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评论杂谈』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2) ---- [推荐]关于美国的《狗镇》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id=9077)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0:39:21 -- [推荐]关于美国的《狗镇》 《狗镇》:一部颠覆整个人类价值观的影片 文_谢宗玉 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错的话,《狗镇》(又名《厄夜变奏曲 》)应该是近十年来,最震撼我的一部电影。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0:41:42 -- 妮可·基德曼主演!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0:44:29 -- 瑞典摄影棚里的美国《狗镇》 来源:《环球银幕》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0:51:05 -- The World Is A Bug---狗镇亦然 转自米米晓彤博客
第一次把文章写在时光,一直没有碰见能沉住气写的影片。 从某种程度来说,狗镇绝对是一部对我整个人生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0:54:27 -- 狗镇的剧情简介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然而条件就是格蕾丝要干各种农活来偿还。人们同意了,不久后却发现格蕾丝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丝赶走,最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这部超风格化和极具情绪张力的作品,将场景缩减到只剩地板上的零星道具,由一大票明星演出,凭空创造了一个备受一名逃亡女人困扰的小镇。 对人性的关怀探讨始终是拉斯·冯·特里尔电影中表现的主题,本片更是在探讨人性善恶的分歧上达到了一种酣畅淋漓的极至快感。《狗镇》是一个人性的试验场,人性善恶的对比在这部浓缩世界的片中被放大。在《狗镇》里,善只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契约行为而已,它注定需要签约双方的遵守细节规定和违约责任的处罚条例。而狗镇,就是两种力量的实验室,一方面是托姆·爱迪生需要证明的人性善良的愿望,一方面是格蕾丝需要去接受的人性恶的现实,而较量的双方就是导演精心设计的这个独特的小城镇。 影片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布莱希特作品《三分钱歌剧》中的一首歌《海盗杰尼》。此前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曾创下丹麦电影史上的最高投资记录,《狗镇》是他继“金心三部曲”后推出的“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在2003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原有望夺得金棕榈奖,后来输给了《大象》。 对美国社会的批判 《狗镇》传达出冯提尔对美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尽管他从未踏上美利坚的土地。这部电影是个美国寓言。影片2003年在戛纳首映时被指责没有表现出美国的真实状况。拉斯·冯·提尔对美国的嘲讽曾经得罪了不少电影公司,可是在这个名为“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里,他依旧没有丝毫企图掩盖他对美国社会的厌恶。电影的时代背景设置在美国的30年代、小镇居民的对民主的放弃、人性的丑恶从美国国庆日开始、甚至片末不断出现的美国矿工苦难生活的照片,所有的这些比在《黑暗中的舞者》中的暗喻做得更为明显和彻底 豆瓣热门影评 天堂: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0:58:33 -- 狗镇:丧钟为谁而鸣? 《狗镇》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桃花源似的的小村镇,这个在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地方,镇里的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善良并快乐着。 小镇的宁静被意外的闯入者格蕾丝打破了。一个被黑社会追缉的女人,受到小镇居民汤姆的搭救,在小镇留了下来。和众多美国的小村镇一样,这里的十几户居民每个星期都上教堂聚会,在聚会时汤姆把格蕾丝的遭遇告诉了小镇的人们,并且征得大家同意,让格蕾丝留下做两周的“试用期”,两周过后,大家在表决是否让她留下。 接下来的两周,格蕾丝用她的善良、美丽、谦虚的行动征服了小镇居民,大家开始接受这个温柔的女人。两周过后,出乎大家的意料,格蕾丝全票通过,可以继续呆在狗镇。原本准备离开的格蕾丝打开自己的包裹,发现里面塞满了居民们送给她的礼物,她被善良的人们感动了。 