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文学园地』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4)
----  女作家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图)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id=2510)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11-13 16:18:46
--  女作家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图)

女作家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图)

2006-11-12 17:45:27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今日下午在此间选举铁凝担任中国作协新主席。
  
  中国作协过去几十年有两名主席,分别是茅盾(1949年至1981年)和巴金(1984年至2005年),两人都是中国文学巨匠,在担任作协主席的同时也出任中国政协副主席。
  
  现年49岁的铁凝生于河北,从事文学创作30年,出任中国作协主席之前担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麦秸垛》、《铁凝日记》、《笨花》等。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现年49岁。与前两任相较,茅盾在53岁时走马上任,巴金则以80高龄担任该职;本届作协主席年龄首次降至50岁以下,同时也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1949年7月23日在北平成立。1953年10月,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资料图片:2006年5月6日,铁凝的新作《笨花》在河北省邯郸市公开发行,铁凝为现场购买到该书的读者签名留念。 中新社发 晓忠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11-13 16:19:51
--  

作协重启玫瑰之门 作家肩负良知期望
 
    2006-11-13 10:10:1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昨天下午,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新主席。她是继矛盾、巴金以来,中国作协的第三任主席,也是上任时最年轻的作家。在这个职位空缺了整整一年之后,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体制面临变革、文学创作屡遭诟病、作家协会饱受争议的当口,铁凝的走马上任十分令人瞩目,她所领导的中国作协的动向事关大体。

  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作家协会的体制成为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自愿联合的社会团体,更是一个国家正部级单位,一个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六千余人组成的全国各地分层结构的权力机构。

  自国家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作家协会的存废就面临争议。就作家个体而言,拿着国家的钱写自己的作品,稿费和荣誉都归于个人,其合理性遭到质疑;对于作协机构来说,其衙门化和官僚作风日益严重,其行政权力不仅无助于文学的进步,反而可能压制作家的创作自由。

  这次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的隆重召开,作协机构的重新组建,意味着这种存废之争暂时只能寓居于舆论和学术范畴,全国统一领导的各级作家协会仍将运转如常。那么,以铁凝为首的作协新的领导班子所要思考的问题,应当是在人类21世纪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中国这样一家遗世而独立的机构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独特的体制使得中国作家协会掌握着比世界上任何笔会或写作基金都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是,权力愈大,则责任愈大,而不应该相反。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体制,真正的作家都应该代表人类自由的灵魂而舞蹈,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想象是他们创作的基础。因此,作家协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地维护作家的创作自由,而不是以官僚机构的权力意识和刻板作风去限制这种自由。狭隘的意识和现实的利益纷争,都可能成为创作自由的障碍,分散的作家有时无力对抗,跟任何行业协会的功能一样,作家协会利用组织的力量,清扫这些精神文化领域的障碍、促进文学繁荣,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应当承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潮起潮落,各类作家星光耀眼,从伤痕文学到网络玄幻小说,无论是对想象空间的开掘,还是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探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战绩。但是,与读者对作家的期望相比,文坛风景总体还是令人失望的,甚至呈现衰败之势。近年来中国作家屡遭诟病的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时代急剧变化的把握无力,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的认知无能,以及对社会矛盾和现实弊端的刻意回避。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不能全都归咎于作协,但是作协如何正视这些批评,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为勇敢地担当社会良知的作家助一臂之力,却值得新的作协领导班子认真对待。

  作协不仅决定着谁可以端上专职创作的铁饭碗,还掌控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文学期刊,开办着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等学习和培训机构,举办着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有多少作家人浮于事,有多少刊物混天度日,有多少学习只为文凭,又有多少奖项名不副实?新的作协将任其委顿呢,还是重整旗鼓?

  民众对于作家的社会良知的期待,也意味着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前,代表作家的作协是否应该发出声音、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很多时候,作家并没有沉默的权利。

  相较于前两任作协主席要么身兼数职、社会事务繁重,要么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们对年轻的铁凝更寄予厚望,不仅仅是期望她荣升以后还能继续写出好作品,更期望她能以特殊的作协体制为中国作家的创作良知而摇旗呐喊。

 
 


--  作者:我思我在
--  发布时间:2006-11-16 10:30:01
--  

铁凝能否将作协凝聚成钢? 


