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文学园地』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4) ---- [转帖]当国家级诗人遭遇民众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id=2336)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9-25 15:20:32 -- [转帖]当国家级诗人遭遇民众 当国家级诗人遭遇民众 在全国掀起了戏仿赵丽华诗作的狂潮以后,这些诗是否由赵亲手放到网上,这些诗是赵的实验品还是成品,都已经不重要了。赵诗人和民众既然已经不幸遭遇了,那么在遭遇之后问大家当初是怎么碰见的,这种问题就显得盐味不够,没有多少意思。 有很多人出来为赵丽华辩护,试图占领文艺理论的山头,用一句“你们不懂”封杀所有非议。可惜诗歌并非专业技术领域,任何一个在中国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都曾经或远或近地见识过缪斯女神的光芒。大家既已见过猪跑,凭什么要承认诗人专业屠宰户的垄断地位,凭什么会觉得诗歌是少数人的冷猪肉?而且这是一个资讯极为发达的年代,用砖头一样厚的书把人砸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术语是吓不倒人的。 事实上,这种把诗歌定义为小众人群专利的行为是在自掘坟墓。如果一样艺术品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60亿人口的星球里,只有100个人欣赏,而其他人根本不懂欣赏的话,那么它只有作为标本存在的价值。只是标本没有一样是活物,只适合用大头针钉好,等着时间的灰落下来。如果真是这样,诗歌就应该在私人沙龙里朗诵,印刷在纸张上是一种纯粹的浪费。作为标本,没道理浪费那么多森林。 从目前的情形看,诗人们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傲岸。他们当然有足够理由那么去做,因为他们总有足够可供浪费的森林。类似赵丽华这样的诗人,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诗集是否能被印刷成册,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诗歌是否能被刊载,甚至永远不用担心得奖的问题。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诗人不同,他们是拿工资的诗人,而且手里掌握着足够的文学刊物资源。 可以理解民众的愤怒,这种愤怒来源于不幸遭遇后的心理落差。他们可能也清醒地知道,所谓国家级诗人,所谓诗歌刊物的编辑,未必真的会写诗。这年头儿子都可能是别人的,何况是个诗人的头衔。但是他们还是尊崇“诗人”的头衔,尤其是前面有“国家”的前缀。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妨碍遥遥地敬畏。等有一天诗人的作品出现在面前,这种落差可能非常大,很容易让人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 一方面是自信满满的诗人,耳朵里从来只有文友笔友的溢美之辞。另一方面是从崇敬山峰跌入失望深渊的民众,眼里只有一堆自己都能一挥而就的“诗作”。这就是世间最可悲哀的遭遇,大家本应永远没有交叉点的。 对于赵丽华来说,这是个绝对的悲剧。对于民众来说,这是场绝对的喜剧。而对于中国诗歌来说,这倒是新的机会。诗歌已经淡出民众的视野多年,这一次它再次回到大家面前。纵然我们的国家级诗人们不愁自己诗歌的刊发,但是经此一变,怕是不能再在小圈子里以相互抚摸为满足了。如此强烈的民意反弹彻底颠覆了诗人的地位,要想依然活在桂冠之下,怕是要有所作为才成。对赵丽华作品的戏仿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别以为还可以关了门你们几个人玩,我们也在看着呢! (和菜头)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9-25 15:21:31 -- 如何看待“梨花派”潮流 诗人赵丽华写的极度琐碎的、即兴式的诗突然变成了博客和跟帖追捧的对象。一面是对她的诗作极尽嘲讽和挖苦之能事,在网络上形成了风潮;另一面是对于她的诗的滑稽仿作也成了一种时尚,居然有了所谓“梨花派”的潮流。 其实赵丽华可以找到许多辩护的理由,如“口语化”是新诗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日常生活表现也是诗歌中重要的部分。胡适《尝试集》白话诗有许多也是这样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大白话,如“黄油面包颇新鲜”、“唱个蝴蝶飞上天”等等。所以从诗歌角度分析赵丽华的诗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赵丽华写出这样作品也不能说就是荒唐可笑的,她显然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但现在赵丽华的诗并不是在原来诗歌界相对狭小圈子里获得不同评价,而是在互联网中突然变成了网友焦点,从一个未必多么耸动的诗歌现象变成了一个极为耸动的互联网现象。