接下来,格蕾丝在狗镇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和每个居民都交上了朋友,也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工作——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她可以用自己的微薄报酬购买自己心爱的陶瓷娃娃,放在自己的床头。 警方的一张通缉令又把格蕾丝的问题凸现出来,小镇居民们的态度开始慢慢起了变化:小孩儿知道她的善良,开始捉弄她;一个男人甚至以报警来要挟她献出自己的肉体。格蕾丝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繁重劳动,为此还遭受责骂,她默默承受了这一切。小镇居民自认为帮助了格蕾丝,就可以对她为所欲为,恶毒的流言在女人中间传播,甚至有人找上门来砸坏了她心爱的陶瓷娃娃…… 格蕾丝准备离开,她找到了心上人汤姆请求帮助,汤姆答应找关系把她设法弄出去,还说去给父亲借10美元,作为逃走的用费。终于盼到了逃走的那天,格蕾丝爬进了本运送苹果的卡车,想着马上将离开这个毫无生气的小镇,她沉沉睡去。汽车停了下来,格蕾丝没想到本又来给她要钱,可是她身上没有钱了,本又不由分说地占有了她的身体。汽车兜了一个圈,又回到了狗镇。原来汤姆偷了父亲的10美元,并说是格蕾丝偷走的,本按照人们的计划把格蕾丝送回狗镇。她被小镇人愚弄的同时,也被自己的心爱的人出卖了。 小镇人们想出了一个方法,用铁链把格蕾丝的脖子锁上,另一头绑在一个巨大的铁轮上,脖子上还装了铃,让她逃不出小镇人的视线。格蕾丝从此每天拖着沉重的铁轮在小镇上挨家挨户地做苦力。小镇人们心安理得地享受格蕾丝的服务,除了汤姆,所有的男人都享用了格蕾丝的身体。 汤姆一贯的道貌岸然限制了他去占有格蕾丝,为此十分恼火。在一个冬天,他带着格蕾丝来到小镇的教堂里,让格蕾丝对着所有居民说出了他们在她身上干的一切。汤姆以为这会得到忏悔的报酬,他错了,所有的人都指责格蕾丝是个说谎的女人。在小镇和格蕾丝之间,汤姆选择了前者。 报应终于来了,汤姆通知了原来到处寻找格蕾丝的黑社会人,满以为可以把格蕾丝送羊入虎口,但是格蕾丝竟然是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在和父亲的一番讨论过后,格蕾丝让父亲的手下杀死了小镇所有的人。 “善良只是相对的。”影片中的台词成为最好的注脚。 导演拉斯·冯提尔的善于制造绝望的影片,他从来不绕弯路,一向直奔主题,近乎残酷地告诉你人性的真相。旧作《黑暗中的舞者》亦是如此,他善于从最底层,人们认为最善良淳朴的人身上挖掘残酷,告诉人们事情的本来面目。 这样的小镇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枯枝败叶》中有过犀利描述。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下的美国,小镇里面的宗教形同虚设,其道德的教化和指引作用消失殆尽。影片中汤姆挑选教堂作为动员和指责的场所,想借助神的力量引导人们向善,结果一败涂地,自己也深陷泥潭。物资和金钱匮乏的年代,利益上升为人们生活的唯一理由,然而人们依旧彬彬有礼、民风淳朴,对于外人既怀有善意,也担心自己受到牵连的揣测。当一个善良的弱者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每个人都认为可以掌握她的命运,心底的黑暗就浮现出来。真善美是否真的存在?面对影片的拷问,观众无从回答。正如西蒙·波芙娃在《第二性》中阐述的那样,“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是社会既定的规则要求她成为女人的”。在狗镇这样的地方,人们的善良,也是被道德和既定的社会要求塑造出来的。这样的“善良”根基虚无,十分脆弱,一旦受到利益的冲击,就会荡然无存。特别是在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的时期,人性中自私、恶毒的成分成为人们行为的主导。 影片中汤姆是一个失败的道德卫士,他一方面从内心向往与格蕾丝的爱情,但另一方面,面对旁人对格蕾丝的责难和以怨报德,只是袖手旁观,懦弱无用的一面暴露无遗。他心底的善良不堪一击,虽然口头和行动上试图实践它们,但是面对利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卖,一次又一次地出卖,然后在格蕾丝面前装作一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大好人。汤姆是现实中“沉默的大多数”的一个缩影,他的伪善给格蕾丝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了其他恶毒的人。对汤姆的刻划,导演不留一点情面。 “人不是狗,所有的狗都可以教育,有些人渣就只能杀掉”。汤姆死在格蕾丝枪口下,算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赎罪。 影片中格蕾丝曾经有一段徘徊,在和父亲的对话中,她犹豫该不该原谅这群小镇居民,最后还是决定杀死这些像狗一样生活的人们。格蕾丝的裁判,是代表道德的本来面目作出的,杀死汤姆时,她没有一丝愧疚。导演这时也给所有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人们判了死刑,或者干脆是判了所有被虚伪道德包裹的人群的死刑。 故事叙述过程中,音乐始终是若即若离的弦乐,这样沉重的主题下,显得举重若轻,非常到位。