 博主:bacon8474

  铁凝击败王蒙等人成为新一届作协主席,这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因为铁凝的优势明摆在那儿,用我们过去常说的话,可谓“又红又专”,既是作协副主席,又是中央候补委员。

  不过,我对铁凝领导下的作协是否有新气象持怀疑态度。因为铁凝的“红”和作协的“红”是浑然一体的,一旦破坏了这点就不和谐了。我不知道文学是什么颜色,但相信绝对不是纯红或者纯绿什么的。有人曾戏言,作协就是做鞋,但做鞋哪有那么高级。做鞋的就是做鞋的,他不会一面说自己是民间机构,一面说自己的舅子就是当今天子。做鞋的只要老百姓喜欢,他就做出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鞋,也不会指导别人只穿什么颜色的鞋子。

  作协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一向不太清楚,因为见到不少乱七八糟的人混进去的缘故。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地去作协的网址详细地查看一下(www.chinawriter.com.cn/zuoxe/zuoxie_jianjie.asp),粘贴作协任务的内容如下:组织作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文学评奖,对优秀的创作成果和创作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进行文学理论研究,开展健康说理的文学评论和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等等。

  莫不成全世界的作协都肩负如此重任?我又去美国作家协会的网址看了一下(www.authorsguild.org/?p=50),人家就干两种事:一是维护作家的权益,二是学术交流。所以这个英文名称都有差异。我们管作家叫“writer”,人家管作家叫“author”。这种翻译的差别很精妙,writer是你只要会写就行;而author则是要写得好写得专业,还含有版权的意思。

  据说很多真正的作家并不关心谁当主席,我想这是违心的话。他们何尝不想天马行空地写,何尝不想有个组织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惜他们经常二者都得不到。于是就麻木了,结果很多人要么想像力消失,要么就是陷入俗务不可脱身。就像有些歌手一样,走红了一首歌,然后还是要去酒吧或街头卖唱。不关心应是无力关心。

  对于我这种连文学青年都算不上的人来说,更没有力量改变什么。我能做的只能是远离大多数的当代小说,翻翻以前的或者诺贝尔奖之类的书。

  


--  作者:我思我在
--  发布时间:2006-11-16 10:30:18
--  

铁凝:我乐意当官但心是自由的
 
中国网
 
    自文学巨匠巴金去年逝世后一直悬空的中国作协主席一职,正式由年仅49岁的女作家铁凝接任。这名作协原主席团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女性副主席,自此成为中国作协50年来继矛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任掌门人。被誉为美女作家的她是如何看待自己在文坛中的地位,她又是如何适应在官场和文学中的双重身份的,在以往媒体对铁凝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铁凝简历

    1957生于北京,现年49岁,单身。祖籍河北赵县。

    1975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9在保定地区《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2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之后名声鹊起

    1984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

    1985年,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该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先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等

    1975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逐渐退却,在河北保定,一个读完高中的丫头来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

    经历:

     城市“小姐”来做村姑,是因她为对文学的“妄想”。年少时铁凝一直很喜欢孙犁这位“白洋淀派”文学代表人物。

    在那个年代,文学老前辈们常教导“要想成为真正的作家,需要去农村体验生活”。她放弃了留城和进二炮文工团当演员的机会,把自己放逐在农村。回忆那个时代,她说“想做女高尔基”。

    在农村插队的日子,她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质朴的农村女孩的形象在她心里孕育起来,4年以后她回到保定,在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1982年,她把自己心里的女孩形象写出来,就成了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淳朴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小说获当年优秀短篇小说奖。

    从香雪开始,一个个女性形象被她塑造出来。她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女人和她们的心理,反映她们的理想和追求、矛盾和痛苦、生存和斗争,这成为她小说一贯的主题。她被贴上“女性主义写作”的标签,虽然她并不认同。

    “我不属于哪一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

    “我最希望的就是达到第三性的写作境界。这个思想的萌芽在我写《玫瑰门》的时候就开始了。”

