样,而我为什么一事无成,甚至到了声名败坏的地步呢?这都是由于过分沉溺于逸乐,受到世俗的欲望所染污,并且偷偷地做些不合乎义理的事,还以为别人不晓得,而表现出傲慢的样子,毫无一点羞愧心。就这样日益沉沦下去,逐渐变成禽兽之流,但自己却不能发觉。世界上各种可羞可耻的事情,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孟子说:“这个‘耻’字对于一个人,关系实在是太重大了!”因为若能知耻,就可以成就圣贤之道;如果不知羞耻,那就只是像个禽兽罢了。知耻,是改正过失的重要诀窍呀!
    改过的第二个要素,是要发起恐惧心。须知,天地鬼神都在我们的头顶上监察著,祂们是难以欺骗的。我们纵然在幽暗之处犯过,别人不容易发觉,但天地鬼神却像镜子般地照著我们,看得非常清楚。所犯的罪业若是重大,必定会降下许多灾祸;就算是轻的过失,也会减损现有的福报。我们怎么可以不惧怕呢?
    就算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你所做的坏事,虽然掩盖得非常隐密,文饰得非常巧妙,但是内心的种种意念早就显露出来了,神明全都看得很清楚,如果被人看破,就更加一文不值了。怎么可以不时常心存敬畏之心呢?
    一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存在,就算犯了大罪,都还可以悔改。古人有一辈子都在作恶,到了临命终前却能悔悟过来,萌发一个善的念头,就得到了善终的果报。
    这就是说,只要能够发出一个勇猛坚决的善念,就足以洗刷一生所积下的罪恶呀!譬如上千年的幽暗山谷,只要有一盏灯光照射进去,那么这千年来的黑暗就可以完全除去。所以过失不论是久远前犯的,还是最近才犯的,能够改过就是最可贵的。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间,一切都不是恒常不变的,我们的肉体很容易死亡,只要一口气不来,呼吸停止了,这个肉身就不再归我所有,到这个时候,就算是想要改过,也没有办法了。到了这种地步,在明显可见的世间果报上,将须担受千百年的坏名声而遭人唾骂,虽然有孝子慈孙这些善良后代,也洗刷不掉这种恶名;至于在看不见的阴间,还要在千百劫的长时间里,沉沦到地狱里受折磨,纵然是遇到圣贤佛菩萨,也无法救助、接引。这种恶报怎么可以不惧怕呢?
    改过的第三个要素,必须发起勇猛心。人在犯过之后,不能够改正的原因,大都因为得过且过、堕落畏缩。我们必须在明白过失以后,立即痛下决心改正过来,不可以犹豫不决,东等西等。
    犯了小的过失,要像是被尖刺戳进肉内一般,必须赶快剔除。若是犯了大的罪业,更须像被毒蛇咬到手指一样,要尽速将指头斩断,不可以有一点点犹豫、停顿,否则毒液蔓延到全身,就会立即死亡。这便是《易经》中风雷之所以构成“益卦”的道理所在。
    如果具备这三种心,即耻心、畏心和勇心,那么一旦发现犯了过失,就能够立即改正,就像是春天的冰块遇到阳光,还须忧虑它不会融化掉吗?
    然而一般人的过失,有从犯过的事实本身上戒除的,有从认识其中的道理而改正的,也有从心念上来改正的。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因此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譬如以前杀害生命,现在戒除不再杀了;以前发怒骂人,现在戒除不再发怒了。这是就所犯的事情而将它改掉。但是这只是从外在来勉强约束,会比从根本上自然改正还要难上百倍;而且犯过的根源仍然存在,东边勉强把它消灭后,西边却又冒了出来,实在不是彻底扫除干净的方法。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5:09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6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善于改过的人,在还没有禁止他去做某种事情之前,就应该先了解不可以做的道理。譬如过失在于杀害生命,就应该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动物都爱恋自己的生命,如果杀它来滋养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够心安呢?而且当它被杀时,既已受到宰割,在尚未断气之前,却又将它放进锅鼎中去烧煮,种种的痛苦进入骨髓里面。人们为了滋养自己的身命,各类珍贵肥美的东西摆满眼前,尽情享受,却未曾想到这些美食吃过以后,也都会化成粪便排出,到最后一切都是空的。实际上蔬菜类的素食菜汤,就已经足够让人填饱肚子、供给能量,何必一定要去杀害动物的生命,来折损自己的福报!还须想到,凡是有血有气之类,都具有灵性知觉;既然有灵性知觉,那么都与我们人类没有两样;就算我们不能修养到至高的德行,使它们来尊敬我、亲近我,怎么可以天天杀害动物的生命,使它们与我结下冤仇,永无止境地恨我呢?想到这种道理,每当面对著满桌的血肉之食时,自然会发出悲伤怜悯之心,不忍再咽食下去。譬如以前喜欢发脾气,就应该想到:每个人都会有短处,这在情理上来说,本来就应该加以怜惜、原谅;若有人违反情理而来冒犯我,那是他自己的过失,跟我有何关联呢?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怒的。还要想到,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英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称心如意,那都是自己的德行修得不好,涵养不足,感动人的力量不够。这些都应该自我反省,那么对于各种外来的毁谤与伤害,都将成为磨练我们、成就我们的助缘;因此,我们要欢喜地接受这种赐教,还有什么可以发怒的呢?再者,听到别人的毁谤而不发怒,虽然这些坏话说得像火焰薰满天空,也只不过像痴人般地拿著火把,想要焚烧虚空一样。若是听到毁谤就动了怒气,虽然费了巧妙的心思,努力为自己辩护,那就像春天的蚕儿吐丝作茧一样,只会将自己缠缚住。所以,发怒不但对自身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害处。至于其他的种种过失和罪恶,都应当要依据客观的道理来认真思考。这种道理若是能够明白,过失自然就会停止,不会再去违犯。
    怎样叫做从心地上来改过呢?
