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释放心灵』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3)
----  [转帖]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3&id=1830)

--  作者:张山阳
--  发布时间:2006-06-10 21:12:23
--  [转帖]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

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

 
来源:学生大心理站   

  苏晓波

哈尔滨市苏晓波私人心理诊所

摘 要  本文试图从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和适应的角度,探讨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并提出这样的假设:“施虐-受虐”是形成客体关系的第一步,施虐受虐关系,是客体关系的最原始模式,是爱的开始。施虐受虐是客体关系形成的贯穿始终的基本运动方式,客体关系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施虐受虐的进化史。施虐与受虐的进化,是一个施虐受虐的驯服过程,伴随着去性化、去攻击化与个性化。施虐与受虐的主要适应意义在于,使客体关系面临施虐受虐的选择压力,有利于淘汰不匹配的性配偶,从而不断形成势均力敌的、个性化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能量的、可以比较圆满地完成生存和生殖任务的配偶和个体。施虐与受虐的进化过程,受到所投注的能量,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能量的平衡和运动方向,决定着施虐受虐的发展或退行的阶段和时间。施虐与受虐的表现和运动形式,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容器”的能量效率。临床上出现的施虐受虐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力必多不足,导致的向客体关系的低级水平的退行和固着。所谓的在各个发育阶段的施虐受虐,本质上是客体关系在施虐受虐进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治疗关系的本质,是一个能量效率低的容器系统,与一个能量高的容器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师是一个“表面上施虐受虐的足够好的‘容器’”。

正 文

一、施虐受虐的定义

  一种施虐与受虐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在与别人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中,同时存在屈服和攻击的态度,伴随的强烈的破坏倾向[1]。之所以将施虐与受虐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同意Harold P.Blum,M.D.的观点,即施虐与受虐现象是紧密相连的[2]。

二、研究施虐受虐的意义

  负性治疗反应,一直是分析师治疗原发性人格障碍(包括自恋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困扰[3]。根据自己在精神分析中的体验和观察,负性治疗反应无论其最终的起源是什么,在治疗关系中都体现为一种程度不同的施虐受虐性质,负移情往往是通过施虐受虐来完成的。Kenberg曾经指出,若能调动移情中具有负性情结的客体的兴趣及成分,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能透视出治疗师的功力[4]。Blum认为,施虐与受虐是一种复杂的妥协性混合体,具有多重功能,并且,很可能出现于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无处不在的施虐受虐现象,代表着满足、防御、适应、以及自体与客体关系的重要维度。所有的心理结构,都参与施虐受虐的妥协性混合体的构成[2]。施虐受虐的难以把握,以及概念上的众说纷纭,说明了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施虐与受虐的实质,还没有真正理解施虐受虐的总体动力学。通过对于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研究极其适应意义的研究,使我们可以对于负移情、负性治疗反应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处理原发人格障碍的能力。


三、研究的角度

适应性是核心角度,即本研究主要是从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来在元心理学的层面,探讨施虐受虐现象的动力和起源。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是因为“适者生存”,是包括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内的决定物质和生命运动的最根本法则,只有从最根本的法则出发,才可能从本质上把握施虐受虐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果从“稳定者生存”、“适者生存”这个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有满足适应这个前提,才能存在,所以,我们似乎也可以反推,凡是存在的,必然有其适应意义。本文就是在假设施虐受虐具有适应意义这样一个前提下,试图寻找到施虐受虐现象广泛存在的原始动力和适应意义。研究将首先根据几条公认的原理进行一系列的假设和推理,然后,为了增加这些推理和假设的说服力,还将提供几个治疗中的个案,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提供证据。

四、假设与推理

    1、人类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其适应优势和策略,主要来自有性生殖,及其复杂漫长的哺乳期――足够好的“容器”原型。后来的其他复杂适应优势,都是这种有性生殖和哺乳的复杂化和高级化。但无论后来的行为模式如何高级和复杂,其基本模式是不变的。所谓精神动力学所最关注的,并非这些细节,而是试图把握高级和复杂背后的基本、简单的动力学是什么。所以,为了探讨施虐受虐的本质,我们不得不退回到生命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那一刻。因为生命得以进化和适应,主要是通过DNA载体或者容器的复杂性和分工开始的。
2、有性生殖的存在,表明有性生殖具有适应性。有性生殖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两个生命的相互吸引,这导致一种主体寻求客体的趋向的假设,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推测存在着寻求客体的一种本能,正是这种本能,启动了客体力必多,这是客体关系的原始推动力,也是性化过程的原动力。