我所感兴趣的其实是赵丽华的诗变成互联网现象之后的社会和文化心理。我们从网友反应中可以看到今天公众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赵丽华的问题在于她的诗完全违反了网上“草根”的“期待视野”,也就是冒犯了他们对于诗歌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来自我们基本的人文教育和阅读训练。大家接触诗歌多数还是小时候读的唐诗,中学学过的一些中外名篇等等,一旦赵丽华的诗和这些我们熟悉的构成诗歌概念和标准的东西大相径庭,自然就会受到抨击。 赵丽华是诗人这一点并不保证她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但也未必就像网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但现在是赵丽华变成了诗歌界的某种象征性的人物,被拉下了诗坛,变成了违背“常识”的象征,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诗人”糟糕的标志。本来公众对于诗歌今天的发展已经非常陌生,但赵丽华意外地给了网络“草根”一次对于诗歌发言的机会。 但多数网友的态度和表现却非常矛盾:一面他们肆无忌惮地嘲笑和挖苦,另一面却用滑稽的仿作去刻意地模仿她。这里一面是轻视,一面却也是着迷。一面骂赵丽华的诗,一面却用滑稽模仿来颠覆诗歌原有的神秘感和与公众的距离感。在这里诗歌不再高高在上,而变成了一种荒诞的行为艺术,一种“恶搞”的东西。网友似乎一面期望诗歌超越日常生活,一面却又要让它走下神坛。这种矛盾似乎是赵丽华的诗引发网上热闹的启示。网上的许许多多的热闹都是这种复杂心态的表征。 (作者张颐武,原刊于《北京青年报》,本报有删节) (来源:南方都市报)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9-28 13:50:49 -- 赵丽华与诗及扯淡之关系 2006-09-28 08:42:58 作者:小七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诗人赵丽华的这种“白话诗”被网民恶搞,“废话教主”、诗人杨黎力挺赵丽华,号召在京的诗人们举行保卫诗歌朗诵会。杨黎说,恶搞事件,简直把诗歌和诗人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自己把诗歌退到了废话的地步,把诗人退到了白痴的地步,也还要起来保卫和朗诵。 把白话诗,变成大白话诗,最后变成了废话,韩东是始作俑者之一。当年的一首《有关大雁塔》可谓传诵一时。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诗人们爬上去,什么也看不见,然后就下来了。他们在大雁塔上看不见什么,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同样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诗,也就只能是废话。 但是,大雁塔还是大雁塔。 “废话教主”说:传统文化最可恶的地方,是把人的写作性特殊化:它依靠技术、假设和修辞。反对、剥夺了人的这一基本权力,并将之视为特有阶层的玩物。这就好像说:古代那些造塔的人,最可恶的地方,是把造塔特殊化:它依靠结构、造型和装饰,它剥夺了人们造塔的基本权力。 废话派的主张,是要建造没有结构、没有造型、没有装饰的大雁塔。当然,我们知道,那只会是一堆胡乱堆起来的砖头。或者,根本就是一个小土丘。既然不需要特殊的技术、美学和感受,你能堆,别人为什么不能堆? 所谓恶搞,不过是大家一哄而上,踩塌了这插着大雁塔草标的土丘。 罗丹的《法国大教堂》不在手头,否则,抽出任何一处,都可以与《有关大雁塔》作一个鲜明的对比。别人是如何进入大教堂,如何观察的:历史的,艺术的,自然的,宗教的,民族的,个人的……把这些都抽掉,都排除掉,那么,的确,“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什么也不相信,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思考,什么也不感受,废话教的诗歌,和反智主义、享乐主义的生活趣味,完全是一回事情:玩一堆烂泥,却以为在造大雁塔。 文学的民主化,自然是好的;把烂泥堆当做大雁塔,也是一种境界。问题是,大雁塔还是大雁塔,它有着土丘永远也无法拥有的结构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 艺术之美之外,自然还有自然之美、光影之美,草木之美,这些和泥一样,是天然的。在这一点上,“废话教主”说,人一生下来就会写诗,是没错的。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对这些有感受。 但是那种新鲜、单纯、天赋的感受,我们的诗人们早就失去了,于是,只剩下扯淡。 而人一生下,是不会扯淡的。