    人们所犯下的过失,其项目虽然有千种之多,但都是从心里造作出来的;如果能够不起心动念,过失将从哪里产生呢?
    一个追求学问的读书人,对于爱好美色、喜得浮名、贪爱财物、喜欢发怒等种种过失,不必一项一项地去寻找改过的方法,只要能够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好事,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思,等正大光明的心念涌现,那么自然就不会被偏邪的恶念所沾染。这就好像炎热的太阳,在空中普照着大地,所有的妖怪自然就会隐藏、消失,这是改过最精诚专一的真正妙诀。
    人的过失是由心所造作的,所以也应当从心地上来改正,就如同要斩除毒树,必须直接砍断它的根,不让它再度发芽;何必一枝一枝地去砍伐,一叶一叶地去摘除!大抵最高明的改过方法,是从修心下工夫,当下就可以使心地清净;每当心里刚动了个坏念头时,就能够立刻觉察到,然后马上让这种念头消失,过失自然不会再产生。如果做不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明了其中的道理,以便将坏念头打发。若再办不到,那就只好在恶事将犯时,以强制的方式来禁止自己犯过。
    如果能以上乘的治心工夫,并且兼用明理与禁止两种较下乘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念头,这不失是个好方法;若只是执着于下乘方式,而不知道用上乘方法,那实在是太愚笨了。
    发愿要改过,也须要助缘,在明处须有良师益友从旁提醒,在暗处必须要有鬼神来作证明。只要能够以真诚恳切的态度,一心一意地忏悔以往所造作的过失,如此日夜施行,毫不怠惰,那么经过一星期、两星期,一直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之后,必定就会产生效果。
    到了这个阶段,或者会感觉到精神舒适,心境开阔;或者感觉到智慧突然大开,一闻千悟;或者处在烦琐忙碌之中,却能够触类旁通,顺利完成;或者遇到以前的怨家仇人,却能将嗔恨转化,心生欢喜;或者梦到吐出因过去造作的恶业所形成的污秽黑物,而顿生清凉;或者梦见古圣先贤来帮助,前程光明;或者梦到在太空中飞行漫步,自在逍遥;或者梦见各类庄严的旗帜,以及用珍贵的珠宝所装饰的伞盖。像这些殊胜的情况,都是过失消除、罪业灭去的象征!但不可以因此执着在这些境界中,自以为程度很高而画地自限,不再努力求进步。
    从前春秋时代,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时时反省、觉察以往的过失,而完全地改正过来。到了二十一岁,知道以前的过失尚未完全改掉;及至二十二岁,回头检点二十一岁时的自己,就如同身处梦中一般,还会糊里糊涂地犯过。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逐步改正过失,直到五十岁那年,还察知过去四十九年尚存的过失。古人对于改过的态度,就是这么认真、严格。
    像我们这种庸碌的凡夫所犯的过失,就像是刺猬身上的刺一般丛集于一身,但回想以前所做过的事情,却常会像是看不到有什么过失一样。这实在是由于太过粗心大意,不晓得要仔细去省察,眼睛像是长了翳病一般,看不清楚自己的过失呀!一个人如果过失、罪恶较为深重,也会出现征兆:有的心思封闭、精神昏沉,所交付的事情转身就忘记;有的虽然没有什么可以烦恼的事,却常现出一副烦恼相;有的遇到品德高尚的人,却显出难为情、见不得人的样子,提不起精神;有的听到圣贤之道,心里却不欢喜;有的在布施恩惠给别人时,反而招致对方的埋怨;有的夜里梦见一些颠颠倒倒的恶梦,甚至经常语无伦次,失去了正常的模样。如果一出现与此类似的情况,就应该振作精神,舍弃过去不好的思想行为,力图开辟崭新而正确的人生大道,不要耽误自己的前程。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5:33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7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第三篇  积善之方

 
    易经上说: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喜庆的事。例如,从前姓严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就将孔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来,觉得孔家祖先所积的德,多而且长久,所以预知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大发。后来果然生出了孔子。孔子称赞舜的孝,是不平凡的孝顺。孔子说:像舜这样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并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可以保住他的福德,不会败落。春秋时代的陈国,就是舜传下来的子孙,足以证明舜的后代兴发得相当长久。这都是非常确实的说法啊!
