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福字,两种贴法,众多说法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喜欢在家门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对此,中国民俗协会主席冯骥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他认为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点滑稽,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
冯主席所言不虚,倒贴福字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现象。各地的民俗年画中大门上的“福”字都是正贴的,冯主席的观点在腾讯网却不被大多数网友们接受。主要是冯主席在文章末尾所言惹众怒,“民俗讲求规范,应当讲究,也应当恪守。规范具有约定俗成的合理性,而且它又表现出一种文化的高贵和尊严。”冯骥才不是普通人,也不是一般学者。他是中国民俗协会主席,还是国务院特聘参事。如果民俗要被规范,中国民俗协会大概正是对口部门。一条跟帖这么说:“既然是民俗,老百姓爱怎么弄就怎么弄,时间长了不就成了新的民俗了,要你专家指指点点,还叫民俗吗,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无聊。”这大概表达了网民对权力的警惕之情。
冯主席还算客气,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东汶那才叫严厉,他著文称“这种粗暴对待汉字的做法,一是对于汉字的形成及其严谨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从众,人云也云;二是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汉字颠过来倒过去,可以利用汉字来呼风唤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与正贴派的一本正经不同,倒贴派有两则故事支撑。一则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心地善良的马皇后悄悄下令全城人家在家门上贴上“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小心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龙心大悦,一场血腥得以避免。
另一则传说某年春节前夕,清恭王府大管家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丁目不识丁,竟将“福”字贴反了。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这大管家慌忙跪倒陈述:“奴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庆之兆。”恭亲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遂赏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算是因祸得福。
两则故事作者不可考,但是篇幅精巧,情节起伏跌宕,非常适合口口相传。它们可能助长了福字倒贴之风。身为著名文学家,冯主席编几则故事大概不是难事,那比大道理更容易服人,也容易传播。冯主席没做的,他的网友支持者做到了:“2008年我把‘福’字倒贴了,结果我的股票亏了过半,2009年我决定听冯先生的,把‘福’字正贴,看看买的股票能不能升起来。”
我从不倒贴福字,因为“畐”字是米缸象形,田字为缸体,口字为缸颈,一横为缸盖,合起来意思为“满”。顾形思义,福字为祈求仓廪实的意思。米缸倒过来岂不成空?
理还是那个理,说法不同,大异其趣。●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