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9-29 17:35:00 -- 我们跟我们所厌恶的,其实是一路货色 我仔细读了赵丽华老师被网友恶搞的那些诗。可能是写得随意了一点,但还是隐隐约约有点味道在里边。或许当时她有很多想法,但不想说出来,就用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她绷着呢。比如这首:“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虽说诗无定解,好坏在各人体会,但我恐怕要说,赵丽华被恶搞,很大程度上是当下人们欣赏诗歌的品位败坏了。更应该羞愧的是我们自己。 扯得远点。上星期天在家闲坐翻书,突然想起杜甫来。按照标准文学史的看法,杜甫和屈原、李白是中国古代最好的三个诗人,其他人都还差点。那杜甫的诗怎么个好法?寻常人马上会想起各种教材选本里都不漏的三吏三别,反映人民疾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可是细想想,那些诗好吗?像《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其情可悯,其心可敬,可这难道是好诗吗?仅从这些作品看,恐怕应该说杜甫不过是一个还不错的新闻记者。好的诗歌应该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和审美的空间,恕我愚钝,我看不出。但是标准文学史告诉我们,这就是最好的诗歌。它不教我们如何想象如何审美,它只要我们知道,好的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应该有意义、有用。 我们的审美趣味,就这样被影响被扭曲了。我们不再关注那些丰富的心灵感受,不再习惯去体会那些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心情,于是我们只看到字句,甚至只看到断句。于是我们理直气壮肆无忌惮地恶搞赵丽华。当然你可以说你也不喜欢标准文学史的那套灌输,但是你无法否认它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它对你曾经意味着分数、升学。 我必须说,杜甫的确伟大,但不在于三吏三别,而是他晚年那些法度森严壁立万仞的格律诗。若没有这些,恐怕他连二流诗人都谈不上。这个事情,古人全都清楚,但就是到了这几十年给搞乱了。我甚至怀疑,标准文学史是故意的,故意败坏人们的阅读口味和审美习惯,以便使我们遗忘传统。 再比如说艾青,标准文学史中最了不起的现代诗人,可是你读读他的《大堰河》,那也叫诗?多少人知道艾青是冤枉的?他写过很多意象丰富意识超前的作品,放在同时代人里边决不寒碜,然而标准文学史提起过一个字没有?甚至,当诗人老得都颤颤巍巍的时候,那是1978年吧,中秋晚会上,主持人还强迫老人家现场作一首歌颂团圆隐喻海峡两岸统一的诗。可怜,八十多岁的人了,当场捻断胡须,皱皱巴巴地诌出两句:“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这就是诗人、诗歌的当代处境,它不被尊重,它只是杂耍卖艺的,当庄严感消解之后,除了恶搞还能剩下什么? 你们真的不应该恶搞一个诗人。诗人可能不那么富有,但他们好歹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热爱文化也有文化的某种标志。所以,西方国家会授予他们桂冠诗人的称号,多么尊贵,尽管桂冠这个词实际上也意味着没有商业价值。它代表了某种传统,表明人类因此区别于动物,甚至区别于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人们。我们并没有这类称号授予,说明上层意识形态不在乎你,你有用便用你,没用那就对不起了。恐怕我必须说,正是上层意识形态这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导致了底层赤裸裸的恶搞。没有人的意识是完全独立的,我们只是一体。 前苏联最棒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作品为当局不喜,中年以后饱受当局的羞辱,很多做法在我看来纯属恶搞,只不过那是以执政者的名义。今天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同样也在恶搞我们的女诗人,只不过是以网友的名义而已。但是细想想,不论以执政者的名义还是以网友的名义,骨子里的意识难道没有半点相通之处?龙种跳蚤而已。 当然你可以说赵丽华如何能够跟阿赫玛托娃相比,没错,没得比。但是我想告诉你,我只在意我们的态度,我真的不在意“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因为我们缺乏最起码的尊敬。我们跟我们所厌恶的,其实是一路货色。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9 17:36:14编辑过]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9-29 17:36:42 -- 怎能为褒赵丽华而贬杜甫?