    现在我再以过去那些真实的事情,来证明积善的功德。有一位做过少师的人,姓杨名荣,是福建省建宁人。他家世代以摆渡为生。有一次,雨下得太久,溪水泛滥成灾,把民房都冲失了,被淹死的人漂浮在水面上。别的船都去捞取水中漂来的各种财货,只有少师的曾祖父和祖父,专门去救在水中挣扎的灾民,而财物一件都不捞。乡人都偷笑他们是傻瓜。等到少师的父亲出生后,家道渐渐宽裕了。有一位神仙化作道士的模样,向少师的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积了许多阴功,所生的子孙应该发达做大官。你可以将你的父亲葬在某一个地方。”少师的父亲听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父和父亲葬在某个地方。这座坟,就是现在大家所知道的白兔坟。后来少师出生了,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面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少师一样的官位。而且少师的后代子孙,都非常兴旺,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之士。
    浙江宁波人杨自惩,起初在县衙做书办,心地非常厚道,而且守法公平,做事公正。当时的县官,为人严厉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个囚犯,一直打到血流到地上,县官还是不息怒。杨自惩就跪下替囚犯向县官求情,请县官宽恕那个囚犯。县官说:“你求情本来没有什么不能放宽的,但是这个囚犯,不守法律,违背道理,不能教人不生气啊!”杨自惩一边叩头一边说:“现在朝廷中已经没有是非可言了,政治一片黑暗,贪污、腐败,人心散失已经很久了,审问案件若是审出实情,尚且应该替他们伤心,可怜他们不明事理,误蹈法网,不可以因为审出了案情,就欢喜。若是存心欢喜,恐怕会把案件忽略弄错。若是生气,又恐怕犯人受不住打,勉强招认,容易冤枉人。既然欢喜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发火呢?”那县官听了杨自惩的话,非常感动,面容立即和缓下来,不再发怒了。杨自惩家里是很穷的,但他虽然穷,别人送他东西,他一概不肯接受,碰到囚犯缺粮,他却常用许多方法去弄一些米来救济他们。有一天来了几个新的囚犯,没有东西吃,非常饿,他自己家里刚巧也欠米,若是拿来给囚犯吃,那么自己家人就没得吃了,如果只顾自己吃,那么囚犯又饿得很可怜,没有办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问他说:“犯人从什么地方来的?”他回答:“从杭州来的。沿途熬饿,脸上饿得没有一点血色,就像一种又青又黄的菜色,几乎可以用手捧起来。”夫妇俩就把自己所存的一些米,用来煮稀饭给新来的囚犯吃。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做守陈,小的叫做守址,做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孙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孙子也做到四川按察使。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是名臣。当今有两个名人楚亭和德政,都是杨自惩的后代。
    从前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有一个土匪首领叫作邓茂七,在福建一带造反。福建的读书人和老百姓,跟随他一起造反的很多。皇帝就起用曾经担任都御使的鄞县人张楷去搜剿他们。张都宪用计策把邓茂七捉住了。后来张都宪又派了福建布政司的一位谢都事,去搜查捉拿剩下来的土匪,捉到就杀。谢都事不肯乱杀,怕杀错人,便向各处寻找依附贼党的名册,查出来凡是没有依附贼党,名册里还没有他们姓名的人,就暗中给他们一面白布小旗,约定他们,搜查贼党的官兵到的那一天,把这面白布小旗插在自己家门口,表示是清白的民家。因为有这种措施而避免被杀的人,大约有一万人之多。后来谢都事的儿子谢迁,就中了状元,官做到宰相。而且他的孙子谢丕,也中了探花。
    在福建省浦田县的林家,他们的上辈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欢做善事,时常用米粉做粉团给穷人吃。只要有人向她要,她就立刻给,脸上没有表现出一点厌烦的样子。有一位仙人,变作道士,每天早晨向她讨六、七个粉团。老太太每天给他,一连三年,每天都是这样布施,没有厌倦过,仙人晓得她作善事的诚心,就向她说:我吃了你三年粉团,要怎样报答你呢?这样吧,你家后面有一块地,若是你死后葬在这块地上,将来子孙有官爵的会像一升麻子那样多。
    后来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儿子依照仙人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下去。林家的子孙第一代发科甲的,就有九人。后来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省流传着这一句话:“如果没有姓林的人去赴考,就不能发榜。”。意思是讲:林家考试的人多,并且都能考中,所以榜上不会没有姓林的人。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当他在县学里做秀才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清早,在要去县学的路上,碰到一个人倒在雪地里,用手摸摸看,已经几乎快要冻死了。冯先生马上就把自己穿的皮袍,脱下来替他穿上,并且还扶他到家里,把他救醒。冯老先生救人后,就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一位天神告诉他说:“你救人一命,是完全出自一片至诚的心来救的,所以我要派韩琦投生到你家,做你的儿子。”等到后来琢庵出生了,就名叫冯琦。他是宋朝文武全才的贤能宰相韩琦来投胎转世的。
