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评论杂谈』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2) ---- 今日专题:又到岁末突击花钱时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id=4656)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7:47:27 -- 今日专题:又到岁末突击花钱时 财政部驳中国税负痛苦世界第二 严禁突击花钱 来源: 新京报 我国人均财政收入远低于美日德法 根据国际通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这位负责人介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4%,2009年为25.3%,而2009年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4%,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0.8%,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32.9%。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从人均财力水平来看,我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2010年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66美元,而根据预测,2010年,美、日、德、法等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都在14000美元以上。 福布斯指数不能反映国民总体税负状况 2009年,福布斯杂志发布了“税负痛苦指数”榜单,其中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在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二。近期,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热议。财政部负责人指出,税负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 按照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各税种都选用最高的边际税率来计算痛苦指数。按照此方法,我国个人所得税痛苦指数为45,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痛苦指数为49,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痛苦指数为23,增值税的痛苦指数为17,财产税的痛苦指数为0,直接加总得出中国内地的税收痛苦指数为159,仅次于法国的167.9,名列全球第二。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税负痛苦指数在反映税负高低问题上存在缺陷。一是指数选取的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实际税率往往比名义税率低。二是最高的边际税率只适用很小比例的纳税人,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总体税负状况。三是简单相加的假设前提是对每个税种赋予同等的权重,而这一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2009年宏观税负 中国 25.3% 世界各国平均水平 36.4%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40.8% 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32.9% 宏观税负 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程度。 ■ 热点 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较慢,二、三季度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则进一步加快。 他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使一些资金延后支出。 此外,由于项目单位从启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管理程序到具体实施有一个过程,前期准备阶段资金需求量小,实施阶段资金需求则明显增大,相应的资金支付也是前少后多。而且,预算项目支出需要据实结算,这部分预算支出往往在年底前结算,因此12月份支出较多。 这位负责人强调,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77.4%,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5.2个百分点,预计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将比上年进一步下降。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监管模式,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据新华社电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7:57:43 -- 汤嘉琛:“突击花钱”竟是为了“花完预算”? 新民晚报 国有体制所属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再添新证:日前,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和湖南省省直机关事务局被长沙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告上法庭,理由是这些单位在政府采购招标环节违规设定价格下限,使原本仅需1500万元的采购项目,最终成交价超过3000万元。对此,湖南省文化厅有关官员回应称,设定投标价格下限是为“花完预算”。 年关临近,一些部门“突击花钱”现象可能会扎堆出现,随之而来的财政资金浪费、政府采购腐败等后果不容小觑。然而,类似湖南省文化厅这样“买贵不买对”的做法,早已并非个例,而是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的产物。 首先,现行财政预算体制的粗放式审批,使得虚报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不少部门得到了远远超出实际需求的预算编制。这一方面是因为预算请款单位往往会预留必要的弹性空间,另一方面也因为预算审批部门惯用“头戴三尺帽,拦腰砍一刀”的简单操作方式,使得各级部门一般不敢轻易按需申报。