结尾的图片配以《这就是美国年轻一代》,更是精彩绝伦,让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影片最大的突破,在于拉斯·冯提尔的拍摄手法。近似于舞台剧的布景,就在一间篮球场大小的屋子里,狗镇没有墙、没有街道,只有地上用白线画出的概念化地域,连狗都是地上的一幅图画代替。这真是艺高人胆大。远方就是一片漆黑,喻示着小镇的孤立、封闭。与以往传统舞台剧有别的是,《狗镇》中所有人的表演都是常态的外景念台词方式,没有刻意夸张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语言,表演自然,台词生活化。尼可·基德曼的很好地诠释了格蕾丝这一角色,成功塑造了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狗镇》是一部颠覆性的作品,这部寓言式的电影对于电影形式和人性的探索,让人大开眼界。它的题材继续“好心三部曲”(包括《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的路子,深刻直白。作为导演“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狗镇》开创了一种前无古人的电影语言——还原。还原戏剧的本来面目:简单布景、灯光、有力的音乐、最好的剧本和台词。拉斯·冯提尔这个“DOGMA”电影流派的领军人物,其宗教意识明显,原罪、救赎等主题得到集中表现。 随着电影的发展进步,原先的道路变得疏远,开始越来越倚重技术的力量,忽略了戏剧的本意。《狗镇》最大程度地放弃了技术,把音乐、故事发挥到了及至。观众真正开始参与戏剧,在好莱坞技术时代的电影观众,懒惰是必备的素质,懒于自己思考,他们希望吃到工业化电影的成品消化物,甚至不愿意自己去咀嚼消化。《狗镇》告诉交给人们的任务是思考和想象,导演只负责交给观众电影的意境和精髓,至于周围的外景、小镇的场景都是观众自己脑中的形象,需要自己去想象。在《狗镇》里,表演变得纯粹起来,演员的表情丰富、表演投入,可以想象,他们参加表演这部片子肯定非常累,在聚光灯下,没有太多道具的掩饰,表演只是表演。 这种还原的意义在于,提升一些现在正被弱化的东西,去除电影元素中的杂质,达到对本真状态的回归。电影干净得只剩下剧情牵动观众,最大限度地发掘灯光和音乐的能量。其究竟是对过去电影时代的缅怀,还是新时代电影的开创先锋,结果有待时间来证明。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1:00:27 -- 李银河评狗镇
昨天看了一个电影《狗镇》,感觉用震撼来形容都嫌不够,也许要用震惊才行。
李银河补充
自从我写了《狗镇》的观后感,所有的朋友都跟我急了。李春光急赤白脸地问这是不是真是我写的,准备去辟谣;林春来信说,我相信你写这东西的时候不是你自己了。我也很震动,想了好几天。把我给李春光的回信照录在此:
李银河女士没看懂狗镇
作者:阿赛尔
李银河女士是我尊敬的学者,她的有关个性解放的真知灼见,在目前的中国独树一帜,很有见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自我作主,那就谈不上如何获得自由和解放。凡是人治的国家,无不高举道德的大旗在毁灭着人性,其实这些道德细看之下,也不过充满了“律他而不律己”的内容而已,自己可以二奶三奶以至146个情妇地包养,但老百姓夫妻在家中看张黄碟都是罪。这样的国度是不可能有民主自由的。
不过,她前几日写的一篇关于电影《狗镇》的影评,显然没说准确。至少说,她把该电影要揭示的中心给弄偏了。
当然,她的文章中的观点还是正确的:“贫穷就是罪恶”,“贫穷不值得讴歌”。其实应该这么说更准确:“贫穷产生罪恶”,“讴歌贫穷是别有用心的”。假如贫穷都是美德,都值得骄傲,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没有意义了。至少说,人类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进步,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了。
只不过,这部电影显然并非在批判贫穷,而是在揭露人性的惨酷。只是因为情节集中、方便凸现主题的需要,把环境设定成了封闭、落后、制度缺失的狗镇。
《狗镇》是丹麦导演冯·提尔拍摄的“美国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分别是《曼德勒》和《黑暗中的舞者》),这位具有左倾倾向的导演本来是要通过这三部电影批判美国制度和社会的——关于这点,在其余两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也许是不经意,他却在这部反响甚好的三部曲之一的《狗镇》中,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残忍一面。
《狗镇》描述了一位美国黑帮老大的女儿格蕾斯逃离家庭,来到偏远的山间小村狗镇躲避父亲追踪的故事。在电影中,狗镇位于荒山野岭之中,是通向大山之路的终点。这里居住着七八户人家,人人贫寒而努力。格蕾斯寻求在此留下,并通过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取微薄的收入,并取得信任。起初,人们给了她两周的试验期以观后效,后来就收留了她;再后来,因为警察通缉悬赏她的额度提高(影片揭示,这是他父亲通过警察的关系故意这么悬赏的,以便容易找到她),导致当地人贪心不足,提高了她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她的劳动报酬。