李乙隆
9月29日《南方都市报》个论版李方先生《我们跟我们所厌恶的,其实是同一路货色》一文,为褒赵丽华而贬杜甫,说杜甫的三吏三别只不过是新闻报道的水平。“好的诗歌应该留给读者想像的余地和审美的空间”,此话说得没错,是小学语文课讲过的。李方很为我们的国家一级诗人赵丽华抱不平,说她的“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这些诗,“或许当时她有许多想法,就用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她绷着呢。”李方先生还拿所谓标准的文学史说事,“标准的文学史告诉我们,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它不教我们如何想像如何审美。我们的审美趣味,就这样被扭曲了,我们不再关注那些丰富的心灵感受。”在李方先生看来,我们喜欢杜甫,不喜欢赵丽华,是无法理解那些丰富的心灵感受,是上了“标准文学史”的当。 所谓“标准文学史”观,李某我并无好感,给我们灌输这一套的,是执政者的御用文人,他们所倡导的反映现实,在反映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时,是批判执政者,同情人民疾苦的;在反映此时此地的现实时,则是为执政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反映人民疾苦,不是有损于执政者的伟大光荣正确吗? 李方的逻辑似乎是,赵丽华的诗没有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所以写得再口语,也有丰富的想像空间,也是好诗;杜甫的诗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所以写得通俗,就不好。 李方另一个让人难以容忍的做法是,把赵丽华跟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放在一个阵营,把网民与专制统治者放在一个阵营,说阿赫玛托娃的作品为当局所不喜,饱受当局羞辱,与网民恶搞赵丽华,其实是一样的。怎么会一样呢?执政者,尤其是专制统治者,最喜欢用人民的名义,作为时评专栏作家的李方先生,怎么会认为执政当局等于上了网的人民呢? 李方说西方国家授予诗人桂冠,我们这里正是上层意识形态不尊重诗人,才导致网民对诗人的恶搞。这更是荒唐之论。如果赵丽华是像李某我这样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没有什么头衔,没有国家工资、出版发表资源、各种津贴,诗写得再烂,网民也不会这样恶搞她的。问题是,赵是国家一级诗人,是在体制内靠纳税人供养的诗人。我们纳税人供养着这样的诗人,对她的诗,既看不出杜甫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又看不出阿赫玛托娃为当局所不喜的风骨,我们不能以娱乐的方式,表达我们的不喜欢吗? (2006年9月)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9-29 22:54:09 -- 作者:E鸣 回复日期:2006-9-29 17:26:00 坐个沙发再说 作者:千江有水月千江 回复日期:2006-9-29 17:29:00 如果赵丽华是像李某我这样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没有什么头衔,没有国家工资、出版发表资源、各种津贴,诗写得再烂,网民也不会这样恶搞她的。问题是,赵是国家一级诗人,是在体制内靠纳税人供养的诗人。我们纳税人供养着这样的诗人,对她的诗,既看不出杜甫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又看不出阿赫玛托娃为当局所不喜的风骨,我们不能以娱乐的方式,表达我们的不喜欢吗? ===================== 同感!前段时间对于赵诗人也有所关注。 真正的诗人是不能养起来的。养起来的前面要加上”御用“的字样了。 作者:E鸣 回复日期:2006-9-29 17:39:00 我发现现在的人都喜欢走极端。也许这就是这个骚动的社会所必有的调味料。 楼主的文章好!我没有你的学识水平,但是我也提一点小小的看法。赵丽华的诗/“诗”我看过,不能说她的诗/“诗”一无是处,应该说有一部分还是称得上诗,而且是不错的诗的。但不能因此而说赵丽华的诗怎么好怎么好,因为她也有很多“诗”,是需要用双引号扣起来的,因为这些“诗”连大便都不如。大便还能传达给人一种信息──大便是臭的。而赵丽华的这些“诗”,连味道都没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许是人类尚未探索明白的未知之物。 