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评论杂谈』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2)
----  [转帖]改革攻坚再从农村出发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id=3687)

--  作者:小邹
--  发布时间:2008-10-13 23:06:53
--  [转帖]改革攻坚再从农村出发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昨天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公报。在这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方案,也朝向进一步明晰产权,恢复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政策,必将延续三十年前改革开放的勇气和锐气,为开辟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三十年奠定基础。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尝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了“一大二公”禁锢下明晰产权的禁区,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夜的第一道曙光。

  从此之后,中国改革走上了寻求制度性突破的道路,并以经济发展和所有制改革作为其重点。三十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我们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在农村。

  回顾三十年改革之路,我们必须对农民、农村、农业心怀愧疚。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禁锢农民的发展机会,产权改革不彻底所导致的资源流转困境,令我国无法突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不公正的户籍身份和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率禁锢农民,导致农村生活改善远远落后于城市,并不断成为城市扩张、工业污染的受害者。

  三十年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意味着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宗旨的改革开放,终于从注重发展增量的前改革时期,转入调整社会结构,攻克产权难题的后改革时期。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中,解决矛盾、保障改革深化的意图呼之欲出。

  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首先是保障农民权益,巩固土地改革成果的重大举措。一直以来,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十分模糊,为保障农民权益设立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往往在实操层面上成为集体中的个别人侵犯农民权益的利器,城市扩张的步伐所到之处,强制拆迁所造成的农民权益损害比比皆是,事实证明,不确定的使用期限和模糊的产权归属,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无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也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创造了前提。城乡二元结构人为划分了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的鸿沟,只有通过进一步确立农民的土地权益,才能打破城乡樊篱,为农民提供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为市场经济改革深化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更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必然要求生产要素流转,而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倘若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仍然处于模糊状态,必然导致现代农业体系无法建成,或者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极大地损害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因此,想方设法保障农民的权益,才能解除束缚农村劳动力发展的枷锁。

  必须意识到,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我们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首先,必须强调农村权力结构和分配结构的改革,只有建立村民自治,民主决策的基层治理结构,才能公平地实现土地分配改革,只有建立充分市场化的农村合作组织,才能提高农民的议价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权益。这就意味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必须同步进行。以农村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

  其次,为减少改革阻力,必须降低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方面中央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也必须将中央、地方的财政支出关系理顺,对地方政府的不合理既得利益予以坚决破除。

  最后,必须建立有效的税收调节手段,对因城市发展所导致的农村土地级差地租予以调节,以减少土地权益分配的不公正现象。

  三十年不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轮回,但是三十年的时间却能够让我们逐渐接近问题的核心。因此,三十年后,我们要回到农村,是因为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新一轮改革的攻坚。而最终的获益者,将不分城乡,不论贵贱,也不惧艰险。
 
 
南都社论 


--  作者:水浮莲
--  发布时间:2008-10-31 15:15:32
--  
希望父老乡亲能从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