年初核准的预算数字水分偏高,年末自然会有“花钱的烦恼”。 按照常理,厉行节约的行为应得到鼓励和表扬,但在当前的财政预算执行评估机制中,节约预算编制非但不是一种美德,而且更像是一种“罪过”――如果某个部门年初核准的预算没有按时花完,不仅本年度的预算编制结余会被收回,下一年度的财政经费拨付额度也将遭到缩减。正是为规避这种风险,诸如斥巨资购买iTouch4当U盘、购买苹果手机当警务通等“天价采购”现象,才会成为每年年终的一道奇异风景。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某些部门“突击花钱”的行为明显失当,人大难道就不能及时进行监督?遗憾的是,根据既有的制度设计,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公开程度还很低,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一直都未能充分展开;而《政府采购法》和《预算法》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还在客观上限制和束缚了人大的监督权限。既不能充分激活监督权,又缺乏严苛的问责机制,必然使得每年年末的几个月都像是个别部门肆意“败家”的狂欢节。 无论是预算审批环节的弊端,还是预算执行评估机制的不合理,抑或预算监管环节的有心无力,都共同导致“突击花钱”现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难免会出现问题,政府采购也将因为各种钱权交易而成为腐败的温床。 要想改变湖南省文化厅“花完预算”心态,遏制“突击花钱”现象,其破解之道唯有一条:正视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拿出割痈生肌的魄力,进一步加快财政预算体制改革,让好钢能够用在刀刃上。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7:58:36 -- “突击花钱”为何久治不愈 来源:新华网 对于一个地区和单位而言,倘若在年底前不能花掉所有的经费,那么在下一年度争取经费时,就失去“叫价”的权利。于是,每逢年底,都会出现一种怪象,一些单位负责人在公开场合强调厉行节约,但私下却逼下属部门尽快完成年度预算开支。于是,类似湖南省文化厅采购中所奉承的“花完预算”宗旨,也就见怪不怪了。 如何遏制政府采购“买贵不买对”怪现象? 在现有的预算执行体制下,一些政府部门为了预算的资金不被回收,更为了第二年的预算不会被缩减,势必会最大限度、最为积极地去花掉国家已经预算拨发的资金,从而使得如今各地政府采购价格居高不下,各种天价采购层出不穷。 析因 监督和处罚都要有力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了如下问题。 第一,招标不透明,不公正,不公开。很多的政府招标采用模糊概念,不写清招标的具体项目。有意设置招标公布时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发布,错过时间。增加采购方条件,故意设置障碍,让利益相关单位中标。湖南省的这次政府招标就是这样的一种操作模式抬高最低投标价。规避了竞争对手,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第二,法制不健全,落实乏力。政府采购虽然也出台了《政府采购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严重变形。湖南省的这起天价采购,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如果排除腐败的因素,那么让业内人士瞠目的价格是如何出台的呢?其实,政府采购是一个复杂和专业的问题,从事政府采购让政府定价无异于让门外汉踢足球,还有多少的准头呢?而且让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场比赛还会有多少悬念呢? 第三,缺少外部的监督机制,使“无论怎样采购都正确”的笑谈成为事实。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公共资源的效用效益,防止公共资源被过度地使用或被滥用,第三方监管是完全必需的。虽然国家财政部国库司有一个政府采购处,但是只凭它怎么能监管全国。如果要强化监督,不妨纵向设立一个不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监管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一定要到县,可以每年对地方政府采购实行招标前的预算和招标后的核算,并予以公开。 第四,加大对政府采购行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使采购者慑于法律的威严而不敢涉雷池一步。》》》详细 反思 预算体系值得思考 现行的财政实行的是“零基预算”,何意?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意即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所有的基本经费都应“归零”。尽管专项经费允许结余,但由于部门害怕下年度预算经费被削减,总会千方百计将所有经费花光,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置若罔闻。 “只买贵的”,预算监督不能偷懒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象再度上演,这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有人说这是一些政府官员太铺张浪费所致,可笔者要说的是,别怪政府铺张浪费,要怪只能怪我们的预算监督“偷懒”。 “买贵”为花完预算是句实话 别怪财政“败家”,只怪预算“偷懒” 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儿,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价格下限是为“花完预算”,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法制日报》) 这一新闻引起了热议。为花光而花光的体系“倒逼”,从本质上还是现行财政预算体系和监管体系出现了问题。一方面,预算编制不科学,“漫天要价”,使资金大大超过实际;另一方面,在监管上,预算编制、管理、审批、执行、监督职能完全脱节,哪些钱该用、哪些钱不该用等问题上,没有一个特别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而解决之道,恐怕还得从预算公开和强化监管上入手。从本质上,财务公开是最好的外部监督,也是最好的防腐剂 [我爱网民]凡是突击花财政钱的,双倍或者几倍减少下一年度财政拨款。 [醉江南]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对公共资金的使用,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政府采购法体现的对公共资金有效、合理使用的原则,“只买贵的,不选对的”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心流千里]为“花完预算”“买高不买低”二诓诓了“百姓”,湖南文化官员答问:这“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今不仅有预算编制,还有预算执行。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悲夫,无论政府或者企业,预算与实际支出都可能存在增减考量。财政预算虽说来自国家财政,可最终还是来自税收,来自百姓血汗。 [风从沃野来]请突击花预算钱的单位手下留情。 [lyxxyz]财务公示才是治本,干多少事,给多少钱,按事编预算,可多可少,可预支,只要不是军事用途和中央一级经济战略用途,全部可以公开。 [星星之火023]如果把这些没地方花的资金节约下来,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那些等钱救命的重病患者身上,该多好啊。 [网友]监督缺位导致政府采购领域时有腐败现象出现。当务之急,就是要为政府采购制度作一次全面“体检”,切实堵住漏洞。而唯有重拳治理,才能让政府采购领域真正成为“阳光地带”。 [醉江南]怎么才能遏制政府采购中的“奢侈风”?笔者认为,只有从预算拨款、审批使用到监督的每个环节都形成制约机制,采购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程序,公开说明所有经费来源和具体使用用途,并将它们张榜公布,才能有效地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风从沃野来]政府应该加强年终岁尾预算经费的监管,不要老盯着钱花没花了,没花了就追缴,没花了就批评人家预算不科学;要盯着预算经费是不是花的合理、花到了正地方。同时建立一个鼓励“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激励机制,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用在该用、急用的地方去。 [风从沃野来]很多单位在年初都有财政预算,快到年底了,如果预算钱花不了,就得上缴,而且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可能被缩减,于是有的单位就想方设法突击花预算钱,不管有没有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造成了财政资金极大浪费。如果把这些没地方花的资金节约下来,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那些等钱救命的重病患者身上,该多好啊。可“专家”说了,这是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突击花了没毛病,帮人治病犯毛病。没有相应的收据不行,没有收据更不行。也是。那预算钱实在花不了是不是就别花了,上缴又何妨?影响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又何妨?再说了,政府做财政预算的时候,是不是要实事求是一点,上一年的预算仅做为参考,不做为依据。今年的预算钱没花了,明年如果事儿多、事儿大,真需要增加预算,多拨点又何妨?政府是不是应该加强年终岁尾预算经费的监管,不要老盯着钱花没花了,没花了就追缴,没花了就批评人家预算不科学。同时建立一个鼓励“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激励机制,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用在该用、急用的地方去。 [pangkouwx]预算到年底没有花完,不管是出于什么因素,它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预算不合理!相关部门在突击花钱的时候是不是也应反思一下自己的预算是否科学。预算没花完,不代表着就可以随便乱花不问实效,为了花钱而花钱那是败家子的心态,只会造成无故的浪费,影响政府信誉以及在民众中的威信力。改革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还需一段时间,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公开政府的预算收入,有效的打通监督举报的途径。再者加强财政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也不容忽视。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7:58:58 -- [我爱网民]凡是突击花财政钱的,双倍或者几倍减少下一年度财政拨款。 [醉江南]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对公共资金的使用,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政府采购法体现的对公共资金有效、合理使用的原则,“只买贵的,不选对的”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心流千里]为“花完预算”“买高不买低”二诓诓了“百姓”,湖南文化官员答问:这“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今不仅有预算编制,还有预算执行。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悲夫,无论政府或者企业,预算与实际支出都可能存在增减考量。财政预算虽说来自国家财政,可最终还是来自税收,来自百姓血汗。 [风从沃野来]请突击花预算钱的单位手下留情。 [lyxxyz]财务公示才是治本,干多少事,给多少钱,按事编预算,可多可少,可预支,只要不是军事用途和中央一级经济战略用途,全部可以公开。 [星星之火023]如果把这些没地方花的资金节约下来,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那些等钱救命的重病患者身上,该多好啊。 [网友]监督缺位导致政府采购领域时有腐败现象出现。当务之急,就是要为政府采购制度作一次全面“体检”,切实堵住漏洞。而唯有重拳治理,才能让政府采购领域真正成为“阳光地带”。 [醉江南]怎么才能遏制政府采购中的“奢侈风”?笔者认为,只有从预算拨款、审批使用到监督的每个环节都形成制约机制,采购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程序,公开说明所有经费来源和具体使用用途,并将它们张榜公布,才能有效地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风从沃野来]政府应该加强年终岁尾预算经费的监管,不要老盯着钱花没花了,没花了就追缴,没花了就批评人家预算不科学;要盯着预算经费是不是花的合理、花到了正地方。同时建立一个鼓励“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激励机制,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用在该用、急用的地方去。 [风从沃野来]很多单位在年初都有财政预算,快到年底了,如果预算钱花不了,就得上缴,而且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可能被缩减,于是有的单位就想方设法突击花预算钱,不管有没有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造成了财政资金极大浪费。如果把这些没地方花的资金节约下来,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那些等钱救命的重病患者身上,该多好啊。可“专家”说了,这是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突击花了没毛病,帮人治病犯毛病。没有相应的收据不行,没有收据更不行。也是。那预算钱实在花不了是不是就别花了,上缴又何妨?影响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又何妨?再说了,政府做财政预算的时候,是不是要实事求是一点,上一年的预算仅做为参考,不做为依据。今年的预算钱没花了,明年如果事儿多、事儿大,真需要增加预算,多拨点又何妨?政府是不是应该加强年终岁尾预算经费的监管,不要老盯着钱花没花了,没花了就追缴,没花了就批评人家预算不科学。同时建立一个鼓励“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激励机制,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用在该用、急用的地方去。 [pangkouwx]预算到年底没有花完,不管是出于什么因素,它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预算不合理!相关部门在突击花钱的时候是不是也应反思一下自己的预算是否科学。预算没花完,不代表着就可以随便乱花不问实效,为了花钱而花钱那是败家子的心态,只会造成无故的浪费,影响政府信誉以及在民众中的威信力。改革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还需一段时间,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公开政府的预算收入,有效的打通监督举报的途径。再者加强财政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也不容忽视。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7:59:33 -- 不能让“花光预算”的行政病蔓延 来源:新华网 湖南长沙一家企业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价格下限是为“花光预算”,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据《钱江晚报》11月12日报道) 比起老百姓尚不宽裕的钱袋子,政府采购有时颇能表现出一种财大气粗的味道。尤其到了岁末时节,一波一波的政府采购总是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去年“买ipod当U盘”等新闻好像还在眼前,不料,我们现在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年末突击花钱”之中。 “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只是政府采购宏大气场中的小小花絮。“遗憾”的是,比起花钱的大气魄来,官员的回应越来越没有底气:说“确保采购质量”就可以了,把“花光预算”这类大实话也抖搂出来,自然会激起众怒。 “花光预算”道出了某些政府部门何以“不差钱”的奥秘。CPI在涨,政府收入在涨,很多政府部门的预算也在涨。可事务性的东西就那么多,“年末突击花钱”就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进入冬季之后的当务之急。以至于出现在花钱方面本末倒置的情况:为了花钱而花钱,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更有甚者,对一些到了全年预算还没有花掉一半的部门,单位还会在“压力”之下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出紧急通知,号召下属部门赶快花钱。 “为了花钱而花钱”的病根,在于预算制度出现了问题:当前的《预算法》并没有解答好“预算花不完怎么办,是不是一定要花完”这一重要问题;更没有回答好“预算怎么花,到底谁说了算”的问题。按常理,人民群众应该对预算费用拥有无可争议的话语权,即便没有绝对的支配权,至少也应该拥有起码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而眼下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政府部门不仅对预算有绝对的支配权,而且花多少钱、怎么花钱、为谁花钱,都没有完全放到阳光之下。可是,与修改《预算法》的殷切期望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与此有关的讨论一直在坊间,并未上升到改革实施层面。 退一步说,花不完预算也不是“只买最贵”行为的充分理由。笔者就可以给“花不完的钱”指几条明路。首先,可以用于解决民生,对于湖南省文化厅来讲,多建一些公益性的文化设施也是一种必要,对犯同样毛病的一些地方政府来讲,完全可以将花不完的钱投放到医疗与教育事业中去。还可以给辖下中小企业提供相关财力扶持,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问题;甚至可以给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发“红包”……足以见得,放眼整个社会,而不是局限于行政领域,钱不是真的多到花不了,而是某些地方政府、部门花钱的方式与侧重点出现了问题。 “花光预算”的问题,就是把结果当目标的问题。财政收入,除了支付必要的行政成本外,应该变成推动发展的资本,变成医疗、教育、保障住房等社会福利。而到了某些政府部门那里,却成了自利自肥的“唐僧肉”。就眼下的状况而言,如果只是让官员自己去研究限制自己如何花钱的权力,那么我们的预算改革恐怕就难以深入、到位。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8:00:26 -- 末季财政或突击花钱3万亿元 张忠安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17.3%。而前三季度的收入总额达到8.17万亿,同比增幅为29.5%,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算的九成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股市暴跌,成交量下降,印花税重挫近四成。 不过,在支出方面依然显得落后,截至9月底,累计支出仅为6.95万亿元,不足全年预算的七成。有分析称,根据财政部今年年初的预算安排,年底仅三个月可能突击花钱3万亿左右。 