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出国游的新对策
2006年07月06日14:46 南方周末
□符号
这次与老伴的澳新游,是拼入其他旅游团的,一行26人,公务14人;商务6人;自费如我俩者6人。公务、商务都来自内陆产煤大省劳动、经贸系统,是现职带“长”的队伍。一律持红本私出护照,但都经层层审批严格把关由公家付费由旅行社组团。对外名目是“考察”,收费则比我等自费者高出1/3至1/2。其中一部分当然要私下返回给个人以“零用”
的。这种跨地区、跨行业的公私“混合团”,旅游途中随处可见,已成为组团境外旅游的首选。还有少量持绿本公出护照而单独组团的,但后来发现,这种团除另雇导游、另租汽车外,所有行程、景点、旅店、餐馆,都同咱如影随行,多的只是一个“公务”的名目。
前年随团自费旅游欧洲所到之处也是如此,“公务”私出的队伍浩浩荡荡恰似当年“文革”的串连。用当地留学生的话说,叫做“干半天活,玩一周”,现在则是“半天活”也给免了,干脆成纯粹的“公务”旅游。
这种做法自然是备受各方欢迎的。它省却了公务员出境大量的“麻烦”,无须煞费苦心找接待单位发邀请函,如此大的批量哪有那么多的单位接待呢。旅行社出面,手续简便,安排细致,速度快捷。旅行社方面也十分欢迎,因为是“公家”出钱,如同医院开药方先问是不是公费报销,收费就比私出者高。“公务旅游”成大宗是势所必然。如果“公务”一旦紧缩,旅游业即可能如水银柱般迅速下跌。
“公务”团购买力特强,什么羊毛被、驼羊毛毯、羊胎素、澳宝乃至日本的雷达表、数码相机,一出手就是几千上万的现金,特产店里满是中国“采购团”。异国导游自然也是合不拢嘴,他们的提成每次都相当可观。其实公务团的“阔绰”是可以理解的。路费不用自己出,还有一定数额的返回,而各地的处、科级公职人员,轮到一次也不容易,带着多年的积蓄买点免税的名牌洋货,加上替亲戚朋友代买应属人之常情。
不少省几年前都发出过通知,要求对跨地区、跨部门的出国、出境团组加强监督,坚决制止公款出国旅游歪风云云;去年新华社专题报道,国家旅游局将公款出游作为全年整治的重点;有报纸更以《公款出国旅游行不通了》的大标题,让国人高兴了好多天。然而一时的收敛打住,带来的是更猛烈的反弹。有如闸门里的水,憋一阵子后夺门而出势不可挡。
其实一个继续探索改革开放的国家,让他的基层官员出去看一看瞧一瞧,是无可厚非甚至值得赞许的。只是这种一天也不“公务”的“团”满天飞,总不免有“羊头狗肉”之嫌。
这种“羊头狗肉”式的群体性“公务”,造成的更大损失是政府信誉即公信力的猛跌。信誉是社会隐形的平衡器。一个缺乏信誉的机制,导致道德成本的猛涨、社会机能的紊乱,并最终导致社会生活整个的诚信底线的失守。
如此众多的官员众口一词地将旅游当公务、将公务变旅游,那么脱口而出、熟练圆润、视若当然、毫无羞赧之心,那么要责怪国民素质的低下、道德的滑坡,也就显得滑稽与苛求。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煞住这种乱花纳税人钱的腐败风气,想靠这样的官员来担当荣辱观的教化,提高国民素质,只能是缘木求鱼。
由此想到不如干脆开一口子,明文规定将出去看看视作广义的学习班,也是对内地公职人员的一种奖励,既有利于那里经济与精神的成长,也有利于公信力的重建。
只怕这样一来,应聘公务员的队伍会排得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