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春笋作文网校、工作室、本站』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7)
----  哈哈哈,真搞笑!居然把1989年错为2009年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3384)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7-12-03 10:58:14
--  哈哈哈,真搞笑!居然把1989年错为2009年
往日里认真得过了头的我,近期因生活出现一点麻烦而神思恍惚,屡屡出错。
有位校长说要推荐我去某私立学校任职,该校领导让我写份教学经历,我居然把1989年错为2009年,对方一看,还以为是我说谎出了马脚呢。说来真好笑,我把这份资料先拿给那位推荐我的校长看了,他也没发现差错。在家里让朋友看了,他也没发现差错。其实说穿了就是运气的事吧。运气说我这次要去该校肯定去不成。我的资历是可以的吧,总得有个去不成的原因吧。原因就在这里了:“这个人要么说谎说得不圆满,要么做事太马虎,这种人是不能用的。”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7-12-03 10:59:22
--  
哈哈哈,真搞笑!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7-12-03 12:37:48
--  

话说快了又让人误会了是不是?

上面这帖子刚发上去,很快有朋友打电话来问,生活出现了什么麻烦,需要帮助吗?让李某十分感激!

其实所谓麻烦,并非困难,而是有些事情需要考虑,一时拿不定主意。

到了这个年纪,上老下小的,一家人就靠我这点工资过日子,要投资什么,难免缩头缩尾的,不是我胆小,而是有家庭责任感。

思虑太多,致近日有点恍惚。

而打算到某校任职,也是食饱买包的事,主要是目前办班主要在双休日,周一至周五想再找点事做。


--  作者:筱麦茶
--  发布时间:2007-12-03 16:49:33
--  

老师,你教过我初二的历史,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我姓李哦,跟丽娟是同学.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7-12-03 17:10:46
--  
楼上好!我记得的,谢谢!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7-12-03 17:12:23
--  

近期生活状况并不错,可精神状态确实极差。是病了吗,还是离开公司(请长假)没有了心理压力一下子有点瘫下来的感觉?或者两者兼有。上午发现近日所写“教学经历”中两处“1989年”错为“2009年”,改了过来,又重读一遍,居然没有发现一处“1987年”错为“2007年”。短短121个字,错了这么多。下午又去见一位管人事的领导,材料送上去后才发现。与该领导谈话时,状态也很不到位,失魂落魄似的。

这个经历也让我更明白一个道理:谁都可能在某个时候状态不好,出错多多,要宽容。也明白在人生一些关键时候,出了错,状态不好,你就要输,比如高考、比如面试,等等。输了就输了,是你真的不够好,怪不得任何人。

幸好我不是司机,不是从事危险职业。字写错了就改,话说错了重说一遍。一次应聘失败在人生中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挫折,就像打牌输了一样,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是司机,是从事危险职业的,那我可能已经不能在这儿数落自己的错误了。阿弥陀佛。佛赐平安!

昨天因家里停电去网吧上网给朋友信,丢失了记录朋友电话、信箱等信息的小本子,发现后立即回网吧寻找,找不到了。虽有备份,但重要信息遗失,很怕落在坏人手里,被用于犯罪。这更加重了我今日的沮丧。

下午收到新版的广东省作家会员证,很漂亮精致的,但我的出生年“1966年”被错为“1953年”,只得寄回去更正。什么人都可能出错。宽容吧!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7-12-03 17:26:26
--  

下面干脆把这份老是出错的资料发在这儿吧。请大家指正了!谢谢!

其中“教学经历”中有些年份可能不是很准确吧。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7-12-03 17:28:21
--  

李乙隆应聘资料

 

 

简介

李乙隆,男,196610月生,大专学历,籍贯潮阳,汉族,无党派。教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历史。当过报刊编辑、记者,网站总编。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杂文、时评、诗歌共300多篇(首),在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出版过四部著作,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市作协理事。当过企业策划部经理、副总经理,创办并主编过多份企业报刊,为企业撰写过大量应用文。2005年创办春笋作文辅导中心、《春笋作文》报。

电话: 电子信箱:liyilong@21cn.com

个人网站:www.liyilong.com

 

 

李乙隆(春笋作文)教育理念

一、激发阅读和写作的兴趣,通过阅读、写作、辩论、讲述、表演等,提高综合素质,打下文科基础,培育人文精神;

二、主张把阅读和写作当成一种精神享受;

三、注重社会实践,强化行动能力;

四、重视身心健康和气质风度,培养乐观、上进、平和的心理素质及从容、礼貌、洒脱、友善的习惯;

五、热爱科学,敬重善良、正义的宗教和优质的传统文化;

六、推崇宪政、自由、民主、平等;

七、热爱自然,爱护环境,怜惜生命;

八、塑造善良、正直、宽容、诚信的品质;

九、倡导尽职负责,乐于奉献;

十、提倡春笋作文的学生友爱互助。

 

 

李乙隆教学经历

1987年至1989年在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五田小学、两英镇埔美小学教语文、任班主任。

