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评论杂谈』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2) ---- [转帖]刘洪波:这个社会的报酬秩序令人恼火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id=4035)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9-06-17 11:03:37 -- [转帖]刘洪波:这个社会的报酬秩序令人恼火 刘洪波:这个社会的报酬秩序令人恼火 《华夏时报》的消息说,2008年比2007年 “社保基金收益亏损近400亿,管理人报酬增近4成”。这个消息很令人恼火。 有人已经出来算账:2008年股市下挫65%,社保基金实际的亏损还不到这个数,管理有功啊,而且管理社保基金的确实都是很有水平的公司,就不要指责了。还有人认为,社保基金还在股市上,是战略性持股,投指上升,就会赚回来,没有关系。 我不知道社保基金持股的情况,因而无法判断它到底是战略性持股还是投机性持股,不知道那些养命钱拿到股市上所起的作用,是否变成了“机构”炒作与操控股市的武器。至于“赚回来”,大概也是没有问题的,至少纸面上应该没有问题,我们要对中国的股市有信心嘛,社保基金账面上会迟早赚回来的。 至于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我也不明白。如果股指下挫多少,社保基金就得亏到多少,这可以算管理合格,没亏到那个比例就算成果,亏得比那个数多才算管理无方,那岂不是太容易“管理有方”了?这还用得着委托给基金公司去管理,干脆就明白说给基金公司送钱好了。 打个比方,管理公司可以把社保基金全部用去买了国债,那就基本可以稳赚不赔了。但可能觉得这个收益不够,于是拿出相当一部分社保基金去了股市,结果赔了很多,但毕竟你资金量大,股市也没有崩溃,所以你亏掉的只是一定的比例,这个亏的比例与国债上赚的比例综合,数字上很容易变成“管理有方”的。 问题是社保基金收益与管理公司酬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果管理公司不管社保基金是赚是赔都可以获得酬劳,甚至酬劳还要上涨,那么获得社保基金的管理委托无疑就是最好的业务,这个业务关系的形成里面必然会有寻租空间。 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以业绩论英雄”。你挥汗如雨,但业绩不彰,所以不能获得太好的报酬,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建筑工人每个月只能拿一千块钱,而一个CEO每年要拿1000万。可能有人说,这是因为能当建筑工人的人太多,而能够当CEO的人太少,形成了不同的劳动力价格。但是,如果CEO不管盈亏如何,都要拿1000万年薪,那么谁不会当CEO呢?社保基金的管理公司就类似这样的CEO,净收入下落1700亿,酬劳还要增加40%,这样的管家太好当了。 这是按照什么在获得酬劳呢?功劳,苦劳?建筑工人一个月拿一千块,与CEO一年拿1000万,合理性是用“功劳”来定义的,一个建筑工人甚至还要因为迟到早退或者砌错了一块砖而被罚款,这也是按照“功劳”来管理的;而基金管理公司无论如何要有酬劳并且还要增加,你说管理公司也不容易,亏是亏了,但事情还是操持了不少,这是按“苦劳”来说的。 这就是一种报酬秩序,大致而言,你居于社会底层,那就不能“旱涝保收”,如果你进入了社会的高等级,那么就可以“旱涝保收”了,而且会有很多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旱涝保收是正当的。例如,前面所说的,能当建筑工和扫地工的人很多,能当CEO的人很少,所以是个CEO,就必然要有高的年薪;再如,亏是亏了,但亏得不算多,本来应该要亏8个亿,他只亏了7个亿,所以还有减亏之功。类似道理很多。 当然,管理者也不总是亏的,赚了钱的时候,还是要 “论功行赏”。亏了能够增加酬劳,赚了当然更要增加酬劳。亏了增加酬劳,这是“论苦行赏”;赚了增加酬劳,这是“论功行赏”。如此一来,这个社会中,成了管理者,就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小而言之,你进入了垄断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华尔街法则会应验到你的身上,盈亏不计,酬劳都会不断增长;大而言之,你进入了社会的管理者队伍,那就属于“正确领导”里面的一员,工资和福利、白色与灰色收入,什么都不必操心了。报酬的秩序就是这样。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9-06-17 11:04:01 -- 国人疯抢“编制”是制度之弊
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名“选拔生”在10年前作为优秀大中专生被选拔到基层挂职,并纳入干部管理,10年后,他们面临被解聘辞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近年来,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的妻子、妻弟、兄弟等近亲。兴宾区组织部副部长覃永生和人事局副局长黄开伟表示:“这也是基层工作的需要。”(6月15日《新京报》) 本则新闻所显现的,与其说是201名选拔生挂职10年被辞职的个人命运之忧,还不如说是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社会组织结构之忧。直接暴露出我们的制度安排存在着先天不平等的缺陷。 “编制”,将国人硬生生区别为体制内与体制外,很多时候,这甚至已成为幸福与卑贱的分水岭。曾听有人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想这句话绝对不是说体制内生存,而是指体制外生存状态。因为体制内生存,那是只要不弱智或者会装憨便可生存,只要懂服从、会歌德、会上传下达、会依葫芦画瓢、会按既定方针办,便可生存,若还能钻营,便可生存得很滋润。《南方都市报》15日刊出的一幅漫画《做一个“体制内”的幸福淘粪工》,一句“臭虽臭,但管饱”的解读,已很讽刺地将国人疯抢“体制内生存”饭碗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生活在城乡二元结构社会里的中国人,尤其是农村人,其进入体制内的路径被严格控制在很狭窄的区域与命运时段,诸如考入大学、诸职应征入武、诸如一些很特别形式的立功受奖……更多的时候,体制内的大门,对9成多中国人,从来都是关闭的。其体制资源的分配、复制、集聚和强化,其体制内饭碗的金光闪闪,剥夺了不少国人的尊严。 君不见,任何一个公考门外,大学生们拼了命削尖脑袋想进入体制,“编制”的被标榜被艳羡,必然对应着“权利”的被侮辱被损害。曾经在中国存活了许多年的“接班”制度,便是这种天然不平等的充分体现,也是“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谚语之来由。而体制内选拔干部的任命制,更只是占国人比例很少的圈内人自个儿玩的游戏,与广大农村人无关。 所以,本则新闻更刺眼地将“官员亲属以不正当手段与渠道优先进编”与勤恳耕耘10年却面临一朝失业的选拔生拿来对比,无疑更令人抓狂而徒唤奈何,贡献了10年青春却没能撬动体制的门槛,没能获得编制的青睐,这当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缓兵之计的“大学生当村官”,无疑从时间的路口、人生成长的远方对现在的想响应号召当村官的大学生们,扇过来一记令人心寒的耳光! 应该说,近些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经济的培育与发展,也使得体制外生存成为可能,其不安与惶惑正逐渐被自在感与成就感取代。体制内生存与体制外生存的反差,已不那么强烈,中产阶级的兴起、边缘精英话语权的增多,使社会趋于结构复杂形式多元,从而形成了若干利益博弈模式,渐进性地冲击着过去那种一元精英格局和高度的国家强权控制体系。普通人的命运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生存自由和机会的体制运转,在30年改革中是逐渐变得多元化,人生选项在增多,人民意愿满足的可能性在增大,说明社会发展是趋向公平正义的。但政体改革的严重滞后,使体制内、体制外生存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这需要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打造公民社会方面深度破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