    浙江台州有一个应大猷尚书,壮年的时候在山中读书,夜里头,鬼常聚在一起叫喊,很吓人,只有应公不怕。有一夜,应公听到一个鬼说:“有一个妇人,因为丈夫出远门作客,好久没回来,她的公婆判断儿子可能已经死了,所以就逼这个妇人改嫁,但是这个妇人要守节,不肯改嫁。所以明天夜里,她要在这里上吊,我可以找到一个替身了。”凡是上吊或者是淹死的人,如果没有替身,便无法投生。
    应公听到这些话,动了救人的心,偷偷把自己的田卖了,得了四两银子,还以那妇人丈夫名义写了一封信,同银子一起寄给那家人。那位出外人的父母看了信以后,因为笔迹不像,所以怀疑信是假的,但是后来他们又说:“信是可以假的,但是银子不能假呀!一定是儿子很平安,才会把银子寄回来。”他们这样想以后,就不再逼媳妇去改嫁了。后来他们的儿子回来了,这对夫妇得以保全,好好过日子。
    却说隔天晚上,应公听到那个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了,哪知道被这个秀才坏了我的事啊!”
    旁边一个鬼说:“喂!你为什么不去害死他呢?”
    那个鬼说:“天帝因为这个人心好,已经让他做阴德尚书了,我怎么还能害他呢?”
    应公听了这两个鬼所讲的话以后,就更加努力,善事一天一天去做,功德也一天一天增加:碰到荒年的时候,每次都捐米谷救人;碰到亲戚有急难,他一定想尽办法帮助人家渡过难关;碰到蛮不讲理的人,或不如意的事,总会反省,责备自己有过失。因为应公能够这样做人,所以他的子孙得到功名、官位的,一直到现在还是很多哩!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6:02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8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位徐凤竹先生,他的父亲本来就很富有。偶然碰到了荒年,就先把他应收的田租,完全捐掉,做为全县有田的人的榜样。同时又分他自己原有的稻谷,去救济穷人。有一天夜里,他听到有一群鬼在门口唱道:“千也不说谎,万也不说谎,徐家秀才,快要做到举人郎!”
    那些鬼连续不断地呼叫,夜夜不停。这一年,徐凤竹去参加乡试,果然考中了举人。他的父亲因此更加努力做善事:修桥铺路,施斋饭供养出家人,碰到缺米缺衣的人就接济他们,凡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无不尽心去做。后来他又听到鬼在门前唱道:“千也不说谎,万也不说谎,徐家举人,做官直做到都堂!”结果徐凤竹官做到了两浙的巡抚。
    浙江省嘉兴县有一位姓屠名叫康僖的人,起初在刑部里做主事的官,夜里就住在监狱里,仔细盘问囚犯,结果发现没罪而被冤枉的有不少人。屠公并不觉得自己有功劳,他秘密地把这件事上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后来到了秋审的时候,刑部堂官把屠公所提供的话,拣些要点,来审问那些囚犯。囚犯们都老老实实地向堂官供认,没有一个不心服的。因此,堂官就把原来被冤枉的,因为受刑不住被逼招认的,释放了十多人。
    那个时候京里的百姓,都称赞刑部尚书明察秋毫。后来屠公又向堂官上了一份公文说:“在天子脚下,尚且有那么多被冤枉的人;那么全国这样大的地方,千千万万的百姓,哪会没有被冤枉的人呢?所以应该每五年再派一位减刑官,到各省去细查囚犯的案情,确实有罪的,定罪也要公平;若是被冤枉的,应该翻案重审,减轻或者释放。”
    尚书就代为上奏皇帝,皇帝也准了他所建议的办法,就派减刑官,到各省去查察。刚巧屠公也被派在内。有一天晚上屠公梦见天神告诉他说:“你命里本来没有儿子,但是因为你提出减刑的建议,正与天心相合,所以上帝赐给你三个儿子,将来都可以做大官,穿紫色的袍,束金镶的带。”这天晚上,屠公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应埙、应坤、应竣三个儿子,果然都做了高官。
    有一位嘉兴人,姓包名凭号信之。他的父亲做过安徽池州府的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他被平湖县姓袁的人家招赘做女婿,和我父亲常常来往,交情很深。他的学问广博,才气很高,但是每次考试都考不中,因此他对佛教、道教的学问,很注意研究。有一天,他向东去卯湖游玩,偶然到了一处乡村的佛寺里,因为寺内房屋坏了,看见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露天而立,被雨淋得很湿。当时他就打开他的袋子,有十两银子,拿给这寺里的住持和尚,叫他修理寺院房屋。和尚告诉他说:修寺的工程大,银子少,不够用,没法完工。他又拿了松江出产的布四匹,再捡竹箱里的七件衣服给和尚。这七件衣服里,有用麻织的料做的夹衣,是新做的,他的佣人要他不要再送了,但是包凭说:“只要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不被雨淋,我就是赤身露体又有什么关系呢?”和尚听后流着眼泪说:“施送银两和衣服布匹,还不是件难事,只是这一点发心,才是不容易的呀!”