1989年至1993年在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禾皋中学任教,先教初二语文、初二历史,后教初三语文、初二历史,任班主任。

1993年至1994年在汕头市潮阳区凤岗中学教初二语文,任班主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17:31:42编辑过]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7-12-03 17:29:06
--  

李乙隆履历

1983年开始发表文章。

19852月到红场区委办公室(现改为镇委办公室)工作,同时兼文化站部分工作。

1985年底到曲江县文化馆编辑《曲江文艺》。

1986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

1987年回潮阳教书。

1991年取得新闻专业大专学历。

1992年曾一度在深圳一外资企业写字楼工作。后回潮阳,继续教书。

1994年到汕头特区工商时报社当记者、副刊主编。

1996年出版散文集《梅雨时节的美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诗集《邂逅一种心情》(内部出版)。

19973月为汕头澳士兰公司创办并主编对开四版、每月一期的《澳士兰报》。该报向牛奶订户赠阅。第一版是《企业之窗、订户之声》,是公司与牛奶订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主要刊登企业动态、牛奶知识及订户来信;第二版主要是《学生园地》、刊登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并对其评点;第三版主要是《社会纵横》,转载一些引人入胜的社会特写和纪实文章;第四版是《家园》,主要发表讴歌亲情友情爱情、抒发人生感悟的作品;还有中缝的《卡拉OK》、《诗走廊》、《真情寄语》、《幽他一默》、《家事指南》等。注重稿件的可读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注重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力求内容上雅俗共赏,版面上赏心悦目。

199710月往潮州某食品公司兼职广告策划经理,创办并主编企业报。该报向消费者赠阅。第一、二版刊登企业资讯和产品介绍,第三、四版及中缝分别辟为《家庭百事通》、《人生七彩虹》、《幽他一默》、《诗走廊》。

199910月任某名牌酒厂全国总经销处总经理助理,开始涉足销售管理和企业制度建设。

20002月起任上海新高潮集团《新高潮周报》总编,把原来相当于会议讲话汇编的八开油印小报改为四开四版彩印报。该报第一版为新闻版《企业之窗》,第二、三、四版及中缝分别辟为《打工朋友》、《休闲时空》、《生活百科》、《社会纵横》、《经济之窗》、《企业论坛》、《网络文摘》、《市场营销》、《家园》、《信息短波》、《诗走廊》、《真情寄语》等。同时以企业报总编身份自觉肩负起这一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完善企业CI策划,进行企业文化重塑;提出“内树正气、外树形象”的企业文化宗旨及“抓文化促生产,抓宣传促销售”的工作方针;通过以企业报为主导的,包括广播电视站、网站、宣传栏、黑板报、员工手册、企业歌、企业三字经、企业干部“心”字歌、企业标语、企业语录、晚会等各种载体、媒体、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企业理念的灌输、企业精神的培育;努力使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下,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20014月出版散文集《我为你北望中原》(中国文联出版社),5月出版散文集《山村岁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7月任汕头澳士兰公司企划部经理,后兼任助理总经理,成为公司第二把手,注重企业制度建设。复办《澳士兰》报。不久,应邀利用业余时间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创办并主编企业刊物。设卷首语、资讯篇、人物篇、知识篇、文化篇、客户篇、言论篇等栏目。

20022月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

20042月往深圳任某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兼该公司商务网站内容总编。

20057月应邀回到以前工作过的一家企业任第二把手,因有较好的切入点,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迅速打开局面,在解决企业历史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给整个企业带来了转机,确定了企业近期发展方向。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7-12-03 17:31:02
--  

