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寻根 文 / 肖涛生
近几年来,我发觉自己对一些久远甚或古老的事物越发感兴趣,每每获识一点旧史,便仿佛正溯源而上,于岁月的长河畔觅到了先人们遗下的道道履痕,每一次触摸,都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激动。这履痕,还传达给我一种讯息、一种感悟,让我时刻感到自己并不孤独,我,不仅是先人们沧桑而坚定的步履之后一名真诚的追寻者,更是永流不断的根脉中一粒奔跳向前的鲜活细胞。
置身这座生养我的古城,对于它每一处在朝代兴废、时代变迁中幸存下来的古迹,都令我感到弥足珍贵与可亲。
我喜欢徜徉于护城河边那一条条古朴的街巷,喜欢坐在文光塔下,听那老者有滋有味地讲棉城的旧事,喜欢行走于城周围的山岩与江边,透过那些逸动的墨迹和动人传说,感受古城千年相承的风流余韵。
记得高中毕业后那段日子,我常常独自一人走到西岩“肖端蒙读书处”久坐。读书处不大,但僻静而清幽,是一座面朝东南、曾可以以观沧海的山房,房前有一突出的巨石,依畔巨石的是—棵粗壮高耸的古木,轻风徐来时,荫凉而爽朗,这里确是一读书静修的好去处。我想象着我这一位明代的同宗乡亲,在步人仕途以前,每天在黎明即起之后,轻轻打开肖府的大门,骑上一匹枣红或者黑亮的瘦马,沿中华路原新街向西郊进发。我相信他在这海潮岩(西岩)之上,读懂的并不仅仅是圣贤之书,这
山岩的灵性在慢慢渗漫着他的心灵,赋予了他更多的纯粹与智识,我相信他在掩卷之余,目视着滚滚南海波涛,定然有更多一番人生的思索与生命体悟。他继“进士父亲”之后也入驻翰林院,两袖清风、坦荡磊落,以至后来的“棒打江西王”的传说,我坚信定是西岩、是古城赋予了他这种高贵秉性的。
坐于“肖端蒙读书处”,手抚着古木粗硬的树皮、裸露的根部,一股相隔四百多年的余温即时传遍我周身,那是一道时光之流、自晋而下萦城不绝的风范。我想我已神会了肖端蒙,也承续了我寻觅已久的一部古城文化史的根脉。我不敢说我与肖端蒙有什么渊源,但他深受古城人民世代景仰和传颂的生平,却时刻回响在我的灵魂深处,令我获益匪浅。
此刻,我想到我的曾祖父,他今年正好—百岁,近年来他虽变得有点健忘,但身体依然无恙,与他谈话时,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向你重复讲一些旧事,他还会提到远在泰国的弟弟,以及早已断了音讯的其弟的子嗣。这令我记起了小的时候,曾祖父总会每天来家接我,牵着我的小手,一起到文光塔下听说书人讲古,或者带我去看不用买票的电影,因为这里很多人都熟识并敬重这位白须髯髯的长者。有时候我想,若将曾祖父记忆中最精华的部分像摄影底片那样冲洗出来,该是一部蔚为大观的古城百年史的生动画卷了。
曾祖父年轻时是一名魁梧强健的渔夫,终年击桨于海上,风浪不惊。听老人们讲,他平日里待人忠厚和善,更令人翘拇指的是,壮年时在每年的端午龙舟赛会上,他指挥的龙舟总能夺得头镖。而到了晚年,他却归依了文光塔,几乎日日不间断地踱步到塔下,听听说书人讲古,或找老哥老弟们闲谈。我想,事情并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叙说的,我总觉得文光塔它不仅仅是作为一座塔而存在着,它更是一座无形的神塑,是一棵有着四百多年树龄的大榕树,每一个古城的人都是它的根须,在我们觉察不到的意识深处,早已与它融汇同息、血肉相连了。因此我想,哪怕远在他乡、离别多年的游子,也会夜夜思念着那高耸人云的塔姿,梦里总会魂兮归来,绕塔不散。所以我相信曾祖父每日总要走那么远的路来到文光塔下,实是一种召唤,只有在塔下,他才会像个孩子那样,感到归家的温暖。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的祖父,他年轻时曾远行于粤北、江西和香港,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故乡,并将全部的热血洒在了练江岸畔的这一片土地。听上一代的人讲,他是个有文化的人,是土改时期的好干部,当过小学校长、乡干部,四十五岁过早辞世时,县里还为他开了个追悼会,参加人数多达三、四百人。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但我想我已读懂了祖父,相信他还远在异乡时,定然是听到了古城无声的召唤才归来的,当他的跫音重又回响在文光塔下,他也定然体味出了那种归来的释然与惬意。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却又坚韧不屈,他平凡工作且令人称道怀念,我相信我现在乃至今后所走的道路,将有祖父的身影在默默指引着,他将时刻警醒我,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古城真正的儿郎……
在古城,随着社会进步,许多旧有的事物和观念正在逐渐改变着,而不变的依旧是围坐于工夫茶边的亲情的温馨和凝聚力;依旧是年年清明的祭祖仪式中,直面先人的那份清醒和励志图强;依旧是一脉相承的血液和梦想!
达尔文经过深入考察与研究,提出了“物种起源说”,目的是为了让人类了解自己的过去,以便更好地认识未来;让我们知道人类伟大的文明进程和所历经的艰辛与磨难,进而锲而不舍地更好地来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凡人如我,亦希望了解在我出生之前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想知道前人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与其无关,但我以为绝对必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着,还是一根无形的大动脉中一滴鲜活的血液,是生命链环中细微但却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有责任去承续些什么,创造些什么。
当从东山上俯瞰古城时,我感到振奋,一股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古城,已初具城市的风姿了。我相信我们这一代跨世纪的青年,定将义无返顾地肩负起时代的重托,继承父辈乃至祖辈坚韧向前的拓荒精神,以更高的视点、全新的观念来打造脚下这方热土,以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宣示。
因为,我们是古城之根,是练江、榕江、韩江之根,是珠江、扬子江之根,更是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中华民族之根脉!
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欢迎发表文章!本站求质不求量。希望所发文章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遵守法律和政府有关规定。内容要有积极意义,健康向上!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文责自负!谢谢各位!感谢大家对文存的访问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