    3、第二个前提,是互相吸引之后的吞噬,才能使有性生殖成为可能。所以,客体关系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相互的吞噬和被吞噬,相信这也将被本能所固定。任何吞噬,都必然包括吞噬者和被吞噬者,施虐受虐的原型、以及最初的施虐与受虐的主客体就此形成,我们可以将这种促使吞噬和被吞噬形成的本能,称做施虐受虐本能--可以推测,生命的原初时期,彼此互为食物、互相吞噬、带有浓厚的攻击和性化色彩的这一瞬间,对于生物进化和有性生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但是,如果吞噬导致一个细胞的消失,势必使有性生殖失败,只有在吞噬的同时,又各自保持各自的存在和完整,有性生殖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存在的完整性是后来的个性化发展和形成的基础。

    5、因此,客体关系将在吞噬和自我保存共存、性化与个性化共存的的条件之下形成,并在性化动力的吸引和个性化动力的排斥的相互作用下,向前发展和进化。超我原则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超我是平衡和妥协性化力量以及个性化力量的法则,相信这种超我也将具有本能的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本能。因此,客体关系将在吞噬和保存共存的条件之下形成,并向前发展和进化。可以推断,只有服从这种原则的物种,才能够被以有性生殖的物种被保存下来。施虐受虐是客体关系形成的贯穿始终的基本运动方式,客体关系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施虐受虐的进化史。施虐与受虐的进化,是一个施虐受虐的驯服过程,伴随着去性化、去攻击化、与个性化。施虐与受虐的主要适应意义在于,使客体关系面临施虐受虐的选择压力,有利于淘汰不匹配的性配偶从而不断形成势均力敌的、个性化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能量的、可以比较圆满地完成生存和生殖任务的配偶和个体。

    6、后面的施虐受虐的进化,将可能按照力必多发展阶段来完成,形成口欲期施虐受虐、肛欲期施虐受虐、以及俄底浦斯施虐受虐。所谓的在各个发育阶段的施虐受虐,本质上是客体关系在施虐受虐进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7、施虐与受虐进化过程,受到所投注的能量,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能量的平衡和运动方向,决定着施虐受虐的发展或退行的阶段和时间。施虐与受虐的表现和运动形式,取决于主体力必多的能量效率,以及客体“容器”的能量效率。临床上出现 的施虐受虐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力必多不足,导致的向客体关系的低级水平的退行和固着。父母及分析师,实际上是充当着儿童在施虐受虐中成长的心理容器----一个高效的热力学平衡容器。治疗关系的本质,是一个能量效率低的容器系统,与一个能量高的容器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析师是一个“表面上施虐受虐的足够好的‘容器’”。

    8、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作出一些进一步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施虐与受虐本能,是爱的开始,是一种比较早的本能和发展阶段;第二个假设是存在着发展的本能,这种本能具有时间顺序特性、或者具有高级和低级 的等级制;第三个假设是本能的开启也受本能的控制;第四个假设是,本能的开启,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

    9、在上述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近乎完美地解释力必多的转移、分配和投注的规律,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有关施虐受虐过程的动力学解释。并且,这一假设可以比较广泛地适应现存的各种有关施虐受虐的各种理论。(比如性化的色情受虐狂、比如女性化、比如道德受虐、比如容器概念等等)并且,在这一假设的指导下,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我将在下一节,介绍几个用来证明我的假设的个案。
五、临床案例

包括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和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还有一个性化个案(略)。这些案例,使我想到了Berliner曾经说的这样几句话:“受虐态度,是一种企图得到所恨的爱客体的慈爱的邀请”。“受虐的痛苦,在潜意识中,象征着曾经给予他痛苦最初的爱客体。”“受虐,爱的客体的施虐, 是一种与自体力必多融合在一起的爱客体力必多的施虐。”[5]。

??最后,我愿意以弗洛伊德那篇伟大的著作《超越唯乐原则》的结尾,曾经引用过的一句谚语作为结束语:“不能飞行达之,则应跛行至之,圣书早已言明:跛行并非罪孽。”[6]

    参考文献

[1]ROBERT.J.C,Psychiatric Diction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9.

[2]Harold P. Blum,Sadomasochism in the  Psychoanalytic Process,Within and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Discussion.J. Amer. Psychoanal. Assn,1991,39:431-450(APA)。

[3]Michael Robbins,The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Destructiveness in Primitive Personalities.J.Amer.Psychoanal.Assn,1988,36-652(APA)

[4]Ulrich Stuhr How to Develop Therapeutic in Psychoanalysis,Deutsche Medizin,1998,V15(4),p200-202

[5]Bernhard Berliner,On Some Psychodynamics of Masochism.Psychoanal.Q,1947,16:459-471(PAQ)

[6]FREUD,S.1920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S.E.18.


--  作者:张山阳
--  发布时间:2006-06-15 22:03:53
--  

两性:性虐待 打者爱也?
 
