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论片《大国崛起》新近播出,全国评论界一片沸腾,高谈阔论不绝于耳。这是绝对的主旋律。太平盛世须放歌,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形之下,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雪藏5年之久才在中央8套垃圾时段播出。尽管,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六国,最早以大国的形式出现,最早实行大国中央专制管理制度,而且一直沿袭到今天。
笔者最近一直在关注《大国崛起》的相关评论;也专门抽时间研读完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王中文的历史小说《秦始皇》。因而,我个人觉得,如果说《大国崛起》的侧重点在于国家实力的话,《秦始皇》则更多关注个人的崛起,试在次对比之。
王中文认为,“战国战国,没有战争非战国也”。那是一个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的年代,国家的诞生或者政局变革带有某些私利性和投机性。赵国经商的吕不韦就试图用一个赵女钓取一个国家,因而护子楚有功;楚国李园不惜出卖自己的老母和妹妹,去夺取一国政权。那么,顺理成章地,秦皇嬴政十三岁登基,利用李斯、尉缭等人的主张吞并六国后,他理所当然地认为秦国就是秦家的天下。
秦国的崛起,突出重围,似乎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皇帝秦皇嬴政一个人的崛起,视天下人们为草根。秦始皇创造性地发明了“朕”“寡人”等专有名词,专称他一个人;天下百姓则被称为“黔首”,也就是区别于秦始皇白脸的黑脸人;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不惜大建土木,劳命伤财;为了个人性欲的满足,不惜兰池相会聚集天下十二万女色。
秦始皇被不断崛起的六国刺客搞得黯然伤神。野火烧不尽,春风烧不尽。杀了燕国荆轲,崛起千万荆友。无奈之下,他也试图通过焚书坑儒等意识形态的手段,独尊法术排斥儒家,把个人意志强加到天下人头脑中。其结果适得其反,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秦始皇当真以为大国的崛起就是个人的崛起。于是,他渴求长生不老,“万岁万岁万万岁”,寻遍天下方士。所以,我们才看到历史荒唐的一面,那些所谓的方士徐福、卢生、石生才把秦始皇骗得团团转。他那么爱惜自己的生命,却冷漠了天下人的生命。秦始皇一开杀戒就是连诛几族,以至于落得赵高这个阉人也杀了秦始皇的十二公主和十公子。
尽管从领域来看,秦国的确是中国以统一大国第一次出现;但是如果按照历史学家约瑟夫·R斯特拉耶的观点,那时,中国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有产生。约瑟夫·R斯特拉耶指出: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某区域的统治者开始区分公权与私权,并开始用公权保护私权,用公权为私权服务。此前的“国家”公权掠夺私人财产,统治者的暴力是掠夺私产的工具。
邵建在《南方都市报》专栏文章《大国崛起应以个人为本》中谈到:国家本位就是“权力”本位,个人本位则是“权利”本位。权力本位,权利只有服从全力;权利本位,权力则服务于权利。实际上,秦始皇的国家本位权力体现则是他一个人或者少数“特殊利益集团”的“权利”本位,只是天下人“权利”服从于少数人的“权利”。
笔者觉得,从一个大国崛起的长远历史来看,国家、公司、个人起的作用应该协调均衡。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讲到全国化时指出: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主要动力是国家(1492——1800年),2.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公司(1800年左右-2000年),那么3.0版本则是发现的合作全球化的个人能力,这种容许和强制个人和小的集团,使其轻而易举、天衣无逢地融入到全球化的现象。我相信,推动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依然是崛起的大国,因而托马斯·弗里德曼全球化的比喻同样适合个人崛起与大国崛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