    铁凝把对第三性写作境界的追求作为自己写作的最高境界,她认为获得第三性的视角会有一种超越之感。

    用官员的身份帮助作家

    在铁凝的身份中,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等多个身份显得扎眼。

    在“文人”眼中,作家本来应该是自由的思想者,甚至是反叛者,但是铁凝在这些身份中游刃有余。她的创作并没有因为官方身份受到什么影响。为批评界所诟病的身份问题,在她手里就像拿捏文字一样精准而恰当。

    多年以后铁凝说“我乐意做一个官员”。这种直率的表达,让人看到她的坦率。

    “对于这些身份我都很看重,但我更看重的是我的作家身份。”铁凝说。铁凝一直试图不把这三种身份人为地放在一起。但是现在任何一个人都已经不是一个自然人,她说自己从来不愿把三者割裂开来。

    “我是一个官员,这样我能用自身的能力去帮助作家,年老的或者年轻的。”从下乡插队到今天成为作协副主席,铁凝当然知道一个作家的不易,因此,她的官员身份能让她更为便利地去帮助那些曾经和自己一样对文学怀有梦想的人。

    她可以和更多的人打交道,可以看到更多想看到但以前没有看到的故事。如果是一个基层作家,有很多东西也许只能去想象。

    对话铁凝

    美女是美女,作家还是作家

    问:你对“美女作家”怎么看?如果有人说你是“美女作家”,你会愿意吗?

    铁凝:一个人不论男女,她的相貌出众,文章写的也出众,当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问题是一定要把“美女”和“作家”捏在一块,我就觉得不自然了。我想是男性创造的这个词,而且更多的词是商业的需要。虽然是“美女作家”,作家是在其后,而美女是在之前。所以这是男权文化产生出的词。我觉得“文学”还是文学,“美女”还是美女,她们没有太直接的关系。问:您对自己的定位怎么看?

    铁凝: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真实写作的人,对文学不感疲倦的人。

    问:听说您还是单身,作为单身的女作家,您对家庭和爱情有什么看法?

    铁凝:我对婚姻的看法现在仍然坚持,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婚姻,除非心理不正常的人。第二还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可能在我更年轻的时候没有这种准备。歌德说过一句话,有多少颗脑袋就有多少种心思。每个人的想法和境遇都是不同的。

    明朗个性得益于农村生活

    问:和别的活跃的女作家比,比如海男、林白、陈染,你的个性和小说看上去更明朗,这种个性的和作品的明朗是来自你的天性还是后天修养?

    铁凝:就现在而言,我想你所感受到的明朗,可能更多来自于对生活、对文学的积极的态度。就我生活的几十年而言,生活是相对比较平淡的。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下放到五七干校,我八九岁就被迫寄居在亲戚家,当时生活条件非常糟糕,没有红色背景的家庭生活也不那么理直气壮……这些东西是不愉快的。

    1975年高中毕业后,我主动去了农村。有一次给棉花打疯杈,我手上起了12个大血泡。我自己有点炫耀似的给人看。这时有一位农村女孩捧着我的手哭起来了,我问你哭什么啊?她说,你们是城里人啊,这些事情本来是我们干的。她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想,为什么我们就不应该干这些活、受这些罪呢?后来我再和别人说起种棉花的时候,我就没那么悲愤,也回避戏剧性的对苦难的渲染。我觉得,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没有必要特别夸张自己的痛苦。相反,我很感谢农村当时的那种环境。我的明朗从哪儿来?我觉得得益于农村的那段生活。

    任何状态下都能回到灵魂中

    问:你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央候补委员,有一种说法,作家的心灵应该是自由的,作家的写作应该是独立的,官员的身份和身处主流政治语境之中会不会限制你心灵的自由和写作的独立?

    铁凝:到目前为止没有。为什么呢,首先我不把它们人为地对立起来,其次作家就是我的工作,我的本分和主业,这是很重要的。到目前我想我还是明白的,写作是我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的是附带的,可能是我的运气,某一阶段的运气,这种运气不是一成不变和非你莫属的,更不是终生受用的,虽然我非常珍惜我的政治荣誉。

    当然双重身份对我也是一个挑战,我必须习惯某个时间段在开会,然后在另一个时间段迅速回到写作状态。这样的状态是对一个作家毅力的考验。如果说我有什么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可以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回到自己的灵魂中来,这是我自我训练的结果。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我的心灵是自由的,写作也是独立的。没有人逼我写作,也没人限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