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新闻旧闻』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1) ---- [转帖]张荣坤漩涡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1&id=2114)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8-27 11:25:05 -- [转帖]张荣坤漩涡 张荣坤漩涡 8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通报了近期一系列事件: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和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陆祺伟涉嫌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收受贿赂问题;上海电气高管王成明、韩国璋涉嫌严重违反党纪,正在接受调查等情 况,表示要严查到底。 而上海企业年金中心亦已开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张荣坤旗下公司存在占用企业年金进行投资的嫌疑。 张荣坤为中心的漩涡,现在已经将两名官员和两名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拉下水,一时导致多家企业更换董事长,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也火线更换。 上海电气高层巨变 “当韩国璋被双规的时候,我们奇怪他怎么会和社保基金有关系,王成明也被双规,我们才意识到,和社保基金没任何关系。”上海电气的一位高管,于8月20日中午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但究竟是什么问题,我们都不清楚,这几天高管们也在议论和猜测。”此位高管还告诉记者,大家都在媒体报道的蛛丝马迹中,结合自己对公司的了解,判断可能的答案,但一无所获。 8月10日,在时任上海电气副董事长的韩国璋被双规消息传出后,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上海电气曾发过公告,表示公司一切正常,并将于8月18日由董事长王成明亲自带队到香港发布中期业绩。四天之后,董事长也出问题了。 “但绝对和我们公司经营无关。”此位高管着重强调,“希望管理部门尽快查清事实,尽快复牌。”上海电气在香港联交所一直停牌待事实水落石出。 上海电气与张荣坤的关系则非常明确:张荣坤旗下的福禧投资为上海电气的第二大股东,张荣坤是该公司的副董事长。但这只是过去。 8月19日,记者再次访问上海电气官方网站的时候,网站上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介绍已经发生了变化:前一天还在的王、韩、张等人的照片和介绍已被拿下——近日,三人已经辞去公司所有职务。 徐建国8月15日火线调任上海电气董事长,他8月21日在香港召开的上海电气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知道为什么调查他们,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针对他们的调查与公司无关。 徐建国此前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在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关于王成明和韩国璋的问题,官员在会上的表述为“问题是改制中出现的问题”。 在张荣坤获得上海电气股权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疑问——上海电气改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引进新的投资者,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海外上市做准备。 2004年1月上海电气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改制。“终于见到了市场化的大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会引入这样的股东。”一位当年在上海电气刚刚挂牌改制的时候曾高调赞许的学者,8月21日对记者如此表示,言语间有些无奈。 “内部也不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三家民营企业,珠江投资和我们在电站建设上还有些业务交叉,但另外两家,没有任何业务关系。”上海电气某高层说。 当年上海电气改制,有两家上海当地的国有企业进入,同时有三家民营企业进入,张荣坤旗下的福禧投资为其中之一,并最终在上海电气香港上市前获得了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另外两家民营企业广东珠江投资和汕头市明光投资的老板均为富豪榜中人——上海电气的改制招进了三个中国的富豪。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璋在2004年上海电气改制启动之时,曾对选择企业的股东有过很明确的表态:上海电气集团在选择投资方、合作方时,尤其是民营企业,有一条原则不可忽视,那就是“门当户对”。 当时有近百家国内外的企业想成为上海电气——中国最大的电气设备生产商——的股东,其中不乏西门子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仅进场做尽职调查的国内外中介机构就超过十家。最终结果让这些热情投资上海电气的上百家企业大跌眼镜,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竟然后来居上。 