    后来房屋修好了,包凭就拉着他父亲同游这座佛寺,并且住在寺中。那天晚上,包凭做了一个梦,梦到寺里的护法神来谢他说:“你做了这些功德,你的儿子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官禄了。”后来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中了进士,做高官。
    浙江省嘉善县有一个叫做支立的人,他的父亲,在县衙中的刑房当书办。有一个囚犯,因为被人冤枉陷害,判了死罪;支书办很可怜他,想要替他向上面的长官求情,宽免他不死。那个囚犯晓得支书办的好意之后,告诉他的妻子说:“支公的好意,我没法子报答,明天请他到乡下,你就以身子报答他,他或许会感念这份情,我就可能有活命的机会了。”他的妻子听了之后,没别的办法,就边哭边答应了。到了第二天,支书办到了乡下,囚犯的妻子就出来劝支书办喝酒,并且把他丈夫的意思告诉了支书办。支书办不接受她的“报答”,尽全力替这个囚犯平反了。后来,囚犯出狱,夫妻两个人一起到支书办家里叩头拜谢说:“您这样厚德的人,在近代实在是少有的。现在您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愿意送给您做扫地的小妾。这在情理上是可以说得通的。”
    支书办听了他的话,就预备了礼物,把这个囚犯的女儿迎娶为妾,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支立,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的前茅,官做到翰林院的书记,后来支立的儿子叫做支高,支高的儿子叫支禄,都被保荐做州学县里的教官。而支禄的儿子叫支大纶,也考中了进士。
    以上十个故事,虽然每人所做的各不相同,不过行的都是一个“善”字。
    若是要再精细加以分类来说,做善事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阴的,有阳的;有是的,有非的;有偏的,有正的;有一半的,有圆满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难的,有易的。
    怎么叫做真假呢?
    元朝时有几个读书人,去拜见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问道:“佛家讲善恶报应,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人到哪里,影子也到哪里。这是说行善定有好报,造恶定有苦报,决不会不报。为什么现在某一个人是行善的,他的子孙反而不兴旺?某一个人是作恶的,他的家反倒发达得很?”
    中峰和尚回答说:“平常人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这颗灵明的心,没有洗除干净,因此,法眼未开,把善行认为是恶的,把恶行认为是善的,这是常有的事情。自己看错了,还不恨自己颠倒,怎么反而抱怨报应错了呢?”
    大家又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哪里会弄反了呢?”
    中峰和尚便叫他们把所认为是善的恶的事情都说出来。
    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礼貌待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你说的不一定对喔!”
    另一个人说:“贪财,乱要钱是恶;不贪财,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说:“你说的也不一定是对喔!”
    那些读书人,都把自己所认为的种种善恶行为讲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全对喔!那几个读书人就说:“请问和尚,究竟怎样才是善?怎样才是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只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益处,哪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只是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是恭敬人、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为着某一种目的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怎样叫做直曲呢?
    现在的人,看见谨慎的人,大都称他是善人,然而古时的圣贤,却是宁愿推崇狂狷的人,因为这种人,才有担当,有作为。至于那些看起来小心谨慎却无用的好人,虽然在乡里,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因为这种人的个性软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所以圣人一定要说这种人是伤害道德的贼。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说的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俗人说是善的,圣人反而说是恶;俗人说是恶的,圣人反而说是善。从这一个观念,推广到各种不同的事情,俗人所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完全不同于圣人。那还有不错的吗?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对善恶的看法与圣人的看法是一样的,而不与世俗人相同。一心利益世人,是直;如果存有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
    怎样叫做阴阳呢?
    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声,虽然也是福,但是名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欢爱名之人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极大名声的人,而他实际上没有功德,可以称配他所享受的名声,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并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他的子孙,常常会忽然间发达起来。这样看来,阴德和阳善,不可以不加以分辨啊!
    怎样叫做是非呢?
    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很有钱,赎回被抓去的人,却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他不肯接受赏金,纯粹是帮助人,本意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地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做事情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地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礼品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照这样看来,要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要讲究它对天下大众的影响。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不是善;现在所行,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能够帮助人,那就倒是善!
    对待坏人歹人,有时可以不必从宽,因为对他们从宽,会使他更加肆无忌惮,坏事做得更多,结果旁人受害。
    礼貌是人人应该有的,但是要有分寸,若是过份,反而使对方骄傲起来。
    信用虽要紧,但是也要看状况,如果顾全小信,却误了大事,就不好了。
    什么叫做偏正呢?
