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评论杂谈』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2)
----  [转帖]从“刷人数”反思“公务员热”之弊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id=4140)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9-11-02 01:32:20
--  [转帖]从“刷人数”反思“公务员热”之弊

从“刷人数”反思“公务员热”之弊

作者:华商报评论部

本报评论员 杨鹏

  当上海市爆出 “钓鱼执法”,有人呼吁该给一些执法人员 “看病”了;当内蒙古爆出杀人越狱,有人呼吁该给监狱羁押质量“修墙”了。如果说这些还是一些“小概率”病症的话,本周中国论,则要将目光投向一个常说常新的“大话题”。眼下正值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跟往年一样,又是挤破了脑袋,动辄几千人对一个岗位“磨刀霍霍”。为了减少竞争,有人发明了“刷人数”的玩法——— 借他人身份证或编造虚假信息注册报名,希望以此吓跑一批竞争对手。据报道,2010年国家公务员自网上报名以来,“刷人数”成了一个焦点话题。
 这事儿只是一出可以一笑了之的闹剧?恐怕不是。网上有调查显示,接近七成网民认为如此弄虚作假属于“品行不端”,并担心这样的行为俨然就是进入公务员体系之前的一次作假演练。这种“作假精神”往小处说是编假数据、欺骗组织,往大处说害国害民也未尝没有可能。已经荣升为“国字号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参与者竟然要靠如此耍小聪明、牺牲品行来换取机会的“博弈”,着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并难以接受。
 尽管有官员抛出“用假证‘刷人数’可能性不大”的论调,但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被利益驱动者;在社会其他角落里,潜规则、丛林规则正在滋生和蔓延。往年一些考生“蒸发”与有“参刷者”现身说法的事实也提醒我们,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我们更要检讨的是这背后的种种弊病,纵然人都是有缺点的,却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争做有缺点的人?
 此前,媒体已发出了“610万高校毕业生去向何处”的疑问。自大学扩招以来,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毕业生流向社会需要就业,但是,掰开手指细数,除了考研、留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服务西部计划等政策性岗位,“僧多粥少”仍是显著的特征。可以料到,在逢大学生必谈就业,逢谈就业定不能避谈 “被就业”的大环境下,出现各种离奇现象似乎也就并不值得奇怪了——— 当然也包括所谓的“刷人数”。
 这背后是什么?如果就业难就可以解释一切,那么公务员考试千军共挤小窄桥,岂不是更难吗?或许,真正原因还在于,社会“流动性”不足,财富与权利分配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状态,加上就业机会与岗位的不均等,“优质”职业无疑承载了过多的附加值,反过来又固化了这种静态平衡。在两极分化的 “葫芦型”社会结构里,公务员收入不仅十分稳定,而且旱涝保收、福利优厚。这是公务员报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刷人数就是热过头之后畸形竞争的一个结果。
 自1993年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像名副其实的“人才抽水机”,知识精英一波波涌向政府。这本没有对错,却很有隐忧:一个是精英群体过度集中到政府领域里,会不会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另一个是机构精简屡屡陷入启而不动的怪圈。为了避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发生,需要叫醒基本还停留于纸面上观瞻的《公务员法》中的退出机制。不能每年只有招录数据,却基本无从知晓到底有多少退出者;“铁饭碗”本已够“铁”,遑论现在越发展现出了“金饭碗”之势?
 在真正打破“铁饭碗”上,不少地方已有尝试。比如吉林四平、广东深圳、浙江温州、云南昆明等地开始试水“公务员聘任制”。但就改革阻力与实际效果而言,离大家的预期显然太过遥远。如果只是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做样子”,谁的利益也不想触动,我们又如何心怀期待呢?
 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岗位,为纳税人服务,并解决社会成员的工作机会问题。但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于公务员岗位趋之若鹜,也是公务员改革滞后的“诱惑”。这使得一些弊病如病毒一般,总会周期性弹出发作。“公务员热”的病灶仍然要回到基本的行政肌体上去找,而加速公务员改革,才能期待让这种“热得烫手”稍有降温,让每一个参与者更舒展、更从容一些,少一些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