直到最后,情况越发不可收拾:逃跑不成的格蕾斯甚至被戴上了锁链,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并且,还要加倍劳动,还要被镇上男人强暴(这段太残忍了,我给跳过去了,没怎么看)。
电影的结局是,她终于被镇上唯一真爱她的男人汤姆告发。寻迹而来的黑帮父亲看到女儿的惨状,就征求女儿的处理意见。当然,结果很自然而然:经历了如此人生大波折,已经深深懂得“宽容和良善究竟是什么”的格蕾斯,毅然决定将这里的人全部处死,甚至连婴儿也没放过,电影的最后,全镇就剩下了一条狗,整个镇子在火光之下,变成一片废墟。
狗镇上的人如此“前恭而后倨”,根源并非仅仅是贫穷,而是人性中的贪婪和残暴。我们知道,贪婪和残暴并非穷人独有,只不过穷人表现的更加强烈而直观罢了。实际上,富人和贵人也并非不贪婪残暴,只不过多有名望、财产、社会地位的制肘,不得不寻着规则来进行这些,就此显得不那么直观而已。假如一个社会失去了制度约束,那么,富人和有权势的人的贪婪和残暴,那是一点也不比穷极生疯的阿Q们好多少的。比如我们都知道贪官污吏是什么样子的,那些活跃在我们周围的城管、政府支持的开发商、没有人性的学者们尽管衣食富足,美车华服,冠冕堂皇的,但他们的表现,可曾有一点人性可言?
比如近期活跃的教授孙东东,直接说出了“老上访户中99%的是精神病患者”这样可耻的言论,他可曾有人性?这样的学者连起码的形成上访的原因和上方艰难的过程都不关心,却大谈上访造成的麻烦,也只有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才会产生如此无耻的种类。
贫穷固然产生罪恶,但造成贫穷的根源,则更是罪恶的渊源。在《狗镇》这部电影中,导演为了情节合理,显然不得不努力营造狗镇形成贫寒的原因。也许是无意,也许是故意,我在这部电影中,除了看到了导演努力鞭挞的人性之恶的一面外,还看到了形成贫穷的根源。简单地说,这个根源至少有三个:
一是信息闭塞。狗镇何以贫寒至此?首先是环境封闭。群山之中的小小村落,仅有一条公路通向大山之外,全镇只有一辆破卡车不定期地晃晃悠悠驶向山外的乔治市,全镇的人,该有几个能看到并参与到外部世界的生活呢?其次是信息隔绝。全镇仅有一台破旧的收音机,还不过用来收听音乐而已,外面发生什么事,跟他们是没有关系的。
二是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失去了交流和学习的可能,造成了当地生产技术的落后,全镇最有先进性的生产力,不过是个磨玻璃杯的手工作坊。其余的,就是自给自足型的小农生产了。这像美国么?呵呵,像北韩以及文革时的中国还差不多。
三是制度缺失。犹如世外桃源,全镇没有法制,靠的只是多数暴政般的公众投票:要做什么事,就大家集合在一起商量,然后公决。这或许是导演想要批评美国政治的重点所在。可惜,导演这种粗浅的看法并没有看透问题所在。实际上,民主的本质是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如此才能有公众的自由,才有人人的自由,——比如格蕾斯个人的人身自由,必然会在制度的保障之内,无法想象在一个民主自由的法治社会里,格蕾斯会被如此残害而投诉无门。或许只有在那种人治的环境里,才会有如此可怕的情况吧?要不然,为何会有那么多上访的人,并且还被骂成了精神病?
如此,形成贫穷的三大原因,“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制度缺失”,才是制造罪恶的深刻原因;贫穷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没有人生来就想贫穷,就应该一生贫穷,只有被剥夺了富裕的机会和可能,才会形成终生的贫穷。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哪里就会制造贫穷。纵使一部分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装扮得表面一片风光,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真实图景,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罪恶累累的。纵使高呼荣耻,强调道德,树立多多的道德样板神仙,也无法杜绝贫穷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的。
这样看,原来《狗镇》是在批判人性的阴暗,又却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稍微揭示了制造贫穷的社会原因。因此说,深刻地分析制造贫穷的社会根源,打破锁在格蕾斯们身上的户籍锁链、暂住证锁链、低人权优势锁链,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12-10-08 11:02:53 -- 《狗镇》影评:恶不除,夜难眠(转载)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3-06-08 17:27:45 -- 这部片子很耐看!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3-07-02 14:10:38 -- 本坛推荐:欢迎点击下面链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05-02 10:07: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