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不只是深圳的事情
谌毅兵
深圳将在8月起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在今年准备完成500万张证件的发放,确保到明年上半年居住证拥有率达到九成。深圳赋予了居住证新的服务内容,持证者将有条件地享受在就业、教育、社保、房屋租赁等方面的优待。一旦持证时间达到十年,可以居住证为凭获得市民待遇。
在户籍制度不能作出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原有的户籍差别并没有改变,一个城市或地区根据本身实际,在人口管理和社会保障上进行改革和尝试当然值得鼓励和支持。而在个人户籍和社会保障、人口管理、社会服务相捆绑的社会体制下,深圳式居住证只能解决单个城市的部分人而不是全部人的问题。
深圳式居住证制度与其说是先进的制度尝试,不如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项变通措施。深圳面临人口管理压力加大,社会管理成本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社会主义示范市”建设,户籍与非户籍人口民生福利提高等诸多压力。可以说中央和地方、官员和居民、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都在看着深圳。但是,严格说来,深圳的所有问题其实是全国的问题,流动人口及相关的问题始终不是“深圳式”城市单个地方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以地方政府既有的财力和制度权限进行一些尝试就成为必然。
既然深圳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那就需要从国家层面作出整体安排和布局,以全国的改革,真正实现全体居民的“国民待遇”的平等性。首先,全国性的户籍制度改革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这是解决“暂住证”、“居住证”等事关民生问题的根本措施和手段。其次,在不能实行统一的公民户籍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地方和地方政府实行“居住证”制度,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国家要对统筹兼顾,作出战略安排,通过财政统筹及转移支付、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民生福利、减小地区差别等方法解决与居民户籍相连的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到那时,“居住证”就成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