    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辞官回乡。因为他做官清廉、公正,全国的人都敬佩他,就像是群山拱卫着泰山、众星环绕着北斗一样。独独有一个乡下人,喝醉酒后骂吕公。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而向自己的手下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地说:“若是当时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惩罚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想心存厚道,所以就放过了他,哪知道,反而养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恶性。”
    也有恶心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子。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场上抢米,有个大富人家,便告到县官那里。县官偏偏不受理这个案子。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这个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抢米的人捉几个起来出丑。那些要抢米的人,怕这大富人家捉人,便安定下来,不再抢了。若不是这样,市面上几乎大乱了。
    什么叫做满和半满呢?
    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善,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积恶,不会有杀身的大祸。
    书经上说: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钱那么满,就仿佛收藏东西装满了一个容器里一样。
    积善积恶,像储存东西一样。于是便有半善满善的说法。
    从前有一个女子到佛寺里去,想要布施些钱给寺里,可惜身上没有多的钱,只有两文钱,就全布施了。寺里的首席和尚,竟然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做了贵妃,便带了几千两银子来寺里布施。但是那位主僧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那个女子回向。那个女子问主僧说:“我以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师父却不替我回向,不知是什么道理?”主僧回答她说:“以前你布施的银子虽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所以叫徒弟代你忏悔,也就够了。”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两文钱的布施,却是满善。
    汉朝人钟离把他炼丹的方法,传给吕洞宾,用丹点在铁上,就能变成黄金,可拿来救济世上的穷人。吕洞宾问钟离说:“变了金,到底会不会再变回铁呢?”钟离回答说:“五百年以后,仍旧要变回原来的铁。”吕洞宾说:“这样就会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钟离教吕洞宾点铁成金,不过是试试他的心而已。现在知道吕洞宾存心善良,所以对他说:“修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听你这句话,你的三千件功德,已经圆满了。”
    一个人做善事,内心不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不得了的善事,否则,即使一生都很勤勉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这个心,不能够忘掉所做的善事,虽然用了二十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
    怎么叫做大善小善呢?
    从前有一个人,叫做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鬼卒把他的魂引到了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支筷子那样小罢了。主审官吩咐拿秤来秤秤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反而比较轻,而像一支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比较重。卫仲达就问:“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了这么多的过失罪恶呢?”主审官说:“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卫仲达又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说:“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然上奏,但是皇帝不听,还是动工了,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主审官说:“皇帝虽然没有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目的是要使千万百姓免去劳役;倘使皇帝听你的,那善的力量就更大了哩!”
    怎么叫做难行易行的善呢?从前有学问的读书人,都说:克制自己的私欲,要从难除去的地方先除起。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叫作仁?孔子也说,先要从难的地方下工夫。孔子所说的难,也就是除掉私心,并应该先从最难做最难克除的地方做起。
    凡是有财有势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平常人来得容易,但是容易做却不肯做;没钱没势的穷人,要做些福,都会有很大的因难,难做却能做到,这才真是可贵啊!我们为人处事,应该遇到机缘,就去做救济众人的事。不过救济众人,也不是容易的事,救济众人的种类很多,简单地说,它的重要项目,大约有十种:
    第一、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一点善心,我就帮他,使他善心增长。别人做善事,力量不够,做不成功,我就帮他,使他做成功,这都是与人为善。
    第二、爱敬存心。就是对比我学问好、年纪大、辈份高的人,都应该心存敬重。而对比我年纪小、辈份低、景况穷的人,都该要心存爱护。
    第三、成人之美。譬如一个人,要做件好事,尚未决定,则应该劝他尽心尽力去做。别人做善事时,遇到了阻碍,不能成功,应想方法指引他,使得他成功,而不可生嫉妒心去破坏他。      第四、劝人为善。碰到做恶的人,要劝导他:做恶绝对有苦报,恶事万万做不得。碰到不肯为善或只肯做些小善的人,就要劝他行善绝对有好报,善事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得多,做得大。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6:33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19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第五、救人危急。一般人大多喜欢锦上添花,而缺乏雪中送炭的精神,当遇到他人最危险、最困难、最紧急的关头,能及时向他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出钱出力帮他解决危急困境,可以说功德无量,但是不可以引以为傲!