哲学教导我们,一件东西,是臭的还是香的,完全是由该东西决定,而不又鼻子决定。赵丽华的“诗”正常人闻不出味道,难道是这些正常人集体感冒,鼻子不灵敏?难道那些能闻出味道的人是真的闻出来了,而不是猜出来的? 我发誓,我的嗅觉绝无问题,但是我闻不出赵丽华做的“馅饼”有什么味道。你呢? 记得一个故事,叫做《皇帝的新装》 作者:秋千小 回复日期:2006-9-29 17:44:00 赵丽华的诗 没有评论家的捧 可以让我在很郁闷很郁闷的时候喷饭~~~ 作者:yuting523 回复日期:2006-9-29 17:46:00 妈的.有什么好评论的,过1000年后,大家会因为我们有人做了赵比杜好的论断而鄙视我们. 作者:秋千小 回复日期:2006-9-29 17:50:00 诗人~~~~~~~~~~~~ 不知道为什么 自从海子死了 我觉得中国现代已经没有诗人了~ 作者:eaglewhisper 回复日期:2006-9-29 17:56:00 赵本身就是TG的枪手,然后又有枪手为这个枪手标榜 当年郭沫若虽然文品人品掐媚得让人恶心吃不下饭,但毕竟人家还有点文笔功底,现在TG养的这些狗S,连起码的文字都码得不3不4~~ 现在TG一代不如一代咯`` 作者:来看 回复日期:2006-9-29 18:07:00 是一个档次的吗?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作者:water4hua 回复日期:2006-9-29 18:08:00 如果赵丽华是像李某我这样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没有什么头衔,没有国家工资、出版发表资源、各种津贴,诗写得再烂,网民也不会这样恶搞她的。问题是,赵是国家一级诗人,是在体制内靠纳税人供养的诗人。我们纳税人供养着这样的诗人,对她的诗,既看不出杜甫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又看不出阿赫玛托娃为当局所不喜的风骨,我们不能以娱乐的方式,表达我们的不喜欢吗? ============================= 精辟! 作者:栗子洼 回复日期:2006-9-29 18:19:00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 断句 断句 几个断句 就可以称之为诗了 吗的 好好的一句话你就不会一口气儿说完吗? 结巴可以当国家的特级诗人了 作者:鬼秀gx 回复日期:2006-9-29 18:24:00 赵是谁罗?几百年后她的诗替代杜甫编进小学课本?哈哈庆幸我不是那时的学生 作者:赏善罚恶令 回复日期:2006-9-29 18:25:00 支持丽丽 作者:雨塘捕影 回复日期:2006-9-29 18:26:00 以前 我很痛恨 这个社会 因为 好多诗人会很贫穷 而且 没有地位 今天 我更加痛恨 这个社会 因为好多诗人没有 被 饿死 而且还 树立起几个牌坊 作者:狮石湖水 回复日期:2006-9-29 18:26:00 受教.感觉很是淋漓痛快. 作者:李易人 回复日期:2006-9-29 18:50:00 hoho,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没有成为诗人了,关键在于我不够无耻! 作者:精致的叶影 回复日期:2006-9-29 18:53:00 写出这样的诗不神奇 神奇的是这么多行家“欣赏” 作者:hong7586 回复日期:2006-9-29 18:54:00 我也来 一段 说 杜甫比不上赵丽华的是 SB! 赵丽蓉说过 这什么啊,就是不让人好好说话~~ 看清 这是赵丽蓉的话,不是赵丽华的 诗 作者:huofy 回复日期:2006-9-29 19:01:00 吹吧 捧吧 管她怎么 死呢 听她的,看她的 “诗” 是对我们的污辱 所以 不要鳃她 让她们立它们的牌坊吧 把自己比为比杜甫 还猛 说明 这种人已经没救了 文化人的渣 作者:cgc179 回复日期:2006-9-29 19:15:00 赵丽华---淫的一口好湿 作者:桃花侍者 回复日期:2006-9-29 21:09:00 书生霸王有言云:好诗需经验得,非体验得。以文人形态写市民之事,难有大作。以吾观之,中国当代之诗歌,当首推书生霸王!盖世之才,却甘隐于市井之间,用自己的生活来写的诗,方有可读之处。若赵丽华之诗,必被霸王所鄙也! 作者:似曾相识的风 回复日期:2006-9-29 21:28:00 我实在太孤陋寡闻了,居然不知国家一级诗人赵丽华是何许人? 可杜甫的名字却连两三岁的孩童都晓得。 不管有多显赫的头衔,终归成为历史长卷上的一个不起眼的符号,只有诗人,真正的诗人,如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才能被人们所传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这些诗,哈哈,这也叫诗啊!!!!用来娱乐大众还嫌太低级趣味。 作者:李乙隆 回复日期:2006-9-29 22:56:00 谢谢版主慧眼! 谢谢各位顶帖! 最近工作很忙,压力大,好久没写时评什么的了. 今天跑了几个地方,很累.下午四点回公司,看了《南方都市报》今天的《我们跟我们所厌恶的,其实是同一路货色》,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
