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两岸的政治高层纷纷参加了开航仪式。从昨天开始,两岸的航班、海运和邮件传输再也不用经过第三地中转。因此有台湾的朋友就此感慨道:“今天起台湾的围巾能更快寄到北京了。”台湾媒体也展望说,所谓的上午赴上海开会、下午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一日生活圈”将正式成为现实。
在冬天里,这真是一句温暖的话。它能让人感受到东海之南那座宝岛上的温度,和散发着热度的人心。三通是两岸民众多年来的心愿。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岸的人员和物资交流必须中转第三地,这不但耽误了人员的行动时间和商品的新鲜价值,而且让两岸民众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划下的深深距离。
从根本上说,三通是一种降低两岸交流成本的经济手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截弯取直”。截弯取直的两岸三通,意味着两岸民众正在逐渐拉直两岸关系中的弯道。这种歪曲的道路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意识形态的分野仍然在两岸民众的心中留下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陈水扁的8年执政,也可以说是“台独”意识浓厚的8年。这种现实政治的割裂,让人们即使拨开重重乡愁也看不到未来。
同时,截弯取直也意味着两岸在利益管理和均衡发展上的弯道正在逐渐拉直。一方面,两岸民众正在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关联体。除了投资和贸易更快增长以外,两岸利益关联也能够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因为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触及两岸的实体经济。尽管大陆的经济总量优于台湾,但台湾同样能够给大陆提供丰富的产品,而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合作可节约相当可观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并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台湾经济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这种利益关联体,当然也指的是问题的分担。近年来,台湾密切关注大陆的民生问题,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成为台湾媒体的焦点。而两岸三通的实现,也为大陆进一步关注民生、解决发展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机会。毕竟这是大陆与台湾民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大陆实现更大向心力的核心资源所在。
国台办主任王毅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讲话中都提到了“和”字,这个“和”字既是共识,也是两岸人心推动的分量。因为经济手段的变化,最终指向的是人心的变化。人们通过更加密切的往来,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分享彼此的市场,也分担共同的责任。其实近年来,两岸之间将心比心的工作并不少见。从相互承认高等学历,到尊重台商的合法权益,再到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湾旅行,两岸在发展民间关系上的态度正在趋于一致。尽管在政治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民间往来的热络,可以逐渐淡化意识形态问题的遗留。
两岸三通,开启了一个效率和温情并重的时代。政治经济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而人心则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情感。在两岸关系的历史岁月中,人们习惯于通过冰冷的数据来衡量,却忽略了那些有温度有情感的步伐。而民族的团聚,核心动力来自这种人心。两岸三通实现,最终发酵的恰恰是这种温度和情感,它让一湾海峡,变得更浅更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