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文学园地』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4)
----  [推荐]马同成:构建家园的诗意可能性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id=4024)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9-05-26 00:40:26
--  [推荐]马同成:构建家园的诗意可能性

构建家园的诗意可能性
——潮南现代诗歌创作述评
马同成
                                                我开始按捺不住枝头的骚动
                                                呼唤烟霞起处那迷蒙的风景
                                             ——黄潮龙《站在这片燃烧的热土上》

    汕头市潮南区在地方行政区划版图上显示其朝气与活力,其实仅是最近三二年间的事。这片热土处于南海一隅,域内十多公里的海岸线和大片山水似乎是大自然馈赠给这一百多余万子民的生存礼物。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流程中,我们能一再地再现历次文化建构的场景,尤其是文学方面,明清以降,直至当代,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及至全国均可传世的佳作巨制。

   不管说是地理现象也好,文化责任使然也好,潮南在当代文学创作上,用短短二十年时间,合力重新创造了地方文学史上的又一个制高点,本土作家董建伟、陈致和等人在耕读之余,各自创作了数以百万言的作品,但是,令人稍稍遗憾的是,上述二位名家创作主体均是散文,在他们的同代人中,赵广、陈德钦、周修忠等人也著作颇丰,可以说,中老年作家中,诗歌写作似乎游离于文学创作主流之外,给后学遗留了太多的空白。

   可喜的是,文化传承的理性自觉,使一批更年轻的作家在文体选择上主动向现代诗歌靠拢。一大批“60后”、“70后”及至新生代的“80后”作家,以现代诗写作为其目的。在近年诗歌式微的背景下,默默表达,轻轻歌吟,用激情与理性记录潮南人在建设家园之余诗意的生存状态,体现了这个南海滨区划的诗学渊源和人文环境。《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新时期宽松的文化坏境给这批年轻人提供了独立、平等、和谐的写作园地,并将之逐步推上前沿。依笔者浅见,近年来诗歌创作活跃并有所收获的应推黄潮龙、古先彦、李瑞林、李乙隆、马陈兵、钟立、陆泽涛、钟廷良、张育珊、张燕卿、陈敏等人,他们有的是本籍诗人,有的因工作关系到了这个新生区划。共同的语言使这一班人自觉走到一起,形成群体,不以外界评价为依托,又主动与当下诗歌流潮同步,甚至以前瞻的眼光参与整个诗歌理想的重建。此期间,先后结集出版诗集九部,此外,还有一批作品被收入各种年度选本,在多份报刊推出个人诗歌作品专辑。近年来,李乙隆、陆泽涛、张育珊等人还在网络上或设立个人诗歌论坛,或推出个人诗歌文集,较好地向诗歌界展现了潮南诗歌创作的成绩。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黄潮龙、古先彦、李瑞林、李乙隆有幸经历于整个朦胧诗时代,时代和现实触使这批诗人摒弃功利,这离商业和政治,在人生最活跃的时期写下了大量诗篇。
    黄潮龙与抒情诗结缘颇早,上世纪80年代就已在报刊发表作品,参与主持一份诗歌刊物,真诚投身诗歌也换来不俗成果,至今在行政工作之余,仍然笔耕不辍,佳作纷呈,有批评家称其写诗是为一颗纯净而透明的心去关心这世界、这人生。无论是人、景、事,黄潮龙诗中的意象古典韵味浓郁,地方色彩很有个性,“南方的河流是颤动着的倾诉/流出一条候鸟的归路/一阵羽毛拍击空气的微音/使我疲弱的头颅/长满听春的耳朵”。难能可贵的是,黄潮龙将整个潮汕大地的一草一木一景一事均置于诗歌之中,以诗性洞察人性,《千里韩江》、《潮阳英歌》等作品写得荡气回肠,还有写“终南”石,写仙城等篇章让人读后有如是感觉:我略一荡漾/止水的心便舞出洛神/所有的波涛都追随她的微步盈盈。

   从山村走向城镇的古先彦、李瑞林和李乙隆从不避讳自身来自贫困的大山。以“山里人”自称的古先彦写诗侠骨丹心,从早前的《情感河》到近期的《草语》看,两部诗集都有共同处,都是处于“我到来,我看见,我说出”的临界点,离开大山多年并没有脱离草根阶层的本质,对养育他的故乡有着与生俱来的深情,然而,呈现于文本的又是如此冷静、刚毅与悲悯:不屈的家园,握紧拳头/握紧十五号刮不走的骨气和力量。这是目睹家园遭受台风的共勉。诸如此类,构成了古先彦的诗歌天地,从1990年《逃离宿舍——献给我的中文系》的少年豪情和迷惘,到1998年《写给妻子》的悲欢交集,古先彦的诗歌历程其实就是心路历程。读斯诗,我相信读者能与他一起梦回大山。同时,我还相信,古先彦的诗歌创作尺度就是对生活感恩的尺度。