文/ 记者张忠安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财政部网站获悉,财政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377.0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好于中央,同比增幅达到20.2%,而中央本级仅有14.7%。 数据显示,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9月份税收收入6412.09亿元,同比增长18.7%。 前三季个人所得税 同比增长34.4% 记者对比发现,在主要的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增幅非常明显。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个人所得税450.96亿元,同比增长27.2%。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收入的影响还未全部显现。在1~9月份,个人所得税累计收入接近5000亿元,增幅为34.4%,仅次于企业所得税35.8%的增幅。 另外,受到股市萎靡不振的影响,A股成交量急剧萎缩,导致印花税遭到重创。9月份证券交易印花税仅27.95亿元,同比减少17亿元,下降37.7%。 前三季度财政支出 占全年预算不足七成 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却相对滞后,三个季度已经过去,而支出比例仅占全年预算的七成不到。这也意味着往年出现的财政支出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形今年将再次出现。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166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623.83亿元,增长29.5%。主要收入来源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对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部表示,主要是因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另外,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5.7%,PPI同比上涨7%,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相应增加。 根据今年3月份财政部编制的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89720亿元,增长8%;全国财政支出超10亿元,增长11.9%。而最新数据表现,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全年收入的91.12%,而支出比例仅69.32%。 因此,有人分析认为,前三季度财政支出相对滞后很多,年底突击花钱似乎在所难免,根据预算支出和已完成支出间的差额,仅年底三个月,全国财政部门还有3万亿元左右的财政预算需要花完。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11-11-15 18:00:55 -- “必须想法花掉钱”折射财政制度缺陷 来源:大众日报 把钱花到哪里,如何少花钱多办事,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花钱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的现实表明,一些地方和部门其实并不在意钱花得是不是地方,是不是花得太浪费,他们在意的是“必须”、“想办法”、“千方百计”、“要花掉”,否则,剩余的钱就得“退回去”。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花钱的底气呢?是我们的财政制度存在缺陷。 据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全年收入的91.12%,而支出比例仅69.32%。而财政部编制的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超10万亿元。看来,“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将成为很多地方的地方和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了。 其实,“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现象并非始于今年,中央对此也并非没有明文禁止。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几乎每年年底,中办、国办都要明文“严禁”“突击花钱”。但年年严禁“突击花钱”,年年“突击花钱”依旧。看来,年年为“严禁突击花钱”而发文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遏制“突击花钱”的势头,而在于证明“突击花钱”不仅确凿存在,而且还相当普遍。 要花钱,首先得有钱花,尤其是“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其前提是手里得有“相当的余钱”。对于这一点,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说法是——人太多、钱太少。现实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必须想办法”弄钱的地方,很多很多。比如,修桥要钱,建路要钱,发展教育要钱,医疗保障要钱,特别是年关到了,还有不少穷人需要关爱也要钱……提起这些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往往感慨:没钱真难办事;可“突击花钱”的时候,又有谁感觉钱来得很难。 不必讳言,对于有些地方和部门来说,钱似乎就是权,不管这些钱花到哪里,只要钱没花出去就等于权没有用出去;而只有钱花出去,权的价值似乎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于是我们看到,每到年底,有些部委局办附近宾馆满满的人群,有些官员拟待接见的名单长得不见尽头。钱花出去了,政绩有了,下一年可据此争取更多的资金。从另一方面来说,自己也能因此得到实惠。 于是,剩余的钱不花白不花,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想办法把钱花掉”只能成为一种“必须”。因此,要想真正杜绝“突击花钱”现象,靠文件不行,靠相关部门的自律更不行,只有靠制度的约束规范,只有从制权入手,规范权力,确保权力运行体系透明,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年终突击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