记者也就此问题,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新闻发言人朱建国询问,正在新疆出差的朱建国对记者说:“你的问题我这里无法回答。” “门当户对”的理由无从得知,但随着上海电气的香港上市成功,进入的企业均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仅张荣坤,在上市之初就获得了超过6亿元的账面利润,时间仅一年。 “责任大,权力小。”接近上海国资委高层的一人士想了半天,做出了六个字的评价,当时“选择权其实并不在国资委那里”。 在上海电气上市前,有一笔比较奇怪的交易:2004年8月17日,上海电气集团将手中4.99%的股权转让给福禧投资,使福禧投资成为第二大股东,8月23日,又从宝钢集团买回了同比例的股权。 “宝钢集团那时候正在做整体上市的准备,所以改制进入的时候就明确会很快退出,但为什么通过这么一个曲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股权转给福禧,谁也说不明白。”上海电气的某高层说。 王成明和韩国璋的下马,是否会和当年改制引进新股东有关?改制引资事宜,在上海电气集团内部,由他俩负责。 这样“曲折”的股权转让方式,不只发生在上海电气。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下简称华安基金)也在这种“曲折”的方式下成为张荣坤的参股企业。
此交易过程与受让上海电气第二笔股权如出一辙。沸点投资,亦为张荣坤控制的公司。华安基金为国内最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综合实力排业内前列。华安基金的股权变更后,沸点投资与其他股东均持有华安基金20%的股权。对于这“曲折”的转让过程,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卢先生则表示:“没时间接受采访,都在忙。” “张荣坤虽然是公司的董事,但从未对公司的投资产生过任何影响;王成明也不可能对公司的投资产生任何影响。”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监察长章国富8月18日对记者说。 “清楚证券基金操作流程的人就明白,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怎么可能被挪用呢?”章国富说。 在2004年底,根据管理部门同一公司只能控股一家、参股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政策,华安基金的老股东需要退出,而新进入的股东中,除张荣坤旗下的沸点投资,其余皆为上海国有控股企业——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为其中之一。上海电气与张荣坤的重叠,给了外界猜疑华安基金的空间。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于8月18日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海外投资(QDII)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一切正常。”华安基金总经理韩方河匆忙间对记者说,说这话前的几分钟,他刚获知公司的QDII资格被批准,正急于召开QDII资格的会议。 “近期我关注张荣坤的事情,只有一个疑问:他买好资产如探囊取物,这是什么原因?”一投行人士表示,“获得高速公路资产,无甚奇怪之处,这已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行业了,但他总能轻松地进入有较高门槛的行业,比如再保险。” 中国再保险集团旗下有四家公司,福禧投资均参与投资,其法务处对记者解释了为什么选择福禧:当初组建的时候,需要投资人,而福禧投资当时也正在寻找投资项目,通过商业性的谈判,达成了一个投资组建公司的商业性结果;其他的股东也通过这种方式成为这些公司的股东;同时,这是一个进入门槛比较高的行业,按照规定,双方达成了投资协议后,还要通过国家管理部门的审批程序,才能确定福禧有这个资格。 8月21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福禧投资的办公地点——地处上海虹桥机场边的天鹭会议中心,院内,十几座别墅错落有致。建筑外,看不到任何有关福禧的字样,虽然这院子里有两座建筑是福禧的办公场所。 “目前公司不准备接受任何采访,不准备对事态发表任何评论,同时,我们正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在此期间,不适合接受采访,请你谅解。”福禧投资的高管张昆对记者说——名片都未能交换,无法明确张昆的具体职位。张昆反复强调此话。 同7月31日那天一样,记者仍然没有能够在福禧投资公司内部获得任何正面回复。 张荣坤超凡的收购能力,如同一个谜面模糊的谜语,答案难得。亦是这种超凡的能力,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张荣坤惟一被揭开的神秘面纱就是发家资金的来源。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08-27 11:26:38 -- 张荣坤四年悲喜路