 
 
 出处:http://women.sohu.com/2004/01/08/13/article218081303.shtml
 
 
  外嫁女阿兰身上累累的伤痕无意中被母亲发现了,妈妈为此心痛不已。起初她还以为是小两口打架的“后遗症”,还准备向新女婿兴师问罪呢。谁知经过再三追问,事情的真相竟令她惊得目瞪口呆,原来那些暴力行为是她女儿在过夫妻生活时所乐于接受的,并认为只有这样做才“够刺激”、“够味道”。

  母亲越想越不对劲,怀疑女儿有性心理方面的障碍,于是陪伴她去看心理医生。经过耐心的交谈,医生从她身上竟意外地牵出另一位性心理障碍患者——其夫李先生的一段隐情:

  李先生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电脑工程师,原在西北工作,尽管他个性内向孤僻,但技术在当地却堪称一流,三年前猛龙过江、南下闯海,经过努力拼搏、惨淡经营,终于在广州拥有了一家自己电脑公司。李工凭着工作条件和技术优势,在闲暇时常在网上纵情遨游,尤其热衷于“拳头加枕头、热血伴温柔”的场面,或醉情于“舐粪喝尿、针刺、切割乳房”的黄色网站,以致越看越上瘾,陷进“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痴迷境界,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网虫”!

  在业务蒸蒸日上同时,李工的感情生活却相当阻滞,女朋友谈一个“崩”一个,继同居女友与其分手后,结婚不足半年的妻子也坚决与他离婚了。外人对此一直大惑不解,直到阿兰今天的一席话才道出事情始末:原来李工在性生活时有对性对象施以五花大绑、恣意抽打的怪癖,而且越激烈越过瘾——这叫普通女子如何忍受这种“与狼共舞”的残酷?

  但世事有时难以预料,“跛脚鹩哥自有飞来蜢”,直到李先生认识了阿兰之后,“互补”的需要才使婚姻稳定下来。

  像李先生与阿兰这两种情况,在医学心理学上是分别称为“性施虐癖”与“性受虐癖”,两者合称为“性虐待症”。

  性施虐癖是指在性交前或同时,向性对象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以获得性快感和引起性冲动(注意不是出于其他目的,也不是为了报复、好奇等);性受虐癖则是指在性交前或同时,要求性对象对自己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以获得性快感和引起性冲动。严重性施虐癖患者会损毁对象的性器官,甚至见血为快,以致杀害对象或碎尸,谓之“色情杀人狂”,国内外都曾报导过此类案例。这类“夜惊魂”式的“雨夜杀手”无疑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需要我们警惕!从司法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说,性受虐和性施虐癖是照例判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的。

  学者们认为,性受虐癖的女患者是企图通过这种象征“惩罚”的行为方式,以克服或抵消本人在性方面的罪恶感情。

  尽管性施虐癖的病因还不大清楚,但在李先生身上,我们仍可以看到两点助长性施虐倾向的不良因素。其一是他的性格。国外有专家认为:“典型的性施虐癖患者常常是怕羞的,被动的,是对妇女有极端偏见的人和痛恨妇女的人。”据阿兰反映,“大男子主义”在李工身上较突出,经常挂在他嘴边的是这么一句话:“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其二是网上“黄页”这种“精神鸦片”对他灵魂的腐蚀。专家们早已指出,暴露于淫秽物品下的观众,除产生原发性损害(如导致强烈的性兴奋和持续的手淫)外,还可产生继发性的损害(如对性认识的扭曲和增加对妇女的攻击性等)。有关研究也表明,应用淫秽物品时间越长,性变态持续时间也越长,淫秽物品应用还促进重复性犯罪。由此可见,及时纠正不良性格倾向,自觉抵制“黄色”传媒的不良影响,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需要注意,性虐待症患者应该得到心理医生的专门指导。

  最后,需要我们明确的是真正的性虐待症病人,其行为动机也不在于故意使别人或自己受苦,而是这些虐待可使他们唤起性的激动情绪。我们有时还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戏剧性的场面:性施虐癖者在对性对象进行一番“虐待”之后又忙于道歉不迭,并备加关心爱护,以致让对方啼笑皆非。对素昧平生的陌路异性用刀片、尖针、腐蚀性药水毁坏其衣服或身体,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者通常也归入性施虐癖的范畴。

  在正常成年人性生活中,有时在达到性乐高潮时,双方都可出现轻度打骂、掐、咬等行为,如果没有过重的伤害而且不是靠这些行为唤起性兴奋的,是不属于性虐待症的,我们切勿草木皆兵,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打者,爱也”。

 


--  作者:阿明
--  发布时间:2006-06-25 12:23:58
--  

人的心理是这样的千奇百怪。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6-06-27 07:36:24
--  
第一篇属于学术研究.想删去第二篇,后来看到它是从搜弧转来的,也就算了.仔细看之,也没什么.这种文<家庭医生>\\<人之初>之类杂志也有类似文章发表.
--  作者:林家少爷
--  发布时间:2006-06-29 20:33:29
--  

楼主对这些似乎颇有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