    第六、兴建大利。有大利益的事情,自然要有大力量的人才能做到,一个人既然有大力量,自然应该做些大利益的事情,以利益大众。例如,修筑水利系统、救济大灾害等。没有大力量的人也可以做到大利益的事。譬如,发现河堤上有个小洞,水从洞里冒出,只要用些泥土、小石,将小洞塞住,这堤就可以保住,防止了水灾的发生。事情虽然小,但这种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七、舍财作福。俗语说:人为财死,世人的心总爱钱财,求财都来不及,愿意去舍财济助他人吗?因此,能舍财去消除别人灾难,解决他人危急,对一个常人而言,已不简单,对穷人来说,则更加了不起。如按因果来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做一分善事就会有一分福报,所以不必忧愁我们会因为舍财救人而使自己的生活陷于困境。
    第八、护持正法。这种法,就是指各种宗教的法。宗教有正,有邪,法也有正,有邪,邪教的邪法最害人心,自然应该禁止。而具有正知正见的佛法,是最容易劝导人心,挽回善良风俗的。若是有人破坏,一定要用全力保护维持,不可让他破坏。
    第九、敬重尊长。凡是学问深、见识好、职位高、辈份大、年纪老的人,都是尊长,都应该敬重,不可看轻他们。
    第十、爱惜物命。凡是有性命的东西,虽然像蚂蚁那样小,也是有知觉的,晓得痛苦,并且也会贪生怕死。应该哀怜它们,不可乱杀乱吃。有人常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要给人吃的。这话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所讲十种,只是大概的说明,下面是举例子打比方。
    什么叫与人为善呢?舜在还没有做君主之前,在雷泽湖边看见年轻力壮的渔夫,都拣湖水深处去抓鱼,而那些年老体弱的渔夫,都在水流得急而且水较浅的地方抓。水流急,鱼停不住,浅滩水少,鱼也比较少,不比水深的地方,鱼都在那里游来游去,较容易抓。那些年轻力壮的渔夫,把好地方都占去了。舜看见这种情形,心里哀怜他们,就想了一个方法。他自己也去捉鱼,看见那些喜欢抢夺的人,就把他们的过失掩盖起来,看见那些比较谦让的渔夫,便到处称赞他们,拿他们作榜样。就这样,舜抓了一年的鱼,大家都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出来了。舜的故事,不过是用来劝化人,不可误解是劝人抓鱼。要知道抓鱼是犯杀生的。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旁人有不善的事情,不可以把自己的善来和别人比较。别人能力不及我,不可以把自己的能力来为难别人。自己纵然有才干聪明,也要收敛起来,不可以炫耀。看到别人有过失,姑且替他包含掩盖,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看到旁人有些小的长处,可以学的,或有小的善心善事,可以记的,都应该放下自己的主见,学他的长处,并且称赞他,替他广为传扬。一个人在平常生活中,不论讲句话或是做件事,不可自私自利,要为社会大众设想。
    什么叫做爱敬存心呢?君子与小人,从外貌来看,常常容易混淆,分不出真假。因为小人会假仁假义,冒充君子。不过他们的存心,君子是善,小人是恶,彼此相去很远,他们的分别,黑白分明。所以孟子说:君子所以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存心啊!圣贤本来都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什么叫做成人之美呢?举例来说,若是把一块里面有玉的石头,随便抛弃,那末这块里面有玉的石头,也只不过是和瓦片碎石一样,一文不值了。若是把它好好地加以雕刻琢磨,那么这块石头,就成了非常珍贵的宝物圭璋了。一个人也是如此,全是靠劝导提引,所以看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是这个人立志向上,而且他的资质足以造就的话,都应该好好引导他、提拔他,使他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材。若是有人冤枉他,就替他辩解冤屈,减轻他所受的毁谤。务必要使他能够立身于社会,而后才算是尽了我的心意。大概通常的人,对那些与他不同类型的人,都不免有厌恶感,譬如小人恨君子,恶人恨善人。同一个乡里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所以善人处在世俗里,常常被恶人欺负,很难立得住脚,况且豪杰的性情大多数是刚正不屈,并且不注意修饰外表,世俗的眼光,见识不高,只看外表,就说长道短,随便批评;所以做善事也常常容易失败,善人也常常被人毁谤。碰到这种情形,只有全靠仁人长者,才能纠正那些邪恶不正的人,教导指引他们改邪归正,保护、帮助善人。像这样辟邪显正的功德,实在是很大的。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一个人既然已经生在世上做了人,哪一个没有良心呢?但是因为汲汲地追逐名利,弄得这世间忙碌不堪,只要有名利可得,就昧著良心,不择手段地去做。所以与别人往来相处,时常要留心观察这类人,若是看他要堕落了,就应该随时随地提醒他,警告他。像这样待人,功德是广大的。从前韩文公曾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能传遍世界。所以做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
    劝人也得要劝得当,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以用话来劝,你若是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做失言。如果这个人性情温顺,可以用话来劝,你却是不劝,错过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智慧不够,分辨不出来,应该仔细反省检讨。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假使偶而碰到患难危急的人,应该要将他的痛苦,当做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赶快设法解救,看他有什么被人冤屈压迫的事情,或是用话语帮助他申辩明白,或是用种种方法来救济他的困苦。明朝的崔子曾经说:恩惠不在乎大小,只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候,赶紧去帮助他就可以了。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讲小的,在一个乡中,讲大的,在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最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随时遇到机会,都要劝导大家,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有别人在暗中毁谤你、中伤你,你也不要为了避嫌疑就不去做。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讲到布施,就只有一个舍字,什么都舍得,就合佛的意思了。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肯舍。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可以舍掉,能够如此,那就身心清净,没有烦恼,就如同佛菩萨了。若是不能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着手布施。如果能够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除我小器的毛病;对外而言,则可救济别人的急难。不过钱财不易看破,起初做起来,难免会有一些勉强,只要舍惯了,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这是最容易消除自己的贪念私心,也可以除掉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什么叫做护持正法呢?法是千万年来,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凡是看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加以敬重。有破损不完全的,都应该要修补、整理。对佛门正法,更应该加以传播宣扬,使大家都得益。
