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仰,就会堕入物质泥潭
潘石屹
突然有一天,发现周围的人在谈话中使用“信仰”这个词的越来越多了,已逐渐代替了“理想”这个词。最先留意到这点时是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中听溯宁提到的,他说企业家一定要有信仰,信仰如何重要等等。我当时还问了他一句:“你指的信仰是什么?”他回答说,就是企业家精神,并列举了许多国内外的案例。之后又在新浪博客上看到黎鸣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他理解的信仰就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
前天,家里来了位朋友,她最近遇到了一件很不顺心的事,就给我和张欣讲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我们诉苦。我听完后劝她说,还是团结为重,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和对方坦诚地谈一谈,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她说,对方是没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就没有底线,没有底线就什么事都可以做出来,什么话也可以说出来。我当时也问她了同样的问题:“你说的信仰是什么?”她回答说,信什么都行,总要信点东西,如果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敬畏、没有了约束,人生和人生的行为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她的这种解释可能是对信仰最低层次的解释,最泛泛的解释。
我们大家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生活的目标很单一,就是填饱肚子、穿暖衣服,在年纪小的时候需要求学,接着就要养家糊口,总有一个具体的目标需要去努力才能实现。人到了中年之后,有些目标过时了,有些目标已经达到了,这时如果仍没有信仰,心里就会空荡荡的。有一次我和我们家的老人谈到一些事情,这位近80岁的老人说,我是***员,我不能说这样的话。当时,我从内心深处对他肃然起敬,活着有个目标,有可遵守和相信的东西,心里就踏实了。
这几天因为有事在香港住了一周,昨天才回到北京。在香港,看到了香港经济繁荣背后的一片嘈杂,“七一”香港人又要上街游行,但这样的事似乎并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除了报纸上说一说外,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几乎所有杂志的封面都是在报道一位61岁的老人花了1.2亿元,请了一个跳舞教练,后来又不知什么原因和这位跳舞教练打起官司,这件事就成为了香港大街小巷茶余酒后的谈资,大小媒体的八卦新闻。我顺手又拿起一本杂志,第一篇文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是写大陆宏观调控政策的,第一句话就是:“政府4月份出台了国八条,不见成效,6月份又出了国六条……”这哪跟哪呀?年份都搞错了,国八条是去年出了,国六条是今年出的,我再没有心思看下去了。到了沙田新城市广场,好容易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想休息一会,但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在大声地说话,因为在这一片嘈杂声中不大声说话谁也听不到谁,所以就只能互相比谁的声音大。大家都在快步地穿行、消费、购物……我头脑中一片空白,眼前这一切可能就是物质极度发展后的结果。想起徐志摩好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在巴黎咖啡馆里遇到的素妆的,安静沉思的女人,原话记不清了,也记不清文章是什么名字了,但还是能想像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能够安静地沉思在现在嘈杂的世界中显得很难得。
人生来是高贵的,最可怕的不是阴曹地府,而是自己思想的堕落,信仰在人生中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了它,人生就有了方向,就会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果失去信仰一定会堕入物质的泥潭不能自拔。所有你说的话,你做的事看起来都是你自己的事,但一定会有永远不变的奖与罚来对你的行为作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