2002年2月他成立福禧投资,旋即购得沪杭高速公路资产,当年5月7日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7月4日成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并且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从那时候开始,他经常出现在慈善捐助活动中,几年下来的善款超过3000万元。而他今年年仅33岁。 2002年之前的张荣坤,不为人知。“张总一直很低调,从不接受采访,”7月30日福禧投资的办公室主任赵亮对记者说,“而且,在此之前,张总没有任何负面新闻。” 2003年,他的名字就开始出现在各种版本的富豪榜中,并于2005年底升至《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第16位。 今日境况已不同以往:他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同时,旗下资产也已被冻结。 8月7日,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着手对他的资产进行“诉前保全”,8月17日正式立案: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诉请沸点投资、福禧投资归还借款本金34.5亿元及收益。 获得“百万英镑” 张荣坤在2002年之前的经商历程无从得知,但在四年时间里收购了超过百亿元的资产,其资金来源一直是谜。随着上海企业年金中心对其诉讼案的立案,资金来源已经非常明晰:第一笔收购需要的32亿元资金,正是从上海企业年金中心获得。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四年时间里,他收购了三条高速公路,参股了多家金融保险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气设备生产商上海电气的第二大股东。 他旗下的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其收购资金的主要来源。从福禧投资2002年至2006年的中期财务报表可以得知,四年来,沸点投资一共无偿提供了38.5亿元的资金给福禧投资使用:列入资本公积金但并不获得公司股权。 记者对沸点投资的实地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在一个商住两用的老建筑内办公,实在不像是有如此资金实力的公司。 这笔巨额款项与上海企业年金中心诉讼的标的几乎完全吻合。目前已不难判断:正是沸点投资获得了年金中心的委托贷款,而后转手到福禧投资的账户中,让张荣坤获得了扬名立万的“百万英镑”。 “其实(上海)社保局委托贷款,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近两年来很多中介机构找过我们,为社保局的委托贷款寻找好的项目。”一位从事房地产融资中介服务公司的高层8月22日对记者说,“年息也不高,7%,很划算,一般企业或者财务公司的委托贷款年息都得10%。” 在案发前,张荣坤已经归还2亿元贷款———这细节本身也说明,张荣坤的资金可能也是企业年金中心的委托贷款之一,但上海企业年金中心对此的措辞是“借款”。 如同小说《百万英镑》中的故事一样,一张百万英镑让一个无名小子成了上流社会的座上客,张荣坤也通过这笔巨款体会到了“百万英镑”的乐趣。这32亿元成为他大手笔收购的开端:在2002年2月他在上海成立福禧投资后一个月内,就以承债的方式收购了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资产———总收购价为32亿元,但只需要付出11亿元左右的价格,剩余资金承担相应的债务。 如同他超凡的收购能力,在2002年初默默无闻的他如何获得这张“百万英镑”? 这笔交易让他一举成为黑马,同年6月,福禧投资获得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100亿元的授信额度———这或许可以解释为“百万英镑”的魅力?只有超级航母级的公司才能获得数额这么巨大的授信,但福禧投资仅成立不到半年就获得了这样的“殊荣”。 “授信也没什么,实际贷款的时候还需要一笔笔地通过程序来审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福禧投资今年3月发行10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也是一个殊荣———中国第一只民营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为主承销商。 违法的钱 在小说里,“百万英镑”丢了之后,一切都变了;这个故事在张荣坤身上的版本变为,当大家都知道他的“百万英镑”是借来的后,一切也都变了。 8月21日,福禧发行的那只开创纪录的短期融资债券又创下了另外一个纪录———中国第一只垃圾债券,该债券的评级跟踪机构将其评级调整为C级———垃圾级,这种评级意味着对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极大不信任;与张荣坤有关系的公司也一同努力撇清和他的关系。 “这完全是违法的,从1996年开始,国家就规定社保基金不能随便进行投资。”何平如此评论上海企业年金中心委托贷款一事,他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除了购买国债、存银行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协议存款外,不能进行任何方式的投资,他继续解释道,他同时向记者讲了很多社保基金投资失败的案例———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张荣坤获得的委托贷款,现在还难以确定的在获得贷款过程中是否具有违法行为,还只是协助调查委托贷款方的违法事实。 四年悲喜一月间 “他不好享受,有点工作狂的感觉,弄得我丈夫也没有周末,平时回家都很晚,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福禧投资某高层的妻子对记者说,“他是个想做事业的人,并不像目前外界说的那样。如果张荣坤有别的想法,不会投资一些根本拿不走的资产,如高速公路及一些并不能变现的股权。” 某种程度上,张荣坤更像是一个负责对企业年金进行投资的专业“管理者”,只是他可能非法窃取了全部的收益。 在今年7月份之前,四年时间里,用借来的32亿元资金将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巨无霸,这不能不称之为一个奇迹,当然,奇迹背后的疑问也多;8月之后,这100多亿元的资产面临诉讼清偿的结局。 四年悲喜的转换只在一月之间。(马韬) |