    什么叫做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都应该敬重他们。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声要和,气要平。这样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就变成自然的好性情。出门在外侍候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该依照国法去做;办一个犯罪的人,不论他的罪轻或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地执法。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恻隐之心。所以孟子说: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之心;积德的,也就是积这一片恻隐之心。有恻隐心就是仁;有恻隐心就是德。没有恻隐心,就是无仁心,没道德。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的时候,正是畜牲最容易怀孕的期间,这时候祭品勿用母的。因为要预防畜牲肚里有胎儿。孟子说:君子不肯住在厨房附近。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贤者仁者有四种肉不吃的禁忌。譬如说,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或者在它被杀的时候看见,不吃;或者是自己养大的,不吃;或者专门为他而杀的,不吃。我们一下子做不到断食荤腥,也应该依照这种禁忌,尽量少吃。
    照佛法来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因为前生造了孽而投胎做畜牲,等到它们的罪孽还完后,仍然可以投胎做人。做人以后若是肯修行,也可以修成佛。那么我今生所吃的肉,难保不是未来佛的肉。现在的畜牲,在无量的过去世中,也一定曾经做过人,它们可能曾做过我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我今天吃的肉,可能就是吃我前生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的肉了。今天我做人,它做畜牲,我吃它,我就造了杀孽,与它结下冤仇。如果被我吃的畜牲,来世它的孽债还清了,投生做了人,而我却因为杀生造孽,投胎做畜牲,恐怕他也要报复我杀他之仇,而来杀我吃我了。这样说来,还能杀生么?肉还吃得下吗?虽然一时做不到不吃肉,也应该渐渐地减少吃肉,直到完全不吃。这样子慈悲心就会愈来愈增加。宋朝的苏东坡有首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善事无穷无尽,哪能说得完。只要把上边说的十件事,加以推广发扬,那么无数的功德,就都完备了。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7:19
本坛编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5127
积分:836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07-11
20
 用支付宝给本坛编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本坛编辑

发贴心情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它的不足。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谦虚。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书经上也讲: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
    我好几次和许多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的时候,脸上一定有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采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人,只有丁敬宇最年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问我:怎样能看出来呢?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以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吗?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吗?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在京城里,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见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他小时候的那种习气。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季霁岩,时常当面指责他的错处,但却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来不反驳一句。我告诉他:“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够谦虚,上天一定会帮助他,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够登第了!”后来冯开之果然真的考中了。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省冠县人,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后来又考会试,却多次不中。他的父亲做嘉善县的主任秘书,裕峰随同他父亲上任。裕峰非常羡慕嘉善县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见他,哪晓得这位钱先生,竟然拿起笔来,把他的文章都涂掉了。裕峰不但不发火,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把自己文章的缺失改了。如此虚心用功的年轻人,实在是少有,到了第二年,裕峰就考中了。
    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时,一定先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发,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发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心做善事、积阴功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并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反省自己工夫太浅,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的骄傲,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到了丁酉年,有一天,他梦到一处很高的房屋里去,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许多缺行。他看不懂,就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那个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的名册。”张畏岩又问:“为什么名册内有这么多的缺行?”那个人回答:“阴间对那些考试的人,每三年考查一次,一定要积德,没有过失,这册里才会有名字。名册前面的缺额,都是从前本该考中,但是因为他们最近做了有罪过的事,名字才被去掉了。”后来那个人又指着一行说:“你三年来很留心把持住自己,没犯罪过,或者是应该补上这个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爱,勿犯过失!”果然张畏岩就在这次的会考中,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此,利人的事,应该赶快去做;损人的事,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只要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行为,而且虚心,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没有大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本编辑在本论坛所发大多为转帖,转帖不代表本坛意见。本坛倡导尊重作者署名权。如难以查明作者,只能注明“作者不详”或注明稿件来源,请见谅。本坛对抄袭深恶痛绝,请大家转帖时学习本编辑做法,并且不要转帖那些声明不许转帖的。本坛特别欢迎原创。谢谢阅读和跟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01-23 13:07:39

 20   10   2/2页   首页   1   2    



Copyright ©www.liyilong.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