   这种精神走向同样体现在李瑞林和李乙隆的诗歌中。

   对于诗歌,李瑞林内心永远是抒情的,从那山那水走来的人,一路风尘一路歌,除了对山居岁月的深切眷恋,更多的体现于发现美。一方面,对于山里世界地思考迫使他不断调整创作走向,一方面,他又不断赋于大山以美。一切阴郁压抑的只是暂时的。他的早期作品我们便能看出其心态:露珠一样晶莹的是她的眼睛/草莓一样红润的是她的嘴唇/你不爱她你会后悔的。“诗”之于李瑞林,无疑是家园,无疑是精神上的不可亵渎。由于工作和创作探索的改变,现在,李瑞林已经很少创作诗歌了,我期待这位现以散文为主创的作家,重新回到他的“诗人”角色上来,为潮南诗坛再谱新章。

    一直在外穿州过省的李乙隆,目前正在汕头长住,这也许是一种根源的关系,走得再远也无法脱离使他牵挂而梦萦的家乡,在成功进行企业文化策划的同时,这位仁兄目前以网络为主创阵地,成就热帖博客,左手诗歌右手杂论,他捣鼓的世界上最长的一封信写得声情并茂,血性柔情,年届不惑而诗情十足,其每天一首的《短信时代的365封情书》正在连续贴出,点击数已过十万。这是潮南诗歌2005年的一大亮点。我祝福这位与现实拔河的诗人体重与手艺均与时俱进。

    更年轻的个人生命体验正在形成。“70后”一批作者在上一代诗人的提携指点下,形成对个体的理解和写作立场。钟廷良、陆泽涛等一干青年诗人,在创作上拥有自己的诗歌常识,叙述的在场感更趋强烈,一方面,在迷惑的尘世他们不懈追求和实践一份诗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在一再瓦解道德力量,意象更为繁复,主题更为淡化。钟廷良在《无题》中写道:该起身了,我朝镜子瞥了一眼/沉默的手,简单地整理着五官/大街上有奔跑的声音,那些失眠的人们啊。觉醒与自认先知形成青年诗人们的价值取向,口语化和“下半身”话题也渐渐成为新的诗歌景观。陆泽涛的诗又代表着另一新生力量的风格,抒情中不时加以思考,对生活抱以乐观,对地方文化加以诗的解构。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业已百年。为数众多诗人在历史的诗卷上题下自己的名字,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增添了亮丽一笔。目前,处于建设新家园的潮南诗人们,意气风发,创作热情高涨,新的诗歌丰收已可期待。生存是诗意的,栖居是诗意的。各人的独立空间在时空和历史机遇的大背景下,合力形成新的精神归宿。这片盛产文化的大地,每天都用母性的声音向诗歌呼唤。文化进程需要诗歌,这也是诗人的需要。是的,在诗歌面前,每个人都在为创造高于现实的现实努力,试图将自由写作推上精神生活的平台,感受即使再微小地律动:
        光芒继续升起
        普照平凡的时间和空间
         ——古先彦《零点,听零点乐队》
                                                     2005.9.27

原载2005年《潮南诗歌》第一辑,倒数第二段处漏女作者专评800字,原稿灭失。
没有修改作时间,被潮龙兄催急了,一边涂鸦,一边骂娘,当时他在印刷厂等这个东东排版开印。因为要在书里刊出,所以不为难主人,写得很阳光,或许那时候也是这般热血。

乙隆兄等诸位一笑,当作表扬信。


--  作者:林琳琳
--  发布时间:2009-05-29 13:08:41
--  
一直在外穿州过省的李乙隆,目前正在汕头长住,这也许是一种根源的关系,走得再远也无法脱离使他牵挂而梦萦的家乡,在成功进行企业文化策划的同时,这位仁兄目前以网络为主创阵地,成就热帖博客,左手诗歌右手杂论,他捣鼓的世界上最长的一封信写得声情并茂,血性柔情,年届不惑而诗情十足,其每天一首的《短信时代的365封情书》正在连续贴出,点击数已过十万。这是潮南诗歌2005年的一大亮点。我祝福这位与现实拔河的诗人体重与手艺均与时俱进。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9-06-11 21:31:22
--  
非常感谢马校或马会对李某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