李乙隆1995—2002年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篇目


《相信你会被我感动》(歌评):95年2月15日《星期六大世界》;
《女人的唠叨是小雨》(散文):95年3月3日《信息时报》;
《朋友小K》(散文):95年5月《黄金时代》;
《浅评校园民谣》(歌评):95年5月5日《信息时报》;
《记忆,漫过童年的河流》(散文)95年6月23日《南方农村报》;
《享受平静》(散文诗):95年7月《法制画报》;
《朋友是……》(散文诗):95年7月1日《生活科学周刊》;
《赤米溪,生命的河流》(散文):95年7月14日《南方农村报》;
《沧桑》(散文):95年7月29日《特区时报》;
《人生不是梦》(散文诗):95年8月1日《家庭科学报》;
《年轻》(散文诗):95年8月24日《特区时报》;
《昨夜微霜》(散文诗):95年9月1日《广东侨报》;
《草霉,草霉》(散文):95年9月1日《南方农村报》;
《位置》(散文诗):95年9月2日《特区时报》;
《生活没有错》(散文诗):95年9月《法制画报》;
《耕余琐思》(随笔):95年9月9日《特区时报》;
《为师趣事》(散文):95年10月6日《南方农村报》;
《是谁,站在夜里听我唱歌》(散文):95年11月10日《南方农村报》;
《可能一生默默无闻》、《生命本色》(诗歌):95年10月《广东教育》;
《向往拉萨》(散文诗):96年2月1日《特区时报》;
《宋江打虎》(故事新编):96年3月14日《特区时报》;
《永远的乡愁》(散文):96年3月25日《南方农村报》;
《在家乡教书的朋友》(小说):96年5月27日《南方农村报》;
《走向远方》(散文):96年6月6日《特区时报》;
96年下半年在《特区时报》开辟《短笛无腔》专栏,共发散文诗10篇;
96年下半年在《华西都市报》开辟《感觉魔方》专栏,共发散文诗25篇;
《如此送戏下乡》(杂文):96年7月《南方农村报》;
《李乙隆散文二题》:96年8月29日《特区时报》;
《医学劝善》(杂文):96年12月23日《南方农村报》;
《教我跳舞的女孩》(小说):97年1月23日《特区时报》;
《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受苦》(散文):97年1月9日《现代企业报》;
《断想》(杂文):97年3月6日《现代企业报》;
《魂兮归来》(杂文):97年3月16日《杂文报》;
《想起母亲》(散文):97年4月14日《南方农村报》;
《男子气》(散文诗):97年5月16日《新舞台》;
《路缘》(小说):97年5月30日《新舞台》;
《家园》(散文):97年6月14日《信息时报》;
《山村岁月》(散文):97年5月26日《南方农村报》;
《站亭凝眸》(小说):97年7月《女士》;
《慎言慎听》(杂文):97年10月《美与时代》;
《村落》(散文):97年11月10日《南方农村报》;
《诗为何物》(杂文):97年11月《岭南文报》;
《演好配角》(杂文):98年1月《美与时代》;
《母亲心里的痛》(散文):98年5月20日《华西都市报》;
《戴棘仔花的女孩》(散文):98年7月2日《广东劳动报》;
《其实只是路过》(小说):98年7月《创业者》;
《总怕自己在午夜醒来》(诗歌):98年9月《创业者》;
《我为你北望中原》(小说):98年9月《创业者》;
《不见当初的夜晚》(散文):98年9月《人在旅途》;
《我不要你陪我历尽沧桑》(散文):98年10月《金城》;
《雨中的背影》(小说):98年10月《东方明星》;
《眼神的含义没有答案》(散文):98年11月《美与时代》;
《家园人物志(三篇)》(小说):99年1月《小小说月报》;
《姐,回家吧》(小说):99年1月《东方明星》;
《文友二题》(散文):99年1月13日《南方工报》;
《那一夜月白风清》(小说):99年1月17日《燕赵都市报》;
《想起家乡的一个女孩》(散文):99年3月《东方明星》;
《阅读寂寞》(散文诗):99年3月12日《美食导报》;
《细数旧行当》(散文):99年3月16日《南方农村报》;
《回首那一片温柔》(散文):99年4月23日《美食导报》;
《一个男洗发工的奇遇》(小说):99年4月《东方明星》;
《借我的肩膀让你一哭》(小说):99年7月《东方明星》;
《戴棘仔花的女孩》(散文):99年7月2日《广东劳动报》;
《不再同行》(散文诗):99年7月14日《南方工报》;
《母爱》(散文):99年9月《晚霞》;
《隐居时期的爱情》(散文):99年10月《东方明星》;
《感觉李商隐》(诗歌):99年11月《创业者》;
《伟的奇遇》(小说):99年11月《通俗小说报》;
《泪湿秋风》(散文):2000年1月《创业者》;
《破祠堂的那一夜》(小说):2000年2月《通俗小说报》;
《积肥的回忆》(散文):2000年6月《珠江》;
《寸草春晖》(散文):2000年6月28日《新闻报》;
《爱情,溅湿了初夏那场急雨》(小说):2000年4月《青年时代》;
《她陪我走过一段灰暗的日子》(小说):2000年8月《珠江》;
《随遇而安》(散文):2000年12月《珠江》;
《不见当初的夜晚》(散文):2001年6月《青年一代》;
《婚恋问题忧思录》(社会调查报告):2001年7月《家园》;
《话说性感》(随笔):2001年《榕树下丛书》;
《哑仔吃黄连》(小说):2001年10月《珠江》;
《鱼雁有情人无情》(散文):2001年10月《青年一代》;
《不能从头再来》(散文):2001年12月《珠江》;
《奶酪还得自己去找》(书评):2002年2月26日《信息时报》;
《生产需要》(小小说):2002年3月11日《信息时报》;
《请领导吃饭》(小小说):2002年4月4日《信息时报》;
《我不是你的同志》(杂文):2002年4月4日《家庭周末报》;
《矫枉过正》(小小说):2002年4月29日《信息时报》;
《我陪你坐过这一宵雨声》(散文):2002年6月《中外书摘》;
《同情乞丐》(杂文):2002年8月25日《家庭周末报》;
《“干部文凭”小议》(杂文):2002年10月2日《广东工商报》;
《风景这边独好》(杂文):2002年9月12日《家庭周末报》;
《从儿童歌曲〈一分钱〉谈开去》(杂文):2002年10月30日《广东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