-- 作者:阿明 -- 发布时间:2006-09-29 23:04:59 -- 还是李老的文章看起来最有快感! |
-- 作者:阿明 -- 发布时间:2006-10-11 14:54:58 -- 丽华:以后不想再写诗 遭恶搞很受伤 昨日下午,在网络间引发争议及混战的诗人赵丽华和沈浩波做客某网站,就遭遇恶搞、被韩寒攻击、支援诗人上演裸秀等事件做了回应。赵丽华称在此风波中受到了很大伤害,不想再继续创作诗歌,并说道:“不做就不做,也没有什么。” 回应一 恶搞是一场闹剧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赵丽华创作的这种类似废话的口水诗,在网络间惊现后即乍起一波春水,遭到网友们的疯狂恶搞。 来到聊天室的赵丽华,认为遭遇恶搞一言难尽,不停地喝水,称在恶搞中自己受到很大的伤害。 而沈浩波认为这场恶搞就是一场闹剧,言辞激烈地说道:闹剧的主角并不是诗人也不是赵丽华,是广大网民,网民是闹剧的主角,而且不亦乐乎。网友是演员,诗人是道具,诗人满足了网友的渴望。关注此次聊天的网友们听到这样的言语后极其不满,针锋相对地留言:我们之所以要炒得这么凶,闹得这么欢,是因为这样的诗存在。 回应二 诗没水准但创新 对自己在网络间流传最广的三首诗,赵丽华认为虽然在自己的诗歌里这应该算是相对比较弱的,但仍感觉不差,并为自己辩解道:总用一种模式做事情很闷,我觉得这么轻松且不用劲地这么洒脱地玩一下,没什么不可以。 赵丽华认为是网友不理解,极力想说明所作诗并不是废话,用爱因斯坦刚发表相对论即遭到全世界和众多科学家反对和毕加索的作品当时也不被世人认可做比喻。此话一出,当即遭到网友的强烈反对。 沈浩波对这三首诗也不是太认可,认为写得不是特别好,还可以写得更漂亮一些,应该让读诗的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自己却写不出来。沈浩波还对赵丽华的创新给予了肯定。“赵丽华实际上写诗还是蛮唯美的,她突然放轻松一些,把包袱扔掉,写一些自由的,这个尝试非常好。” 回应三 韩寒就是一白痴 有韩寒的地方,就不缺乏热闹。这场风波,也是因为韩寒的加入而登峰造极。此次,韩寒一句“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就受到以沈浩波为首的诗人们组团谩骂。昨日,沈浩波对韩寒依然表现为不屑一顾,说根本没有和韩寒讨论诗歌的意思,对韩寒就是纯骂。并说道:“谁跟他玩批评,他完全是一个外行、白痴、小孩,他就是一个小张铁生,白卷英雄,他现在是一个辍学英雄。” 沈浩波对韩寒的人身攻击惹起韩寒粉丝的强烈不满,在他的博客中留言:“我要是警察就把你枪毙掉。”对此,沈浩波说:“这个枪毙实际上是很让人不寒而栗的,再不喜欢韩寒也要捍卫言论的自由。但是对方不是这样,我因为不喜欢你就可以把你枪毙掉。我们不要以为这个话是在网上说着玩的,给了他这个权力,他真的会这样做。” 相关报道:韩寒炮轰白烨后战现代诗坛 众诗人下半身写作 回应四 不懂裸秀这种事 赵丽华的诗作被恶搞的喧闹远没有停止。近日,一群诗人在第三极举办的“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朗诵会上,一位男诗人就当众扒光了自己的衣服,又给这场风波平添了无数谈资。对力挺自己的这位诗人,赵丽华颇有微词,称根本就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是谁。并说道:“在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服,如果是精神病人,属于医生管辖的范畴;如果他打着艺术形式的旗号,他可能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大概属于艺术评论家管辖的范畴。”对行为艺术者,赵丽华很有偏见,说看不懂他们。 虽然认为对方有行为艺术和炒作的嫌疑,但赵丽华和沈浩波坚决认为自己并非炒作,赵丽华称自己一直想躲避,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浩波认为诗人这个群体犯不着炒作。来源:华夏时报 北方网 本报记者杨雅莲报道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10-12 11:30:45 -- “诗人”与骗子仅一步之遥
李乙隆
皇帝明明没穿衣服,却硬说他穿上了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只有聪明人才看得到。皇帝本人看不见衣服,但不知道自己没穿衣服,以为是自己不聪明。“皇帝新装”的作者是骗子,当然知道皇帝是一丝不挂的。以前对一些故弄玄虚的“诗”,就有人称其为“皇帝新装”,大家明明看不懂,事实上它也没什么意思,也不想表达什么意思,“诗人”自己心里也清楚得很,他就是要忽悠你,你看不懂,是你笨。 “诗人新装”也是裸体,但这回作者不是别人,却是裸体者本人。他知道自己裸体,也没哄你说他穿的是最漂亮的衣服,他只是想让你知道,他的裸体有意思着呢。他曾穿着许多衣服,穿到手都动不了,他说这是为了告诉你“身外之物过多是累赘”。多么简单的道理,谁都懂,犯得着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吗?真是“浅入深出”,用复杂繁琐的方式讲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现在他在大庭广众中用他的裸体说明,“诗歌应该是简单、直接的”。 如果诗歌无须朦胧,无须含蓄,无须精炼,无须优美,真的“应该是简单、直接的”,那么,任何人说出来的大白话,都可以分行排列为“诗”了。只可叹在力挺赵丽华的阵营中,“诗人”们并没有统一意见,日前还遇到一位,说杜甫的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只不过是新闻报道的水平,“好的诗歌应该留给读者想像的余地和审美的空间”;说赵丽华的“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这些诗,“或许当时她有许多想法,就用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她绷着呢”;说人们不欣赏赵丽华,欣赏杜甫的同情人民疾苦,是因为“审美趣味被扭曲了,不再关注丰富的心灵感受”。 也许现在“诗人”们的“诗”不故弄玄虚了,就那么直直白白几句话摆在那里,可偏偏有那么几位读“诗”的人故弄玄虚,硬说这些“诗” 有许多想法,留给读者想像的余地和审美的空间。这不禁让李某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一位红极一时的汪姓诗人,他的“约会已过了五分钟/我将不再等待/如果你来了/这是对你的惩罚/如果你不来/再等也是白挨”这么一首题为《约会》的短“诗”,让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著长文大表激赏。 如果硬说这些“诗”是诗,是好诗,那么,李某也会写,一天可以写一百首,老百姓也会写,不识字的人出口成“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为“国家一级诗人”? 如果“诗人”当众裸体不违法,为什么老百姓当众裸体就违法了? 哪天你也混上个“国家一级诗人”之类的头衔,你就到天桥上往马路撒上一泡尿吧,那才“诗”呢,飞流直下三千尺呀! 下面让李某用一首“诗”结束这篇短文吧: 毫无疑问/李某写的文章/是全天下/最好看的 李某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互联网/的论坛/看了李某的大作/不发表/评论/的人
(2006年10月)
|
-- 作者:钱员外 -- 发布时间:2006-10-12 21:05:08 -- 沈浩波骂人的文章写得很有水平,很可读。所以我宁愿相信他有自己对诗的理解。以他的文字水平,想写出“更好更像诗”的诗想必不难。 各人有自己的路走,诗,诗人,都没有一定标准的定义,一个热情勇敢心胸宽广且具有才华的人就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这样的人讲出的发自内心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诗。 写一首表面看起来很优美很有韵致很含蓄诗意的诗,虽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但说实话,也真的不是特别难。反而,写一首赵丽华那样的诗倒未必容易,当然前提是要把自己假设为赵丽华并站在她的高度想想,真是并不容易。 我一直对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人和事非常反感,反感当事者的贪图名利和不自量力。但是,现在看来情况更像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女人或男人大白天跑上闹市的天桥,脱下裤子当众撒起尿拉起屎来,感觉不着众人的怒目和指责,撒得精神专注拉得全情投入,对这样的人,你除了讶异不解,冷静想想,难道就一点也不觉得感动敬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